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55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docx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

住宅通风窗地比规范

篇一:

住宅相关规范标准

本条对住宅室内净高、局部净高提出要求,以满足居住活动的空间需求。

根据普通住宅层高为2.80m的要求,厨房,卫生间净层高不应低于2.2m。

不管采用何种楼板结构,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低于2.40m的要求容易达到。

对住宅装修吊顶时,不应忽视此净高要求。

局部净高是指梁底处的净高、活动空间上部吊柜的柜底与地面距离等。

一间房间中低于2.40m的局部净高的使用面积不应大于该房间使用面积的1,3。

居住者在坡屋顶下活动的心理需求比在一般平屋顶下低。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若净高低于2.10m的使用面积超过该房间使用面积的1,2,将造成居住者活动困难。

当住宅层高不大于3m时,层数按自然层计算,当大于3m时,超过3m楼层的高度除以3,余数不足1.5m不计入层数,大于1.5m按一层计算。

层高小于2.2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计入自然层。

高出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小于2.2m的半地下室不计入自然层。

1.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

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O.11m。

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3.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OOm。

4.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OOm。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5.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井净宽大于O.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

1.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

宅必须设置电梯

2.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

2

2入口平台;

3候梯厅;

4公共走道;

5无障碍住房。

(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坡道的坡度

3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4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5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O.35m的护门板;

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

7.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OOm。

8.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9.地下车库内车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

车位净高不应低于2.OOm。

10.住宅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1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

3

应小于1,7。

12.住宅应能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13.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

14.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15.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O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16.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17.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18.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

19.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

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

4

不超过15m处。

20.楼梯间(剪刀梯)轴线长度》1.3(休息平台)+1.3(休

息平台)+楼梯长度=7.3

楼梯间轴线宽度》1.25+1.25+0.1=2.6

21.电梯井》2.4*2.4电梯出口净宽》2.1

22.风井(排烟、通风)》400

23.单纯过道》1.55

24.客厅轴线净宽》3.6

25.主卧》3.3*3

26.书房轴线净宽》2.7

27.电视墙》3

28.卫生间轴线净宽》1.8

29.房间过道净宽》1.1

30.

31.餐厅轴线净宽》2.7

32.厨房轴线净宽》1.8

33.阳台》1.2

34.露台和上人屋顶护栏高度》1.5

35.住宅合用前室》6m2单独前室》4.5公建合用前室》

10单独》6

36.住宅楼梯步净宽》1.25

37.窗台净高应不低于0.9m

5

38.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39.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小于1.5m

40.12及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41.七层及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m,七层一下不应小于1.5m

42.洗脸盆水嘴中心与侧墙净距不宜小于0.55m,并列水嘴中心净距不小于0.7m。

单侧洗脸盆外沿与墙净距不应小于1.25m,双侧外沿净距不应小于1.8m。

浴盆长边距墙净距不应小于0.65m,并列小便槽中心间距不小于0.65m,有隔板不应小于0.8m,蹲位大小0.85—1.2*1-1.2,

43.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0m。

篇二: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切身利益,为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镇住宅建设健康发展,落实好国家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要求,贯彻高

6

度重视民生与住房保障问题的精神,住建部组织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修编工作,近日予以发布公告。

编号为GB50096-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1.1、5.3.3、5.4.4、5.5.2、5.5.3、5.6.2、

5.6.3、5.8.1、6.1.1、6.1.2、6.1.3、6.2.1、6.2.2、6.2.3、6.2.4、6.2.5、6.3.1、6.3.2、6.3.5、

6.4.1、6.4.7、6.5.2、6.6.1、6.6.2、6.6.3、6.6.4、6.7.1、6.9.1、6.9.6、6.10.1、6.10.4、

7.1.1、7.1.3、7.1.5、7.2.1、7.2.3、7.3.1、7.3.2、7.4.1、7.4.2、7.5.3、8.1.1、8.1.2、8.1.3、

8.1.4、8.1.7、8.2.1、8.2.2、8.2.6、8.2.10、8.2.11、8.2.12、8.3.2、8.3.3、8.3.4、8.3.6、

8.3.12、8.4.1、8.4.3、8.4.4、8.5.3、8.7.3、8.7.4、8.7.5、8.7.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同时废止。

现将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

5.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5.4.4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7

5.5.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5.5.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5.6.2阳台栏杆设计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6.3住宅的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

1.10m。

5.8.1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

6.1.1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

注:

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

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达到0.90m。

6.1.2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

6.1.3住宅的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

8

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6.2.1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十层及十层以上但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3.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注: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6.3.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9

6.4.1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6.4.7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6.5.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不应低于1.10m。

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5.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6.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

2(入口平台;

3(候梯厅;

8.1.7下列设施不应布置在住宅套内,应设在共用空间内:

1.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布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3.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10

8.1.1住宅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8.1.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设置采暖设施。

8.1.3住宅应设照明供电系统。

8.1.4每套住宅应在下列系统设置如下计量装置:

1.各类生活供水系统的水表;

2.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的分户热计量装置;

3.设有燃气系统时的燃气表;

4.供电系统的电能表。

8.1.7下列设施不应布置在住宅套内,应设在共用空间内:

1.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布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3.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8.2.1住宅各类生活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8.2.2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

8.2.6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8.2.10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

11

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

8.2.11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应设置集水设施用污水泵排出。

8.3.2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

篇三: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6504)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5套内空间

5.1套型

5.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3厨房

5.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5.4卫生间

5.4.4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5.4.6每套住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及条件。

5.5层高和室内净高

5.5.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

12

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局部净高的室内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5.5.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至少有1/2有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5.6阳台

5.6.2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6.3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5.8门窗

5.8.1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

5.8.3底层外窗和阳台门、下沿低于2.00m且紧邻走廊或共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门,应采取防卫措施。

6共用部分

6.1窗台、栏杆和台阶

6.1.1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

6.1.2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

13

6.1.3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1

6.2安全疏散出口

6.2.1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3楼梯

6.3.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没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14

6.3.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4电梯

6.4.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

1、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2、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3、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4、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6.4.6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

6.4.7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

15

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

6.5走廊和出入口

6.5.2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2

6.6无障碍设计要求

6.6.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

2、入口平台;

3、候梯厅;

4、公共走道;

6.6.2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入口设台价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坡道的坡度

3、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15m,并应以斜

16

坡过渡。

6.6.3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6.6.4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6.7信报箱

6.7.1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6.9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6.9.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项指标要求。

6.9.6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楼、电梯间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

3

6.10附建公共用房

6.10.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6.10.4住户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7室内环境

7.1.1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7.1.3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17

7.1.5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7.1.7采光窗下沿离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

7.2自然通风

7.2.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7.2.3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7.3隔声、降噪

7.3.1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2、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

3、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7.3.2分户墙和分户楼梯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dB;

2、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rt)应大于51dB。

7.4防水、防潮

7.4.1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

18

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7.4.2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4

7.5室内空气质量

7.5.3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表7.5.3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

8建筑设备

8.1一般规定

8.1.1住宅应设置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8.1.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设置采暧设施。

8.1.3住宅应设置照明供电系统。

8.1.4住宅计

量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应设置分户水表;

2、设有集中采暧(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

3、设有燃气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燃气表;

4、设有供电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电能表。

8.1.7下列设施不应设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

19

1、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暧(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5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