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x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经济学家们对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含义以及其所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的认识。
概括来说对“古典经济学”包含的范围的不同界定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界定: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第二种意见是丹尼斯.奥布莱恩(DensO'Bren)认为是从斯密到约翰.穆勒。
第三种意见是罗伯特.伊格利(RobertEagly)认为是从18世纪50年代的重农学派到边际革命。
第四种意见是凯恩斯认为应该从李嘉图的前辈到20世纪30年代。
(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范围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第一卷第474-475页,教材中有这四种意见。
)
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第一,他提出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实际市场价格”这四个术语,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第二,他用具体论证来阐述劳动价值论。
他说:
“假如一个人能在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斯从秘鲁银矿中采出来的白银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
第三,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
第四,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3、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配第在探讨商品价值时,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财富,认识到作为物质的财富,不仅需要人类劳动,还要依靠自然界及其自然力,或者说还要依靠土地。
因此,配第说: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
对于物质产品,从使用价值角度这样考察是正确的,但如果用土地和劳动来共同说明价值就出现矛盾了,导致了价值二元论,和配第前面所主张的劳动价值论相矛盾。
因为土地和劳动是不能加以比较的两种因素。
马克思说:
“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中表现出来”。
配第为了找出这种等同关系,做了一个假设,但并没能清楚的解释这句话,并在价值的探讨中走入了迷途。
所以,配第的这句话混淆了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违反了他自己关于价值是由耗费在生产商品时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正确结论。
4、到斯密100年间出现的主要经济学家及其思想。
到斯密之间大约相隔100年的时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萌芽到发展为完整体系的过程,其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
这些经济学家包括
(1)约翰▪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其主要思想包括:
①洛克关于利息的观点是以其国家与私有财产起源说为前提和基础的。
②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
他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
实际上就是把地租和利息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
(2)达德利▪诺思。
(1641—1691)是英国商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是《贸易论》。
其主要思想包括:
①财富论。
财富问题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强烈的自由贸易倾向,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发展为“国际分工”论。
②利息论。
他把利息资本的租金,并且指出,不是低利息促进了贸易,而是贸易发展增进了国民资本,从而使利息下降。
他反对人为地、强制地降低利息。
③利息率论。
在利息率上,诺思比配第和洛克都更前进了一步,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他明确指出,贷款利息应由市场自由决定,不应受法律约束。
被马克思认为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3)约夫▪马西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有: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1750)、《赋税计算》和《国家关心的商业知识》。
其主要思想包括:
①马西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个部分。
②他认为利息的降低是由资本积累及由此引起的利润下降造成的。
(4)大卫▪休(1711-1776)是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其主要经济思想包括:
①休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休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
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5)斯图亚特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其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这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英文著作。
斯图亚特在价值理论上有特殊的贡献:
①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
指出价值决定于完成的劳动量,而且是决定于平均所需的劳动时间。
②提出了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价格范畴同它的物质内容区分开。
③区分了“特殊社会劳动”和“实在劳动”,意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一点上甚至超过斯密和李嘉图。
他最早系统的研究了利润,提出三个概念:
绝对利润、相对利润和混合利润。
第四章
1、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财富观和“自然秩序”思想。
首先,布阿吉尔贝尔商主义的财富观,认为财富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货币并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布阿吉尔贝尔商主义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货币并不是财富的惟一形式。
构成真正财富的,“包括人们全部的享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快乐的一切物品。
”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
也就是说他把财富定义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
他从货币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其自然职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观点出发,指出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总额。
他还指出,金银并不是惟一充当货币的材料,历史上有各种物品充当过货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
他认为,货币是充当流通手段的,不应加以贮藏,应不断地投入流通发挥其作用,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不同的。
其次,布阿吉尔贝尔崇尚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具体来说,社会经济中有二百种以上的行业,它们形成“一条财富的链条”,各行业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构成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是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而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农产品价格是关键,如果农产品价格能补偿生产费用及经营者报酬,各行各业都会正常发展。
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以致不能补偿生产费用,必然造成混乱和不协调。
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
他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布阿吉尔贝尔是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奠基人之一。
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
2、布阿吉尔贝尔为何主张自由贸易思想?
第一,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由贸易思想是建立在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的。
布阿吉尔贝尔与重商主义相反,主张自由贸易。
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又是建立在对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布阿吉尔贝尔指出,谷物具有两面性,同时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能:
一方面,它给人提供食物,养活没有这份口粮就要饿死的人们;另一方面,它供给地主将多余谷物出卖以提供豪华生活的一切物品。
因此,谷物贸易具有自己的特点:
农民不出售他的小麦不行,而吃粮的人又不能不买粮食。
这就使谷物价格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常从极高转为极低,或从极低转为极高。
第二,布阿吉尔贝尔主张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他根据对农产品价格及其变化的分析,主张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即撤销谷物输出的禁令,允许谷物自由输出和输入。
他认为,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和稳定谷物价格,从而使法国农业走向复兴,也会使法国其他各行业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实现繁荣。
第三,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已认识到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弹性不同的问题。
他更强调农产品自由输出,反映着法国农业大国的特点,并与同样主张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学家形成鲜明对照(斯密、李嘉图,尤其是李嘉图更强调农产品的自由输入)。
他的自由贸易思想以其重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重农学派。
3、的思想对后来重农学派有哪些影响?
著作中已反映出浓厚的重农思想,后来重农学派的魁奈和米拉波都曾宣称他们的某些思想直接得益于。
坎蒂隆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土地耕种看做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与致富的源泉。
他还指出,推动着整个经济使之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土地所有者阶级,其他阶级需靠土地所有者维持生活和致富。
坎蒂隆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农业年产品经过流通在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
坎蒂隆还认识到农业同人口数量的一定联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正是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
在坎蒂隆的思想中已可以看到后来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经济表》等的最初形式。
并且,他在马尔萨斯之前已认识到人口增长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五章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
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
①“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②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2、分析财富的?
魁奈在对财富的分析中,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价格等。
魁奈把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看做是“真正的财富”、“真实的财富”,但是,他还特别指出,只对人们有用而没有出卖的东西,或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出卖价值的东西,还不能称为财富。
魁奈还明确指出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使用价值经常是无关的。
他说:
“使用价值经常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拥有该物品的愿望。
价格却相反,是不断改变的,它取决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不固定的因素。
它不受人们的需求的调节,但也不是任意决定的价格,也不是由商人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
魁把货币财富的一部分或一种形态,认为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如小麦)才算是真正的财富。
3、什么是“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他的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理论、赋税理论及其国家政策建议等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
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量的增加。
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即剩余价值)。
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他认为,工业并没有使财富增加,只是把各种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耗费相加,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使财富扩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4、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表》重要的经济著作,它集中扼要地表述了魁全部的重要经济思想。
魁奈的《经济表》写于1758年,最初是以“曲折连接线式”的形式出现的。
有人认为,在最初的这种形式下,经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地主支出所引起的循环流程的例解,属于微观分析。
1766年,魁了《经济表算学范式分析》,提出“算学范式”的经济表。
这种模式成为后来魁奈《经济表》的基本模式,成为古典经济学早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典型。
根据《经济表》,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创造产品,当生产过程完成后开始进入流通过程:
①土地所有者以其所得的货币地租一方面向生产阶级换取农产品,另一方面向不生产阶级换取工业品;
②生产阶级除保留一部分粮食作为本阶级这一年的生活资料和种子外,将其余部分向其他两个阶级换取货币以备支付本年的货币地租,并向不生产阶级换取生产资料;
③不生产阶级则以其全部产品直接和间接地(通过先以部分产品换取土地所有者的货币)向生产阶级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
交换的总结果:
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
《经济表》的独特的天才性的见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②《经济表》以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为出发点,正确把握了再生产的基础,为科学分析再生产和流通提供了可能。
③把资本的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资本流通的要素。
④《经济表》所揭示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了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收入间的交换、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和流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经济表》中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
①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②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③把工业部门不生产部门就难以对工业中的资本进行分析,同时也使得《经济表》直接出现了以下错误:
第一,工业部门没有原预付资本;第三,年总产品是70亿,而不是50亿,除了生产阶级50亿以外,还有不生产阶级的20亿。
5、杜尔哥对重农主义有哪些发展?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
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
他还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
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二)工资理论和“纯产品”学说:
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工资理论。
他认为,工人出卖劳动的代价是工资,但工资的高低又取决于买卖劳动双方自由竞争的结果。
在出卖劳动的工人较多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只限于维持工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同时他对“纯产品”学说做出进一步说明。
强调“纯产品”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他的劳动工资,并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
(三)关于收入的学说:
杜尔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说明了工资、利润、地租、利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主观价值理论:
他提出主观价值论的概念,即商品出卖者对自己商品的估价,把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相区别。
第六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是斯密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他的方法的二重性的结果。
斯密的二重方法是同他的二重研究任务相联系的。
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
因为这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在他的书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表述方法。
2、评析斯密的价值理论。
斯密在综合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和发展。
同时,和他的二重的研究方法相适应,他的价值理论也表现出相应的二重性。
主要表现在:
第一,斯密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是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因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斯密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
”但他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
(注:
加注黑体字的部分为对斯密价值理论评价。
以下同。
)
第二,斯密价值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价值决定的见解。
他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
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斯密的上述论断表明,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克服了配第的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的错误观点。
第三,斯密还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认为它们在同样单位的劳动量是不等的。
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是不彻底的。
当他在进一步考察什么劳动决定价值时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规定,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所能支配的或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
他认为,在初期野蛮社会,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因为那时耗费的劳动和购买的劳动在量上是相等的。
但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产生以后,这两个劳动量就不相等了。
价值不再由耗费的劳动所决定。
由此,斯密还得出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庸俗理论。
第四,斯密的价值论还讨论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问题。
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可以调节资源的配置。
关于自然价格,他用生产费用决定的自然价格来代替由劳动决定的价值,当然是错误的。
但是他的目的是说明市场价格怎样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也就是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他把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变化看成是规律。
提出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此见解是正确的。
但他不了解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以及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的关系,使他不能正确地说明价值和价格的背离。
3、斯密是怎样论证自然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的?
斯密认为,市场价格是在供求竞争中围绕自然价格而上下波动的。
首先,他说明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含义。
根据斯密的论述,自然价格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
其次,他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商品的自然价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的。
第三,斯密用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的变动来说明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说明斯密已经看到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并认识到了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但他不了解价值和价格的内在关系,没有也不可能说明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正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常和必然的表现形式。
4、如何理解斯密关于“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的说法?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他的地租学说受他的价值论的二重性的影响,他对地租的提法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有五种,其中第三种见解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这种提法从斯密把地租看成是土地所有权的单纯作用的结果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斯密在进一步解释时却有许多错误。
斯密认为地租与工资和利润有不同的特点:
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与工资、利润不同。
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
如果商品价格足以补偿利润和工资,就可以称为“足够价格”,即能够进入市场交易的价格。
如果实际市场价格超过足够价格,就可以提供地租,超过越多,地租部分也就越多。
根据这种观点,地租是由于市场价格按高于足够价格的垄断价格出卖而得到的,所以可以是一种垄断价格。
斯密所说的足够价格实际上是生产价格(工资加利润),但他不了解利润平均化与生产价格的形成,也未看到工农业有机构成的差别,所以,他的自然价格(工资加利润加地租)与足够价格产生了矛盾。
同时,他也未能说明如何由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垄断而形成地租。
5、什么是“斯密教条”?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或只由三种收入构成,即W=V+M,而把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C)漏掉了。
斯密的W=V+M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教条地遵循,因此被称为“斯密的教条”。
6、如何看待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
斯密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
因为,不论什么管制措施,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运用其资本,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
但其结果是使资本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值总量减少。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第七章
1、评析李嘉图的经济研究方法。
第一,李嘉图的社会观是功利主义思想和经济自由主义。
李嘉图受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影响,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并不与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利益冲突。
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按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分配的重要条件。
第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是抽象法。
同其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一样,李嘉图采用了抽象法。
他指出了斯密方法上的二重性及其所带来的观点的二重性,追求前后一贯的理论,始终运用抽象法进行研究。
具体说来,李嘉图在著作中运用的方法是:
先抓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这一正确原理,并由此出发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其他经济范畴,看这些经济范畴同这个原理是否符合,或者在什么程度上需要加以修正。
但李嘉图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缺陷和错误:
第二,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就看不到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以内,由于生产关系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和复杂化。
2、比较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斯密在综合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和发展。
表现在:
第一,斯密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是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因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斯密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
”但他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
(注:
加注黑体字的部分为对斯密价值理论评价。
以下同。
)
第二,斯密价值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价值决定的见解。
他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
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斯密的上述论断表明,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克服了配第的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的错误观点。
第三,斯密还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