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075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郭丽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 学生谈眼中的鲁迅 谈到中国的文学、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们脑中,那就是——鲁迅(出示鲁迅头像)。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2、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 

(1)快速浏览,有什么感受?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世人评价。

 

中国人称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亚洲周刊》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第一名。

在《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人》这本书当中,鲁迅先生占据了其中一个重要席位。

 

一、导入新课    

这样一个人,于1936年与世长辞,享年55岁。

1945年,他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

二、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请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写鲁迅先生的?

可分为几段?

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

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概括板书:

  悼念伯父            读《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划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悼念伯父         

读《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回答,出示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齐读两遍。

二、自学课文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

找到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周晔的记忆一同走近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

先谈哪件事?

 

◎   谈《水浒传》 

1、“我”是怎么读的?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

 

(“囫囵吞枣”是“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老师查了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囫囵吞枣”本意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后来人们把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叫做囫囵吞枣。

) (“张冠李戴”顾名思义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文中的解释是——把一个人做的事情按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猪八戒三打白骨精”、“宋江景阳冈打虎”、“张飞、关羽草船借箭”……后来人们就把同学们刚才这样弄错了事实,弄错了对象的情况叫做“张冠李戴”) 

3、见我这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

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

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对,一句话就让作者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令人难忘。

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哪件事值得回忆?

 

◎   笑谈“碰壁”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师:

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4、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

“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

“碰壁”又指什么?

(生思考、讨论)

背景:

鲁迅作为一个用笔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社会的文学家,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

为了发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个笔名,还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但他仍然与黑暗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结合这段历史再来思考这句话,想想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处境如此凶险,还与家人谈笑风生,这是怎样的鲁迅?

(乐观)

6、师:

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

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读一读(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不正表明他为劳动人民想得多吗?

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救助车夫 

1、还有一些事情也让周晔难以忘记,尤其是对一位黄包车夫的救助,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让我们怦然心动。

默读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我们?

边读边画。

    

(学生读自己划的细节,说说自己的体会。

例: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这个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

(伯父对车夫的关心、帮助)透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扶、蹲、半跪”等动词)结合这些词语再来谈谈你的体会。

出示课文插图:

看,这就是当时伯父和爸爸帮助那位车夫的场景,让我们把这个画面定格在脑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

2、这些情景,都被当时站在一边的小周晔看在了眼里。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多年以后,她依然还记得,还清清楚楚多地记得——     

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3、伯父没说一句话,但这严肃的表情,这深沉地叹息,最令人难忘。

他在为谁叹息?

(为那位车夫叹息!

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为我们国家叹息!

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 

为劳动人民叹息!

谈一谈。

——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自己而叹息!

谈一谈。

——自己有时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却无能为力。

) 

一声深深地叹息!

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

指读。

(配乐)    

4、鲁迅生活的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痛苦地呻吟。

面对这些,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的鲁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地叹息!

“一齐走进这段文字。

齐读。

(配乐)我们已经触摸到了鲁迅先生内心那复杂的情感。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关心女佣

1、刚才,我们与周晔一起回忆了她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去听一听鲁迅先生家里的女仆阿三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阿三的话)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听了阿三的话,再联想到鲁迅对那位车夫的救助,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

(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3、此时,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指读。

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体现。

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   悼念伯父

 1、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

让我们同周晔一起回顾那万人同悲的场面——  

(出示: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有工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自由读。

 

2、前来吊唁的人来自各行各业。

著名作家巴金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现在透过他的文字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出示: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断)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

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

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

“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

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

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

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

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

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

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

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

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

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快速浏览,在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群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也许前来送葬的人群中就有阿三,也许还有那位伯父救助的车夫,千千万万受到鲁迅先生帮助和影响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来追悼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大家心底的思念。

指读。

 

3、深深的悲哀充荡着每一个人的心,历史也忠实地为我们记下了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出示送葬照片)看,千万颗心在呼喊着同一个名字——鲁迅。

让我们也加入到送行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追忆伟大的鲁迅先生。

齐读。

 

4、小结: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

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一种精神,一种可贵的鲁迅精神!

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推荐阅读,课外积累。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全面了解鲁迅先生,还需要阅读有关他的大量作品。

 

(鲁迅)《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臧克家)《有的人》  

(箫红)《回忆鲁迅先生》

这几篇文章回去就可以找来阅读。

     

《鲁迅全集》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人间鲁迅》

这些文章留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品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反思

郭丽霞

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

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五件事情,体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生志向和立场。

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一咏三叹,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浑然一体,而且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断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搜集与利用也体现得非常好,有效帮助了学生对鲁迅先生这个伟大人物的进一步了解。

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