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527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docx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

(田淑霄/赵洪钧/余国俊/)

一、补中益气汤治虚人感冒

田淑霄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

田教授临床善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确切。

笔者有幸跟随田教授学习,略有心得,浅述如下。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

病由脾胃中气不足而起,治疗当补益脾胃元阳之气,升阳举陷,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即为四君子汤之意,补中健脾,益气和胃,大补脾胃元阳之虚。

黄芪补气于外,扶助卫气向内以固中气;党参补气于内,鼓舞中气而向外以驱邪,散敛相配,攻守结合,更添“脾之正药”(陈修园语)白术,药中“国老”甘草,而成峻补中气之祖剂。

脾胃后天之气得补,则肾中先天之气自当徐徐而生。

且又加入柴胡、升麻升提肝脾之气,以助下陷之清阳上升,而达上逆之浊阴自降之功,肝脾得升,肺胃自降,人体气机自然流通周身而无碍滞。

另外方中佐以当归身,入于血分,与以上气分之药相伍,而有补血和营,调和气血之效;陈皮理气,防止补药太多壅滞气机。

田淑霄深谙东垣之旨,临床常以脾胃立论,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遗尿、癃闭、产后发热、乳泣、乳痈、阴吹、崩漏等等各种病症,皆能得心应手。

 

  兹举田淑霄三例病案以飨读者:

  虚人感冒

  曹某,女,25岁。

2008年3月26日初诊,自述经常感冒,今日又感冒,自觉发热、恶寒,有时寒热交替出现,鼻塞、流涕、背部发凉、食欲减退、经常失眠,腹泻,经期加重。

舌淡,苔薄白,脉重按无力。

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党参10克,当归身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荆芥10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黄芩8克。

3服,水煎服。

3服之后诸症减,再服3服而愈。

  体会:

患者平素体质较弱,脾胃中气禀赋不足,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表不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而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发感冒。

《素问》曰: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此患者经常腹泻即为脾之清阳下陷所致,流涕则为浊阴上逆所生。

背部发凉,脾胃元阳不足;恶寒发热,乃为风寒外束,肺卫气虚,邪正相搏而致。

田淑霄认为凡见此种脉无力的虚人感冒皆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屡用屡效。

  产后汗出

  牛某,女,38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已有1年半左右,曾于产后洗澡受风,即出现怕风,畏寒,汗出,而且天气越冷,汗出越厉害,一直持续至今。

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食欲差,时有胃胀,二便尚可,舌淡,苔黄,脉细尺弱。

方拟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当归身15克,甘草6克,党参15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茯苓10克,山萸肉20克,鸡血藤30克,浮小麦40克,防风10克,枸杞子20克,麻黄根10克,炮附子(先煎)8克。

7服,水煎服。

药后汗出稍减,遂以原方服用1月余,已经基本不再出汗。

  体会:

患者自汗出乃为产后气血大亏,触冒风寒,汗孔大开,津液漏泄所致。

产后气血亏耗,脾胃生化不及,气血无以濡养皮毛腠理,复因阳气不能卫外,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腠理开泄,津液外渗为汗。

而且天气愈冷,汗出愈甚,更是卫阳虚损之象。

脾胃气血久虚,后天不养先天,渐致肝肾皆虚,所以出现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脉细尺弱。

田淑霄谨守病机,投以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助卫,固表止汗。

同时加入麻黄根,重用浮小麦加强益气敛汗之力;炮附子温振全身阳气,助阳固表;山萸肉、茯苓、枸杞子、菊花、桑叶等品直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止痛,和补肝肾之药疗足跟痛。

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温补肝肾之功。

张某,男,78岁。

2008年11月5日就诊,尿频,尿急,尿失禁3年,逐渐加重。

面色淡白,四肢浮肿,腰、髋、腿疼,并且无力,行走不便。

纳可,眠差。

舌淡,苔薄,脉缓无力。

投以补中益气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党参10克,当归身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葛根10克,山萸肉20克,益智仁15克,狗脊20克,桑螵蛸10克,川断18克,砂仁8克,7服,水煎服。

以上方随证加减服药2月余,已能自行控制排尿。

  体会:

《灵枢》曰: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患者高年,脾胃元阳之气渐衰,中气不足,固摄无权而致尿失禁。

患者面色淡白,四肢浮肿,舌淡苔薄,脉缓无力,一派脾胃气虚之象。

中气不足,则下焦先天肾气失养。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补中益气汤培补后天以养先天为主。

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开阖失司,尿遂自出,兼用苓桂术甘汤以助下焦膀胱气化,使其开阖有度。

同时培中土又能生肺金,人体之中,肺为气之主,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助津液气化,则尿有所制。

再加桑螵蛸、益智仁等温肾缩尿,狗脊、川断补肝肾、强筋骨,砂仁温行胃气,如此中下之气得补,膀胱气化正常,尿失禁得以控制。

二、虚人感冒首选 荆防败毒散

组成:

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

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

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要义:

本方原为素体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而设。

邪滞肌表,卫阳被遏,经脉不利,故寒热无汗,项强肢痛;素体脾弱气虚,易停湿生痰,加之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痰湿阻滞气机,故鼻塞胸闷,咳嗽有痰,苔腻脉浮;脉濡或重取无力,为正虚气弱之象。

本证的病机要点在于风寒湿客于肌表经络、痰湿气阻于胸膈肺脾、正虚气弱无力祛邪外出,治宜解表祛风除寒湿,健脾化痰畅气机,益气扶正助祛邪。

  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为君药。

柴胡辛散解肌退热,川芎行血祛风,助君药解表散邪、宣痹止痛,为臣药。

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合以畅气机而宽胸膈,除痰湿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参益气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兼助益气;生姜、薄荷发散外邪,也为佐使。

全方正邪兼顾、表里兼治,祛邪而不伤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点:

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

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

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临床应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

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用方原理:

足太阳经脉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关节;手太阴肺主宣降,外达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足太阴脾主运化,外通肌腠,与胃相表里。

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

风寒夹湿外客肌表,营卫郁滞,则见寒热无汗、疮疡隐疹;或风湿滞于经脉关节,则见头身关节疼痛;在里之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则见咳痰胸满、身肿尿少。

若邪陷胃肠,清浊相混,则见腹痛泻利等症。

本方具有多种功用,不仅能祛风散邪退寒热、行气和血散痈疮、除湿通络止痹痛,又能宣肺化痰宽胸膈、通畅气机利水湿、健脾升阳止泻,故临床被广泛运用于四季感冒、肌肤疮疡、风毒瘾疹、风湿痹证、痰嗽喘逆、水湿肿满、痢疾初起等病证。

  此方以“透表和里”为特点,清代医家喻昌曾用本方治时疫初起之痢疾者,可使陷里之邪退表而解,痢疾得愈,被称为“逆流挽舟”之法,现代则多用于气虚或痰湿之人,感受风寒湿邪之胃肠型感冒者。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证病机之偏颇加减:

气不虚者,去人参;内湿不甚,去茯苓、枳壳;痰气阻滞重见胸满痰多,加旋覆花、鼠曲草、炒苏子;内有蕴热见口苦苔黄,加黄芩以清里热。

风邪为甚加防风、荆芥,寒邪为甚加白芷、细辛,湿邪为甚加苍术、薏苡仁。

2.临床拓展运用:

①肺系病:

感冒、流感属于风寒或夹湿见头痛热甚,加葱白、豆豉、葛根;邪郁化热入里见咽痛烦渴,加蚤休、板蓝根、石膏。

支气管炎属内蕴痰湿,复感风寒见咳痰胸满,加半夏、橘红、杏仁。

②皮肤病:

外科体表感染见疮疖初起,伴寒热、脉浮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此为“荆防败毒散”,或加银花、连翘,此为“银翘败毒散”。

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分别加荆芥、蝉衣、制僵蚕,或夜交藤、当归、地黄;湿疹加苦参、苍术、白鲜皮;牛皮癣加露蜂房、白鲜皮、赤芍;扁平疣加防风、苍术、薏苡仁。

③关节类病:

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郁滞经络见关节疼痛,可选加威灵仙、桂枝、防己。

④胃肠病:

急性腹泻或痢疾初起属表里同病,见恶寒发热、身痛腹泻,加车前子、苍术、神曲;腹痛痢疾,加白芍、木香、荷叶。

⑤急性肾炎属外邪郁表滞肺,见寒热无汗,身肿尿少,加麻黄、桑皮、车前子。

  总之,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湿停气滞,或兼有气虚之证。

临证用方当以寒热无汗、肢节酸痛,或皮肤疮疹、胸满咳痰、苔白、脉浮或重取欠力为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偏于辛温香燥,阴虚外感者忌用,痢疾属于湿热或无表证者不宜。

三、虚人感冒须用补---赵洪钧医学传心堂

案一

邱某某,女,42岁,威县张藿寨人,2007年12月9日就诊。

感冒近一个月不了了,以流涕和乏力为主,服西药多次无效。

体高瘦,面色萎黄,脉弱,舌嫩苔少。

处理如下:

党参10g、黄芪15g、白术5g、苍术5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陈皮20g、茯苓10g、桂枝2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生姜20g大枣5枚。

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

按:

患者每年会因感冒就诊3、4次,处理原则大体同上。

她说:

吃西药片不管事儿,熬中药一剂就大轻,不过3剂就利落了。

由脉证很容易看出患者体虚,治疗应该用补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用什么方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爱好。

就此案而言,给她桂枝、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补中益气甚至二陈都可以。

照今方剂教材扶正解表方用败毒散、参苏饮也可以。

但还是气血同时补益为好——特别是补气。

或问:

如此说来,中医治病不是没什么准儿了吗?

答:

不但中医如此,解决一切问题都如此——大方向必须正确。

比如你要去南极洲,必须往南走,至于走得快慢是较为次要的问题。

如果南辕北辙,则越是走得快,离目的地越远——适得其反。

案二

 刘GT,女,27岁,威县罗安陵村人,2008-1-5初诊。

原有慢性胃炎。

近来感冒近20天不愈。

主要症状是:

头痛、恶寒、乏力、流清涕、鼻塞、头晕等。

一直在服感冒胶囊,无效。

可食,二便可。

一般情况可。

脉弱,舌淡略暗苔白水滑。

处理如下:

陈皮2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20g、白芍15g、苍术6g、党参15g、黄芪15g、生姜30g、大枣10枚、三仙各10g、甘草5g、。

水煎日一付。

藿香正气水1支日2次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按:

患者很年轻,却是我的老病人,她患感冒日久不愈这也不是第一次。

大约4年前,她因为感冒后输液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有不注意调摄因素)落下此证。

当时治愈后,我嘱咐她常服补中益气,感冒时加用藿香正气。

近一年多她没有就诊,这次大概又忘了我的嘱咐。

一般而言,这样的情况,只服上方成药也可以。

加上煎剂,则恢复更快。

网友们可能不知道:

补中益气丸的说明书上标明:

不宜与解表药同用。

我说:

说明书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

欢迎讨论。

 案三

周XL,女,61岁,威县方家营村人,2008-1-5初诊。

感冒约20天不愈,服西药多次无效。

主要症状是:

恶风、自汗、乏力、腿酸、轻咳、食少、口干而多酸。

近日走路略快即感心悸。

体型消瘦,面色萎黄,略见虚肿。

脉沉滑,重按有力,舌质淡嫩,舌苔黄厚而润。

血压186/106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5g、黄芪20g、川芎10g、怀牛膝20g、五味子10g、桂枝20g、白芍20g、当归8g、生姜30g、陈皮20g、茯苓10g、三仙各10g、甘草5g、大枣10枚。

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人参健脾丸6克日2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

心痛定片10mg日3次

按:

患者此前从未就诊。

她的主诉就是感冒,但是,一切脉就发现她有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和感冒互相加重,最近严寒血压更容易高。

仔细询问发现,患者性躁急又勤劳,这是血压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参考西医,该患者就是桂枝汤证。

也可以用桂枝加桂,或者再加上附子。

那样也可以疗效不错,但血压这么高,还是加上川芎、怀牛膝并同时服用降压西药好。

又,单看舌苔和口干,不宜用桂、附、姜,只是舌质淡嫩更代表本质。

换言之,此案一定不要清热,滋阴也无必要。

 

案四 

 石RX,女,56岁,威县管安陵村人,2008-1-8初诊。

头痛、咽痛、咳嗽吐痰约10天,服西药并输液一周无效。

胸骨后憋痛,食少、乏力、恶寒,稍活动即心悸。

体型消瘦,面色苍白。

二便可。

脉沉细,舌暗。

处理如下:

党参15g、当归6g、熟地15g、五味子10g、桔梗8g、半夏8g、桂枝20g、白芍15g、陈皮20g、茯苓10g、生姜3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大枣5枚。

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1月13日再诊:

面色、精神好转。

食量增多。

脉象仍见沉细,舌暗。

患者说上年曾经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

上方加附子8。

这样的“胃炎”绝对不可用西药抗菌消炎药,也不可使用苦寒清热的中药。

 

按:

虚人感冒用西医疗法也可以治愈,但须恰当输液。

不过,输液毕竟费时费力而且不比服中药经济。

像该患者这样,中医治疗就是补益为主,同时去痰并调理消化功能。

 

四、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疗虚人感冒(转载)

   五月末的一天,门诊来了一位老患者。

一进门就问有没有中医,我简单看了一眼,其人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

这时候天津已经很暖和了,一般用不着穿这么多了。

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人肯定是阳虚病人,怕冷。

果不其然,病人说怕冷、怕风、汗多、头略微有点痛,还有些晕,而且不想吃东西。

前几天感冒高烧,骨节肌肉疼痛,在医院输了几天液,好多了,但留下病根了。

吃了一些玉屏风散颗粒和小柴胡颗粒没有太大的效果,故来看中医一试。

病人说完后问我有没有中医呀?

我说我就是搞中西医结合的。

病人白了我一眼,年纪不大吗?

能行吗?

没有老中医吗?

我说您这病并不严重,谁都能看好。

那医院那么好条件不也是没有治好您吗!

您试一下。

老人叹了一口气,我这年纪折腾不起了,就在这看了,你死马当活马医吧!

查:

病人神疲面白,舌苔博白,舌质淡,脉浮而无力。

诊断为虚人感冒,(其实就是阳虚外感),治宜调和营卫,和解扶正。

处方:

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仙鹤草50克。

3副后复诊,病人说,行小伙子,有两下子。

好多了,又有点咳嗽了。

于是上方去党参、生姜加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

又服3副,症状消失,脱去了羽绒服。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方是我学习了四川名医余国俊中医的经验后开始应用的,对于虚人感冒效果相当明显。

何为虚人感冒呢?

就是指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人患上了感冒。

本方法不用像传统那样细分气血阴阳而去辩证选方治疗,一方统而治之。

像这个妇人新产后感冒,发烧,厌食都可以用此方治疗,究之妇女产后体虚,就是虚人也。

   本方余国俊老师主张去掉党参换仙鹤草,扶正力宏而不恋邪气。

但我在应用当中一般都忘了去党参,效果也不错,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柴胡的用量在治疗虚人感冒时不能用量太大,一般不超过24克,因为此阶段的感冒病人已经没有高热了,基本上处于体虚邪恋。

如果病人体质很好,柴胡量可以加大一些。

像体质好的外感患者,高烧时,大于39度。

柴胡可以用到20——60克,如江苏名医严冰治疗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肺炎等高烧,柴胡用于退热量多在30——40克,例:

柴胡30——40克、黄芩10克、青蒿30克、生石膏30——60克。

从未发现不良反应。

黄煌老师用柴胡治疗病毒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柴胡20克、甘草10克、连翘40克、黄芩12克,一剂药水煎分4次服,患者常常通身大汗,随着体温下降而愈。

但应用大剂量柴胡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就是体质好,高烧,面红,汗出而体温不降的实证。

   总之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疗的是虚证,省去了辩证气血阴阳的烦恼,只要断定病人是体虚感冒就可以直接用之,有是证用是方,对于涉医不深的学子来说是个好方法。

余国俊-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感冒2个月

感冒2个月)

诊断现场

患者,女,39岁,2002年8月27日就诊。

2月前受凉,恶寒发热,服药无效,外寒未解,内热渐盛,体温高达39.2℃,急忙输液,口服扑热息痛片,汗出热退,移时复热,如是者7天。

中医诊断为气虚感冒,予补中益气汤加减3剂,未见显效,便不愿再服中药,唯间断输液,配服维生素、肌苷、蛋白粉等,体温一直在37.3℃-37.8℃间波动,迁延至今已2个月。

刻诊:

低热(体温37.2℃),面白神疲,周身酸软,短气乏力,微恶风寒,夜热盗汗,纳差,口微苦,大便偏稀;舌质较淡,苔薄白腻,脉浮弱,一息五至。

辩证论治

[老师]根据现代经方大师江尔逊老先生的经验,本例感冒,低热迁延2月之久,可以诊断为虚人感冒,正虚邪留,枢机不利,使用柴胡桂枝汤加减。

40多年前,成都中医院首届毕业生来我院实习时,江老便把这一独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学生甲]临床上怎么判断“虚人”?

[老师]“虚人”是指气、血、阴、阳偏虚之人,如《伤寒论》上告诫不可发汗的“汗家”、“衄家”、“亡血家”等。

这些阴阳气血偏虚之人,有因于遗传及禀赋不足者,有因于久病至虚者,只要详尽地占有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不难辨识。

[学生乙]《伤寒论》上说的这个“家”,那个“家”,毕竟是一些特殊的例子。

如本例低热2个月,迭用中西药物乏效,具有一派明显的虚弱之象,也不能辨识。

但若是感冒初起,或者说一般的感冒病人,您怎样判断他到底是不是“虚人”呢?

[老师]这需要经验。

什么是经验呢?

简而言之,“因发只要”和“审证辨体”而已。

大家知道,中医病机学说的实质是“因发只要”和“审证求因”。

所谓“因发只要”就是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来推断病邪的性质和感邪的途径;所谓“审证求因”,则是对望闻问切获得的四诊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和综合,从而确立证型,以探求病因。

而将中医病因学的这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推广运用于中医体质学之研究,我将其称为“因发只要”和“审证辨体”。

具备此等知体辨体的功夫,自能洞察其“虚”。

当然,熟练地掌握这种临证思维方法,需要细心观察,长期积累,审同察异,多思善悟,绝非朝夕之功。

辩证为虚人感冒,正虚邪留,枢机不利之证。

予《伤寒论》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2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0g,茯苓20g,仙鹤草50g,葛根30g。

服3剂后周身清爽,不再恶风寒,夜热,盗汗大减,体温36.9℃。

改予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桑叶、仙鹤草3剂,诸证痊愈。

为增强体质,嘱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

 

病名         主症         辩证          治法          选方

虚人感冒         低热微恶寒、周身酸软        正虚邪留, 枢机不利           扶正祛邪、旋转枢机        柴胡桂枝汤

思辨解惑   

[学生]我们发现老师治疗虚人感冒,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其次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感冒,老师已有专文介绍,现在我们想系统学习老师运用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感冒的经验。

[老师]当年跟江老学习的那批学生,中医学基础比较扎实,对老师从不盲从迷信,常有直言不讳的质疑问难者。

例如有人问“方书论治虚人感冒,皆针对患者气、血、阴、阳之虚,而在常规解表方中,分别辅以益气、养血、滋阴、助阳之品,而您竟使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虚人感冒,有什么根据?

江老答:

“因为虚人感冒的病因病机与张仲景《伤寒论》中揭示的少阳病的病因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理无二致。

此皆不任发汗,故可以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之。

方中人参(党参)、甘草、大枣补益中焦脾土,化生气血,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以上问与答,问者纵横捭阖,直指要害;答者引经据典,切中肯綮.我认为,中医虽有各家学说,理论上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医的生命力在疗效,临床疗效是检验中医理论的唯一标准。

 

[学生]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江老说小柴胡汤可以统治虚人感冒,换句话说,虚人感冒便必然是少阳病,这在理论上说得通吗?

 

[老师]当年就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感冒初起,大多属太阳病,为什么虚人感冒,就属于少阳病呢?

江老的回答是:

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以直达腠理。

腠理者,少阳之分也。

所以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证,亦有病之标;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则太阳之标证亦可除。

——再说,小柴胡汤出于 太阳病篇,诸病经证皆可用之,本来就不是少阳病的专方专药。

[学生]如此说来,江老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并不是要求具备柴胡汤证的特征性证候,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也不是仲景所谓“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而是根据虚人感冒的固有病因病机使用,这是别具一格的。

那么柴胡桂枝汤呢?

《伤寒论》第141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是病邪已入少阳,而太阳表证未解。

如果说小柴胡汤可以统治虚人感冒,那么小柴胡汤类方——柴胡桂枝汤就更适用于虚人感冒,老师以为然否?

[老师]对!

我治疗虚人感冒,更喜欢用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

小柴胡汤的功用已经明确,而桂枝汤,古人誉曰: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可见柴胡桂枝汤更加契合虚人感冒的病因病机。

我初用柴胡桂枝汤时,因虑方中之人参(党参)壅补,便师法蒲辅周老先生,而用我省梓潼县所产的泡参代之。

泡参体轻有孔,不恋邪,但补力不及党参。

后来改用仙鹤草30-50g,效验即彰。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民间用之炖猪肉,治疗劳伤赢弱之证。

当代名医干祖望老先生说仙鹤草是中药的“激素”。

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

尚有值得借鉴者,我市名老中医陈思义治疗产后诸疾,如产后感冒、产后厌食、产后缺乳等,必用柴胡桂枝汤加减,疗效历历可稽。

究之,妇人新产之后,便是“虚人”。

[学生丙]翻阅老师使用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感冒的医案,发现柴胡用量少则12g,多则24g。

而中药学教材明确规定柴胡用量为3-10g,还是柴胡“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证禁用”,究以何者为是?

还有,半夏性温燥,黄芩苦寒,用于虚人,是否适合?

[老师]问得好!

方中说柴胡有发散、升阳、劫阴之弊,半夏性燥,黄芩苦寒,这3味药用于虚人感冒,难道没有顾虑?

江老认为复方的作用,绝不等于单味药作用的机械相加,况《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寒热邪气”,并未言有发散、升阳、劫阴之弊。

至于半夏和黄芩,单用则偏胜之性见,而在小柴胡汤中,与人参之微寒(《神农本草经》称人参微寒),甘草、大枣之甘缓相伍,则分毫不显其温燥或苦寒之偏性。

张仲景使用小柴胡汤于不可汗吐下的少阳病,正因其绝无伤阴耗气之弊,故可放胆用于虚人感冒。

查阅《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用量为半斤;柴胡桂枝汤,柴胡用量为4两。

折合当今临床用量,半斤为24g,4两为12g。

我习惯用柴胡12-24g,是完全遵照《伤寒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