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80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docx

案例问答题真题三级065095

2006年5月

一般资料:

李某,女,汉族,25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

求助者自述:

害怕与异性说话,工作中尽量避免与男性当面的接触,希望把协调、组织工作交给别人,不要分配给自己。

必须与男性联系时,尽量通过邮件的方式。

每当不得不与男性说话时,都感到是极大的负担,感觉心慌、脸红,脖子背后发硬,同时担心自己声音颤抖更引起对方的注意。

求助者想尽量降低自己的紧张,以免别人感到异样,但是感到对方会用奇怪的眼光看自己。

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整天感到疲惫不堪,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看电视。

工作中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

食欲、睡眠都受到影响,对自己长期处于这种状况感到很沮丧。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朴素、整洁。

敲门的声音很轻。

进入咨询室后举止拘谨,说话声音小,不敢正视心理咨询师。

从小性格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

父母要求严格,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

初一时,有一次与一名男同学同路放学回家,在路口聊了一会儿天,被父亲看到,批评她不应该与成绩不好的男同学交往过密,作为女孩子要注意影响。

这件事令求助者感到很羞耻,后来主动避免与男同学接触,与班上的一些男生几乎没有说过话。

与男生说话时感到脸红、紧张,非常不自然。

上大学后情况稍有好转,与男生的交往稍有增多。

但有一次宿舍同学开自己和另一个男同学的玩笑,从此开始十分担心自己给人留下行为不检点的印象,更加回避男生。

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求助者从未谈过恋爱。

现在感到自己惧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

曾多次想来做咨询又害怕见心理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经三个月十五次咨询求助者症状缓解,与异性交往趋于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25分)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25分)(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判断及区分)

3.心理咨询师尚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25分)(心理诊断技能-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4.评定咨询效果的维度是什么?

(25分)(心理咨询技能-咨询效果的评估)

解析:

1.答:

对本案例中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如下整理:

(1)精神状态:

见异性紧张、害怕,同时担心自己声音颤抖更引起对方的注意。

情绪沮丧,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

(2)生理功能:

心慌、脸红,脖子背后发硬,厌食、失眠、疲惫不堪。

(3)社会功能状态:

工作中尽量避免与男性当面接触,必须与男性联系时,尽量通过邮件的方式。

每当不得不与男性说话时,都感到是极大的负担,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求助者从未谈过恋爱。

现在感到自己惧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

2.答:

根据案例描述,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其依据如下:

(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依据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是否有自知力;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求助者的思维正常,主客观世界统一,且个性稳定,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排除神经症:

心理冲突有变形与常形之分。

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且不带有明显道德的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

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常性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3)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本案例求助者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3.答:

为了对求助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以确定其未受到脑损伤。

(2)求助者的目前的身体状况,有无躯体疾病,求助者的个人疾病史,求助者曾患哪些疾病,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由一些躯体疾病引发,或为一些躯体疾病的后遗症。

(3)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4)还需要向求助者的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学了解情况,以验证求助者资料的可靠性。

(5)还需要了解求助者的性观念,以及早年的成长经历。

4.答:

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比如,求助者认为自己原来害怕的事物现在不再害怕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正视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了等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比如,开始正常上班、上学,与人交往、相处状况得到改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比如,不再乱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或孩子的沟通加强。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比如某些心理症状量表的分数得到改善。

(5)咨询师的评定。

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独立性等方面有进步,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困难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比如,一个有社交恐怖症的求助者,咨询后自信心增强,焦虑情绪减轻,工作时的紧张心理缓解了,但仍然存在社交恐惧,不敢与人交往。

虽然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定的咨询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解决社交恐惧症,但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产生了间接的效果。

 

2006年11月

一般情况

求助者:

某女,26岁,离异,某机关公务员。

求助者自述:

我出生于干部家庭,家教一直很严,父母一直要求孩子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我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从小学到大学,从读书到工作一直是比较顺利的。

可在婚姻上却很不顺,我与前夫是大学同班同学,他人比较英俊,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虽然性格内向,但我还是非常喜欢他,大学快毕业时我们俩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遭到我的家庭的反对,父母认为我们两人性格相差很大,不容易相处,但我一直坚持,后来我父母也只得同意了。

但婚后的朝夕相处使我发觉我与前夫在性格、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确有较大差距,可能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两人经常因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前夫还经常无故猜疑与我交往的男性,有时还跟踪我上下班,检查我的手机。

我曾经多次与他沟通,但是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我终因无法忍受他的种种无端猜忌,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提出离婚。

离婚后,我曾有一段时间十分忧郁,悔恨没有听从找家人的劝告,后来由于朋友、父母的关心,我逐渐好转,恢复了原来开朗的性格。

但是不幸婚姻经历的阴影总是涌上心头,挥之不去。

3个月前,我在工作中接触的一位男性向我表达了爱慕之情,我对他也有好感。

我还年轻,按理说应该再婚,我也有再婚的想法,可万一失败怎么办?

我前夫那样优秀的一个人,我们都失败了,万一和这个人也是这种结果,我可怎么活呢?

我一想起这件事就烦得要命,心里很紧张,担心重蹈覆辙,害怕婚姻再一次的失败。

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觉得特别累,饭也不想吃,班也懒得上,大部分应酬都推掉了。

我哪有心情啊,最近一段时间还爱发脾气,真不知该怎么办好!

我感到十分苦恼,心情也很不好,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神情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比较配合。

父母亲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自幼性格活泼、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与父母同住。

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工作成绩优秀。

3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如道如何对待,一想起这个事情就紧张、心烦、对婚姻担心、畏俱,不想吃东西,精力减退、工作中也出现了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

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心理咨询师能给予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求助者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6分)

2.对该求助者做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是什么?

(25分)(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判断及区分)

3.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24分)(心理诊断技能-摄入性会谈)

4.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客?

(25分)(心理咨询技能-确定咨询目标)

解析:

1.答:

(1)求助者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有:

①情绪、情感表现:

神情紧张,抑郁;心烦、焦虑、对婚姻担心;心情不好、爱发脾气。

②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等):

精力减退,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2)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有:

疲乏;失眠;食欲不振;精力减退。

2.答:

(1)根据案例描述对该求助者初步诊断为:

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依据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是否有自知力;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求助者的思维正常,主客观世界统一,且个性稳定,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②排除神经症。

心理冲突有变形与常形之分。

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且不带有明显道德的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③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本案例求助者情绪反应超过3个月,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3.答:

摄入性谈话是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的谈话方法,是收集资料常采用的方法。

其一般程序包括:

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确定提问方式;倾听;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对会谈内容归类;结束会谈。

与该求助者摄入性会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人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4.答:

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

(1)具体。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

有时候,求助者的目标可能比较模糊或抽象,这时,咨询师就应该和求助者共同讨论希望更有能力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哪些方面不足,有哪些因素阻碍,需要发展哪些能力等。

经过分析,使求助者模糊的目标逐渐清晰起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步骤来实施。

这也是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大目标要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目标,通过达成小目标而累积成大目标。

因此,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现有的可能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等,否则目标就很难达到。

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对于不可行的目标,咨询师要帮助重新修订以符合实际,比如调整目标或把目标分解为可行的一个个具体目标。

对于由于咨询师的原因而难以达到目标,也要同求助者讲清,重新制定目标或终止咨询或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3)积极。

这一条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意义很大,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

有些目标虽能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但却是消极的,那就是不足取的。

(4)双方可以接受。

一般来说,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

无论是求助者提出或咨询者确定的咨询目标,最好是双方都可接受的。

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交流来修正。

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

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终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

对于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或者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

此时心理学的目标和医学的目标会有联系,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异。

在医疗部门,虽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质上是医学模式的。

而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的是和首要的是心理学的方法。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

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当然,咨询目标的达成,有些可直接表现为行动,有些则可能是观念的转变,情感的调节,后者亦可用心理测验量表评定。

(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

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

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只重视眼前的局部的目标,虽可促进求助者的变化,但其改变可能是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的、甚至是暂时的。

只有把这些变化纳入到一个更庞大的发展系统中去,才能促进求助者发生本质的变化。

 

2007年5月

一般资料:

男性,44岁,已婚,本科毕业,某公司职员。

求助者主诉:

近半年来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感到愤怒和委屈、烦躁,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入睡困难。

求助者自述:

我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部门工作,三十岁就当上了总经理,对工作兢兢业业,业绩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同事关系也不错,家庭和经济状况也比较稳定。

半年前国企改制,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人员重新招聘,没想到我居然落聘了。

新聘任的总经理才32岁,没什么本事,要不是他舅舅在部里当副部长,他才当不上呢!

我不服,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可上级说竞争上岗就是要优胜劣汰,要我服从大局。

我受不了这种气,要求换单位,但他们不同意,还让我在原来部门工作。

新经理业务不是特别懂,可又不完全听我的,天天听小年轻的指挥,真让我难受。

我烦,我气,情绪也不高,觉得特别委屈和冤枉,我哪有兴趣干工作啊,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也没什么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晚上睡不着,有时折腾到夜里两三点才睡,白天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下降了,还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对人发脾气,看到同事们在说话,总怀疑是不是在议论我。

自从新的总经理上任后,我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各种各样的聚会我都给推掉了。

家里人见我这样都说我有毛病了,我有什么毛病,还不是让他们给气的?

我一点都不老,真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了,这事确实让我很痛苦。

他们说心理咨询能帮我解除痛苦,我也不知道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您真能帮我解除痛苦吗?

我真的有心理问题?

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从小性格较内向。

懂事听话,在父母老师眼中是个好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

父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

23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现单位工作,工作踏实努力,与同事关系良好,从不与人发生激烈争执。

工作上没有大的错误,但缺乏创新精神,原有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已不适应现代化大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国有改制中落聘。

对此耿耿于怀,总觉得新上任的年轻总经理没本事,总与自己过不去。

感觉委屈冤枉,想换个单位,上级没批准,想办退休又觉得早了些,因此内心极不舒服。

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急躁。

遇到别人谈论工作或领导上司,就特别敏感、愤怒。

看到单位人扎堆聊天就觉的在议论自己,勉强上班,但无所事事。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请说明诊断依据?

(30分)(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判断及区分)

2.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及其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

(30)(心理咨询技能-合理情绪疗法)

3.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20分)(心理咨询技能-合理情绪疗法)

4.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20分)(心理咨询技能-影响性技术)

解析:

1.答:

(1)根据案例描述对该求助者初步诊断为:

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①依据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其原因是:

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是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而感到痛苦,主动要求解决问题。

求助者的情绪表现与其认知过程是一致的,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

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也很稳定,主要表现为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人际关系良好,工作未出现过大的错误。

②依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神经质。

其原因是:

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③依据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来分析,求助者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其原因是:

第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的;第二,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有求治的愿望;第三,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受到一定影响;第四,求助者问题无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第五,求助者病程为半年,有泛化表现。

由此可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2.答:

(1)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变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①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也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其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②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2)本案例中的ABC所指的内容

在本案例中A是:

领导岗位竞选落聘;B是:

新总经理没本事,且有一个在部里当部长的舅舅;不接受“小年轻”的指挥;怀疑别人议论自己;自己并不老;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C是:

生气、情绪低落、愤怒和委屈,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入睡困难、回避交往。

3.答:

合理情绪疗法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1)心理诊断阶段

①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

②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还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

③最后,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这是以后几个咨询阶段的基础。

如果求助者不相信自己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那么以后的咨询都将难以进行。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的过去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

(2)领悟阶段

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而且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是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首先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Maultsby,1975年提出了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a.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b.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c.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d.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e.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②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应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

在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时,一定要抓住典型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并把它们与求助者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联系起来。

这一阶段另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一般来说,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a.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b.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c.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咨询师应结合具体事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使其真正地领悟。

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咨询是可以引导求助者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

(3)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让其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其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他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即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景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其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

这常常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