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基础教材美国浙一翻译.docx
《ICU基础教材美国浙一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基础教材美国浙一翻译.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基础教材美国浙一翻译
ICU基础教材(美国)
第1章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目的
●阐明对可能发生危重疾病或损伤风险的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识别危重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讨论危重病患者的初始评估和早期治疗。
病例学习
患者,女性,45岁,有糖尿病、胆石症和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病史,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术后第三天出现气急,作为会诊医生,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需要获得哪些重要的病史?
——体格检查的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Ⅰ介绍
患者极少会出现突然恶化,即使临床医生认为这种恶化是突然的。
俗话说得好,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这一原则也常被用于危重病人的管理。
如能早期识别威胁生命的高风险疾病,恰当处理以及预防远期恶化会变得更容易。
许多危重病情,如果能早期发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解决,比如给氧,呼吸治疗干预,静脉输液或者有效的止痛。
早期识别也给了临床医生时间去发现主要的生理问题,确定病因,并开始治疗。
发病与恰当干预的间隔时间越长,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会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有几项研究已表明,生理恶化先于呼吸心跳骤停数小时,这提示早期干预能减少心肺复苏、减少入住ICU以及其它相关事件的发生。
许多医院使用医疗急救组(medicalemergencyteams,METs)来识别高危患者以及开始早期治疗。
(有关医疗急救组的组织和实施的信息见附录1)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绍有关识别和评估急性重症患者的一般原则。
Ⅱ识别高危患者
识别危重病患者通常不难。
但是如果患者处于这个过程的较早阶段,识别的工作就变得很有挑战性了。
比起年轻患者和其它方面正常的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会更早的出现症状和体征。
免疫抑制或衰弱的患者可能无法表现出强烈、明显的临床炎症反应。
有些疾病,比如心律失常,可能不会随着病程恶化和生理的变化而进展,但是却反应了病情的突然改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储备和急性疾病间存在一种平衡。
储备能力受限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疾病以及遭受更大的脏器损伤。
识别具有恶化风险的患者,需要评估他们的健康背景,当时的疾病进程和生理状态。
A评估严重性
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可能是恶化的早期征兆。
“病人病情有多重?
”这是临床医生应该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和其它特定的生理变量(见附录1,“MET评分系统”)。
急性病会引起生理上一些可预见的典型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和一定范围内的临床体征相联系。
比如,患者对细菌感染的生理反应可能导致发热、极度兴奋、寒战、呼吸急促。
最重要的一步是识别这些体征,开始生理监测以便量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患者可能表现出慌乱、易怒、意识障碍或濒死感。
也可能表现出呼吸急促和症状反应性体征,比如脸色苍白,流汗或四肢冰凉。
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比如恶心和虚弱,或者像胸痛,这些症状可能与某个特定脏器相关联。
开始生命体征监测(如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氧合、体温和尿量)的同时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推导。
临床监测有助于量化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追踪恶化的趋势,寻找出那些最迫切需要治疗的问题。
这些评估阶段的目标是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维持生理的稳定并开始寻找病因以及治疗。
生理异常(如发热、低心排)引起的心动过速会因为疼痛和焦虑加剧,也可能会因为患者存在的传导异常或因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而被抑制。
B诊断
对危重病患者作出精确诊断通常是在治疗有生命威胁的生理异常之后。
而“为了防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要立即纠正哪些生理问题?
”同样是很重要的,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就在于提供氧疗或者静脉输液。
这个时候,慢慢来进行鉴别诊断是不太可能的。
可是,一旦生理稳定了,为了修正治疗而进行精确的诊断就变得很重要了。
采集详尽的病史,进行简洁、直接的临床检查,全面检查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对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需要好的临床技能和严谨自律的态度来完成上述任务。
推荐初级和次级的检查方法对危重病患者进行评估
Ⅲ危重病患者的初期评估
表1-1是对危重病患者评估的构架,下面有讨论。
具体的条目和治疗的相关信息在文章后面的章节有论述。
表1-1
危重病患者评估的构架
阶段1
初始接触-最初的数分钟内(初级检查)
主要的生理问题是什么?
阶段2
接下来的检查(次级检查)
根本原因是什么?
病史
主要的病史特点
●目击者、医疗人员、亲属
●主要临床症状:
疼痛、呼吸困难、神志改变,虚弱
●外伤或没有外伤
●手术或没有手术
●药物治疗和/或毒物接触
更多的详细的信息
●目前的主诉
●过去史、慢性病、手术史
●住院经过(如果能得到)
●精神和身体的自主性
●药物和过敏原
●家族史
●伦理或法定条款,法规情况
●系统回顾
体格检查
视,听,触
●气道
●呼吸和氧合
●循环
●意识水平
各系统逐个检查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腹部和泌尿生殖系
●中枢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
●内分泌和血液系统
趋势回顾
文档记录
重要的生理、生命体征
●心率、心律
●血压
●呼吸频率和脉搏
●意识水平
病例记录和做笔记
●查阅医疗记录(可能的话)
●提出具体诊断或鉴别诊断
●对目前病情进行文档记录
检查
●血气分析(如果获取动脉血困难可用静脉血)
●血糖
●血样检查
●放射学检查
●心电图
●微生物学检查
治疗
与上述措施同时进行
●确保气道通畅和足够的给氧
●提供静脉通道±液体
●评估即刻复苏的反应
●寻求更有经验的建议和帮助
修正诊断,评估反应,回顾趋势
●提供特定的脏器支持
●选择最合适的医疗地点
●取得专科的建议和帮助
A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诊断贡献最大。
现病史、既往史和用药史通常来自家庭成员,医疗人员,朋友,邻居或者其它的医疗提供者。
有如下特征的患者,发生危重疾病的风险增加。
⏹急诊入院(信息受限)
⏹高龄(储备能力受限)
⏹严重的慢性疾病(储备能力受限,治疗观念受限)
⏹严重的生理异常(储备能力受限,治疗耐受)
⏹需要或近期经历较大的外科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
⏹严重的出血或需要大量输血。
⏹恶化或没有改善
⏹免疫不全
⏹上述问题的结合
一份完整的病史包括目前的主诉,治疗史,到目前为止的住院史(如果可以获得的话),既往疾病史,既往手术史,目前用药以及药物过敏史。
社会史包括饮酒史、吸烟史,药物滥用情况。
家族史包括身体和心理社会的独立程度,这点很重要但往往被遗漏。
在体格检查前通常应该对各个系统进行一次简短的重复性的回顾。
严重疾病通常和低心排,呼吸累及和意识水平的抑制相联系。
特定的体征往往和潜在的病情相关。
患者的主诉可能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比如不舒服,发热,昏睡,厌食或者口渴。
器官特异性体征可能与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相关。
在危重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慢性疾病往往很难逆转,而急性症状可能成为恢复速度的限制因素。
B检查
视,听,触。
患者应该接受完全的体格检查。
初期的体检应该简短、直接、关注基本体征:
气道;呼吸;循环和意识水平。
随着治疗开始,应该进行更详细的次级检查来修正先前的诊断,并评估初始治疗的反应。
一个完整的体检是需要在病史和其它检查发现的指导下进行的。
进行性恶化或者新的体征出现成为下一步检查的依据。
呼吸急促可以是肺部、全身性的或代谢性的异常,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
需牢记心肺复苏的ABCs三个步骤,即:
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
首先应对患者的气道情况及呼吸系统进行评估,详见表格1-2。
对患者的口腔和胸部进行检查。
也许可以发现呕吐物、血凝块及外部异物等引起的明显的气道阻塞的征象。
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方式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程度将有助于呼吸窘迫及气道阻塞的确诊(见第2章)。
危重病人的单个最重要的征象是呼吸急促。
因此,必须准确无误地计数并记录下患者的呼吸频率。
虽然疼痛和焦虑也可以导致呼吸急促,但是肺部疾病、严重的代谢异常、或者感染也可以使呼吸变得急促。
同时还可看到其他的一些征象,诸如:
紫绀,反常呼吸,呼吸的匀度和深度的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以及气道牵曳。
呼吸深度的增加(Kussmaul呼吸)也许表明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间停呼吸(Cheyne-stokes呼吸)通常表明患者存在严重的脑干损伤或心功能不全。
虽然低氧血症可以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和精神错乱,但是低氧血症通常也可以使得患者意识受到抑制。
虽然通过脉搏氧定量测定可以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但是如果当患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或体温过低时这样的评估往往是不可靠的。
喘息性呼吸音(呼噜音,喘鸣及哮鸣音,气过水音)可见于部分气道阻塞的患者。
完全气道阻塞患者将听不到呼吸音。
表格1-2气道和呼吸的评估
气道
气道阻塞的原因创伤,血凝块,呕吐物,外界异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伴随软组织或舌根堵塞气道),感染,炎症,喉痉挛
看发绀,呼吸节律或频率的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气道牵曳,意识水平的改变
听喘息性呼吸音(呼噜音,喘鸣及哮鸣音,气过水音),完全气道阻塞使得呼吸音消失
感觉气流减低或消失
呼吸
通气不足或氧合降低的原因
呼吸驱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呼吸做功降低呼吸肌无力,神经或脊索受损,虚弱,胸廓异常,疼痛
肺部疾病气胸,血胸,胸腔引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肺挫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肋骨骨折,连枷胸
看发绀,意识水平改变,气道牵曳,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呼吸节律、频率、深度的改变,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听呼吸困难,不能言语,喘息性呼吸音,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
感觉胸部运动的对称性和幅度,气管的位置,捻发音,腹部膨隆
脉氧饱和度仪难以获得脉搏波形提示血管收缩状态。
原发性心血系统功能异常以及继发于代谢紊乱、脓毒症、缺氧或药物等所致的继发性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可以使得循环血量不足(表1-3)。
心血管功能障碍心脏代偿机制丧失后的表现为血压下降。
必须评价中央和外周脉搏的频率,节律,容量以及对称性。
低血容量或低心排的病人往往外周脉搏细弱。
洪脉意味着心肌过度收缩,脉搏节律不齐意味着心房颤动。
室性期前收缩后通常紧跟一个代偿间歇,因此随后将会出现一个流量较大的脉搏。
奇脉是指深吸气时脉搏减弱或消失,也可在严重血容量不足,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哮喘及COPD的病人身上表现出来。
左室搏动的位置及性状的异常改变可以表明患者存在左室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增大,严重的二尖瓣返流或严重的主动脉瓣返流的可能。
血流在通过异常狭窄的心脏瓣膜或间隔缺损处时可形成湍流,此时可触及震颤。
表1-3循环评价
循环
循环障碍的原因
原发性——心脏源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填塞
继发性——非心脏源性药物,缺氧,电解质紊乱,脱水,脓毒症,急性失血,贫血
看外周灌注减少(苍白,变冷),出血(显性或隐性),意识程度的改变,颈静脉充盈
听额外心音,心音改变,颈动脉血管杂音
感觉心前区心脏搏动,中央和外周搏动(评价:
频率,节律,对称性)
除了需要牢记上述的ABCs的三个步骤外,还应迅速对患者体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看皮肤是否苍白,发绀,发汗,黄疸,红斑,或面红。
皮肤是潮湿还是干燥,是水肿还是瘀斑肿胀,皮疹也应该进行描述。
指甲是仍在原位还是破裂出血。
对眼睛进行检查时应观察瞳孔有无异常及巩膜有无黄染。
结膜苍白意味着贫血。
病人了可能出现惊厥,易怒,嗜睡,熟睡,或反应迟钝。
腹部触诊在危重病人的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经常被忽视。
触诊肝脾时,应记录下肝脾的大小、有无触痛。
若腹部有触痛时,应确定触痛的范围;若触及包块时,应确定所触及包块的大小。
评价腹肌的紧张度、腹部膨隆的程度及反跳痛也是非常重要的。
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及肠鸣音是否存在。
所有育龄女性都应考虑是否存在宫内或宫外怀孕的可能。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应同时对患者的背部及胁部进行检查。
首次对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及肢体运动进行评估时,应记录下Glasgow昏迷评分(见第8章)。
应记录瞳孔大小和反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应检查中枢及外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C表格的记录与回顾
对危重病人的异常生理指标应进行记录以备再次查阅。
只有监护得到的生理参数是准确的而且是在专业人员能够解释的情况下,这些监测的参数才被认为是有效的(见第6章)。
这些数据的数值和趋势可以对病人状态的评估提供很重要的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指导治疗。
必须将这些监护数据不断地准确无误地记录在表格中,以确保病人得到良好的监护。
特别需要注意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例如,准确的可重复的中心静压监测取决于病人的体位,设备的校正,设备的适时调零,同时也取决于患者的心率和心脏瓣膜功能。
同时也应记录下这些数据的来源。
比如所记录到的体温是经直肠测量还是经口腔测量得到的呢?
血压是由手工无创血压测得的还是通过动脉留置针中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呢?
通过查看给药记录可以知道目前的医嘱以及所使用的药物。
通过留置导管准确测量危重病人的尿量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监护和记录在表格中的内容应包括心率,心律,呼吸频率,血压,中心温度,液体丢失量和GCS评分。
液体平衡必须包括经胃管和引流管的丢失量。
任何接受氧疗的病人都应记录吸入氧浓度,如果同时进行氧饱和度监测时应记录血氧饱和度。
ICU中的病人也许会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及肺动脉导管留置。
通过这些导管可以测出中心静脉压,不同部位的心脏压力,心输出量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度。
这些复杂的监测装置需要专业的技人员来操作。
同时这些监测所得到数据应由具有临床经验工作员和从事重症监护的人员来解读。
D.检查
必须根据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的结果及先前的辅助检查的结果来确定下一步所需要的检查。
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标准的生化、血液学、微生物学及影像学检查。
危重病人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
当血气电解质检查结果提示血浆CO2分压增高和/或阴离子间隙增大时,表明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在危重病人的各项检查中,动脉血气分析往往是最为有用的。
动脉血气所提供的信息有血PH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从同一份血标本中可以同时得到如乳酸,血糖,血电解质及肾功能这些检测指标。
在心肺复苏后当患者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意味着患者预后不良,此时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
IV将信息转变为有效的处理行动
表1-1中的框架列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是建立在下述原则上的:
首先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然后再针对病因过行处理治疗。
危重病人复苏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ABCs三个步骤:
开放气道——确保病人气道通畅;人工通气——供给氧气和充分的通气;胸外按压——恢复循环血量。
可以在不考虑病人其他情况下早期给予上述干预,但是其后应根据病人的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创伤,术后情况,慢性疾病,高龄)作出不同的诊断并给予不同的治疗。
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有助于明确病人的诊断以及病人的生理储备情况。
因为与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相比较,年轻或平时健康的危重病人的疾病外部表现更容易被掩盖,这就使得年轻病人的病情恶化似乎显得更为突然。
因此在对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随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确定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并进一步弄清楚诊断。
如果病人情况恶化或诊断不明及不能确定明确的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请更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指导。
虽然将病人转至最为合适的地方进行监护治疗受到资源及当地配置的限制,但是应考虑将病人转至可以得到高度监护的地方或ICU进行监护治疗。
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
■早期确定病人的危险因素可以阻止危重病的发生或可以将危重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危重病即将出现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没有特异性的。
呼吸急促通常是危重病的风险和征兆的最重要的预示指标,通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更为细致的监护和检查。
■复苏和维持生理上的稳态通常先于原发病因的诊断和治疗。
■详尽的病史对于做出准确的诊断、确定病人的生理储备情况及制定病人的治疗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和实验室监测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第2章气道管理
目的
●鉴别危险气道的征象。
●描述建立人工气道和面罩通气的操作技术。
●解释气道辅助手段的合理使用。
●描述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包括识别可能的困难插管。
●描述气管插管无法建立时的其它建立气道的方法。
病例学习
一位40岁病态肥胖的男性患者,因严重呼吸窘迫入急诊室,呼吸频率40次/分,高流量吸氧下指脉氧饱和度88%,动用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
意识模糊。
――这个病人需要插管吗?
――你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气道处理问题?
――你应该寻求帮助吗?
Ⅰ前言
本章重点主要是如何确保气道开放并能够支持气体交换——A,即心肺复苏ABC中的A。
其次是在气道管理过程中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和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虽然气管插管通常是必需的,但是插管前保持气道通畅而不插管也是极其重要且很困难的。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保持气道通畅的手法以及提供必需的氧和通气的基本程序。
通过经口或鼻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及气管切开的方法来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段不能代替基础的气道开放技术,而只能是这一基本技术的延伸。
Ⅱ评估
对气道通畅程度和自主呼吸能力的评估是关键的第一步。
医务人员必须通过看、听和感觉来评判病人的呼吸是否减弱或消失。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窒息。
如无呼吸并且急救药物不可行时,立即开始手工通气辅助呼吸,同时准备建立人工气道。
●鉴别可能的气道损伤和其它情况(如:
颈椎骨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评估和气道处理的操作,详见后述。
●观察胸廓的扩张。
胸廓小幅度的扩张可能就有足够的通气,但是呼吸肌的活动甚至胸部用力并不意味潮气量是不足的。
●三凹征和鼻翼煽动常提示呼吸窘迫可能伴或不伴气道梗阻。
●听诊颈部和胸部的呼吸音。
完全气道梗阻时可见明显胸部运动但无呼吸音。
因软组织、液体或异物导致气道不全梗阻时可听到哮鸣音、喘鸣音、干罗音及杂音。
●
评估气道保护性反射(如:
咳嗽和呕吐反射)。
尽管这些反射并不一定和气道梗阻有关,但仍属于气道评估的最初内容。
但是为了评估而去过度刺激后咽部可能诱发呕吐和胃内容物误吸。
气道保护性反射消失意味着需要长期的气道支持如果病因未能及时逆转的话。
Ⅲ气道建立的操作手法
对于没有颈椎骨折并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保持气道开放的手法可用三向气道开放手法(图2-1)。
1.轻度颈后仰
2.托起下巴(托下颌)
3.打开嘴巴
Figure2-1步骤说明。
如果怀疑有颈椎骨折,颈后仰禁忌。
颈椎固定后再托下颌、打开嘴巴。
病人的舌头是气道梗阻的最常见的原因!
适合尺寸的辅助器材如口咽或鼻咽管对于开放气道可能非常有效。
放入口咽管的目的是让舌根往前压而开放声门。
口咽管的后柄应放在牙齿外,远端弯曲的部分压住舌根。
如果口咽管太短可能反而会把舌根推向开放的声门。
如果太长可能会刺激后咽诱发呕吐和误吸。
如气道反射正常时不应该放入口咽管,因为可能会诱发呕吐和喉痉挛。
鼻咽管应尽量选择能经鼻孔放入鼻咽部的最大口径,其长度必需足够到达鼻咽部,但又不能过长而阻碍经口的气流或者碰到会厌。
颅底骨折和凝血功能障碍是鼻咽管的禁忌症。
各种气道方式都可以对着脸部的合理解剖位置来估计合适的尺寸。
在人工气道处理过程中必需用能够提供高流量的纯氧方式给氧,如面罩或者有PEEP阀的复苏时用的呼吸皮囊面罩。
Ⅳ手工面罩通气
如病人存在下述状况时,需要用复苏时用的面罩皮囊进行手工辅助通气
●病人呼吸停止。
●体检或者动脉血气分析发现自主潮气量不足。
●为了减少病人自主呼吸做功。
●由于自主呼吸不足导致的低氧血症。
成功的手工通气取决于
(1)保持气道开放
(2)保持面罩和病人脸部密闭(3)手工皮囊通气产生足够的并能够到达病人终末肺泡通气量。
前两项取决于正确放置面罩在病人的鼻口之上(图2-2),以及前述的正确的三向气道开放手法。
在紧急情况下备有不同尺寸的面罩是有用的尤其是刚开始选用的面罩尺寸不能和面部产生良好的密闭时。
A.如果没有可疑颈椎骨折时
1.如果病人能够耐受,需要维持气道通畅时可以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放置一个小枕或折叠的毛巾在后颈下。
2.操作者站在仰卧的病人头上侧,床的高度要可以迅速调节以方便操作。
3.面罩下半部放在下唇和下巴之间的皮肤上,并且保持口部轻轻张开。
4.面罩上半部放置在鼻梁上,小心避免眼睛受压。
5.由于大多数人习惯右手操作,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面罩和皮囊的结合部,轻轻向面部下压。
6.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可以加上中指抬住病人的左侧下巴,使左侧脸颊的软组织和面罩边沿轻轻接触并保持面罩密闭。
这样的位置可以在上提下巴时保持面罩固定。
7.操作者稍微旋转左手腕以保持颈部轻度后仰并用手指轻轻抬起病人的下巴。
这样的手法可以让颈部轻度后仰、下巴上提和面罩适当的下压力。
B.当怀疑颈椎损伤时
1.操作者站在同样的位置,并尽可能插入口咽管或鼻咽管。
2.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颈托稳定颈部,成功实施人工通气。
在开放气道时通常需要一个助手,站在边上,面对患者,暴露其颈部,双手绕过颈部至枕部限制颈部的运动。
轴向的运动是不推荐的。
3.操作者然后可以按前述步骤继续,但左腕不能旋转以避免颈部过伸。
同样地,操作者可选择双手法固定面罩,这样可以避免颈部运动。
该种方法会在以下讨论。
C.双手法固定气道和面罩应用
双手法在下述情况更能体现优势:
患者脸型大;多胡须者;颈椎损伤者以及其他影响面罩密封性的情况。
1.操作者同前站在床头,准备好气道辅助用具。
2.面罩尖和基底部按前述方法放置。
3.操作者将双手的第三、四、五手指沿着下颚放于脸的两边,拇指放于面罩尖,食指固定于面罩基底部。
4.将脸颊处软组织向上托起固定于面罩边缘以确保面罩与脸的密封性。
5.如果确定没有颈椎损伤,操作者可以柔和地上抬下颚使颈部轻度伸展并轻柔地将面罩按向面部。
6.如果需要助手可按压复苏气囊提供辅助通气。
D.挤压复苏气囊提供人工面罩辅助通气
人工面罩通气是通过挤压皮囊的频率产生潮气量来提供足够的分钟通气量。
过快频率的气囊按压可能会引起危险的高通气及呼吸性碱血症,同时伴胃胀气。
1.如果单手操作,则右手挤压复苏气囊每秒一次。
2.潮气量的产生必须通过观察最初的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及其他方法来确认。
3.在气囊挤压过程中,操作者需注意有无气囊周围漏气。
如果面罩密封性好,在鼓肺过程重中可以通过气囊感受到正常气道解剖产生的阻力。
如果挤压气囊过程中明显感觉阻力减少需注意漏气的可能。
4.
成人复苏气囊的气体容积通常为1-1.5L
如果患者脉搏存在而呼吸停止,则每分钟需挤压气囊10-12次。
如果自主呼吸存在,则气囊挤压需与患者吸气同步。
如果患者呼吸不费力且有足够的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则可停止气囊挤压。
5.气囊挤压过程中需使用超过15L/min流量的纯氧。
6.如果面罩密封性不够且发现面罩漏气,操作者可考虑以下措施:
●重新调整面罩和手的位置
●调整面罩垫子部分的充气程度以改善密封性或更换更大或更小的面罩。
●再向下施加大一点的压力或在没有颈椎损伤时可以上抬下颚。
●更换为前述的双手操作法。
●口胃管或鼻胃管常可引起漏气,如有可从新调整它们的位置,通常不需拔除。
●如果漏气量小,可以通过增加挤压的频率或挤压力度来补偿漏气。
●有些复苏气囊设计有压力释放阀(POP-OFF)以避免过高气压传向肺。
如果患者肺顺应性差或气道阻力大,则需调整阀门以确保足够的潮气量。
没有紫绀或低氧血症并不代表有足够的通气量!
在气管插管准备过程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