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1910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广东省概况资料.docx

1广东省概况资料

1广东省概况

1.1自然地理

1.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

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地质

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

地级以上市

区、县和县级市

统计

广州市

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

10区、2县级市,33镇129街道

深圳市

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

6区,51街道

珠海市

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

3区,15镇8街道

汕头市

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

6区、1县,32镇37街道

佛山市

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

5区,20镇16街道

韶关市

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3区、2县级市、4县、1自治县,96镇10街道1民族乡

河源市

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

1区、5县,97镇4街道1民族乡

梅州市

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

1区、1县级市、6县,104镇6街道

惠州市

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2区、3县,50镇16街道1民族乡

汕尾市

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

1区、1县级市、2县,42镇10街道

东莞市

28镇4街道

中山市

18镇6街道

江门市

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

3区、4县级市,66镇17街道

阳江市

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

1区、1县级市、2县,39镇11街道

湛江市

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

4区、3县级市、2县,85镇32街道2乡

茂名市

茂南区茂港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

2区、3县级市、1县,87镇20街道

肇庆市

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2区、2县级市、4县,95镇12街道1民族乡

清远市

清城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清新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1区、2县级市、3县、2自治县,77镇5街道3民族乡

潮州市

湘桥区饶平县潮安县

1区、2县,41镇9街道

揭阳市

榕城区普宁市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

1区、1县级市、3县,65镇16街道2乡

云浮市

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

1区、1县级市、3县,55镇10街道

全省合计

21个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7个民族乡。

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石类型在广东省境内均有分布,岩性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大片灰岩分布。

岩浆岩在广东省比较发育,主要有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火山岩;全省沉积岩分布面积较广,以砂岩和灰岩为主;全省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及动力变质岩均有发育,变质作用时代自中元古代持续至中生代,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空间上与前泥盆系地层分布一致,主要为浅变质岩,即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和石英岩等。

1.1.3地形地貌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陆地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粤北山地、粤东山地丘陵、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山地台地等四个地形地貌区。

就地貌类型而言,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四类,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湖泊和沿海岛屿等其他地貌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1)山地

主要分布于粤北、粤东和粤西,多呈北东—南西走向。

粤北的山地主要有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大东山、连山,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100m,最高为乳源的石坑崆,海拔1902m,为广东的最高峰。

粤东的山地主要有莲花山、罗浮山和九连山,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000m。

粤西的山地主要有天露山、云雾山和云开大山,最高峰分别为海拔1250m、1140m和1704m。

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

(2)丘陵

大都分布在山地周围,或零星散落于沿海平原与台地上,海拔高度一般为200~500m。

南雄、仁化、连州、兴宁、梅县、五华、龙川、河源、平远、紫金、罗定等地都广泛分布着丘陵。

(3)台地

主要分布在粤西的湛江市、茂名市,粤东的海丰、陆丰、惠来南部和粤中一部分地区,尤以高州、电白以西最为普遍。

雷州半岛基本上是玄武岩构成的台地,面积5500km2,将近占半岛面积的3/4。

(4)平原

包括河谷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

河谷冲积平原在各大小河流沿岸均有断续分布,较大的包括北江英德平原,东江惠阳平原,粤东榕江平原、练江平原,粤中潭江平原,粤西鉴江平原、漠阳江平原和九洲江平原。

三角洲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和韩江三角洲平原。

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居中国三角洲平原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平原与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黄岗三角洲合成潮汕平原,为广东省第二大平原。

1.1.4气候特征

广东省地处北半球东亚低纬沿海,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属温暖湿润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西南的雷州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

广东省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温暖湿润,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h上升至2300h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MJ/m2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h,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除粤北连山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10℃积温都在6000~8000℃以上,10℃的持续期一般超过300天。

广东省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mm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mm。

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mm;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mm。

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广东省夏季气温高,又是降水集中的季节,雨量充沛,雨季持续时间长,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双季稻加冬种的一年三熟耕作制,广东农业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特色。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广东省经常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

此外,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气象灾害之一。

1.1.5河流水系

广东省位于珠江流域下游,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流1343条,总长2.5万多公里。

全省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542条,集水面积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62条。

542条河流中发源于邻省或部分集水面积在邻省的有44条,发源于全省流入邻省的有8条,即省际河流共52条。

从流域分区上来说,广东省的河流分别属于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北江水系、东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诸河水系及韩江流域、独流诸河(包括粤东沿海诸河、粤西沿海诸河)等。

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流域包括西江水系一小部分、北江水系、东江水系的绝大部分和整个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面积111400km2。

西江水系在广东省境内的面积仅17960km2,汇入的主要支流有贺江、罗定江和新兴江,至三水市思贤滘与北江相通并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坑,流入南雄市后称为浈江,至曲江县武江汇入后始称北江,南流经英德、清远等县,至三水市思贤滘与西江干流相通,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支流有武江、南水、连江、滃江、潖江、滨江、绥江等,北江干流至三水市思贤滘全长468km,集雨面积46710km2,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内,达42930km2。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在龙亭附近流入本省后在龙川县五合圩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向西南流经龙川、河源、惠州等县市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支流有俐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石马河等,东江干流至东莞市石龙镇全长520km,集雨面积27040km2,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内,达23540km2。

韩江流域是广东省第二大流域,干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七星崠,北称梅江,北东向流经五华、兴宁、梅县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来自福建的汀江汇合后始称韩江,此后流向折向南,至潮安进入韩江三角洲分为东溪、西溪、北溪,经汕头市各入海口注入南海,干流全长470km,集雨面积30112km2,广东境内集雨面积为17851km2。

主要支流有五华水、宁江、石窟河和汀江。

粤东沿海诸河中集雨面积大于1000km2、独流入海的河流有黄岗河、榕江、练江、龙江、螺河及黄江等,受地质构造影响,多呈西北和东南流向。

在粤东沿海诸河中,榕江集雨面积最大,为4628km2,全部在广东省境内,干流全长185km,由南、北两河汇合而成,南河是榕江主流,发源于普宁市峨眉嶂山地西部后溪乡南水凹村附近的禾坑,北河起源于丰顺县西北部莲花山脉东南坡桐子洋村附近。

粤西沿海诸河多属山地暴流性小河,河流短促、独流入海,集雨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等,其中鉴江面积最大,为9464km2,广东境内面积为8719km2,全长232km,发源于信宜县里五山,南流经高州、化州、梅菉,到吴川县黄坡入南海,主要支流有曹江、罗江和袂花江等。

漠阳江和九洲江也较大,集雨面积分别为6091km2和3337km2。

广东省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等特点,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少部分自西向东流。

广东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12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约为0.57,但径流在各主要河流水系内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在广东省的六大主要河流中,榕江年均径流深最大,高达1545mm,其径流系数约为0.79;北江年均径流深最小,仅629mm,其径流系数约为0.40;西江、东江、韩江、鉴江介于榕江和北江之间,年均径流深分别为966mm、1116mm、903mm和1004mm,径流系数分别约为0.55、0.63、0.57和0.56。

高值区年均径流深约为低值区的2.5倍。

广东省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见表1-2。

表1-2广东省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河流

集雨面积

(km2)

河长

(km)

平均坡降(%)

水文控制站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多年平均径流深(mm)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西江

17960(353120)

211(2075)

高要

1751

966

2330

北江

42930(46710)

458(468)

(2.54)

石角

1558

629

521

东江

23540(27040)

393(520)

0.39

博罗

1785

1116

261

韩江

17851(30112)

470

0.40

潮安

1591

903

274

榕江

4628

185

0.49

东桥园

1966

1545

61

鉴江

8719(9464)

232

0.37

化州

1777

1004

90

全省

/

/

/

/

1777

1012

1819

*说明:

表内河长和集雨面积栏,括号内为全河长和总集水面积,无括号为广东省境内河长和集水面积;年均降水量、径流深和径流量为1956-2000年多年平均值。

1.1.6土壤与植被

(1)土壤

广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红壤、南方水稻土、黄壤、砖红壤、石灰土和紫色土,依次占土壤总面积的44.67%、20.99%、14.77%、5.29%、4.43%、2.86%和1.43%;也有少量滨海沙土、滨海盐土、潮土和粗骨土分布,各占0.80%、0.73%、0.72%和0.60%;此外还分布有极少量石质土、山地草甸土、酸性硫酸盐土、沼泽土和火山灰土。

表1-3列出了广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和pH值情况。

表1-3广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和pH值一览表

土壤类型

有机质含量

全氮含量

全磷含量

全钾含量

pH值

水稻土

2.45%

0.132%

0.092%

2.28%

4.5~6.5

赤红壤

1.93%

0.086%

0.048%

1.91%

5.0左右

红壤

3.09%

0.118%

0.074%

1.89%

4.8~5.8

砖红壤

1.78%

0.086%

0.08%

0.44%

4.1~5.7

黄壤

3.94%

0.055%

0.054%

1.84%

多呈酸性

紫色土

较低

较低

较丰富

较丰富

5.0~9.0

广东省土壤的水平地带性明显,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其分布规律大致为:

北纬26~24°为红壤地带;24~22°为赤红壤地带;22°以南主要为砖红壤带。

同时,由于地形高度的不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作用,广东土壤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红壤垂直带谱是红壤(海拔700m以下)—黄壤(海拔约600~1700m)—山地草甸土(海拔800~1600m以上局部地区);赤红壤的垂直地带谱为赤红壤(海拔300或650m以下)—黄壤(海拔700~1700m)—山地草甸土(一般零星分布在1000m以上);砖红壤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低丘台地,由于没有高大山体,无典型垂直地带谱。

广东省还分布着较大面积的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南方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及滨海沙土、滨海盐土和潮土。

南方水稻土集中分布在珠江、韩江、鉴江等河口三角洲平原及丘陵山地的宽谷盆地等冲积洪积平原地区,以潴育型水稻土面积最大,是广东最主要的高产水稻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粤西北的韶关市;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韶关、肇庆、梅县、江门、佛山等市的白垩纪至第三纪红色构造盆地中的中低丘陵台地上;滨海沙土主要分布在湛江、汕头、阳江、惠阳、茂名等市沿岸及其岛屿的滨海地区;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湛江、珠海、江门、茂名、佛山、惠阳、深圳、汕头等市沿海港湾河口、三角洲前缘、泻湖或溺谷湾潮网带中部;潮土主要分布在佛山、惠阳、广州、韶关、江门、肇庆、汕头、梅县、深圳、湛江等市河流沿岸的河漫滩、河心洲或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或谷地上。

(2)植被

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其中木本4000多种,占全国木本植物的80%;另外还有栽培植物633种、真菌1959种。

植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属三级保护的有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

广东省既有地带性植被类型,也有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地带性植被类型由北往南依次为北部南岭地区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的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的热带季雨林、沿海热带红树林;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此外还有沙田柚、沙田桔等品种,经济价值可观。

2006年广东省林地(含园地)面积1110.31万hm2,其中有林地927.4万hm2;全省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和较健康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97.8%,森林生态效益总量高达6597.11亿元。

全省林地侵蚀总体情况较轻,未受侵蚀林地面积957.95万hm2,受轻度侵蚀林地面积115.68万hm2,受中度以上侵蚀林地面积36.68万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86.28%、10.42%和3.30%。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人口与民族

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广东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70‰,死亡率为4.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2‰;至2005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达9194万人,在全国仅次于河南省和山东省,人口密度为511人/km2,其中深圳、东莞、汕头、佛山、中山、广州和揭阳7市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km2。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汉族人口85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口164万人。

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壮、瑶、畲、回、满族。

改革开放后因人才流动、婚姻、务工经商等迁移或暂住广东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约104万人,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

1.2.2经济

据广东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GDP)25968.55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国GDP的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3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0.62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6.57亿元,增长12.2%。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7.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1%,金融业增长10.8%,房地产业增长13.9%,其他服务业增长11.4%。

人均生产总值达28077元,增长12.9%。

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79.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4%和8.3%。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6.2%,农村为48.6%。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34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50元,增长9.2%。

1.2.3土地利用现状

广东省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6年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1491.47万hm2,其中耕地288.25万hm2,园地96.76万hm2,林地1013.55万hm2,牧草地2.72万hm2,其他农用地90.18万hm2;建设用地175.28万hm2,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2.41万hm2,交通运输用地11.77万hm2,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0万hm2;未利用地131.37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70.91万hm2,其他土地60.47万hm2。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分别为0.21hm2和0.04hm2,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1.3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3.1水土流失现状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广东省水土流失总面积14217.5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1%。

其中自然侵蚀面积11520.18km2,人为侵蚀2697.39km2,各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1.03%和18.97%。

自然侵蚀中近80%的均为轻度或中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仅占流失总面积的20.7%,其中崩岗侵蚀强度很大,面积仅982.84km2,但其所产生的侵蚀量却非常大,约占广东省总侵蚀量的40%。

人为侵蚀以坡耕地、开发区诱发的侵蚀为主,占人为侵蚀总面积的85.4%,其中坡耕地诱发的侵蚀以轻度至中度侵蚀为主,面积1478.07km2,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仅92.36km2;开发区诱发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大,强度以上侵蚀面积452.52km2,轻度至中度侵蚀面积为276.35km2。

各种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统计数据见表1-4。

表1-4广东省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

侵蚀类型

面积

(hm2)

占人为侵蚀比例

占总侵蚀比例

侵蚀类型

面积

(hm2)

占自然侵蚀比例

占总侵蚀比例

人为侵蚀

采矿

5368

1.99

0.38

自然侵蚀

面蚀

649374

56.37

45.67

采石取土

12895

4.78

0.91

沟蚀

218317

18.95

15.36

陡坡开荒

12590

4.67

0.89

崩岗

98284

8.53

6.91

修路

6151

2.28

0.43

溶蚀

185906

16.14

13.08

开发区

72887

27.02

5.13

滑坡

137

0.01

0.01

坡耕地

157482

58.38

11.08

小计

1152018

100.00

81.03

其他人为侵蚀

2366

0.88

0.17

小计

269739

100.00

18.97

合计

1421757

100.00

另外,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科学考察成果,“十五”期间广东省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4121.65km2,占全国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总面积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