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671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docx

山东省事业编考试题库整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

"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

√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  

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 

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 

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 

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 

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 

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 

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  

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

违法必究。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

违法必究。

╳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 

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 

31.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方法、时间、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 

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

√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周岁。

╳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

╳ 

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

╳ 

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  

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 

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

╳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 

62.附加刑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 

66.管制的刑期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

╳ 

67.拘役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3年。

╳ 

68.附加刑只能独立适用。

╳ 

69.在我国刑罚是由政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判处。

╳ 

70.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71.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 

72.刑法的适用机关只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 

73.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的2年期间,如果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74.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享有担任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职务的权利。

√  

75.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76.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享有部分政治权利。

╳ 

77.一般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78.假释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79.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  

80.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0年。

╳ 

81.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3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

╳ 

83.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 

84.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 

85.胁从犯是被胁迫和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 

86.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期间,应当同工同酬。

╳ 

87.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缓刑期满,刑罚视为执行完毕。

╳ 

88.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的,采用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 

89.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用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 

90.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负责考察。

╳ 

91.在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贿赂都必须为他人谋利益。

√  

9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

╳ 

93.在我国,经济犯罪中提起公诉的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 

94.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批准或决定逮捕。

╳ 

95.贪污贿赂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 

9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 

97.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 

98.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 

99.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

╳ 

100.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 

101.对一审判决不服,被告人和检察机关都可依法提起上诉。

╳ 

102.对一审判决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诉的,二审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罚。

15.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并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

╳ 

16.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  

17.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  

18.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适用行政复议,但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 

19.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  

20.行政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 

21.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 

2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处罚。

√  

2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  

24.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是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

√  

25.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

√  

26.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

╳ 

27.罚款主要适用于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违法行为。

√  

28.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

╳ 

29.除法律、行政法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 

30.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  

31.行为人违反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不应属于违法行为。

√  

32.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  

33.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34.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

╳ 

35.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

√  

36.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  

37.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  

38.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39.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40.执行罚在程序上必须预先告诫。

√  

41.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

√  

42.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

√  

43.即时强制一般都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  

44.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  

45.凡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  

46.行政相对人对规章以下的规定不服,可就该规定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  

47.对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4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 

49.对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50.对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设立该机构的部门申请复议。

√  

51.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政府应当将不属自己管辖的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当事人。

√  

52.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受理与否的审查。

√  

53.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 

54.行政复议申请人已就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已被受理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  

5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

√  

56.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不可以同时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 

57.行政复议中涉及行政赔偿的问题可以调解。

√  

58.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 

59.法律规定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 

60.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不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 

61.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62.凡是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均可提起行政诉讼。

╳ 

63.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实施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公务员。

╳ 

64.如果行政机关所设的派出机构行使行政职权所为的行为被诉时,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 

65.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行政诉讼也不例外。

╳ 

66.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但不排除对某些事项应当由原告提供证据。

√  

67.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律师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 

68.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的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  

69.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

╳ 

70.维持判决意味着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确认。

√  

71.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  

72.对于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  

73.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可行使追偿权。

√  

74.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10年。

╳ 

75.赔偿请求人获得的赔偿金不用缴纳任何税费。

√  

76.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  

77.行政立法行为实质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78.行政机关以书面决定的方式拒绝发许可证的行为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

╳ 

79.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80.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案件。

√  

81.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法院判决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  

8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收诉讼费用。

╳ 

83.行政诉讼费用由原、被告双方分担。

╳ 

84.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 

85.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机关的过错引起,并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则行政机关应负赔偿责任。

√  

86.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处罚。

╳ 

87.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88.违法行为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89.行政机关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  

90.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91.违反法定程序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之一。

√  

92.行政行为的约束力只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

70.维持判决意味着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确认。

√  

71.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  

72.对于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  

73.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可行使追偿权。

√  

74.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10年。

╳ 75.赔偿请求人获得的赔偿金不用缴纳任何税费。

√  

76.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  

77.行政立法行为实质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78.行政机关以书面决定的方式拒绝发许可证的行为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

╳ 

79.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80.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案件。

√  

81.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法院判决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  

8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收诉讼费用。

╳ 

83.行政诉讼费用由原、被告双方分担。

╳ 

84.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 

85.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机关的过错引起,并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则行政机关应负赔偿责任。

√  

86.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处罚。

╳ 

87.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88.违法行为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89.行政机关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  

90.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91.违反法定程序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之一。

√  

92.行政行为的约束力只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

╳ 

二、选择题 

1.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行为的惩戒。

以下不属于国家职务关系保护的选项有哪些?

(C)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要求公务员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C. 公务员因退休而与行政机关解除职务关系 

D.公务员因在执行职务中暴力殴打致人伤害而被判处刑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行政机关的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行为?

(C) A.行政处罚 B.行政收费 C.代执行 D.直接强制 

3.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B)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4.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何种行为的处理?

(B) 

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B.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C.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D.违反一切法律规范 5.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B) A.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拘留 B.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C.不得给予一次行政拘留,一次罚款 D.不得给予一次警告,同时吊销许可证 6.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表现在:

(A) A.赋予相对人处罚决定过程中的陈述、申辩权 

B.没有规定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C.规定相对人对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不予执行 

D.没有规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给予造成的损害可以请求国家赔偿 

7.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的限额如何确定:

(C)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B.由国务院规定 

C.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 D.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8.对偷、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

(A) A.海关 B.税务机关 C.财政机关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9.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非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C) A.可以处罚 B.不可处罚 C.应当处罚 D.不应处罚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

(D) A.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 B.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 C.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D.可适用于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11.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申请行政复议,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C) 

A.由复议机关先行处理,因为先复议后诉讼是复议与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 B.由法院处理,因为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的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C.按照管辖的先占原则处理,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机关管辖 D.应当由复议机关与法院双方协商解决 

1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应如何处理?

(A) A.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B.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 

C.起诉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但应延长至5年 

D.如果已过3个月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因为诉讼时效已过,将引起诉权丧失的后果

1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调解问题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B) A.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 B.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 D.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涉及民事争议同样不可调解 

14.关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改变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B) A.被告行政机关在诉讼期间不得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B.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其改变要取得原告的同意 C.被告在一审期间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D.被告在诉讼中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 

15.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是(C) A.行政机关 B.行政相对方 C.行政主体 D.授权组织 

16.下列各项中的何项不属于行政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而所具有的特点(B) A.主动性 B.优益性 C.广泛性 D.自由裁量性 17.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属于(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8.行政行为的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行为具有(B)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立法与其他抽象行政行为划分标准的是(C) 

A.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依据、内容和目的为标准 B.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 C.以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程度和效力等级为标准 D.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主体为标准 20.行政复议机关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应当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D) A. 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不足 B.具体行政行为不当 

B. C.具体行政行为不公正、不合理 D.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21.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其基本精神是要把大多数案件交由(D) A.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B.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C.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2.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B) A.先裁决,后取证 B.先取证,后裁决 C.边裁决,边取证 

D.裁决与取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才有程序的价值 23.下列何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