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A卷和B卷,座位号为奇数的做A卷,座位号为偶数的做B卷,请同学们认真核对。
2.本次考试为网上阅卷,请同学们注意答题区域和答题顺序。
第Ⅰ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
“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
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
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
“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
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
“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
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
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
苏轼《评诗人写物》云:
“诗人有写物之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他木殆不可以当此。
”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
“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
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
苏轼《送参寥师》诗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
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
而要使心境“空且静”。
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
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天工”,意谓出
于自然,无须雕琢。
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
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
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
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
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
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
“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
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C.苏轼主张诗贵传神,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且
须具备“超以象外”的远韵。
D.苏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诗歌的审美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
B.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
C.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
D.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然苏轼因诗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却依然可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
B.林逋《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枝条和香气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
C.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
D.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授衡州推官。
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
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
化言:
“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
不当,则臣等论劾。
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
”诏是其言。
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
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
化偕同列言:
“厂卫徼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御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
帝并不从。
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
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
化取狱牍示拱曰:
“狱故无炼名。
有之,自楷始。
楷诚罪首。
”拱又议宥方士王金等罪,化言:
“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
”忤拱,出为陕西参政。
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
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
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
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
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
化言:
“陛下仁心出天性。
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
《大明律》一书,高皇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
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
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
”帝优诏答之。
十四年,应诏陈言。
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
验,禁冤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
帝嘉纳焉。
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
化言:
“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
”遂三疏乞归。
帝不许。
寻称病笃,乃听归。
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B.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C.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D.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在古代,有在冬至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谓之“冬至郊天”。
B.辇,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车辆;辇下,常常成为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等的代称。
C.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舒化坚持原则,敢于据理力争。
皇帝信任宦官与厂卫,处理罪犯、纠察百官等重要事务要跳过相关部门交付其直接办理,舒化等表示反对,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B.舒化刚正不阿。
执掌大权的高拱想为路楷开脱罪责,而后又想加罪于王金,舒化都进言反驳并出示相关证据,由此得罪高拱,被外放任陕西参政。
C.舒化崇尚法治。
他任刑部尚书,向皇帝进言,建议皇帝命令大臣各自遵从法律,不滥用刑法,得到了皇帝的首肯。
D.舒化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
他应皇帝要求陈列多项刑律措施,以感动上天,安定百姓为宗旨,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都极力挽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小题。
月①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
②国西营:
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8.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有何作用?
(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0、古文默写及美文默写(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充分体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怀及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自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艰辛劳动的诗句是: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咏雪的名句是:
.
(4)、美文默写见答题卡(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教育家吴汝纶
吴汝纶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举为“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群”的“异材”。
1901年,议复办京
师大学堂。
吏部尚书兼管学大臣张百熙选来选去看上了栩城吴汝纶。
开始,张百熙派一位知县级官员前去传请,吴汝纶断然不见,后身为“宰相”的张百熙备礼亲自登门又遭拒绝。
接着,他“三顾’吴门,不惜揖拜以请,仍遭婉言谢绝。
他求贤若渴,搬出圣旨并加封吴汝纶为五品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
然此举也没使吴汝纶感到“皇恩浩荡”,仍是“不干”二字。
吴汝纶主持河北莲池书院十年之久,学生数千人,还有外国学生,极有声望。
他早年即锐意改革,力倡西学。
在莲池书院时即开设英、日文及格致课程。
办学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事。
但为何真要他干时,又打“退堂鼓”呢?
一非年迈体弱,二非不能胜任,而是他看透清廷腐败透顶,倾轧排斥太甚。
教育尽管无名无利,卷进“政府窝”里也不安生,雄图大略难以施展。
张百熙又提出只“暂留一年”的妥协条件,吴汝纶的心才软了下来,只得答允。
但却首先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
吴先生是为“答知遇,故自请为出海之行”;但此举主要还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他一贯力倡西学,认为只有西学才是强国富民之道。
他给友人的信中说“日本近年专仿西国公学”,所以学习日本教育制度,即学习西方教育制度。
1902年农历五月初三,吴汝纶以63岁高龄肩负历史重任,由京师出发东渡日本。
此时日本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
而吴汝纶道德、文章,蜚声瀛海。
他一到日本,立时产生了“轰动效应”。
连维新变法的强国之君明治天皇,竟也礼贤下异国之士、不嫌吴汝纶官卑职低,破例接见了这位才五品的京
卿。
吴汝纶每天黎明即起,在东京一天会客十人到一百多人。
他参观每所学校时,对讲堂教室的建筑面积、结构、图书、仪器,都详细询问,亲做笔记,回来详作整理,因此天天“开夜车”。
他在西京大学与该校总教习作深谈后,总教习私下谈道:
“吴先生精思卓识,旷绝一世之才。
日本维新之时,断无如此人才。
有此人才,中国教育之兴隆指日可待。
”
吴汝纶在异常紧张繁忙的100天考察活动结束回国前,即将考察所得有关日本教育制度、规章、预算、专业设置等谈话记录、文件资料、信函及日记等编缉成《东游丛录》四卷。
在考察结束后仅6天即在日本交付印刷,仅4天后,即首先在日本出版发行。
就在吴先生日夜奔走于大街小巷考察访问之际,一支支暗箭却向他射来。
原来清廷在委派吴汝纶去日本时,又派了两名大学堂提调为副偕行。
他俩名义是“扈从”,实际的任务是暗中监视吴汝纶在日本的活动,并负有密报的责任。
其中之一的荣助与当时清廷驻日公使勾结,狼狈为奸,频频给清廷大臣满人荣禄和庆亲王函电,诬告吴汝纶在日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
随行的吴汝纶之子吴生,每逢看到这些诬告消息时,都很震惊;但告知吴先生时,先生往往一笑置之。
吴汝纶回国途经上海,原准备便道回乡祭先祖后即北上进京面呈考察成果。
不料,随即病倒家乡。
他归国后即在安庆城创办桐城学堂,自任校长。
题校匾“勉成国器”,并撰校祖联曰:
“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这成为全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
终生献身文学和教育的吴先生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随他回国的日本弟子早川东明新次郎的手,断断续续地以刚创办的桐城学堂相托。
先生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
(摘编自吴昭谦《吴汝纶:
为倡西学年途花甲远渡海》)
相关链接:
①吴汝纶也曾为官多年,曾担任两任知州一任代理知府。
只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吴汝纶在光绪十五年毅然弃官,改业从教,出任莲池书院山长;在出任莲池书院山长前,他还屡次拒
绝他人入都引见。
而在当时,引见在官员中通常被视为荣幸之事和望进之阶,像吴汝纶这样坚决拒之者的确罕见。
当年李鸿章曾问其故,吴答以“无仕宦才”,李鸿章笑曰:
“才别有余,性刚不能与俗谐耳。
”
摘自筱成《仕者吴汝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吴汝纶想办学校走新路,但担心自己卷进“政府窝”里不安生难以施展抱负,就拒绝了五品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的职位。
B.日本当时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官卑职低的吴汝纶却在日本受到了明治天皇的礼遇,可见吴汝纶道德、文章的巨大影响。
C.吴汝纶在日本参观学习了100天,归国前夕,把自己的考察笔记详细整理,编纂成《东游丛录》一书,并在日本出版发行。
D.吴汝纶去日本时有暗中监视并负有密报责任的两名大学堂提调随从,这使吴汝纶在考察访问时频频遭到“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的诬告。
E.桐城学堂是中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它的创建者吴汝纶希望这个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能够教育出学贯中西的人物。
(2)为什么吴汝纶“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汝纶“性刚不能与俗谐”具体表现在哪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汝纶的个人
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
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
”,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B.夜幕降临,马德里城灯光璀璨,全城200多家书店、图书馆、文化单位和40多位文艺工作者共同参加了这场盛典。
这个夜晚,成为名符其实的“读书之夜”。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对污染企业及其排污行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
14.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当然,表面的
公正不等于公正。
____,__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____是值得怀疑的。
__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__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_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如果
一定
那么
虽然
/
B
可是
/
肯定
也许
即使
那么
C
但是
如果
大概
比如
也许
而
D
/
一旦
似乎
也许
那么
可是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
三心二意,
,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那么很可能失意时一蹶不振。
(3)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帮着校对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A.得意忘形得陇望蜀得鱼忘筌
B.得鱼忘筌得陇望蜀得意忘形
C.得陇望蜀得鱼忘筌得意忘形
D.得陇望蜀得意忘形得鱼忘筌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杨老师在职工微信群里对校长进行批评,校长对杨老师做出停职停薪的处罚,并让全体老师表决,有的嫌疑。
②巴萨三位球星在各自国家队都是头号巨星,但在巴萨从来不会,而是彼此相亲相爱,相互包容,互不埋怨。
③历时半年的缜密侦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破一起涉嫌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滥用职权案件。
A.假公济私徇私舞弊自私自利
B.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徇私舞弊
C.自私自利假公济私徇私舞弊
D.徇私舞弊自私自利假公济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明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鲁迅和徐志摩的工资收入就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如果他们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重度雾霾,部分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一些中小学相继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D.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C.尽管由于体质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能持久高效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体会的是身体的疲惫,很少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
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
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A.③⑥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④⑥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⑤③⑥①④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数学家徐利治说:
“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
”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
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可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
如今,这座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