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613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docx

高考最新热点主观题

2011年高考最新时政热点主观题集锦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及十二五规划出台

1、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建议》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用学过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党来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

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执政方式:

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②体现:

《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形成的。

这些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

《建议》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些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建议》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这些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之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审议通过《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②《建议》是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我国政治活动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这个《建议》将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随后,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重大决策总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

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我国重大决策要由国务院制定草案。

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最高决定权,重大决策经其批准后,党的纲领、路线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⑤全国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其主要职能,我国作出重大决策要向全国政协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4、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保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4分)

①要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分)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分)

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分)

④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分)

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2分)

5、2010年10月15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材料一 《建议》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三大转型中任意选择一个,分析说明如何实现其目标。

(12分)

从外需向内需转变: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③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

从高碳向低碳转变:

①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企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③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强国向富民转变: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制度保证;②调整分配政策,协调分配关系。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③在再分配领域,要通过税收政策和分配政策的调整,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三大转型中任意选择一个,每一个要点4分,学生其他的答案要点可酌情给分)

材料二 《建议》强调,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建议》为什么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

(9分)

中国共产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坚持民主执政;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分)

人民代表大会: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维护人民的利益;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决定权、监督权等国家权力,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3分)

人民政协:

①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分)

材料三 《建议》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3)、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8分)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4分)②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分)

6、材料一: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在充分把握科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A市市委提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科教兴市规划的建议,形成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

规划强调,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技术创新的整体跨越;同时对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坚决整治,对节约型、创新潜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支持。

该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市委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在规划实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二: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这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党的执政方式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9分)

①A市市委以党中央科学决策为指导,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市规划,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3分);②A市市委在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市规划中,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3分);③A市市委领导制定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最后由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在规划的实施中起积极带头作用,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3分)。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上述材料二中你对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认识(10分)

①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国务院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分);②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5分)。

7、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材料-2010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年。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要求。

(12分)

①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分)

②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实现三个转变:

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由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节约能源,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能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6分)

8、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的代表认真商讨“十二五”规划。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而“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

从国内方面看,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8分)

①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我国应该尽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国家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百姓的收入增长。

⑤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发挥世贸组织的作用,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合法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从根本上提高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如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等措施帮助其发展经济。

(每点2分,答对4点8分)

9、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

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

 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

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6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

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制定解决的相应的措施。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

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

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6分)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的比重。

⑤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调节过高收入,保障过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⑥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⑦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10、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优化结构。

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

因此,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

因此,必须: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体现了这一点。

(言之成理的其他观点均可)

(2)、运用《经济生活》,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⑤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言之成理的其他观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

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组同学研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经过研究,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1)作为小组发言人,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格式报告。

(10分)

共识

《经济生活》知识

①必须重视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依据:

消费影响居民生活水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发展生产是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依据:

生产决定消费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消费的重要环节

依据: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和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联系;

④政府在改革收入分配上要充分发挥作用

必要性:

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1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所决定;

⑤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条件

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组同学研究“改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对某乡的实地调查中,同学们发现该乡乡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准备与外来投资者签订协议,引进一个高污染、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的项目,一旦项目落实,势必污染当地的空气和水源,严重威胁附近村民的健康,有关村民忧心忡忡。

(2)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促进该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8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

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2分)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要由依靠资源消耗向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分)

④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2分)

12、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

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

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8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

(2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

(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3分)

二.解决收入分配公平、就业等民生问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   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37

0.424

0.45

约0.46

注:

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

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原因。

(9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职责,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