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547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

2011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题2

桃江县第四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命题:

高三语文组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曲肱(gōng)社稷(jì)稽首(jī)鲜克有终(xiǎn)B.熊蹯(fán)弑君(shì)信禀(bǐng)上下相蒙(mēng)C.衮职(gǔn)嗾使(sǒu)忿�粒�zhì)观其辟丸(pì)D.孝悌(dì)舟舆(yú)布橐(tuó)靡不有初(mǐ)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盍各言尔志?

(盍:

何不)②曲肱而枕之(肱:

胳膊)B.①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夸耀)②受国之垢,是谓之耻(垢:

耻辱)C.①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

偏爱)②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

虽然)D.①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过:

过错)②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

适合,符合)3.下面各句,从句子类型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国B.其我之谓矣C.何功之有哉D.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10年高考陕西卷)()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C.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D.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5.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文化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教思想。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l箧   庄子将为�l箧①、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g、固扃�~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g、扃�~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③,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n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

”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⑤,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注释】①�l箧:

打开箱子。

②缄、�g:

绳索。

扃�~:

扃,门闩、门环等;�~,箱子上安装锁的钮。

③耒:

�馈q瘢撼�头。

刺:

插入。

④�n:

车裂之刑。

⑤鲁酒薄而邯郸围:

楚宣王大会诸侯,而鲁恭王晚到,所献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

鲁王自恃是周公后代,不告而别。

楚王于是带兵攻打鲁国。

魏国一直想攻打赵国,担心楚国发兵救赵,楚国和鲁国交兵,魏国于是趁机兵围赵国都城邯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揭:

打开B.何适而无有道邪适:

到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

增益D.故逐于大盗逐:

追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D.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古之学者必有师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n子胥靡B.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n/子胥靡C.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n/子胥靡D.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n子胥靡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论述这样的情况:

世俗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聚财物,所谓的圣人,替大盗防守财物。

田成子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大盗。

B.作者在文中阐述偷窃之道有五:

推测屋里财物,是圣明;率先进屋,是勇敢;最后退出,是义气;知道可否行动,是智慧;分配公平,是仁爱。

C.作者运用“唇竭而齿寒”的比喻,阐述圣人与大盗的相生相依。

如果没有圣人的出现,就没有大盗的产生,打击圣人与囚禁盗贼并举,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D.作者在文中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晋灵公不君》)(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晋灵公不君》)(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l箧》)(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

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2.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

“君子坦荡荡,。

”《论语•学而》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贺《李凭箜篌引》)(3).    ,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孔子的“仁”到宋明理学的“理”(或“心”),再到现代新儒学的“心”、“性”等。

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思想资料上看,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是《周礼》,而宋明理学除孔子著述、儒家经典外,还有道家、佛家的东西。

现代新儒学除继承宋明理学的遗产外,还有西学的成份。

这不同是思想资料多寡、丰贫的不同,更是社会时代的不同,因为这多寡、丰贫不是从头脑、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变迁提供的。

孔子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礼崩乐坏”,周公那一套不再行于世。

孔子虽四处奔走,讲学授徒,也没能奏效。

持续到任用法家治国的秦始皇时代,儒学还处于低谷。

孔子之被立为正统,是从汉代开始的。

刘邦接受了陆贾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建议,拉开序幕,到汉武时代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策略奠定基础。

但是,孔学并非像孔子儒家所创立的系统那样被原封接受,而是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立的过程。

它适应建立新的中央集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刘邦刚当天子,君臣关系一如征战中的兄弟,一塌胡涂,是儒臣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才使尊卑贵贱的地位和交往通过法定的“仪”严格确立下来。

刘邦之后,到文帝、景帝,礼仪虽有,但孔学不显,黄老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成为治国之道。

到武帝刘彻时儒学才超越黄老诸家,成为“显学”。

之后,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的兴盛和佛学的崛起。

被称为“三玄”的《周易》、《老子》、《庄子》,登上了时代的祭坛。

“独尊儒学”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

如果说先秦的儒道互补以儒为主,那么在魏晋则是以道为主,严分亲疏,位主贵贱的礼仪受到双重挑战,它一方面表现在曹操的实践中,如求贤非求德,有才可重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名士们不拘小节,非圣无法的言谈中。

从汉的外在宇宙论到宋的内在心性学,有唐一代是一个关键环节。

表面上看,儒、释、道同尊共奉,既始于唐也终于唐,但从深层看,却是封建社会三教合流――合到统治主流的一个开端――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

大批经由考试而进入各级政权的世俗地主阶级分子在新的局势支配下,不能再作注经的事业,也不能清谈哲理,而要为新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转换作工作。

在这种潮流影响之下,鲜有绝世独立的人,于是,塑造了一个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白居易。

旧唐书本传说:

白居易“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心安之地。

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所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云云,不就是宋代祥意甚浓的苏东坡所津津乐道的吗?

其实,从此已开了宋学的先声。

宋学之所以能以理学(程朱)心学(陆王)为正统,自有其社会的本身特征的原因。

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别的力量能制约它。

于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和“明天理灭人欲”就成了制约君权、训导百姓的不二法门。

理学汲取了唐代盛行的佛教,融化在变“外王”为“内圣”的张力中。

一切“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

新儒学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的局面刺激造成的。

新儒家尽管利用了西方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思想史粗疏笼统方面进行了改造,使之趋于明晰准确,但他们要求回到宋明理学、心学以“返本开新”,强调可从“内圣”(道德)“开”出“外王”,民主、科学却是南辕北辙。

13.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切‘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

”这里指宋学强调“内圣”,一切“外王”只是为了“内圣”,而新儒学则强调由“内圣”开出“外王”,两者强调的重点完全不同。

B.“鲜有绝世独立的人”是说很少有只信奉一教教义的,大多数是像白居易一样儒释道互补共济,思想信仰三教兼容。

C.“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的“这种范畴”指的是孔子的仁学、宋明的理学和新儒学;“原因”有思想资料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两个方面。

D.“‘独尊儒术’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意思是说“独尊儒术”的一切障碍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盛行,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局面。

14.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学在战国和秦代并不被社会接受,就是刘邦之后的文景之治的时期也没有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唐代白居易是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但个人生活态度仍以儒为主导。

C.孔子的儒学被社会接受“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春秋到西汉时期才完成。

D.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来源于孔子的著述,而新儒学思想资料来源于宋学。

15.从第二段第三段看,儒、道、佛在先秦、魏晋、唐代的地位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不超过35个字)(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庄子的草帽陈所巨①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

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

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

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

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

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

哎呀,鱼真的快乐啊!

惠子说: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②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倒,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

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

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

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③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

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

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

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

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

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

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

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

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

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

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

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④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

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

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

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

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

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

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⑤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

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

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

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

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

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

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⑥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2000―2005)》有删改)16.解说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4分)

(1)“把庄子弄糊涂了”:

(2)“活着的鱼和蝴蝶”: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的两个画线句,作者将“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对比着写,有何用意?

(5分) 

18.最后一段的画线句,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7分)

19.综观全文,“庄子的草帽”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

请分两条概括。

(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20.文化经典阅读(6分)材料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材料二:

宰予昼寝。

子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⑴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⑵材料二中所讲的是和的关系。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

21.下面是选自《潇湘晨报》的一条消息,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6分)一女子骑伟人塑像遭讨伐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的惊人一幕:

一名年轻女子骑上毛主席塑像照相。

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

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

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

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

从论坛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塑,另外两名女孩则拿出手机为她拍照。

包括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在内,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绝大多数跟帖网友认为,这个女孩“可怜可悲”、“太没有素质”。

一位网名为“炎黄春秋”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的论坛上发帖,认为这是“国耻”,是“社会之悲哀”,“让我们对这样可耻的行为全民共讨之吧!

七、写作(60分)诗人说: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

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

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请就以上材料,以“种子”为题,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桃江县第四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题号1234567891314答案BDDBAACBCDA10.

(1)(如果您去)进谏没有被采纳,那么就没有谁能够接着您去劝谏了。

(要点:

入、莫之继、句意)

(2)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返回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要点:

竟、反、非子而谁)(3)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要点:

彼、判断句式、所以、明)11.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明确诗眼,2分)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

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

(描述景象烘托的意境,2分)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表达的感情,3分)12.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小人长戚戚(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5.先秦儒道互补,以儒为主,都处于低谷;魏晋儒道互补,以道为主;唐代儒道佛同尊共奉。

16.

(1)庄子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自己。

(2分)

(2)庄子式的自由思想和庄子式的自由灵魂。

(2分)17.(以形象的笔墨)突出庄子的与众不同。

(2分)因为庄子是个极具思想的人,非一般凡夫俗子,(1分)因而他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行为举止也异于常人。

(2分)(共5分)18.表达:

采用比喻(或移就)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3分)布局:

回应开头、中间部分的相关句子,使文章前后照应。

(2分)主题:

强化“庄子的草帽”的特征,突出文章主题。

(2分)(共7分)19.

(1)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感悟大自然的一切。

(2)象征着庄子自由灵动的思想;“草帽”是青青蒲草编的,意味着庄子的思想葱茏着旺盛的生命气息,能“孵化原始思想”、产生自由精神。

(1点3分,共6分)20..⑴答案:

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1分),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2分)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1分)⑵答案:

“言”和“行”的关系。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的道理。

(2分)【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

”孔子说:

“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

21.参考示例:

示例一:

姑且原谅骑毛主席像的辣妹。

我认为,首先是公园管理部门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其次,在“辣妹”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她的教育缺失;还有与“辣妹”同行的伙伴,包括附近的游客,对“辣妹”的举止没有及时制止。

“批评辣妹,又原谅辣妹,是在倡导一种宽容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

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示例二:

在景区的骑在伟人的塑像上照像玩,这是不文明的,极其不妥的。

因为对景点的景物,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塑像,或其它景物都不能任意在上面踩踏、骑坐,这是文明常识。

出于此大家表示愤慨是理所当然。

我反对在景区骑在毛泽东塑像上玩的不文明行为。

但也希望网友不要尊循文革遗风将此现象政治化,愤而斥之为“脑残”,去“人肉搜索”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示例三:

对于这样地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

名人形象雕塑,目的是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湖南历史名人,增强民族自豪感。

伟人,名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见证人,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这样财富性的宣传内容我们应该出于一种怎样的目的呢?

与毛主席合影,是一种对伟人的尊重,更是体现对伟人的崇敬,似乎是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意思,但骑在上面就有些有伤大雅,甚至有些龌龊的感觉,这位时尚少女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到此一游”的动机作出了这样的惊人之举,但却肤浅的很,无知的很。

这样的行为可以宽容,但决不可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