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51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docx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QC成果

QC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

小组名称:

移动模架QC小组

注册编号:

课题类型:

攻关型

发表人:

 

2016年1月4日

 

1、工程概况

因施工工期紧、现场施工场地受限,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质量不受控制,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项目部确定移动模架现浇梁底板砼施工质量控制为该工程重点项目之一。

2、小组概况

“荒田坎特大桥移动模架QC小组”成立于2015年7月2日,由11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为32岁,均接受过48小时以上的TQC教育,小组成立后,共组织了12次活动。

小组及成员概况见表1、表2:

表1:

QC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荒田坎大桥移动模架QC小组

成立日期

2015年7月2日

课题名称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

课题类型

现场型QC小组

组长

副组长

课题登记

注册编号

活动日期

2015.7.2~2015.11.15

TQC教育时间

48小时以上

活动频次

2次/月出勤率100%

记录

表2:

QC小组概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年龄

职务

岗位

职称

小组分工

1

本科

38

组长

项目经理

高工

方案策划

2

本科

44

副组长

副经理

工程师

协助策划

3

本科

32

副组长

总工

工程师

协助策划

4

本科

32

副组长

副总工

工程师

协助策划

5

大专

27

组员

工程部长

助工

方案实施

6

大专

31

组员

技术主管

工程师

方案实施

7

大专

43

组员

队长

助工

方案实施

8

大专

30

组员

试验室主任

工程师

方案实施

9

大专

27

组员

技术员

助工

方案实施

10

中专

35

组员

施工工长

施工员

方案实施

11

高中

32

组员

砼工长

施工员

方案实施

3、课题选择

1、课题名称:

提高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

2、选题理由:

(1)在移动模架制梁过程中混凝土外观存在局部表面有蜂窝麻面、漏浆、表面错台较大、收面不平整、表面色差较大等现象。

(2)缺陷整治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3)对企业信誉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4、现状调查

2015年7月2日,对已完成的第一孔移动模架现浇梁砼外观质量进行了实际调查,现场调查的结果如下:

第一孔梁总体外观质量较好,存在局部表面有蜂窝麻面、漏浆、表面错台较大、收面不平整、表面色差较大等现象。

1、蜂窝麻面现场检查情况

对蜂窝麻面检查方法为观察、尺量。

先观察蜂窝分布情况,再采用尺量确定蜂窝大小,对于深度大于5mm、长度大于10mm的蜂窝每一个记为不合格1处;对于对于深度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10mm的蜂窝每㎡内数量多于5个的记为不合格1处。

检查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移动模架现浇梁现场检查情况统计表。

表3、移动模架现浇梁现场检查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查部位

检查数量(处)

合格数量(处)

不合格数量(处)

不合格率(%)

合格率(%)

1

梁端

底板

7

6

1

14%

86%

腹板

31

26

5

16%

84%

顶板

14

12

1

7%

93%

2

渐变段

底板

/

/

/

/

/

腹板

56

46

10

18%

82%

顶板

27

25

2

7%

93%

4

中间直线段

底板

/

/

/

/

/

腹板

158

121

37

23%

77%

顶板

35

34

1

3%

97%

4

合计

328

271

57

17%

83%

2、漏浆、表面错台较大、收面不平整、表面色差较大检查情况

检查情况统计结果见表4、移动模架现浇梁现场检查情况统计表。

表4、移动模架现浇梁现场检查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存在问题

检查数量(处)

备注

1

漏浆

有砂线

2

2

收面

内腔底板顶面不平整

1

3

混凝土表面色泽

存在明显色差

1

4

错台

梁体内腔局部有错台超过5mm

3

检查总数28处

3、现场存在外观缺陷相关调查照片

蜂窝模板漏浆

错台底板收面不平整

色差不一收面不平整

蜂窝麻面

5、确定目标

目标确定:

通过QC活动的实施,提高移动模架制梁梁体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杜绝表面收光不平整、混凝土色差不一致的现象,并提高蜂窝麻面、错台验收合格率。

蜂窝麻面、错台验收目标值见下图图1QC活动目标值对比柱状图所示。

QC活动前后混凝土外观控制对比表

项目

活动前合格率(%)

活动后合格率(%)

错台

90%

95%

蜂窝麻面

83%

95%

6、原因分析

通过现状实际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对移动模架制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见下图:

7、确定要因

根据现场调查,小组于2015年7月2日~2015年8月8日对查找出的10个问题因素进行了要因分析,最终确定的原因如下表:

表5、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日期

1

底板砼塌落度偏大

底板是否翻浆

现场调查

过适当降低底板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泵送要求下达到,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翻浆现象。

2015.7.2~2015.8.8

2

模板安装不到位

出现错台、漏浆

现场调查

错台不大于5mm、无漏浆现象

2015.7.2~2015.8.8

3

振捣器操作不当

现场有无不规范操作

现场调查

现场操作无漏振、过振现象,无用振捣器赶混凝土等不当操作

2015.7.2~2015.8.8

4

砼布料孔布置不合理

底板浇筑过程布料是否规范

现场调查

混凝土布料摊铺厚度均匀

2015.7.2~2015.8.8

5

脱模剂使用不当

局部出现混凝土色差

现场调查

脱模剂涂刷均匀、涂刷过程无污染

2015.7.2~2015.8.8

6

作业面狭窄操作空间不足

收面不平整

现场调查

现场检查无收面不平整现象

2015.7.2~2015.8.8

7

培训不到位

培训参加率及内容考核情况

调查统计

参加率100%,考核成绩100%≥60分且80%≥80分

2015.7.2~2015.8.8

8

交底不清楚

交底内容是否满足施工

查阅交底

交底内容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需要

2015.7.2~2015.8.8

9

个人责任心不强

现场统计

调查统计

根据分工进行对分管责任是否按要求执行

2015.7.2~2015.8.8

10

检验制度未严格执行

制度检验制度执行奖惩办法

调查统计

检验制度100%执行

2015.7.2~2015.8.8

结论:

我们最终确定要因有:

1、底板混凝塌落度较大

2、模板安装不到位

3、振捣器操作不当

4、脱模剂使用不当

5、责任心不强

6、检验制度未严格执行

八、制定对策

小组成员通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第一孔和第二孔梁的过程中对于出现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的缺陷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在商讨对策中,根据要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商讨的结果如下对策表。

表6、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底板混凝塌落度较大

确定最优施工配合比和搅拌工艺,确定最优塌落度。

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翻浆。

1、试验室根据第一孔、第二孔梁混凝土配合比及搅拌工艺制定调整配合比并确定选定方案。

2、试验室在选定过程中,加强塌落度检测频率。

3、结合天气情况认真分析天气对塌落度的影响参数,并总结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出机塌落度调整措施。

2015.8.8~2015.11.15

2

模板安装不到位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并加强拼装过程督导。

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表面错台不大于5mm、无露骨现象。

1、对参建工人、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识。

2、加强过程控制。

3、制定奖惩办法。

2015.8.8~2015.11.15

3

振捣器操作不当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根据振捣器特点制定简单、易操作的措施

杜绝漏振、过振等操作不当的现象。

1、根据摊铺厚度定为40cm,考虑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在50型插入式振捣器前端50cm的位置做好记号作为插入深度控制依据。

2、根据50振捣棒半径为25cm,插入点间距小于37.5c根据纲筋间距分部情况确定插入振捣位置。

 

2015.8.8~2015.11.15

 

4

脱模剂使用不当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并加强过程督导。

脱模剂无污染且涂刷均匀。

1、使用过程中核对好脱模剂型号。

2、加强过程监督检查。

2015.8.8~2015.11.15

5

责任心不强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根据工序进行责任分工,制定奖罚制度。

杜绝施工过程中因为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QC目标不能实现。

1、加强过程督导检查。

2、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奖惩办法。

2015.8.8~2015.11.15

 

6

检验制度未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检查制度

严格执行,落实度达到100%。

 

1、实行奖罚措施,对于落实、执行到位的给予经济奖励,反之处罚

2、成立督察组,可随时、随地抽查。

2015.8.8~2015.11.15

 

8、对策实施

2015年8月8日,QC小组组长李文纲主持召开了《如何提高移动模架制梁梁体外观质量》的研讨会议,会议确定了影响的梁体外观的要因,并针对要因制定了相应对策,对策的实施情况如下:

对策实施一:

底板混凝塌落度较大

1、根据第一孔及第二孔施工过程的调整情况,制定塌落度选定计划确定施工配合比,选定计划如下表:

表7、塌落度选定计划表

施工部位

现场浇筑塌落度计划值(mm)

运输过程塌落度损失值(mm)

出机塌落度值(mm)

负责人

计划完成时间

第三孔

170

20

190

2015.8.25

第四孔

165

20

185

2015.9.15

第五孔

160

20

180

2015.10.10

说明:

1、理论配合比塌落度范围为160~200mm。

2、运输过程塌落度损失为在20℃温度下混凝土出机运输至浇筑现场过程中的损失,通过实测验证,从拌合站至现场运输时间约30分钟,塌落度损失为20mm。

2、测定气温对混凝土在运输过程的影响,在第二孔梁浇筑过程中试验员张帅通过试验测得在C50混凝土在15℃、20℃、25℃条件下运输过程坍落度损失如下表:

表8、不同温度对塌落度的影响统计表

温度条件(℃)

现场浇筑塌落度计划值(mm)

出机塌落度值(mm)

运输过程塌落度损失值(mm)

责任人

15

170

185

15

20

165

190

25

25

160

190

30

结论:

温度上升10℃塌落度损失值约为15mm。

3、在浇筑过程中由小组成员郑小荣、徐永强全过程盯控,拆模后及时对底板翻浆情况进行验收,结果见下表:

表9、塌落度对底板混凝土浇筑影响统计表

施工部位

浇筑时间

浇筑气温(℃)

出机塌落度值(mm)

运输损失值(mm)

现场浇筑塌落度(mm)

底板混凝土翻浆高度(cm)

第三孔

2015.8.23

20

190

2015.8.25

2

第四孔

2015.9.12

20

185

2015.9.15

1.1

第五孔

2015.10.4

20

180

2015.10.10

0.8

制表:

复核:

日期:

2015年10月11日

结论:

通过验证对比,确定底板混凝土现场塌落度控制在160mm能达到活动目标,以此根据环境影响合理调整施工配合比。

4、为验证确定结果,第六孔梁浇筑按现场塌落度160mm调整配合比,验证结果见下表:

表10、塌落度对底板混凝土浇筑影响统计表

施工部位

浇筑时间

浇筑气温(℃)

出机塌落度值(mm)

运输损失值(mm)

现场浇筑塌落度(mm)

底板混凝土翻浆高度(cm)

第六孔

2015.10.23

18

185/185/190

25

160/160/165

0.5

制表:

复核:

日期:

2015年11月1日

结论:

通过第六孔梁浇筑的结果显示,底板混凝土翻浆高度为0.5cm,达到梁体底板顶面平整度不大于10mm的标准,该项分目标实现。

对策实施二:

模板安装不到位

1、对参建工人、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识。

2、加强过程控制:

由小组成员负责全过程盯控模板安装,做到安装一块验收一块,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外模拼装验收内模拼装验收

3、制定奖惩办法,奖惩办法具体内容见对策六相关内容。

过程中由督导组成员根据各项抽查结果情况对相应人员进行奖惩。

按照每一孔梁施工完毕,召开总结会议,对该孔梁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办法兑现奖惩。

4、实施效果情况:

小组通过对策实施,对第三孔至第六孔梁体外观的统计结果情况为模板接缝漏浆现象已杜绝,错台控制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

对策实施三:

振捣器操作不当

1、根据摊铺厚度定为40cm,考虑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在50型插入式振捣器前端50cm的位置做好记号作为插入深度控制依据。

2、根据50振捣棒半径为25cm,插入点间距小于37.5c根据纲筋间距分部情况确定插入振捣位置。

3、浇筑时现场技术人员全程盯控,并对各部位振捣要点进行提醒讲解。

4、实施效果情况:

小组通过对策实施过程,对第三孔至第六孔梁体外观的蜂窝麻面情况进行了一个对比,见下表。

表11、梁体外观验收统计表(蜂窝麻面)

序号

检查部位

检查数量(处)

合格数量(处)

不合格数量(处)

不合格率(%)

合格率(%)

1

第三孔

243

229

14

5.8%

94.2%

2

第四孔

251

239

12

4.8%

95.2%

3

第五孔

232

223

9

3.9%

96.1%

4

第六孔

208

202

6

2.9%

97.1%

合计

934

893

41

4.4%

95.6%

制表:

徐永强复核:

卢海峰日期:

2015年11月15日

结论:

通过统计结果显示,通过QC活动对策实施,蜂窝麻面合格率已达到目标值。

对策实施四:

脱模剂使用不当

1、由小组人员提前复核脱模剂材料采购计划,并督促物机部及时采购。

2、脱模剂进场后组织试验室人员对材料性能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使用。

3、模板打磨前,由技术员徐永强核对好脱模剂型号、数量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4、加强过程监督检查,装脱模剂的容器必须干净,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脱模剂。

5、实施效果情况:

小组通过对策实施,结果显示已杜绝因为脱模剂使用不到位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的现象。

对策实施五:

责任心不强

1、由小组人员提前复核脱模剂材料采购计划,并督促物机部及时采购。

2、脱模剂进场后组织试验室人员对材料性能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使用。

3、模板打磨前,由技术员核对好脱模剂型号、数量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4、加强过程监督检查,装脱模剂的容器必须干净,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脱模剂。

5、实施效果情况:

小组通过对策实施,结果显示已杜绝因为脱模剂使用不到位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的现象。

对策实施六:

检验制度未严格执行

为确保检验制度在QC活动中严格执行,2015年8月8日,QC小组组长李文纲主持,QC小组确定了以下措施:

1、实行奖罚制度,对于落实、执行到位的给予经济奖励,反之处罚,考核标准根据QC活动计划表,每孔梁浇筑完成后及时组织对梁体混凝土外观质量验收并及时分析原因,根据该孔梁验收结果施工过程中各工序日常检验检查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评比,奖罚标准见下表。

表12、梁体外观质量检验执行奖罚标准

级别

副经理(总工)

工程部

技术负责人

施工队

操作人员

处罚(元/次)

300

200

150

300

100

2、成立督察组,可随时到现场检查。

督导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3、实施效果情况:

小组通过活动中对策实施,结果显示发现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过程中,不管是从质量还是层级制度落实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执行力落实度达到了100%。

9、效果检查

1、技术效益

通过QC活动的实施,杜绝表面收光不平整、混凝土色差不一致的现象,蜂窝麻面验收合格率达到了95.6%。

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提高移动模架制梁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经验措施,积累了经验。

梁体内部外观梁体底部外观

2、经济效益

通过QC活动的实施,控制了底板混凝土翻浆节约了混凝土,减少了缺陷整改费用,在移动模架制梁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如下表所示。

表13、移动模架QC活动节约费用计算表

序号

项目

单孔节约费用(元)

数量

总费用

备注

1

24m梁节约混凝土

856

3

2568

2

32m梁节约混凝土

1284

16

20544

3

缺陷整改费用

500

19

9500

合计

32612

说明:

1、24m梁每孔节约混凝土17*3.4*0.03=1.7m³,32m梁节约25*3.4*0.03=2.55m³

2、缺陷整改费用按每孔节约500元。

3、混凝土单价503.5元/m³。

通过QC活动支出费用:

1、培训费用:

300元。

2、奖励投入资金:

活动期间计划每孔2000元,共计4孔,共投入8000元.

综上所述QC活动经济效益为:

经济效益=节约费用-支出费用

=32612-8300=24312元

3、社会效益

通过QC活动降低了项目资金投入、节约了材料损耗,同时也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土建工程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10、巩固措施

通过本次活动,实现了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为了更好的巩固活动成果,小组针对实施后的效果,制定了以下巩固措施:

1、召开将QC活动总结大会,将活动总结的经验和措施整理后组织全员学习。

2、将措施内容进行分解以各工序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的形式下发到每一个参建的人员。

3、由督导组继续对剩余工程进行跟踪确保执行力度不衰减。

11、总结及今后打算

1、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均熟练的掌握了QC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意识、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现浇梁砼外观质量控制,是一个需要坚持、丝毫不能够松懈,需要我们项目所有员工继续落实执行控制措施,并不断创新使我们的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

对QC前后小组的状态自我评价如下表:

 

QC小组的状态自我评价表

序号

项目

自我评价

活动前

活动后

1

解决问题信心

81

93

2

QC知识

62

88

3

质量意识

72

92

4

个人能力

71

91

5

团队精神

75

87

以雷达图表示如下:

2、今后打算

该项成果得到项目认可之后,我们小组成员对实施全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大家一致认为虽然通过小组活动对工艺进行了质量创新,提高了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同时也得到业主及监理的多次好评,但在工程项目中仍有很多质量问题有待创新与完善,因此我们小组决定认真总结及分析研究。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不断在工程质量方面创新、持续改进。

下一个QC活动的课题计划为山区移动模架变向行走改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