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教案.docx
《工程经济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经济学教案.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经济学教案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教案
系(部)经济管理系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
授课专业水利工程
主讲教师时丕生
职称职务副教授
前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
它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2.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
1绪论
2
2
2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5
1
6
3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3.5
0.5
4
4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5.5
0.5
6
5不确定性分析
4
4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
1
7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5
2
7
8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4
4
9设备更新分析
4
4
10价值工程
2
2
课程总结
2
合计
34
3
1
2
40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方面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习题课,课下自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2.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强化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本课程每章结束后均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和计算题(见习题集),并选择适当时机上习题课,学生讲解,教师点评。
3.结业方面
课程结业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分A、B卷进行。
结业成绩评定采用考生成绩和平时成绩(均为百分制)加权确定,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分别占80%和20%。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作业、提问、课堂展示等综合评定。
四、教学实践环节
本课程课堂讲授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是新设法人项目财务评价中的主要内容,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培养、训练学生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根据出勤、答辩和设计成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工程经济学》(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时思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7;
[2]《工程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及规划教材、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刘晓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
[4]《工程经济学》,虞和锡着,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1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求
(1)熟悉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工程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本章重点
(1)经济效果的含义
(2)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
一、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
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中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创造性地应用在最有效的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二、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要素
1.活动主体:
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人或组织。
如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
2.活动目标:
所有技术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同活动主体的目标是不同的。
如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率、环境保护等。
自然环境:
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
3.实施活动的环境:
经济环境:
评价技术实践活动成果的价值
4.活动的后果:
指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如有用的和无用的后果、直接的和间接的后果、正面的和负面的后果等。
因此,工程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工程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有用效果,降低或消除负效果。
§2工程经济学及其基本原理
一、工程经济学及其发展
1.工程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活动
自然科学
经济科学
技术活动
工程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如何使工程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挑选最佳活动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学科。
是一门工程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图1-1
在这门学科中,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它的性质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技术经济学在西方称“工程经济”、“经济性分析”,在日本称“经济工程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称“技术经济计算”或“技术经济论证”。
2.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以前,技术相当落后,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人们看不到技术对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只能就技术论技术。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气机、发电机、计算机等的兴起和普及),带来了经济繁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很大篇幅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创造一种生产力,会生产较大量的使用价值,减少一定量效果上的必要劳动时间。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M.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
“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B.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
“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
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1930年格兰特(E.L.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二战后,各国都很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据测算50~70年代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为50%~70%左右。
在此之后,随着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最优化技术的飞跃发展,技术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78年布西(L.E.Bussey)出版了《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经济评价、优化决策以及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1982年里格斯(J.L.Riggs)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阐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管理、经济决策和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等。
在我国:
“一五”,学前苏联,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此时的论证是静态的。
“二五”,由于左的思想的出现,片面追求速度,否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必要性,遭受了巨大损失。
1962年,将技术经济列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六个重大科研课题(资源、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基础科学、技术经济)之一,技术经济研究较为活跃,但随之受到“文革”的摧残。
1978年后,又重新受到重视,列入108项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会,…必修课,国务院也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
有用的后果
经济效果:
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果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
无用的后果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效果-(费用+损失)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提高经济效果的主要途径:
费用一定,不断提高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功能
(注: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途径,在“价值工程”中再介绍)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技术是达到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2)工程技术与经济还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一面。
因此,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
3.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地预见活动的结果
技术经济分析属于事前或事中主动的控制,即信息搜集资料分析制定对策防止偏差。
它要求人们面对未来,对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合理的预测,只有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客观地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工程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
由于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对同一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评价指标不同,因而评价结论有可能不同。
为了防止一项技术实践活动在对一个利益主体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可能损害到另一些利益主体,技术经济分析必须体现较强的系统性。
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性
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评价角度或出发点的多样性:
企业、国家、社会等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定量、定性、动态、静态等评价
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
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
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包括:
时间因素的可比性
价格的可比性
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评价参数的可比性
6.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粗放型生产方式
经济增长的主要实现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
技术创新——集约型生产方式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提高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量来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从整个世界看,哪里技术最活跃,
哪里经济增长就最快。
§3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一、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
工程经济分析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反馈的动态规划过程。
纵向看: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工作的深入和细化
横向看:
每一个阶段又可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和区别的子过程
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可划分为:
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
投资机会寻找…………
投资机会筛选…………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
确定目标寻找关键要素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否
放弃该项活动或重新构思方案
满意否?
是
方案实施
目标实现
§4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一、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1.综合性:
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2.应用性:
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技术实践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3.系统性:
应注意系统的平衡
4.数量性:
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5.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是事前的估计和判断
二、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经济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动机(因为技术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2.具备市场调查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预测工具
4.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本章是工程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正确计算经济评价指标的前提。
※本章要求
(1)熟悉现金流量的概念;
(2)熟悉工程项目投资概念及构成;
(3)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4)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5)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6)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7)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8)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9)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10)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1)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折旧的概念、计算及其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3)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沉入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
(4)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内容、含义及计算
(5)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6)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等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7)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本章难点
(1)经营成本、沉入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
(2)等值的概念和计算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一、现金流量
1.涵义
提供
通过交换获得
对生产经营中的交换活动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物质形态:
经济主体工具、设备、材料、能源、动力产品或劳务
货币形态:
经济主体投入资金、花费成本活的销售(营业)收入
对一个特定的经济系统而言,投入的资金、花费的成本、获取的收益,都可看成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现金流入或先进流出。
现金流量就是指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年、半年、季等)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或流入与流出数量的代数和。
流入系统的称现金流入(CI);流出系统的称现金流出(CO)。
同一时点上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称净现金流量(CI-CO)。
2.确定现金流量应注意的问题
(1)应有明确的发生时点
(2)必须实际发生(如应收或应付账款就不是现金流量)
(3)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果(如税收,从企业角度是现金流出;从国家角度都不是)
3.现金流量图——表示现金流量的工具之一
(1)含义
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称为~。
30万元
5万元
2万元
1万元
0
1
2
3
4
5
解释:
“0”、“时间序列”、“计息期”、“1~5”、“箭头方向”以及该流量图所描述的经济系统等。
(2)期间发生现金流量的简化处理方法(举例加以说明)
1年末习惯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末
2年初习惯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初
3均匀分布法:
假设现金发生在每期的期中
4.现金流量表——表示现金流量的工具之二
序号
项目
计算期
合计
1
2
3
……
n
1
现金流入
1.1
2
现金流出
2.1
3
净现金流量
◆这里仅说明按国家发改委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的最新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时,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类型,详细内容在后面第七章介绍。
对新设法人项目而言:
项目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对既有法人项目而言:
项目增量现金流量表,资本金增量现金流量表
5.现金流量的作用(根据教材简要介绍)
二、各类经济活动的主要现金流量(根据教材简要介绍)
1.投资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2.筹资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3.经营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2建设项目的现金流量
一、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
(一)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建造与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称为~)
1.建设投资的构成
设备购置费
设备及工器具投资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直接费
间接费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利润
税金
建设投资
土地费用
工程项目其他费用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
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
基本预备费
预备费
涨价预备费
建设期贷款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这里仅介绍各项投资的概念,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构成,按最新的建标[2003]206号文件简要说明。
2.建设投资形成的成果及共同费用的分摊
(1)形成的成果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企业长期提供某些特权或利益的资产,如……
递延资产:
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应在以后分期摊销的费用,如生产职工培训费、开办费
(2)共同费用的分摊
建设单位管理费:
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需安装设备价值总额等比例分摊
土地费用、勘察设计费等:
按建筑工程价值等比例分摊
(二)流动资金——对生产性项目而言
流动资金指企业购置劳动对象、支付工资及其他生产周转费用所垫付的资金。
流动资金分别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以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五种形态存在并循环(具体构成见教材P.18图2-7)。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讲到这里,重点说明流动资金的运动和建设投资的运动有何不同。
(三)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期成本费用
1.概念:
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技术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概念与企业会计中的不完全相同:
①
会计:
成本是对实际发生费用的记录,影响因素确定,成本数据唯一。
技经:
是对未来发生费用的预测和估算,影响因素不确定,不同方案有不同的数据。
②技经:
引入了企业会计中所没有的成本概念。
2.产品总成本费用的构成——财务会计中的规定
直接支出:
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工资和其他支出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总成本费用
销售费用:
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
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如工会经费、税金、折旧等
财务费用:
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产品总成本费用的计算——技术经济中的规定
为便于计算,在技术经济中将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利息支出进行归并后分别列出,另设一项“其他费用”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维简费、利息支出后的费用列入其中。
这样,各年成本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年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
+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在上式中的各项费用,一般都很容易理解和计算,这里仅对以下几项学生容易出错的费用作重点解释说明。
★折旧
(1)含义: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资产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将折旧费计入成本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
按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制度,企业把已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去,然后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步回收初始的投资费用。
(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固定资产原值:
指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重置价值。
2)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残值-估计清理费用)。
一般为原始价值的3~5%。
3)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年限:
指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年限。
◎正确的使用年限:
应综合反映有形和无形损耗
◎使用年限估计过长:
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已满,但价值还未全部转移,这等于把老本当收入,人为扩大利润,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更新,企业无后劲。
◎使用年限估计过短:
使补偿有余,导致人为增大成本,利润减少,少纳所得税,并可能提前报废,造成浪费。
(3)企业计提折旧的相关规定
根据教材P.19的内容进行解释,重点解释租赁(经营性或融资性租入或租出)的固定资产应如何处理。
(4)折旧的计算方法
1)直线折旧法
①平均年限法
设:
P—固定资产原值,L—估计净残值,N—估计使用年限,
d-年折旧率,r-净残值率,D-年折旧额
则:
折旧额的计取基数为(P-L)=P(1-r)
年折旧率为:
年折旧额为:
优点:
简便
使折旧分布与获利能力分布不相符
缺点:
只考虑资产存在时间,未考虑资产的使用强度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
②工作量法
设:
M-总工作量,m-单位工作量折旧额,Kt-第t期的实际完成工作量
Dt-第t期的折旧额,其它符号同前
则:
该方法适用于各期完成工作量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例】:
教材P.19-20的例2-1和例2-2或随机举例说明
2)加速折旧法(使固定资产尽快得到价值补偿的折旧计算方法)
①余额递减法(定率递减法)
是按各年年初(即上一年末)的账面价值乘以固定折旧率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设:
Bt-1-第t-1年的账面价值,Dt-第t年的折旧额,d-年折旧率
则:
下面就来计算d
年度
年折旧费
年末账面价值
1
2
3
…
…
…
N
因为,
即
则:
②双倍余额递减法
原理同上,只是固定折旧率为直线折旧率的2倍,即2/N。
则:
【例】:
教材P.21的例2-3或随机举例说明
注意: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即最后两年改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
③年数总和法
【例】:
教材P.22的例2-4或随机举例说明
小结:
加速折旧法的特点
优点:
第一,促进技术进步;
第二,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
第三,使成本费用在整个使用期内较为平衡。
缺点:
前期成本提高,利润降低,推迟了企业应缴税款,等于国家提供了变相无息贷款。
★摊销
(1)含义: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按年度或产量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之中,这一部分被转移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称为摊销。
企业通过计提摊销费,回收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资本支出。
(2)摊销费的计算
计算摊销费采用直线法,并且不留残值。
即:
摊销费=无形资产原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递延资产原值/递延资产摊销年限
★生产经营期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是指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即在生产经营期所发生的建设投资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之和。
即:
生产经营期利息支出=建设投资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注意:
在生产经营期利息是可以进入成本的,因而每年计算的利息不再参与以下各年利息的计算。
★其他费用
(1)含义:
其他费用是指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费用。
(2)其他费用的计算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其他费用一般可根据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维简费及摊销费之和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并按照同类企业的经验数据加以确定。
4.技术经济中的有关成本
(1)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即: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注意:
应强调技术经济分析中为什么要引入经营成本,为什么要从总成本中扣除这些费用?
1)现金流量表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逐年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与常规会计方法不同,现金收支何时发生,就何时计算,不作分摊。
由于投资已按其发生的时间作为一次性支出被计入现金流出,所以不能再以折旧费、维简费和摊销费的方式计为现金流出,否则会发生重复计算。
因此,作为经常性支出的经营成本中不包括折旧费和摊销费,同理也不包括维简费。
2)因为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以全部投资作为计算基础,不分投资资金来源,利息支出不作为现金流出,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中己将利息支出单列,因此经营成本中也不包括利息支出。
(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和分析,可将总成本费用中的原材料费用及燃料和动力费用视为变动成本,其余各项均视为固定成本。
之所以做这样的划分,主要目的就是为盈亏平衡分析提供前提条件。
(3)机会成本
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所付出的代价。
主要是举例说明
(4)沉入成本:
沉入成本=旧资产账面价值-当前市场价值。
主要是举例说明
(四)销售收入
工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