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058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案1.docx

《课堂教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案1.docx

课堂教学案1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海伦·凯勒

第1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朗读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片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提问:

(1)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这种感情我们有吗?

为什么我们没有?

(3)文中,让你最感动的语句有哪些?

3、导入谈话:

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是美国女学者海伦·凯勒(出示课题)的心声,对于她,你们有什么了解?

4、介绍海伦﹒凯勒

5、过渡:

那么,这位了不起的学者,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成就这样辉煌的事迹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尝试充分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教师提示:

“吮、霖”应读前鼻音;“挠、妮”声母应读鼻音“n”)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

3、要求再读课文,尝试结合语境理解生词。

4、齐读生词。

5、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小结

1、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词;

3、进一步了解海伦·凯勒的故事,并阅读她的作品。

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勤奋学习

不屈不挠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2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海伦·凯勒

第2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阅读感悟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词,并检查默写情况。

2、提问: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2)课后,你阅读了哪些海伦·凯勒的作品?

有什么感受?

二.指导精读

1、默读第一节,思考:

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

(1)海伦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如果是你,你觉得最可怕的是什

么?

(2)对于一个渐渐长大,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来说,这个打击怎么样?

(3)海伦的脾气是对谁发的?

她会怎样?

3、朗读指导:

海伦是多么不幸啊!

这座痛苦的大山压在她幼小的心灵

上,连说都说不出来。

你体会到了吗?

4、齐读第一节。

5、提问:

小海伦此时最渴望的是什么?

6、过渡: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走进了她的世界,给她的心灵注入了清泉。

她是

谁呢?

7、轻声自读2——5小节,思考:

沙利文老师是怎样帮助小海伦的?

海伦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画出有关语句。

8、提问:

(1)是什么让海伦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2)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海伦是怎么学习的?

(3)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4)她为什么能这样努力、坚忍不拔地学习?

(5)她的努力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9、要求再读第5小节,体会:

从海伦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什么?

10、组织交流。

11、小结:

知识打开了海伦地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一天天的过去,海伦在艰苦的学习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她对生活

更加热爱。

12、指导朗读:

你被海伦感动了吗?

你体会到了吗?

13、齐读第2——5小节。

14、默读6——7小节,思考:

海伦又一次做了一个惊人的尝试。

她是

怎样做到的?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5、出示海伦的话,思考: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这一点?

16、提问:

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改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

”?

为什么?

17、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海伦,你会怎么去说这样的话?

18、尝试齐读第6小节。

19、引读:

终于——(学生齐读第7小节)

三.小结

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对海伦·凯勒说?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造句:

倾注——如饥似渴——

3、完成课后练习4、5。

板书设计

 

遭遇不幸:

烦躁任性

学盲文

海伦·凯勒坚持学习学说话

上大学

热爱生活不屈不挠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3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二泉映月

第1课时

1、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朗读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揭题、导入。

播放《二泉映月》。

你听过这首曲子吗?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出示华彦钧的挂图,介绍华彦钧(阿炳)的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

(1)、指读,正音

(2)、齐读。

2、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讲解注意部分

小结,指导书写:

锡、坎、坷、腾、跌、饶:

左右结构,左小平齐上,左让右。

葱:

上中下结构,上下宽出,中间收拢。

疾、厉:

半包围结构,冲出包围。

巡视。

齐读生字词。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解释词语。

听写并交流批改。

补充,提出不同意见

听写。

交流。

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指读第一段,思考:

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讨论,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请泉”。

学生各自练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评议。

齐读。

你喜欢这样的景色吗?

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小结。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听松》、《塞春风曲》、《大浪淘沙》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4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二泉映月

第2课时

1、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精读感悟法

1、教学课件。

2、乐曲《二泉映月》。

3、配乐朗诵带。

4、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读第一段,这段主要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读第二段,思考:

这一年的中秋节,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的生活经历

2、论:

师傅在倾听什么?

小阿炳听到了吗?

为什么他没听到?

什么是“饱经风霜”?

3、你对有什么感受?

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这段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

十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你认为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

3、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

4、中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这次他从泉水中听到了什么?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愤怒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谈体会。

有感情朗读。

5、为什么以前没有听到呢?

四、学习第四段。

1、轻声自读第四段,勾画出对《二泉映月》旋律的描写。

2、播放《二泉映月》,看文体会。

3、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5、最后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是“享有盛誉”?

《二泉映月》为什么会享有盛誉?

6、读本段。

7、有感情朗读全文。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师傅饱经风霜

阿炳听不懂

又是中秋夜阿炳再次听泉

感悟坎坷、曲折

流泻琴声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5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二泉映月

第3课时

1、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2、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美好景象。

教学重点

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美好景象。

精读感悟法

1、教学课件。

2、磁带或其他《二泉映月》乐曲。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复习导入

1、默读。

2、指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

1、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着泉声,不由心潮起伏,他用琴声倾吐了满腔情怀。

读4、5两自然段就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把它背下来。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1)理清顺序:

环境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描写。

想起了……想起了……听到了……

(1)按顺序练背。

(2)指名背,齐背。

3、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1)理清顺序:

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内涵。

(2)引背,自由背。

(3)指名,齐背。

4、配乐背诵第4、5自然段。

5、总结:

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

三、小练笔

1、交流观察月夜景色所得。

2、练习说话,可用上以下词语。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3、交流,评议。

4、把这段话写下来。

四、总结

 

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可用上以下词语。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师傅饱经风霜

阿炳听不懂

又是中秋夜阿炳再次听泉

感悟坎坷、曲折

流泻琴声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郑和远航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反复朗读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

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

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

10郑和远航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

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

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七次远航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7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郑和远航

第2课时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难点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精读感悟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自读课文

思考:

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

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

“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

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

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

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作业布置:

收集郑和七下西洋的资料

板书设计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往

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8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朗读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

11、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2、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

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

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

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

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

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

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

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

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四、指导写字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史记》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2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朗读感悟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5、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思考: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

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指导朗读。

五、复述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专心致志

 受酷刑      克制自己

发愤写作《史记》

课后反思

课堂教案

第三单元第10课时备课人:

卢洪年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精度与略读

第1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阅读感悟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2、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

精读?

略读?

 二 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

〈读了第一节〉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这就是精读。

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

我们以前学过

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

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

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三 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