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422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docx

浮山中学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考试范围必修2必修3第四章

浮山中学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

考试范围:

必修2—必修3第四章命题人:

徐义东

一、选择题(24×2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一理想状况的某植物种群中,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随机交配,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B.1/16C.4/81D.1/8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Ⅱ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B.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

C.细胞Ⅴ中可能含有1个b基因

D.细胞Ⅲ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比例始终为1∶2

3.已知果蝇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控制长翅的基因的位置

B.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长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红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红眼性状的显隐性未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5.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

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6.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③是核糖体,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7.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

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是Rh阴性的可能性是

C.有

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8.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

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9.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M点产生的兴奋只能向N传递

B.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将偏转1次

C.刺激M和N点都可以引起肌肉收缩

D.刺激N点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

10.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

11.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B.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

C.兴奋在M处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12.下面三幅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图2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图3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最灵敏、迅速

C.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为激素,弥散在体液中含量保持不变

D.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13.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玻璃缸编号

步骤     

1号

2号

3号

步骤1

2000mL河水和适量的新鲜水草

步骤2

?

步骤3

甲状腺激素

5mg

甲状腺激素抑

制剂5mg

不做

处理

步骤4

每天换1次河水,并向1号和2号分别加入甲状腺激素5mg,甲状腺激素抑制剂5mg,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后肢和尾的变化情况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步骤3所进行的各种处理

B.步骤2中应放入数量相等且适量的生长状态一致的蝌蚪

C.预测蝌蚪发生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最短的是1号缸中的蝌蚪

D.甲状腺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影响蝌蚪的变态发育

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分组

第1组

第2组

正常健康小鼠

1只

1只

实验处理

?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实验现象

出现四肢无力、

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活动状况不变

A.“?

”应是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

B.设置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

C.为缓解第1组小鼠的症状,可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

D.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15.科研小组准备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下关于实验方案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用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垂体摘除法进行实验

B.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之一

C.将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D.两组体重出现差异是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

16.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

B.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图示表明该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

C.优势种D.年龄结构

18.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19.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在海水中的分布如下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海水深度

主要海藻门类

绿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A.浅水层中的所有绿藻构成一个种群

B.海藻的分层分布有利于降低种间竞争

C.影响海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所有藻类构成群落

20.下列关于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生物不一定只是动物,寄主也不一定只是植物

B.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两种生物均不能独立生活

C.某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为种内互助和竞争关系

D.鲈鱼在食物短缺时期往往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2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B.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不同

D.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

22.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

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B.池塘中的四大家鱼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

C.四大家鱼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一段时期内会增加

23.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近于零

24.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

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25.(共11分).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2n=20)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表示该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细胞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

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

(4)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处于图甲中A图所示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条。

(5)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图中B细胞对应丙图中的区间(2分),形成的子细胞是(2分)。

26(9分).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

 

(2)激素③名称是___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

 

(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

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

 

(5)激素①、②、③、④中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

请举例说明: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

若选取面积为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株/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

分析可知,在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8.(10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29.(12分)豌豆是遗传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已知某种豌豆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某同学以矮茎紫花的纯合品种和高茎白花的纯合品种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发现只有一次实验中,F1中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记作植株Y),其余都表现为高茎紫花。

让F1中髙茎紫花豌豆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紫花:

高茎白花:

矮茎紫花:

矮茎白花=27:

21:

9:

7。

请回答:

(1)等位基因是指。

(2)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3)依据实验结果分析,豌豆的株高受对基因控制,其遗传遵

循定律。

(4)在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5)对于F1中出现植株Y的原因分析认为:

一是母本发生了自交;二是某次实验中父本的某个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

①若是母本发生了自交,则是在杂交实验中发生的,其操作的失误是。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出现Y植株是哪一种原因,设计思路是(2分);预期的结果是(2分)。

 

浮山中学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B【解析】由细胞Ⅱ和Ⅳ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Ⅰ是卵原细胞,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是第一极体,细胞Ⅳ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Ⅴ、Ⅵ、Ⅶ是第二极体,细胞Ⅷ是卵细胞。

细胞Ⅱ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细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B和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细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故细胞Ⅴ含有一个a基因,不含有b基因,B项正确、C项错误;细胞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D项错误。

3.A【解析】由子一代中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长翅∶短翅=3∶1、红眼∶棕眼=1∶1,这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而且题中没有说明性状与性别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4.B【解析】在真核细胞内基因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或细胞质DNA上;该基因中A占20%,则A+T占40%,C+G占60%,因此,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DNA解旋酶破坏氢键,作用于②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形成8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含有15N,占1/4。

5.D【解析】假设亲代DNA分子为n个,则繁殖四代后,DNA分子总数为16n,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14N和15N的DNA分子为2n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14n个,则它们呈现的比例如D图所示。

6.D【解析】①是DNA,其一条链作为②的转录模板,A项错误;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n/3-1)个肽键,B项错误;③是核糖体,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C项错误;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项正确。

7.B

8.A【解析】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的基因频率×a基因的基因频率,T时刻种群甲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8,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种群乙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8,所以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不一定一样大,所以不能判断混合后的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均有改变,故均发生了进化,C错误;环境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

9.C【解析】由图可知,刺激M点产生的兴奋既能向大脑方向传递又能向N传递,A错误;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将偏转2次,B错误;由图可知,刺激M和N点都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N点电流计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D错误。

10.A【解析】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A正确;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2、1次,C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因此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

11.D【解析】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此时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与垂体的分级调节,与图中方式甲相符合,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符合图中方式乙,B正确;兴奋在M所示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调节的结果,传出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是效应器,D错误。

12.C【解析】图1中细胞b借助体液循环接受细胞a的信息、图2中细胞c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图3是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最灵敏、迅速,B正确;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为激素,激素作用完成会被灭活,C错误;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13.D【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蝌蚪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即是表格中步骤3所进行的不同处理,即“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不做处理”,A正确;步骤2中应放入数量相等且适量的生长状态一致的蝌蚪,确保无关变量相同而且适宜,B正确;1号缸中的蝌蚪甲状腺激素含量较多,则蝌蚪发生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最短,C正确;甲状腺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而影响蝌蚪的变态发育,D错误。

14.D【解析】本实验的思路为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注射胰岛素)→出现相应病症(低血糖)→推知该种激素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糖浓度)→再次注射相应的物质(葡萄糖)→实验动物病症恢复→充分说明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故实验中“?

”是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A正确;表格中的第2组为对照组,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缓解第1组小鼠的症状,可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C正确;要想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需要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看其能否恢复正常,D错误。

15.D【解析】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可以用正在进行生长发育的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摘除法进行实验,A正确;体重变化可反映生长发育状况,故体重变化可作为检测指标之一,B正确;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随机将实验鼠分成两组,且对照组需要手术,只是不切除垂体,可以排出手术伤害造成指标的变化,C正确;垂体分泌的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两组出现的生长差异不能简单判断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D错误。

16.C【解析】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A正确;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围绕n线波动,说明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B正确;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斗争,种群数量减少,但岛上水资源并不缺乏,C错误;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17.A【解析】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A正确;题干中未涉及物种组成及比例,B错误;本题中没有体现出群落中有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错误;年龄结构是种群所具有的特征,D错误。

18.A【解析】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导致调查结果大于实际值,B错误;若标志物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数统计量减少,与实际比较,应偏大,C错误;若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导致调查结果大于实际值,D错误。

19.B【解析】绿藻门中不只有一个物种,不符合种群的定义,A错误;藻类的分层分布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各种藻类对水体中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的利用及对光能的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的强度,B正确;影响不同水层中藻类的分布主要因素是光(光质),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穿透水体的能力不同----红光到蓝紫光穿透水体的能力逐渐增强,C错误;该海洋生态系统除啦藻类还有其他生物,D错误。

20.A【解析】寄生生物及其寄主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不一定不能独立生活,竞争属于不同种生物之间关系,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

21.D【解析】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则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使得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只有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群落演替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

22.D【解析】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只有四大家鱼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据图示可知,青鱼和草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鲢鱼和青鱼及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利用的食物和空间不同,故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故选D。

23.B【解析】“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大于K/2时,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2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