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学案设计.docx
《《赤壁赋》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学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赋》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旷达的内心和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音韵节奏。
思考:
哪些段落是写赤壁山水的?
哪些不是?
2.理出课文的基本思路。
二、自练自测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
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
已经。
望:
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的,这期间他还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旷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和议论,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3.《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
第1段写的是“ , ”,月出东山,“ , ”之景;第2段歌唱的是“ ”的渴求;第3段问的是人生“ ”的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 ”“ ”“ ”的消极悲观;第4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 , ”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
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 — — ”的感情变化及“ — ”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2.文章第2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感情是怎么变化的?
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4.第3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5.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
6.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课堂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3.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 歌曰
C.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5~8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去)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渔夫)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6.对“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B.遗余核舟一
C.何以解忧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8.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借客人的话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陷入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9.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B.玄裳缟衣
C.过临皋之下D.羽衣蹁跹
11.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何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12.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本文既有叙事写景,又有谈玄说理,颇富诗情画意,给人以壮阔自然的美的享受。
四、精彩语言运用
13.将下面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C 解析:
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2.D 解析:
景、情、理交融。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望美人兮天一方 何为其然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人生之须臾 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乐 悲 乐 追求 绝望
【合作探究】
1.清风、江水、明月构成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乐”甚。
2.主要内容是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
3.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4.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5.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从盈到亏不停地变化一样;从不变的角度,人的生命是永恒的,人类代代相传,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
大自然是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6.“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课堂练习】
1.C 解析:
A项,“冯”读píng。
B项,“舳”读zhú。
D项,“藉”读jiè。
2.C 解析:
①②都是名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3.C 解析:
都是状语后置。
4.A 解析:
B项分别为“唱”“歌词”。
C项分别为“……的样子”“这样”。
D项分别为“在”“被”。
5.A 解析:
B项,下,攻占。
C项,渔,打鱼。
D项,渺,渺小。
6.C 解析:
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7.C 解析:
都是宾语前置句。
8.D 解析:
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9.B 解析:
B项的“顾”意为“只是”,其余三项中“顾”意为“看”。
10.A 解析:
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
11.C 解析:
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12.D 解析:
全文基本上是叙事写景,没有“谈玄说理”。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主客唱歌,相互应和。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
“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酒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说:
“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样子就像吴淞江的鲈鱼,可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
“我有几斗酒,保存了很久,就是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草木,坐在虎豹形状的石头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
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飘然起舞,走过临皋亭,向我拱手作揖说:
“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哎呀!
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寻找,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3.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