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237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6—9的乘法口诀

课题

有多少张贴画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三维目标】

1.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抽象概括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抽象概括口诀的过程。

板书设计【总课时板书或分课时板书】

有多少张贴画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

课前准备

课前参与

背诵2—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情境引入(5’)

谈话:

小熊在森林学校表现优秀得到了一张贴画。

拿到贴画以后,小熊想:

这上面有多少个小贴画呢?

小朋友先估计一下,一共多少个小贴画?

二.问题探究(20’)

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而且准确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贴画?

用口诀能很快知道,看看用到的是哪句口诀?

用1~5的乘法口诀能完成吗?

要怎么办?

 

自己填写78页的算式以及口诀,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巡视指导

归纳板书

三.体验感悟(15’)

1.完成“想一想”

6×7=6×(2+5)=6×(4+3)

2.完成“练一练”第1题“算一算”。

通过填表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

第2题填一填

第3题找朋友

说明规则,学生做游戏

第4题:

有多少个格子?

第5题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理解、掌握口诀之间的联系,并巩固口诀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乘法口诀进行估计

 

用乘法口诀

 

根据老师提问,感悟要用新的口诀

 

独立填写算式编制口诀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独立填写,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完成

 

先观察算式特点,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利用口诀算出得数

通过情境创设,趣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能利用旧知识推出6的乘法口诀。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独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满足。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邻两句口诀可以推出相邻的两句口诀。

有趣的练习动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通过想一想、算一算的形式,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将拼摆作为作业提前留回家完成,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不足:

要更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指导学生同伴互助、自主管理的研究”课题,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到位。

本节课中,在编口诀和背口诀的同桌互相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欠缺,没有提到调控作用。

教师课后追记

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合作编口诀、背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

而且,还将练习题变成了数蚂蚁的游戏,孩子在“一只蚂蚁六条腿,两只蚂蚁十二条腿……”的游戏中,提高口诀的应用和记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课题

一共有多少天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三维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自我探究并轻松掌握7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乘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口诀

板书设计【总课时板书或分课时板书】

七的口诀

七七四十九7×7=49

七八五十六7×8=56

七九六十三7×9=63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参与

寻找与7相关的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导入:

5’

复习

1.2—6的口诀、对口令

2.根据乘法算式画图表示它的意思

3.根据图意列算式

 

二、新授:

20’

1.交流前参

昨天同学们前参了生活中与7有关的乘法,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编出7的乘法口诀,好吗?

2.全班汇报

 

3.情景探究

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周7天。

你想知道什么?

几个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天数

 

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那2个星期、5个星期、9个星期到底有多少天呢?

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

注意边数,边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老师相信你们能像以前一样照这表格中结果独立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注意一边编一边记录

 

3.提出并解决问题

你觉得在这些口诀中哪些口诀不好记?

谁有好办法?

 

小结: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就一定能够做到。

 

三、巩固练习:

10’

1.填空。

7×□=56□×7=357×□=28□×6=429×□=633×□=21□×7=49□×5=35

 

2.“口诀对猜”游戏

 

3.“读一读,讲一讲”(81页4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组交流后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

 

(1)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8只瓢虫共有多少个点?

 

小组活动,现自己说一说,填一填,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

 

七七四十九(孙悟空在炼丹炉里足足呆了49天,练成了火眼晶晶)

七八五十六(把口诀倒过来就是5678.)

七九六十三(比70少7)

 

 

通过练习回忆研究乘法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目的是让他们亲自支探索、感知,经历在具体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

此环节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能学会,培养推理能力。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口诀的理解。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是枯燥的口诀,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

计算“古诗”的字数、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给单调的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教师课后追记【以往授课教师的留白,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努力朝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方向靠近。

首先,在学生已学的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巩固乘法的含义,从而由此引出课题;然后,交流前参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尝试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最后,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课题

买球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三维目标】

1.能正确的用乘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2.在具体的情境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3.能在具体的情境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发现规律,激起他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8、9的乘法的奥妙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规律

板书设计【总课时板书或分课时板书】

板书设计:

一八得八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参与

前参8、9的口诀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情境创设(7’)

谈话:

今天小明和小李到商店去买球(出示课件)认真看图:

你想说些什么?

 

二.问题探究(23’)

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那么2个篮球,9个篮球,5个足球,6个足球到底要多少钱呢?

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自己编制出8、9的乘法口诀

注意:

一边编一边记录

三.体验感悟(9’)

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新的口诀吗?

 

四.实践应用

1.“对口令”游戏(83第三题)

 

2.手指游戏

发现9的口诀的巧记方法

3.口算游戏车”(第4题)

4.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第2题)

5.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9×4+9=9×3-9=8×6-8=

7×8-7=2×9+2=7×9+7=

五.思考

比一比,看谁能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

畅所欲言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8、9的乘法口诀

全班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

 

1只螃蟹1张嘴,2只眼睛8条腿,

2只螃蟹()张嘴,()只眼睛()条腿?

……

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全班参与

仔细看题,明白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并说出思考过程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你想说些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思想的闸门,使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知,经历在具体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通过游戏,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四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闯关游戏。

创设情境:

首先是猴子们想摘桃子吃,可是树太高,需要爬梯子才可以上去,梯子上有算式需要我们做对了才可以爬上去摘桃子。

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先由他们小组里进行比赛谁最快做完。

猴子们的困难我们解决了,但小兔子的麻烦又来了。

他们想过对面摘磨菇,可是面前有条小河,要想过去,必须把河面的算式的得数和小兔身上的数相同,把它搭成一条桥就可以过去了,你们能帮帮它吗?

小兔终于过了河了,现在小鸟也有麻烦,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

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小鸟也回家了。

可爱的小猪也来跟大家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看谁能把小猪吹出来的泡泡算式算出等于几。

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教师课后追记【以往授课教师的留白,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课题

做个乘法表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三维目标】

1.通过对全部乘法口诀的归纳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通过有规律地记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口诀表的理解和记忆。

3.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发展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乘法表的展示、交流和表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乘法口诀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规律

板书设计【总课时板书或分课时板书】

乘法表

…………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参与

复习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写算式,说口诀

让学生在老师下发的卡片上写几个自己学过的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算出得数。

二、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把算式进行整理,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一种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如先把算式中都有3的放在一起,再把另一个乘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认识乘法表

你会看吗?

说一说

帮助学生看懂乘法表的结构,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分别是两个乘数,在两个乘数相交的空格里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得数。

表中已经填写了一部分算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把教材中的乘法表填完整。

在展示时,抽出几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算出得数的。

四、独立探索

充分提供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展开充分的交流。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横、竖、斜三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五、巩固练习

1、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选数字,填算式

3、座位够吗?

 

自由发言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讨论

 

复习巩固

 

初步整理口诀

 

学会观察

找出规律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教师课后追记【以往授课教师的留白,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总复习

课题

总复习

(一)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表内乘除法、人民币认识和简单的利用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复习旧知识,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总课时板书或分课时板书】

总复习1

乘法口诀

人民币认识

课前准备

课前参与

背诵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

现在请你想一想,你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有哪些收获?

请学生说一说。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这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二、你能在3分时间内做完吗?

1.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口算练习,教师计时。

2.反馈、订正。

3.表扬在3分内完成并全做对的学生。

 

三、计算各式,并编一个故事。

1.计算。

2.编故事,交流。

 

四、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人民币和测量的知识,说说你都掌握了哪些?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学生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独立填写,小组交流

 

回顾交流

 

复习并明确口算范围,提高正确率

 

复习人民币及测量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并得到巩固。

 

根据不同每个人出现的不同问题,总结经验。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知识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特别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复习巩固,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课后追记

在复习时分秒的过程中,采用了换算、比大小、填单位、实际应用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复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时间长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复习梳理的过程中为后的学习做铺垫。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总复习

课题

总复习

(二)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7×5=35(岁)

63–35=28(岁)

63÷7=9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参与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

口算练习

5分钟乘除法口算测试。

二、填一填(书P100、5)

1.认真看图,说题意。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到鱼尾得数都是35

三、看图列式

1.

 

列式:

1+2+3+4

2.

 

3.

4.

 

5.

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四、想一想、填一填

()+()=()×()

()+()+()=()×()

()+()+()+()=()×()

五、按规律填数

1、2、4、()、16、()

12、()、20、24、28、()

2、4、8、()、()

六、看图列式计算(书P98、8)

1.今年多少岁?

2.比爸爸大多少岁?

3.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一说。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每一幅图先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

列式时注意加法和乘法进行对比。

列式:

3+2+4

 

列式:

3+3+3+3+3

或3×5

 

列式:

6+6+6

或6×3

 

列式:

2+2+2+2

或2×4

 

自己创造性地写,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独立完成,再订正。

 

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5=35(岁)

63–35=28(岁)

63÷7=9

复习乘除法口算,提高正确率。

 

通过求图形个数总和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

 

通过求“相同加数”理解乘法的意义。

 

创设开放环境,让大家在自主编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理解加数个数在乘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的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整理复习”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要充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对比中去理解不同内容的特点。

从而更好的掌握某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课后追记【以往授课教师的留白,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在教学工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到期末复习阶段,可能有的学生会对复习内容产生厌倦情绪,要做充分的调动,关注他们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兴趣。

一旦发现有所减弱,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调动。

 

我的课后追记(留白: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环节的记录)

 

我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课题

总复习(三)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理解除法的意义。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12÷2=6

12÷3=4

12÷4=3

12÷6=2

12÷12=1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参与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一、

看图,回答问题

1.

 

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平均分吗?

用算式表示出来

 

2.

 

()个()是()

列式:

_____________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列式:

_____________

把()每()个1份,可以平均分成()份。

列式:

_____________

3.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列式:

______________

每行有5个,有()行。

列式:

______________

每3个一列,有()列。

列式:

______________

15个苹果平均分成3行,每行有()个。

列式:

______________

15个苹果平均分成5列,每列有()个。

列式:

______________

4.看图列式计算(P101、9)

1.我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我每天看8页,几天就能看完?

5.

(1)35只小鸟,每5只小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几间房子?

(2)有7间房子,平均每间房子住几只小鸟?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

 

12÷2=6

12÷3=4

12÷4=3

12÷6=2

12÷12=1

 

观察图,并根据图的意思填空。

独立填空,再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4÷4=6(页)

24÷8=3(天)

 

35÷5=7(间)

35÷7=5(只)

 

 

通过圈一圈理解除法中的平均分

 

复习口算除法

 

通过图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图的特点进行应用。

 

能够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在根据图填空或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先要求学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