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336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戏剧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时间:

2016-01-1102:

19:

49热度:

5℃作者:

张艳梅来源:

话题:

教育学习心理素质心理学心理学家戏剧学生

内容摘要:

戏剧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戏剧教育是专业性的,以培养专

门的戏剧从业人员为宗旨;广义的戏剧教育则是通识性的,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

入教育过程,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和谐

发展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戏剧教育对这

三个层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戏剧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戏剧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专业戏剧教育,指由专业艺术院校承担,以培养专门

的戏剧从业人员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广义的戏剧教育,是通识性的、非专业的,它

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隶属于学校艺术教育范畴,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

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便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倡导和谐教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和谐发展日渐成为学校育人的总目标,一些教育界、戏

剧界人士敏感地意识到这正是戏剧教育施展身手的良机,因而热情地尝试以戏剧

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概括而言,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涵盖三个层面的

内容: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①,戏剧教育对这三个层面都有非常明

显的促进作用。

一、身体素质层面

对于学生来说,身体素质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形态,指体格、体形和姿

态的发育状况;二是生理机能水平,如运动能力、防疫能力等。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

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生活状况都有关联,特定的活动方式也能够改善身体素质,

戏剧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首先,戏剧教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其体能训练,保持身体健康。

戏剧是一项实践

性、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不仅动脑,更要动手、身体力行,比如舞台装

置、布景、道具,都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体能。

在表演中,有基本的体能训练,

通过训练,使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具有一定的开度、软度、收紧、放松、柔韧、

力量等,把身体的各部位充分调动起来,以保持健康的状态。

其次,戏剧教育通过有效的形体训练,促进学生的形体美,涵养气质,提升其公众形

象。

对于形体,我们自古有“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说法,就是对日常生活中

坐、立、行、走等基本姿态提出的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形体训练的忽视,

我国城乡的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形体缺陷,如X型腿、O型腿、外八字脚、

斜肩、耸肩、驼背等。

这些缺陷的产生固然有先天遗传因素,但后天未能及时加

以矫正、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为此,孙纪云等人率先开始了形体训练的研

究,并在北京景山中学开设了形体课。

当然,戏剧教育也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

果。

形体训练,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原始状态,还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形成独特的气

质和风度,在公众、社交场合树立良好的形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

人意识到公众形象的重要,现代舞的先驱伊莎多拉·邓肯曾说过:

“要使大众获得

艺术的观念,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把他们自己的身体变成活的艺术品。

”虽

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艺术品,但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

使其尽量完美。

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必要的训练和临场的表演,正是在这一点上戏剧有其独特的优

势。

纽约大学戏剧学教授理查·谢克纳认为表演是塑造人类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

他的“人类表演学”理论便将戏剧、表演引入到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

上海戏剧学

院孙惠柱教授也在积极倡导“社会表演”,让戏剧走出剧场、进入人生实用领域,如

引导学生在就业面试、商业营销等“亚戏剧”形态中进行形象设计、表演设计。

以说,戏剧教育不仅能建构艺术的象牙塔,更能为学生们的现实人生增添光彩。

二、心理素质层面

一般说来,心理素质包括智力、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

维,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则容纳了情感、意志、信仰等重要内容。

但在国内,由于长期片面注重智力教育,忽视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在校学

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有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

中国青少年焦虑检出率为7%—16%,抑郁发生率在25.5%—44%之间。

②大学的状况也不太乐观。

对此,除了科学的心理辅导,戏剧教育也可以提供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各种心理因

素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戏剧教育对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传统开发智力的方式比较

单一,多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机械性的记忆和背诵等,对智力的激发也是单向度的

戏剧教育却能以丰富的手段多向度地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其能力。

我国香港戏

剧教育剧场论坛主席钱德顺将戏剧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

得到锻炼和学习。

他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对面,先后以单独的、两人合作的和一组

合作的方式“走”过来。

这当中,学生首先要寻找一种独特的姿势——“走”法,然后

要与他人通力合作,将这一姿势表现出来。

③这当中,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

表现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看起来这似乎只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持之以恒,无疑是对学生智力、能力的极大促进。

“寓教于乐”并不是个苍白的

口号,它需要一以贯之的实践。

其次,戏剧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促进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

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力因素只起大约20%的作用,而情感因素所占比重达到了

80%。

但我国现行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中小学

以升学率为标尺,大学以就业率为方向标,学生个人的心理需要,个人的情感、情绪

等往往被忽视。

与之相应的,便是一些学生情感缺失的严峻现实:

冷漠、彼此缺乏

关爱与同情,狭隘、封闭,灰色情绪,甚至自杀轻生。

可以说,实施情感教育已经刻

不容缓。

而戏剧教育,恰可在此方面大显其能。

戏剧教育对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为净化和激发。

净化渊源于医学术语,

指排除、疏导体内蓄积的毒素,用泻药治病或宣泄的心理疗法。

目前,由于重知轻

情的教育模式,加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在校学生存在负面情绪积压的现

象。

对于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疏导、宣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戏剧教育正提供了

这样的渠道。

戏剧的核心是虚拟表演,是一种安全模拟,参与的学生可以完全放开,将现实中难

以展示的、被压抑的、不能明示于众的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浙江大学原创的校园

剧《辛迪蕾拉》一剧中的辛迪,不聪明、不漂亮,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她所拥有的,

只有勤奋,是一个一直在努力的人,却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人,自认为是灰姑娘。

剧中反映的是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的平凡人都被“灰姑娘”情结困

扰着,或轻微,或严重,有的意识到了,有的茫然无察觉。

《辛迪蕾拉》将这种困扰

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于舞台,迫使每个人去面对、去体验、去思索。

从心理学的角

度看,净化其实是借助重复激发减轻情绪中令人压抑、不快的那些方面,使心情舒

畅、松弛,保持心理健康。

学生的看戏(包括演戏)过程正是这样,通过对某种灰暗

情绪的疏导,使他们得到了释放,之后他们如释重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再次,戏剧教育对学生的意志、信仰发展有促进作用。

现今学生大多是在安逸的

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意志力薄弱、不愿经受磨练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关于戏

剧活动对学生意志磨练的作用,我国香港前教育署长李越挺在《戏剧在教育上的

路向》一文中明确指出:

“戏剧的制作过程复杂,时间漫长。

在整个戏剧制作的过

程中,学生除了学到戏剧方面的各种知识和表演方面的各种技能外,更会学到沟

通的技能、合作的精神和互让的工作态度,会发挥到创造力和想象力,会训练到耐

力和毅力。

”④戏剧活动头绪繁多,而非专业的学校戏剧活动,人力、物力、财力

都无法和专业戏剧团体相比,因此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做出一台像样的

戏剧。

在此过程中,坚持、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此,浙江大学长期致力于校

园戏剧活动的桂迎老师深有体悟,她认为校园戏剧的参与者是从做舞台布景的第

一颗钉子开始认识戏剧的,他们一旦进入,便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同时,戏剧教育

不仅能够磨练意志,对坚定学生的信仰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80后、90后的新

生代学生成长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难免混乱,他们的问题

不是信仰什么,而是什么都不信,对人生很茫然,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信仰出现了

危机。

而戏剧教育,恰好是重新打开信仰之门的一把钥匙。

戏剧是虚拟的,有人干脆说它是一个虚构的大谎话,但演戏的人和看戏的观众相

互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认同这个所谓的大谎话。

因为相信,故它存在,由相信、认

同,产生了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

这一过程并非由纯理性思维主导,而是非常感

性的行为过程,他们通过戏剧认识到人生需要信仰什么,以此为方向,坚定前行、心

无旁骛。

2000年10月5日《南方周末》组织了一组校园戏剧笔谈,一个大学生

这样写道:

“以自己的方式,以最为原始最为质朴的语言,以令人敬佩的勇气,表达

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在这群人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强大的、活泼泼的生

命力。

这大概就是戏剧的真谛。

”通过戏剧那扇虚拟之门,学生们看到了理想的光

芒,不需要政治理念造势,也没有德育老师的苦口婆心。

也正是因此,哈思卡特为戏

剧教育提供的六大法则中,“信仰”位居第一。

三、社会文化素质层面

社会文化素质包括一个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群

体中的合作意识等,其核心是处理好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当今的学

生自我个性意识一般比较强,但在与群体合作、与社会融合、在社会中恰当自我

定位方面则存在着诸多缺陷。

戏剧教育的角色意识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首先,戏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自我角色,树立集体合作意识。

在校园业余戏剧

演出中,最受好评、效果最好的是展示校园生活的原创或改编剧作,因为剧中人物

基本就是生活中的学生自己,他们只要很本色地把自己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与此

相反,剧中人物如果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则效果要逊色很多。

这就让学生领

会到表演不是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规范,他们只能在众多的角

色中选定一个最适合自身的,去扮演好“这一个”角色,而非“每一个”角色。

现实生

活中有的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想居于核心地位,占据主宰权、发言权,适当

的角色训练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后的问题便是集体合作。

在角色定位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每一

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同样,整台戏也需要规范,因此,合作必不可少。

戏剧大

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明确表示:

“戏剧是集体的事业。

一切人员,不仅导演、演

员,而且包括剧场经理人、看门人、服务员在内,都应该服从于演出的思想任务,

服从于整体演出。

”⑥非专业的校园戏剧活动不像专业戏剧演出那样分工明确,

很多参与者都是从制作布景到画海报、食堂门口做宣传全方位参与的,因而切身

体悟到戏剧从酝酿到诞生的每一个环节的艰辛,从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参与者

对集体的贡献,也更加意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其次,戏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角色转换能力,演好各种人生角色。

尽管在每一

次的戏剧演出中,真正适合一个人的角色只有那特定的一个,但在人生这场连绵

数十年的大戏中,人生角色却要不断地转换,刚刚进入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以

及即将毕业的学生,都会面临非常突出的角色转变问题。

戏剧使得学生有机会在

充满“假定性”的舞台中模拟、演练人生的各种场景,在提高他们角色扮演技巧的

同时,提高其对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于这一点,著

名的戏剧教育家张伯苓非常确信。

他认为:

“在戏剧里面可以得做人的经验。

会演

戏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

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等,如果在戏剧中

能扮演什么像什么,将来在社会上也必能应付各种环境。

”⑦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也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演员在角色扮演中精心学习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方式可以在

后来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大量的表演训练会使表演者的语言和行为的流畅性

提高。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是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三个基点,戏剧教育则

使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更为均衡地发展,正如一个热心校园戏剧活动的大学生

说的:

“戏剧是一种逾越限制,即能够让我们知道自身的问题与局限,并在一定程

度上给我们帮助,让我们找到解决的办法去超越那世界、生活和自身给我们的制

约。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努力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由此来塑

造一个完整的自我。

”⑨因而,我们应当更积极地拓展思维、摸索实践,以便更充

分地发挥戏剧教育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注释:

①王光龙.学习素质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

版),2005(6).

②陈姜,张德甫,吴敏.中学生焦虑情绪调查[J].中国校医,2000(14).

③来自钱德顺于2009年5月16日在大关小学戏剧工作坊的展示.

④李越挺.戏剧在教育上的路向[J].戏剧,1998(4).

⑤舒志义.论戏剧的教育与教学功能[J].戏剧艺术,1999(3)

⑥(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陆有铨译,文化教育出版

社,1984.P32.

⑦张伯苓.演剧与做人[A].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C].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4.P26.

⑧(美)乔治·A·凯利.个人结构心理学(第一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P381.

⑨刘文辉.自我镜像·人生预演·成人仪式——论校园戏剧与青年学生的自我发展

[J].教育学术月刊,2008(8).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责任编辑:

徐良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