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052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讲稿简编

概说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引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部队南下收复南方几个小王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五代的纷乱。

建国以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防止了武人跋扈作乱,却削弱了国防力量。

宋代没有四方之志,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恢复,而边患层出不穷,西夏、辽、金、蒙古,愈演愈烈。

这从反面刺激了知识分子,宋代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几乎与赵宋王朝同时产生,到了南宋,更成为一百五十年文学的主调。

宋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开端,统治者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钳制。

他们感到晚唐五代以来,儒家道统再次失落,而且旧的道统也不能适应封建后期的社会,所以要创立一种既不同于前期儒家思想,又要吸收佛、老思想的新的儒家学说,所以一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强化伦理纲常和道德名教的理学兴起。

这种坐而论道的作风对文学,尤其诗文的议论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宋代诗文从一开始就关心时政,有尚实的倾向。

同时,封建社会的后期形态化,唐代辉煌事功的永远消失,使得宋人在高谈阔论以外又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感到盛世难再,转而表现人的心灵感受、心路历程,正如李泽厚所说:

“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这种社会心理与理学家的道是多么格格不入,所以宋人不能在文中,也不能在诗中加以表现,只有词是小道、诗余,这使得言情成了词的专利,为宋人言情保留了一块小小的土壤。

而言情的词又恰恰代表了宋代文学的审美特质。

宋代诗词文全面发展,唐宋散文八大家,宋占六家,宋诗虽比不上唐诗,也有自己的特点,宋词更是代表一代的文学样式。

此外,宋代白话小说开始兴起,影响了后代的小说,戏曲也有很大发展。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宋代的文、诗、词。

宋文。

宋初继承五代的风习,讲究骈偶,柳开、穆修等人开始提出恢复韩柳散文的传统,但是影响不大。

一直到庆历以后,欧阳修、苏轼等人大力提倡,宋代散文得到大的发展。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他的主要贡献在散文领域。

他学习韩愈的散文,而略过韩文奇崛险怪的一面,发扬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了宋文平易晓畅、委曲婉转的风格。

他又喜欢奖掖后进,苏轼、苏辙、曾巩出自他的门下,二苏的父亲苏洵也得到他的揄扬,王安石也曾受到他的提携,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宋代散文形成了队伍,取得了蓬勃发展,奠定了一代文风。

王安石首先是政治家,他的文章都是密切为政治服务的。

他强调文章要“有补于世用”,“适用为本”。

散文以政论文为主,“文风峭刻,笔力雄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的散文,以苏轼成就最高。

苏轼的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

他的散文以平易自然、文从字顺为特点,往往以描写、叙述、议论、抒情错杂并用,而结构布局又随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多端,正如他自己所说: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文说》),而“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宋代散文以欧、苏为代表,形成了平易晓畅、文从字顺的特点,较之韩愈散文的浩瀚恣肆,洪波涌起,柳宗元散文的奇峰异障,层见迭出,显得更加自然,更加亲切。

后代散文基本承袭了宋文,尤其是欧、苏的散文,如明代唐宋派的古文,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小品文,清代桐城派的古文等。

宋诗。

宋初诗风浮艳,出现了诗坛派别——西昆派。

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这是一部收集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几个御用文人公余酬唱、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形式上却词藻华丽,声律谐和,对仗工稳,用典贴切。

他们号称学习李商隐,却生吞活剥,没有学到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只学来了李诗的外形外貌。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力戒西昆派的浮艳之风,叶梦得《石林诗话》说:

“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

但是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领域,在奠定宋诗特色方面,梅尧臣与苏舜钦起到相当的作用,尤其梅尧臣有着开山之功,所以刘克庄《后村诗话》说:

“本朝诗唯宛陵为开山祖师”。

梅尧臣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兴寄,他还主张“平淡”,他自己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欧阳修曾引述他的话说: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这种风格后来经苏轼再提倡,并拈出陶渊明,成为宋诗以及诗歌欣赏的重要标准。

缺点是受韩愈、孟郊影响,有生硬与散文化的倾向,又爱发议论,同时有些诗也以新颖工巧取胜,他的诗已经开了宋诗工巧、散文化、议论化的先河。

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第一大家,苏诗题材广泛,而真正代表他的诗歌风貌和成就的是抒发个人情怀与歌咏自然景物的作品,尽管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人生空漠的感伤与企求解脱的愿望,但也表现出对人生的诚挚的情感。

艺术上表现出笔力纵横,挥洒自如的特点,往往以奇幻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与多种多样的比喻,使他的诗富于一种浪漫色彩,诗的形象显得不够鲜明饱满,而以理趣见长,同时又喜欢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是受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而又有所发展。

这些都体现出宋诗的基本特征,而影响到后来的宋诗作者。

北宋的诗文革新到苏轼而达到高潮,也从苏轼开始趋向分流。

古文运动在北宋后期趋于低落,而诗歌则得到长足发展。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当时的诗坛主将,他主张学习杜甫,主张“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影响到一大批诗人,由于黄庭坚是江西人,他们遂被称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有所谓的“一祖三宗”,一祖是唐代的杜甫,三宗则是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诗歌内容由梅苏欧的干预现实转向抒写人生,表现自我。

他们作品的常见主题是粪土功名,鄙弃流俗,在鄙弃流俗的同时,他们还表现出退避社会,自我保护的倾向。

从艺术追求看,意境方面主张平淡,语言上主张瘦硬劲健,风格上崇尚老成朴拙,诗歌技巧上主张翻新出奇、趋生避熟。

由于追求新奇博雅,有从书本上寻求源泉的倾向。

南宋开国,为了维持小朝廷的偏安局面,向金人称臣割地,而广大人民奋起抗金,士大夫也走出了书斋,曾几、陈与义、范成大、杨万里等走出了江西诗派的象牙塔,从退避社会走向了斗争第一线,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陆游是他们最杰出的代表,他的爱国诗篇的内容包括揭露投降派的投降卖国,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前人及今人的诗人,他对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推崇备至,同时又曾师事曾几,对江西诗派也有所继承,但终于还是跳出了前人的范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深沉凝炼,雄浑奔放,平易自然”。

七律学杜,他往往把巨大的生活内容压缩在一首短诗中,少对现实做客观具体的刻画,而是抒写个人主观感受,这样,他的七律就如同杜律一样具有着凝炼深沉的风格特点。

七古学李、学岑,将李白的狂放与岑参的奇丽结合在一起,陆游的七古就具有一种雄浑奔放的风格特点。

闲适诗学陶学白,闲居生活近白居易,农村生活近陶渊明,他的诗很自然地又取法于陶、白二家,具有平易自然的风格。

陆游等人从反映时代风云出发抛弃了江西诗派,而后起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人则从形式上反对江西诗派。

永嘉四灵指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

他们拈出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来对抗杜甫,主张不用典故,尽量白描。

但是他们的才气与视野都太小,诗风显得清新刻露,下者更是枯窘贫薄。

四灵这种学习晚唐的诗风在布衣、小官中影响推广,就成为江湖诗派。

这一派中除少数人官比较大之外,大都是山人、食客,他们以江湖相标榜,多少表现出与当权者不同的在野身份,但是良莠不齐,流品很杂,比较好的有两类,一类狷,保持狷洁之身,一类狂,关心时政,好高谈阔论以博取时名。

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是文天祥,他在民族危难之际,破家为国,抵抗蒙古的入侵,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学习杜甫,内容包括为理想献身的豪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两个方面,为宋诗抒写了一个光辉的结尾。

宋诗的成就不如唐诗,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唐诗的合理发展与变化。

宋人严羽批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实际总结了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以及诗中有学问的特点,另外,宋诗讲究理趣,追求新颖工巧,都是有别于唐诗的特点,宋诗还有一个美学特征,就是主张平淡,更是表现了古代诗歌审美理想的成熟。

宋词。

五代词有两个中心,西蜀与南唐。

西蜀词首先兴起,承温韦余波,婉丽绮靡,而《花间集》的结集就标志着这一旧阶段的结束;南唐词代兴,情致缠绵,吐属清华,具有中晚唐七绝的风韵。

南唐君臣文化修养、艺术修养较西蜀君臣为高,不再沉溺于物质享受与感官刺激,与西蜀词有粗细之分,文野之分,王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南唐词开辟了下及宋初的词史上的新阶段。

宋初词家继承的是南唐词,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他们多写小令,词风也婉丽柔媚。

他们都学习南唐的冯延巳,刘熙载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晏殊词虽然仍有一些男欢女爱的内容,却已经不是其词的主导方面了,其词的绝大部分是抒发士大夫伤春伤逝、伤离伤别的沧桑之感,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

欧阳修强化了词的情感表现,既坚持了文学作品的情感特质,又体现出词体尤为强调窈渺写心的特点,所以他的词尽管仍然是大量男女恋情的表现,却不能认为是五代之余绪,而应看作是北宋初年词对情感的要求,使得词体更加纯情化、审美化了。

欧阳修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婉曲层深的特点,更使得词既继承了诗的抒情性,又有别于诗,形成了婉约词特有的表现特征,这正是欧词在宋词中的地位所在。

以晏殊、欧阳修代表的小令篇幅短小,文辞雅致,讲究含蓄,仍然是诗一般的表现,这种小令的体制适应五代宋初宫庭及官僚家庭的需要,而不能适应市井民间、勾栏瓦舍的需要,必须要改革,这个改革的人物就是柳永。

柳永慢词的出现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其对真宗、仁宗朝承平气象的描写有着史笔的意义。

柳永词的内容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闺门淫媟之语”,后期词则多“羁旅穷愁之辞”。

柳永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他在词史上贡献是巨大的,第一、发展了慢词。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两宋慢词的时代由柳永开始。

第二、多用赋体。

长调宜于铺陈,所以柳词多用赋体,这种铺叙而有层次的写法成为后来慢词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三、雅俗并陈。

宋人多说柳永词近俗,实际柳永词并不一味浅俗,他的一些名作,大多俗中有雅,雅不避俗;同时也要看到,柳词的俗,正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上承敦煌曲子词,下开金元曲子,起着桥梁与中介作用。

苏轼是词史上的第二块里程碑,北宋中后期的所有词人几乎没有不受到他的影响的。

苏轼一生作词345首,不及他的诗歌总数的八分之一,但是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并不亚于他在诗坛、文坛的地位。

苏轼词坛的地位不仅在于他的创作成就,而且在于他的改革精神,他的改革是以柳永为对手的,柳永慢词以赋的铺叙手法来写,虽能驾御长篇,却平铺直叙,缺少韵味,柳永大量写作俗词,不够典雅,柳永词内容不外男欢女爱、羁旅行役,比较单调。

苏轼明确表示自己的词“自是一家”,表现在:

第一,“以诗为词”,其核心为“诗人句法”。

汤衡《张紫薇雅词序》说:

“元佑诸公,嬉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实自东坡发之。

”苏轼曾明确批评秦观学习柳永词:

“‘消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黄升《花庵词选》卷二)?

就是以诗的写法来反对柳永词的赋的写法。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诗的写法的典范,接近李白的长篇乐府诗。

第二,主张有韵味。

苏轼“以诗为词”不是抹杀词的文体特点,也不是全盘否定柳永的铺叙,而是改造柳词平铺直叙的毛病,以诗的写法糅进赋的写法,使词如同诗一样具有一种韵味。

“韵味”要求作品具有言尽意永,余音缭绕的效果。

一般认为苏轼改革词风,主张豪放,这是一种误解,说苏词豪放,不如说苏词旷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词都表现出一种旷达的风格特点,而真正称得上豪放的词并不多。

旷达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艺术的审美态度的统一,其对作品的要求就是具有余音缭绕的韵味。

韵味与俚俗是不兼容的,所以苏轼反对柳词的俚俗。

第三,扩大词境。

苏词境界阔大,不仅有儿女柔情,也有英雄事业,不仅有宦游感慨,也有兄弟、家人的情谊,不仅有贤人君子的遗迹,也有农村生活的抒写,不仅以情致胜,而且以理趣胜。

可以说,凡是入诗的题材都可以入词,为词境开疆拓土,使词走出了花间的小径。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词人。

一般都认为秦观作词与苏轼不同,而继承了柳永。

秦观是有一些俗词学习柳永,黄庭坚也有,这反映了一时的风尚,但并不占秦词的主流。

秦词的主流是典雅的,今传少游词以小令居多,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与晏几道的妍丽俊逸。

秦观慢词多写羁旅行役中的感受,往往“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语),使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感慨,这就是苏门所要求的韵味,说明秦观并不是与苏轼背道而驰,至于风格上的不同,正是优秀作家应该具备的。

后出的周邦彦是北宋词的殿军,慢词到他趋于定型成熟。

周邦彦对词坛的贡献,吴熊和在《十大词人》中认为有四点:

第一,善于创调,严于持律。

周词共用了88个词调,自创的有40调,在宋词人中,仅次于柳永。

柳永所创词调俚俗,周邦彦创制的词调则去俗复雅,音韵清蔚。

第二,融化唐诗,浑然天成。

北宋前期词大多取径于花间南唐,周邦彦善于融化唐诗,使宋词在继承唐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周氏的融化唐诗不仅在字面,而且在意境,形成周词丰富典雅而又饶有情致的特点。

第三,下字运意,皆有法度。

周邦彦的慢词长调章法绵密,布置停匀,浑厚而不废勾勒,转折而兼顾首尾。

周词还注重炼字炼句,其名句举不胜举。

第四,传奇入词,误成佳话。

吴熊和认为:

“周词之所以为人生发附会,与他在词中加强‘述事’的因素不无关系”,无意中道出了周词的基本特点,即叙事。

一般论者认为周词继承柳词的铺叙,变柳词的平铺直叙为往复腾挪,而往复腾挪是怎样的?

他们并未深究。

其实,铺叙是对景物的描写,是空间的;而往复腾挪是时间的,忽今忽昔,穿插往复。

周邦彦词有景物描写,但是并不多,多的是叙事,忽今忽昔,往复腾挪,如《兰陵王》“柳”。

引叙事入慢词,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一种尝试,他是尝试以长篇乐府诗的写法作词,周词在这一点上继承了苏词。

周邦彦继承了苏门诗的写法即叙事抒情的写法与柳永赋的写法即铺叙景物的写法,形成了自己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方法,成为北宋词坛的殿军,是为“集大成”。

相对于北宋词,南宋词是一大变化,变得工而深了。

南宋词有三个大家:

辛弃疾、姜夔、吴文英,都出入于北宋而又变化了北宋,以自己的成就卓然挺出。

辛弃疾是词中之狂者,他的词以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气慨的被拦截,别具一种呜咽沉郁之气;姜夔是词中之狷者,他的词幽韵冷香,藐姑冰雪,如梅如琴,以瘦硬幽冷显示出一种清空之韵;吴文英是末世的忧生者,他的词以蕃丽的外表对比幽怨郁塞的深厚之情,表现一种密丽之美。

辛弃疾词是战士之词,英雄之词,不同于苏轼的士大夫之词,柳、周的词人之词,晏、欧、秦的文人之词,他的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热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以及深沉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风格上以纵横慷慨、雄深雅健为主,被称为豪放词,他也有不少平淡委婉的词与刚柔相济的词。

表现方法上,发展苏轼的“以诗为词”为“以文为词”,经史子集,往往随手拈来,而着手成春。

他又大量运用口语入词,给他的词带来新鲜活泼的气息。

辛弃疾影响到刘过、陈亮等一些词人,他们被称为辛派词人。

周邦彦在词史上是一个结北开南的人物,姜夔与吴文英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南宋词家张炎以清空、质实评价姜夔与吴文英,对吴文英有所贬抑,但后来演变成疏与密的分派,就不含贬义,而有着某种合理性了。

周邦彦对于南宋疏密两派都有影响,清末陈廷焯认为周氏影响到姜夔与史达祖,他说: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白雨斋词话》),而周济认为周氏影响到吴文英,他说:

“问涂碧山,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我们认为:

周邦彦词主要继承苏轼词的诗的写法,即“疏”,其影响于后代的,主要也是“疏”,其继承者故而是姜夔。

但是,另外一方面,周邦彦又继承了柳永的赋的写法,即“密”,因此周词也影响到吴文英。

由于所处的社会以及词发展的共同环境,决定了姜夔、吴文英词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第一,词的内容都以绮怀为主,也有一些家国黍离之悲。

第二,词发展到后期,由俗而雅,由直露而含蓄。

姜词号称“骚雅”,吴词也非常雅致;姜词讲究含蓄,吴词为了不露,则用代字、僻典,甚至造成晦涩难懂。

第三,精通词律,善于自度曲。

姜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疏与密,具体表现为第一,内容上的空与实。

空,情语多,景语少,实,景语多,情语少。

第二,章法上的疏与密。

疏,多用虚字呼唤,密,不用或少用虚字;第三,用词的淡与浓。

姜词设色较淡,而且显得冷幽瘦硬,吴词设色浓丽,多用温(庭筠)李(商隐)字面,张炎批评他如七宝楼台。

总结一下宋词的发展成熟。

宋初晏欧词承南唐词的流风余韵,多为小令,词风婉丽柔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

但柳永慢词以赋的铺叙手法来写,虽能驾御长篇,却平铺直叙,缺少韵味,苏轼的以诗为词是针对柳词的改革,其核心是诗人句法。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殿军,他继承了苏轼诗的写法与柳永赋的写法,形成了自己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方法,成为北宋词坛的殿军。

相对于北宋词,南宋词是一大变化。

南宋词有三个大家:

辛弃疾、姜夔、吴文英。

辛弃疾词是战士之词,英雄之词,不同于苏轼的士大夫之词,柳、周的词人之词,晏、欧、秦的文人之词。

姜夔与吴文英都受到周邦彦的影响,而形成了疏与密两派,具体表现为内容上的空与实,章法上的疏与密,语言上的淡与浓。

参考书目:

钱钟书《宋诗选注》

沈祖棻《宋词赏析》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严羽《沧浪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张戒《岁寒堂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况周颐《蕙风词话》

内容部分

一、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25岁嗣位为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俘,囚居汴京3年,为宋太宗赐药毒死。

他是五代时期重要词人。

其词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后期词写亡国之痛,尤其后期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他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真,王国维称为有赤子之心。

他善于用一些普通的象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具有着包容人世整体的趋势。

语言纯净明白,炼极反朴,只有李白、李清照可与媲美。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分析]

词分上下片。

上片写夜晚,下片写白天。

上片以倒叙手法,先写梦醒景事,听到帘外春雨潺潺,感到春天将尽。

接着以被子不能经受五更的寒冷,暗示自己内心的凄凉,这才转入梦境的描写,梦里不知身是客,是婉转的说法,实际是囚徒,而还在贪图着那片刻的欢乐。

这一句包含有无比的沉痛。

下片写白天。

告诫自己独自一人不要凭栏,因为见到的是故国的无限江山,实际是凭栏了,经过这样一番婉曲,引出情感的抒发:

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容易,寄托遗恨于离别的匆促,把仓皇辞庙以来的沉痛情事表达出来了,而见时难,更传达了词人对故土永无再见之期的无比追悔的心情。

结尾“流水落花春去也”,以春去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更有一种象喻作用,指国破家亡。

而最后的“天上人间”,感慨无穷,使人有所意会,却又难以说出。

[思考与问答]

1、说说你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的理解。

二、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14岁以神童应举,累官至宰相。

他所处的北宋初年是所谓百年无事的时代,作为太平宰相,他过着征歌逐舞的生活,这样,他的词就继承了冯延巳的词风,把词当成了娱宾遣兴的工具。

另一方面,宋代是封建社会后期,一种迟暮落寞的心理弥漫在士大夫的心头,因此在晏殊词中又有一种莫明的惆怅,感叹着“时光只解催人老”,“一向年光有限身”的人生变幻。

他的词是典型的士大夫词,不以镂金错采的雕琢为美,而以玉润珠园的语言取胜,风格疏秀闲雅,雍容典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分析]  

这首词以一个闺中少妇的口气写离别相思之苦。

上片写少妇在清晨对室内室外景物的感受。

菊花笼罩着烟气,而似有愁,兰草沾上露水,而似哭泣,既是眼前景,又含主人公之情。

由此引出少妇处境的描写:

罗幕抵挡不住秋天寒气微微透入,反映了独处空房之少妇对节侯的敏感。

而触目所见呢?

梁间燕子比翼双飞而去,燕子双飞,比喻夫妻双棲双宿,而反衬少妇相思之苦。

所见之景不仅有燕子,而且有月光,明月不知少妇离恨之苦,斜斜的月亮一直从夜里到清晨穿过朱门。

整个上片以菊、兰、罗幕、燕子、明月,反反复复地烘托出少妇的离愁别恨。

下片翻近一层,写少妇走出卧室,登楼远望,进一步表现情。

秋风吹掉了树上碧叶,扫掉了登高望远的障碍,于是少妇独上高楼,眺望远方的丈夫,但是哪能看到丈夫呢?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寄信,然而山长水阔,丈夫在何处,连书信也无由寄达。

下片以登楼、远望、寄信等行为层层递进地表现少妇由渴望到失望的心曲。

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婉约词。

[思考与问答]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怎样婉曲地表现离情?

三、柳永

柳永(987?

—1053?

)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年轻时多游青楼妓馆,仕途上不得意,仅官至屯田员外郎,但为乐工歌妓制作歌词,得其传播。

柳永是宋初著名词人,在词史上贡献巨大。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两宋慢词的时代由柳永开始。

在慢词写作上多用赋体,这种铺叙而有层次的写法成为后来慢词写作的基本方法。

宋人多说柳永词近俗,人们把晏、欧词称为雅词,柳永词称俗词。

其实柳永词并不一味浅俗,他的一些名作,大多俗中有雅,雅不避俗。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怎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分析]

上片写景,望中所见。

开头两句点出地点、时间、人物、事件,选景用词传达出清冷之意。

接着展示雨后秋暮景象:

秋风凄凉,山河冷落,楼头残阳夕照。

景象苍茫悲凉,境界高远雄浑,表现出词人一事无成而羁旅他乡的苦恼。

第三句写出楼头所见秋天花叶凋零的衰飒景象,衬托出词人孤零清苦的处境,这是近景。

第四句宕开一笔,推出远景长江。

以江水写离愁。

下片抒情,望中所思,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四句形成四层婉曲。

第一句写归思。

第二句转入自问为何不归?

突出了归思与淹留的矛盾。

第三句又化实为虚,从对面着笔,设想家中妻子悬望自己,几次错把天际归舟当作丈夫回来了。

设想是虚拟,却又用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现,故而由实到虚又到实,虚虚实实,极尽其妙,用细节表现,也看出词人对妻子的细腻深情。

最后一句又归结到自己,自己倚栏凝愁,本是实情,却又从对方设想,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动荡。

四层抒情,把深婉细腻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考与问答]

1、试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的情景兼到。

《凤栖梧》

伫依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分析]

词意表现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上片写登高望远。

词人久立于高楼之上,春风细吹,景致是美好的,但是极目远望,一缕春愁黯然从天际而生,说明他所思念的人十分遥远,空间的遥远加浓了离愁。

而此时所见之景是春草的青色与春天的烟光都涵容在夕阳落照中,给人春光易逝之感,词人对此默默无言,谁能领会他的凭栏念远之意呢?

下片写借酒浇愁。

打算放纵一下自己,图个一醉方休,但是对酒当歌,勉强寻欢作乐,还是感到无滋无味。

经过这样一番收纵跌宕,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