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33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docx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

信心始于激励奇迹萌于赏识

  众所周知,油田二中是一所普通校,无论生源质量、家长文化水平以及学校所处位置均不数上乘,但近几年,我校以骄人的高考成绩赢得了社会赞誉,领导好评。

2002年本科一次上线率为52.12%,2003年为48.8%,超任务指标13人,各学科成绩均位居油田普通校前茅。

笔者多年负责高中教学,取得优异成绩,我的深刻体会是:

积极实践赏识教育是我们取得成功和辉煌的加油站和助推剂。

下面就赏识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契机

  之一:

多年以前我曾有幸见到这样一篇学生的作文,它使我感触颇多,记忆至今。

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天清晨,暖暖的太阳把昨夜刚刚被雨浇过的菜地照得闪闪发亮。

蜗牛慢慢从壳内探出了它的触角和眼睛,又伸了个懒腰,它决定在这美好的清晨出来散步了。

这时,它突然听见头顶上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赞叹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飞过此地的喜鹊。

只听它叽叽喳喳地叫着:

“呀,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蜗牛啊,它有一件多么漂亮的衣服呀!

我要告诉所有人,蜗牛是多么美丽。

”“真的吗?

”蜗牛听了,心理美滋滋的,它抬起头高高兴兴地向前走去。

不料,蜗牛却受到了蝴蝶、金龟子、癞蛤蟆的讽刺挖苦。

但是,终因还有赞扬声,蜗牛的自尊心又得到了缓解。

  这天,蜗牛决定再一次脱离房子出去旅行。

它钻出壳,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然而,没走多远它就感到一些沙子被粘在自己身上。

接着,有人叫骂道:

“丑东西,快滚回去!

这么难看,配在路上走吗?

”连喜鹊也飞过来说:

“哎呀呀,我要告诉所有人,这儿有一个多么古怪、难看的、不合潮流的东西!

”吓得蜗牛拼命地往回跑,冲回了自己的壳里。

这时它明白了,它必须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壳里,再也不可以出来。

那壳就是它的保护伞,没有壳,它将无法生存下去。

从此以后,它真的再也没有离开过它的壳,永远背着壳生存。

这样,时间久了,它的身体渐渐与壳融为一体,再也不能分开了……事实上,文中的蜗牛就是小作者,它形象而深刻地道出那个学生的复杂心理——赏识、激励使她信心倍增,甩掉包袱,勇往直前;讽刺、挖苦使她灰心丧气,缩手缩脚,从此消沉。

  之二:

大力倡导并积极实践赏识教育的周弘教授的成功经验,给我启发深刻。

周弘教授的女儿周婷婷又聋又哑,三岁半一个字也不会说,震耳雷声也听不见,面对残疾女儿,他们没有灰心,而是每时每刻都用热情的目光欣赏她,宽大的胸怀拥抱她,温柔的话语称颂她,为她喝彩,为她加油,不断燃起她希望的火光。

哪怕孩子一千次的被打倒,他们都坚信孩子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

他们的赏识教育使周婷婷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

  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农民对待庄稼。

农民都希望庄稼快成长,获丰收,但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方设法满足庄稼的需求。

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

又该怎样满足学生呢?

  那么,赏识教育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它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

  其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赏识的基础即尊重。

尊重的需要包括“人尊”和“自尊”。

前者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注意、接受、支持、赞许等),后者指个人对自身的尊重(如自信、自强、独立、胜任等)。

这类需要不能满足,人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

  马斯洛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一般而言,学校里学生最缺少的需要是爱和尊重。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相反,如果能够使学生感到很自在、被人理解并受到教师的尊重,就有可能使学生渴望学习,并愿为实现较高目标付出不懈努力。

  赏识教育就是满足了学生尊重的需要。

  其二:

弗斯特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一种心理暗示,是对人的能力的判断,并最终影响人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正强化可以理解为表扬与奖励,负强化可以理解为批评与惩罚。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和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无数事实证明,表扬、奖励的教育效果优于批评、惩罚。

赏识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正强化,增强信心,激发上进。

  其三:

罗森塔尔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每个年级各抽出部分学生进行实验。

根据测验结果(这是跟教师说的,实际上是随机抽样,没有测智商),对教师说,被实验的学生智商超常,估计在该学期里他们将进步显著。

过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被实验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

  这个实验表明,作为影响源的教师,如果总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地抱有期望,这种期望将影响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上进的动力,影响学业,加快成长。

而赏识教育正是以欣赏的眼光,不断给学生以期待。

  三、坚持原则

  在实践赏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六大原则,即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一)、信任:

我们认为,既然要教育学生,就应相信他是个好学生。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各有特色,自有个性。

这种无限的信任才能激发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自强。

  

(二)、尊重:

教师应坚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必须彻底清除“师徒如父子”的师道尊严传统观念。

教师不得讽刺、挖苦、羞辱、打骂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爱好,只有充分尊重才能真正地了解。

  (三)、了解:

教师要千方百计了解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成长的历史,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

要采用观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加强了解。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四)、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一经教师的激励,它会更加闪闪发光。

孩子是在父母的赏识和激励下由牙牙学语到能讲连贯句子;是在父母的赏识和激励下由步履蹒跚到箭步如飞。

同样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与教师的赏识与激励密切相连。

  (五)、宽容:

陶行知先生说:

“尽其所长,恕其所短。

”对长处要小题大做地激励,对短处则要宽容,要相信每个学生“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

每个学生都像一座休眠的火山,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老师老盯着缺点不休地指责,无异于在火山上放上了巨大的石头,使学生自卑得抬不起头来。

石头越压越重,火山在也没有力量喷发了。

赏识的教师却是相反,他们把学生的缺点像火山灰一样轻轻拂开,唤醒学生的人格意识,一旦学生觉醒过来,潜力就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

  (六)、提醒:

对于学生的缺点宽容,并非不管,毕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做最好的礼物,哪怕他忠言逆耳,也确信他是出于爱自己的心情。

而教师居高临下的批评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要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妨站在朋友的角度,心平气和地提醒他,允许他反复错误使他在心里觉醒自己错了,应该改正。

  四、我们的做法

  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教育。

一种教育理念,由认识到转化为自觉行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领导者必须强化教育手段,采取必要措施,使领导者的思想观念被群众接受并转化为行动。

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育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

  

(二)、加强学习。

学习是转变人们观念的重要措施。

我们在全校,掀起学习热潮。

要求老师们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

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榜样引路。

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大家不会齐步走,总会有前有后。

对走在前面的教师,要给予表扬,给予提倡,给予推广,给予总结。

对走在后面的教师给予了参照,树立了样板。

  (四)、赏识学生。

我们的体会是: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既是我们的共识,又是我们的工作原则。

尤其学生进入高三后,状态如何,成绩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心理。

因此,我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

眼神中,言语上,文字里都要充满真诚的赏识和期望,充满理解和同情。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加油站,成为学生的助推器,成为抚慰学生心理的按摩师。

我们要求教师因为成绩绝对不允许批评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激励学生。

激励也是赏识。

每学期期中、期末、以及重要统考之后,我们对前20名和进步大的10名学生,进行适当物质奖励,或是笔记本,或是一只笔,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干劲。

  (六)、感动家长。

进入高三,在紧张的学习和复习阶段,我校一直坚持利用休息时间,由校领导带队,组织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此举是对学生莫大的赏识,在激励了学生的同时也增强家长自信。

  结束语

  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人的工作,如果不懂心理学,不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而是一味蛮干,把人当成物,教育效果不可能理想,不可能好,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目的。

  以上权且算做本人参加学习班的点滴体会,其实更多是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的感悟。

  注:

参考书目

  1、[日]大桥正夫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心理学》

  2、姚梅林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学习规律》

  3、李洪玉何一粟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学习动力》

  4、孙云晓编著接力出版社出版《少年儿童教育报告》

  5、孟玉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少年亲子关系研究》高三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日益严重,令人担忧。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必定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影响高考水平的发挥,甚至还会酿成悲剧。

  为了了解现阶段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高三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帮助高三学生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备考迎考,我校(山东省淄博临淄二中)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

调查以对高三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和高三学生小组座谈或学生个别交谈的形式进行。

  调查结果

  

(一)面向高三学生的调查

  我校(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二中)高三年级共12个班,有学生583人,除因事、因病请假或个别不交卷之外,共收回问卷565份。

结果如下表(1):

  

(二)面向学生家长的调查

  在学生家长会上,我们向到会的学生家长进行了关于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由于有的家长没有到会,有的家长对孩子情况不了解而没有交卷,所以共收回问卷329份。

结果如表(2):

  从上面向学生调查和向家长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解不够。

根据调查的结果表明,高三学生主要存在五大心理障碍:

①看到社会腐败现象,忧虑、焦急。

②认为应试教育严重,产生逆反心理。

③考试成绩不好,缺乏自信,苦闷自卑。

④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

⑤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

  及时疏导、消除高三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组织学生讨论“素质教育与应试”的问题,各班举行研讨会;举行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出消除心理障碍的意见;向家长汇报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意见;请专家给高三年级学生讲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高三学生心理咨询。

  

(1)关于“看到社会腐败现象、忧虑、焦虑”的疏导

  一段时期以来,党内的确有一些干部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作风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调查显示,我校33%的高三学生对社会腐败现象感到忧虑、焦急。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了。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

我们应及时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一,应看到我们党的干部大部分是好的,变质腐败的只是少数。

第二,我们党在整个开放改革过程中,一直坚持反对腐败,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中我们应看到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应当相信我们党一定能战胜腐败。

  

(2)关于“认为应试教育严重,产生逆返心理”的疏导

  据调查,34%的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应试教育严重,对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影响高三阶段的教学和复习备考。

  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应试。

“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要备考、应试。

考试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

即使在美国,某些州规定,本州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但要进入著名大学,竞争仍然很激烈,也要经过考试。

当然,考试这种形式在考查学生的素质上存在局限性,它只能考查知识和能力,不能考查学生的其他素质。

即使在考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笔试的形式也有其局限性,再加上考试中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因素,考试成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水平。

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简单的用升学、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做法。

  (3)关于“考试成绩不好,缺乏自信,苦闷自卑”的疏导

  调查显示,我校41.2%的高三学生自信心不足,苦闷自卑。

我们的疏导建议是:

首先,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如果考上大学,获得深造的机会,自然是好事。

如果考不上,或是参加自考,或是先工作,再学习。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

正如有一条广告中所说过的:

“世上有无数个门,不是每一扇门都打得开,也不是每一扇门都打不开。

”这样一想,你还有什么可苦闷自卑的呢?

其次,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

常言道: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应认识到,考试所考内容皆为自己平时所学,不要因为过高地苛求自己而丧失自信。

只要订出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认真复习,采取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办法,考试中就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4)关于“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的疏导

  近年来,虽然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却有增无减。

据调查,我校42.8%的高三学生感到竞争的压力,心情紧张。

考试的成败,知识水平固然起决定作用,但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考场犹如竞技场,在参赛各方技术水平不相上下时,临场谁的心理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谁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谁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要为高考创造“最佳心理状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端正对高考的认识,牢固地树立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

脚下道路千万条,条条大道通罗马,这种认识越深刻,情绪就越稳定。

二要正确评估自己,确定适中目标,增强必胜信念。

考生只要客观地估价自己,既不奢望出现考试“奇迹”,也不低估自己的实力。

三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容易使考生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势必会影响考试成绩。

前述压力,有的是客观存在,有的是自我加压所致。

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考生关键是要提高自制意识,要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要把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逐步做到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5)关于“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的疏导

  作为父母,都希望通过对子女的关怀、照顾,使子女身心健康地成长。

但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

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

“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等。

家长的愿望诚然是良好的,但经常这样唠叨,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火上浇油。

调查显示,学校25.5%的高三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高考,他们的思想压力甚至要大于自己的孩子。

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家长们都期盼着孩子在高考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

一是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休息,使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能自我调节,在家也应安排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使每天的复习内容和休息都井井有条,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休息的方式可按各人情况而定,听听音乐、散散步、做做操都可以。

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是帮助孩子稳定情绪,鼓励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准确的估价,通过复习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学习做一总结,既不急躁,也不气馁;既不侥幸,也不虚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信心十足地投入紧张的高考。

 

 

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

陈淑冰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一名心理疏导工作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的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在高三阶段显得犹为重要。

高三是学生走上人生转折点的重要一年,学生能否走好这一年,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进入高三以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我们绝不能忽视紧张和谐的学习气氛下存在的种种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的情绪容易表现为大起大落,极不稳定。

当学生情绪喜悦时,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与同学的相处也比较和谐;但当其情绪忧虑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相处。

二、意志方面一般表现为优柔寡断,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当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时,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名次下降,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不能尽快摆脱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特别是对于在考场上常有因为过度的考试而焦虑的考生来说,他们无法在考试时发挥正常的水平。

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与考场氛围、考试过程中一些细小环节有关,考前心理调适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尽快适应陌生的考场环境、调整考试时的心态,但它决不能代替学生日常备考期间的心理辅导,对于解决引起考试焦虑最根本的问题,考前心理调适是无能为力的。

学生之所以会考试焦虑,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透彻,他对能否顺利做出考卷上的试题,存在着很大的担心,等到真的上了考场,这种担心又会因为对考场环境的不熟悉和考场上的紧张气氛而进一步加强,最终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反之,当学生确定试卷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时,即使考试环境陌生、考场气氛紧张,自信满满的学生也能很快的把精力集中在试卷上,自然不会有任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紧张和焦虑了。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

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心态如何、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并不是临考前的心理调适讲座,而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主动的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和关注,维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尽可能保证平时的学习质量,并在此期间,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自信。

三、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重压下丧失信心。

比如:

学生往往因为做不出题目,而心烦意乱,越是如此越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静不下心来就更做不出题,做不出题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忧虑,影响了他的自信心,如此循环不止。

我们自然期待在高三学生复习备考期间,伴随他们的是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的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他们自身就具备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使他们敢于直面复习备考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和挑战。

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人们更注重的是看得到的行为表现,却很少意识到潜在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并且值得人们给予同等的关注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阻碍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进步。

怎样让学生走好这人生一步呢?

这就要对学生有的放矢的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

一.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去爱学生。

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赏识他们。

用亲切的话语,用鼓励的目光去激励他们。

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对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大胆地给以表扬肯定。

建立一个洋溢着爱和温暖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再者,针对学生开学以来学习积极性高涨之时,可以适时开展“学习为了什么”、“宝剑锋从磨砺出”、“名人成材故事”等系列班会,给学生以鞭策和鼓励。

平时班会还可以让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融洽同学关系,塑造一个乐观向上的氛围。

二、和学生多谈话,多交流。

争取和每一个学生面谈。

以平等的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老师,听过来人说,高三一年很苦很苦的,我好紧张啊,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从一开始就底气不足;“老师,这个暑假真是太痛苦了,爸爸妈妈整天唠叨,提醒我就要高三了,我一刻也无法放松啊!

”他们从一开始就满心烦躁;“老师,就要高三了,真不敢相信时间过得这么快,各种习题让我疲于应付,根本就挤不出时间来弥补以往在基础知识上的空白,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最好自己也能掰成两半……”他们从一开始就慌乱无措……以这样的心态揭开高三生活的序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上了高中,压力好大,上了高三,压力更大。

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父母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同学们也在明里暗里和我较劲。

考完试后,要和我对答案,

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不能接受老师的当面批评,这时,笔谈不失为和学生交流的一种好方法。

通过在周记本上和学生笔谈,一些学生屡说屡犯的毛病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再说一些似吹捧似讽刺的话,好难受。

却又不能发火,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了。

”这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高三学生日记中的一段话。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三学生的生活状况:

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在同伴中,他们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甚至有可能遭遇相互倾轧。

这些高三学生一方面要应付繁重的课业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剧烈的人际冲突。

他们的应对方式,往往只是压抑和封闭,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使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使他们逐渐丧失对他人的信任。

这样的苦闷若在高三学生的心中盘旋不去,则势必湮灭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复习备考。

看着那走在校园里,高三学生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有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反复回响: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应该立即着手,从眼前做起、从当下做起!

”这个声音越来越响,要引起所有老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四、帮助高三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生活和学习中过重的心理压力。

经研究,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父母家庭对学生较高的期望、学生不恰当的自我期望、学校及社会的期望、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压力等。

对各方面心理压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正确应对这些压力,是一种必需的能力,特别是在高三备考这一特殊时期,对稳定学生的心态,保证学生复习备考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班级氛围。

人生活在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

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自小娇生惯养的他们将会遭遇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对于高三阶段学习的艰苦性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当他们面对困难时,极有可能会产生退缩、逃避的心理,学生很可能常常在“能不能坚持”和“要不要放弃”的犹豫中摇摆不定,势必对他们保持心理状态的基本平稳造成极大的障碍。

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解和充分的心理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冲突,给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随着高考日期一天天临近,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这些负担归结起来就是“怕失败”或“输不起”。

一想到如果考不上或考不到理想的大学,父辈的殷切希望会落空,十二年寒窗苦仿佛也白吃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怎能不大呢?

我们也应这样引导高三学生看待高考:

考上了,固然可喜;考不上,只要我为此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