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76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docx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

高中毕业会考必修2总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a

a

2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a

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条目解析】

1.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1)中国最原始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直到西汉前期南方仍然存在;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

东汉时期出现更为先进的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

(3)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2.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

(1)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关中农民还创造了一种井渠。

(2)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总结

(1)中国古代农业早期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阶级矛盾激化;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了经济向前发展。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农业的原始阶段,最基本的种植经营手段是()

A.刀耕火种B.马耕C.牛耕D.使用铁器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之一是()

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3.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的耕作形式是()

A.刀耕火种B.二牛抬杠C.火耕水耨D.一牛挽犁

4.《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时的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这反映了当时的江南地区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贫富分化的程度低④商品交换发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下列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在某些历史时期,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C.农耕技术出现多次革命性的进步

D.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6.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

A.大禹B.李冰C.郑国D.王景()

7.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以集体耕作为主的经营方式

B.以简单协作为主的经营方式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D.以庄园经济为主的经营方式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a

a

2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a

b

3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b

【条目解析】

1.汉唐纺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朝:

《说文解字》中有很多关于纺织业的字;中国丝绸远销罗马,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花色品种达20余种,丝织品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唐:

私营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很大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青铜铸造工艺在商周时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汉朝汉武帝推行铁器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开始使用其他多种鼓风方式提高炉温;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开始使用水利鼓风。

3.唐宋的陶瓷技术

唐朝:

制瓷已经成为独立部门,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彩绘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我国用煤炭冶铁始于()

A.春秋B.战国C.汉代D.宋代

2.在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供风形式也不断发生着革新。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供风形式革命性变化过程的是()

A.自然通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水力鼓风

B.自然通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水力鼓风

C.自然通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水力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

D.自然通风一水力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人力皮囊鼓风

3.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

A.著名的“唐三彩”B.精湛的青铜铸造艺术

C.精美的丝织印染品D.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4.江西景德镇是以下列哪样手工业品的制作而闻名天下的?

()

A.绒线毯B.青铜器C.釉陶D.瓷器

5.在冶铁业发展中,创造出借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是()

A.王景B.杜诗C.李冰D.崔寔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市”在历代的发展

b

c

【条目解析】

1.市在历代的发展

(1)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必须把收到的金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中,违者要受到处罚。

(2)汉代: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期:

民间集市——草市出现。

(4)唐代:

草市相当发达,逐渐演变成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5)宋代: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6)明清:

商业区相当繁华(千街错绣)。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唐代“夜市”的繁荣最能够说明的是()

A.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严格

B.商业活动已不再受政府监管

C商业的发展D.唐代社会的稳定

2.下列对我国古代“草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专门进行稻草买卖的集市

B.是一种民间集市

C.六朝时,政府也对之实行行政管理

D.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3.明朝“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说明()

A.农业经济发达,地主越来越富裕

B.靠手工业富裕的人越来越多

C.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

D.明朝时,中国资产阶级已经产生

4.汉代的洛阳、唐代的广陵、清代的苏州,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点是()

A.都是政治中心

B.都曾是商业都会

C.都是由“草市”发展而成

D.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兼经济中心

5.古代的市突破商业区和住宅区的空间限制是在哪个朝代?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a

b

2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

b

【条目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开始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代基本都执行这一政策。

(2)重农抑商政策含义

农业为本,商业为末;都是强调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4)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时间:

明清时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到清朝,演变成为闭关锁国。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

抑制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并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对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其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②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③古代历朝大都执行这一政策,影响深远④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2.汉高祖曾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租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孙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的政策B.禁止经商的政策

C.歧视商人的政策D.抑制丝织业的政策

3.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基本采取的是()

A.松散的管理制度B.放任自流的政策C.严格的管理制度D.鼓励发展的政策

4.据史料记载,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下列各项,与导致“贸易额甚微”无关的是()

A.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B.政府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C.中国百姓对法国商品需求不大

D.法国商品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6.就政府的政策影响而言,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统一度量衡B.严格控制“市”的发展

C.实行盐铁官营D.抑商政策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是非之患。

材料三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以上材料均引自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材料三归纳“海禁”政策的危害。

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a

b

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a

b

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b

c

4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a

c

【条目解析】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解体的标志和影响

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解体的影响:

(1)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

(2)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3)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4)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的变化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地点:

19世纪70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产生的途径:

(1)一种是中国的地主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要企业:

方举赞等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2)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品工业,重工业较少;

(3)(意义)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的实业家

(1)发展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4—1913)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2)发展背景(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严峻的形势下允许开办工厂。

(3)主要民族实业家

张謇:

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2.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商业资本的激剧增长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

A.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中部地区

4.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人是()

A.方举赞B.孙英德C.周廷弼D.陈启源

5.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大力扶植B.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6.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的形式不包括()

A.官办B.商办C.官商合办D.官督商办

7.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中“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A.产生于近代时期B.属于民用企业

C使用机器生产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8.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就经济方面的长远影响而言,主要是()

A.使中国开始从强盛趋向衰落

B.使中国被迫实行向世界开放的政策

C使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使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9.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出口量不断上升。

对这一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的成分在进一步增强

B,表明中国资本主义已经产生

C.使中国贸易出现了顺差,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D.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约为()

A.19世纪40年代前后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前后D.19世纪90年代

11.曾在河北唐山创办新洋灰公司的工商巨擘是()

A.陈启源B.周学熙C张謇D.冯济川

二、非选择题

1.在大战以前,1903年~1908年为例,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21.1家,而在大战初期,1913_~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更多,平均每年达124.6家。

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约增加1倍,为82750马力。

同时期全部机械动力也增加了1倍。

——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1840—1949年)》

请回答:

(1)从材料看,民族资本主义在1913—1919年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a

b

2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a

c

【条目解析】

1.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表现:

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大规模投资;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面粉业是当时第二大工业,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3)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评价

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方面发展,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在一些主要的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近代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原因

(1)法币流通范围扩大,物价曾一度猛跌;

(2)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3)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原因;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困难;

(5)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对华进行资本和商品输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于()

A.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

B.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C.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部门是()

A.火柴业B.纺织业C.造纸业D.面粉业

3.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的是()

A.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相互争夺削弱了自身实力

C辛亥革命的发生

D.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4.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发的是战争财

B.帝国主义国家不看好中国市场

C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未有根本变化

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5.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使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因素不包括()

A.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便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

B.官僚资本的压迫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国外贸的大量出超

6.下列各项中,属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中美望厦条约》B.《中美天津条约》

C“二十一条”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7.抗战后,充斥中国市场各个角落的商品主要是()

A.美国货B.国货C.英国货D.日本货

8.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纺织业、采矿业是当时最大的两大工业②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③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④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导致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有①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美国的经济侵略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a

b

2

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a

b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b

4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b

【条目解析】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标志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

时间:

1956年

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提出的总任务:

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家。

评价:

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出现错误的原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2)失误的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指导思想)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大跃进的错误的纠正

1960年冬天,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众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此时的国际局势逐步走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和开始发展时期,文革没有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3)文革从反面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特点是()

A.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同时并举

B.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国营企业相结合

C.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

D.暴力革命与和平赎买政策相结合

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

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重工业与轻工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政权与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据某个时期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出”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的出现与下面哪一运动的关系最密切?

()

A.三大改造运动B.“文化大革命”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5.“文革”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①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②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指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b

c

2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a

a

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

b

【条目解析】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开始地点

安徽凤阳

(3)主要内容

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