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66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2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内外力共同作用

D.后期以内力作用为主

2.图④中,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D.流水沉积

解析 第1题,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图①到图②主要是地壳的上升作用的结果,图③、图④在外力作用下地势变低,流水的溶蚀、冲蚀作用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故整个云贵高原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C。

第2题,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水中的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因为气(水)温的升高,变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并逐渐沉积下来形成的。

故选D。

答案 1.C 2.D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完成3~4题。

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景观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

4.对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解析 第3题,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

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第4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成,A、C错误,D说法不全面。

答案 3.C 4.B

图①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②),回答5~6题。

 

5.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②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6.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解析 图②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

路南石林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答案 5.B 6.A

右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8.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三者皆可

解析 第7题,图中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

第8题,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故乙为岩浆岩,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答案 7.C 8.B

右图为某地质勘探队野外考察时绘制的岩洞示意图,勘探队员们发现该地区此类岩洞分布多且广。

据此回答9~10题。

9.与该岩洞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作用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D.人类活动

10.该地质勘探队野外考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该岩洞是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分布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第10题,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答案 9.C 10.D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2.若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

A.大理岩B.石英岩

C.板岩D.片麻岩

解析 第11题,图中褶皱顶部较为平整,说明有侵蚀作用;然后经外力沉积形成页岩,花岗岩侵入到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页岩。

第12题,图中①处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11.D 12.A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D.板块运动

1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a层最老B.b层最老

C.c层最老D.一样老

解析 第13题,根据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岩层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属外力作用。

第14题,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先沉积的岩层(底层)年代古老,后沉积的岩层年代新,故c层最老,b层次之,a层最新。

答案 13.B 14.C

读“四地水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反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6.四地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从水系形状上可知,①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格局;②为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③反映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④河道纵横交错,反映了平原水乡地区的特征。

答案 15.B 16.D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回答17~19题。

17.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A.地垒B.地堑

C.背斜D.向斜

18.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最符合的是(  )

A.aB.b

C.cD.d

19.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小的岩层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7题,c处两侧岩块断裂上升,c区域岩块下降,故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地堑。

第18题,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谷地,与图中c处相符合。

第19题,根据沉积岩新→老关系推知,图中沉积岩形成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岩层为岩浆岩,侵入到①②③三个岩层中,形成最晚,年龄最小。

答案 17.B 18.C 19.D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21.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D.台湾海峡

解析 第20题,宁夏平原是断裂下陷,流水沉积所形成的地貌。

第21题,渭河平原与宁夏平原均为地堑构造。

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台湾海峡是地壳下降,海水入侵所致。

答案 20.C 21.A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22~24题。

22.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3.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4.建水库的理想坝址是(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 第22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

第23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第24题,水库坝址应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即③处,在该处建坝工程量小,且其上游有盆地地形,水库储水量大。

答案 22.B 23.D 24.C

25.读下图,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解析 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情况,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地壳运动形成,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A错。

该山地地下是储油构造,不一定蕴藏着石油,B错。

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C对。

庐山的形成是断层形成,不符合图中示意,D错。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解析 读图可看出,图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区城镇的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区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答案 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7.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

(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①②岩层的新老关系。

解析 第

(1)题,根据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回答。

(2)题,丙处为向斜,岩层下凹,易出现塌方事故;向斜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地,在此开凿隧道易成水道;丙处地下为石灰岩,可能有溶洞,地基不稳固。

第(3)题,①岩层侵入②岩层下面的沉积岩层,但未侵入②岩层,说明侵入岩形成晚于②岩层。

答案 

(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

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

(3)②比①老。

28.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判别左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原因。

甲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图中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

乙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图中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

(2)请在右图中画出断层面两侧岩块的位移方向。

(3)右图中容易形成哪些地貌类型?

(4)华山西峰和图中数字________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

解析 第

(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地形为谷地,乙处为山岭。

(2)题,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

第(3)题,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

第(4)题,华山属于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

答案 

(1)背斜 中间岩层向上拱起 谷地 向斜 中间岩层向下弯曲 山岭

(2)画图略。

(沿断层面看,内侧的两个箭头向下,外侧的两个箭头向上)

(3)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

(4)①

2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18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

(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

(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洪(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洪(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8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30.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

(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

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答案 

(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