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634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docx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样的社区才是绿色社区。

2、了解创建绿色社区需要解决那些环境问题。

3、知道怎样创建绿色社区,并能为创建绿色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的社区是绿色社区。

2、为绿色社区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PPT课件(有关绿色社区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创建绿色社区倡议书。

2、学生读倡议书。

3、全班交流:

倡议书说些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

1、分小组学生交流。

教师:

怎样的社区才是绿色社区呢?

2、描绘绿色社区。

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课件展示样板绿色社区。

三、实践活动

1、寻找自己社区的环境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交流社区环境情况。

组织学生比较出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快速阅读

怎样创建绿色社区?

1、建立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推动社区环境建设。

2、绿化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护养绿色植物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个家庭。

3、保持社区环境安宁,将噪声污染降到最低。

4、组织绿色志愿者大队,开展环保活动。

5、节约能源,尽量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燃具等。

6、节约用水,达到区或市级节水标准。

7、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保持社区清洁。

8、建立环保橱窗等宣传设施,定期更新内容。

9、绿色社区同时也必须是文明社区。

五、决策与行动

1、讨论:

我们能为绿色社区做些什么?

2、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方案。

3、发布自己的方案,接受大家的质疑。

4、评出最优方案。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第二课我们的石油还能用多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使学生知道石油界一种宝贵资源,了解石油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了解石油的广泛用途,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石油。

 

3、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石油储量虽然很多,但是以我们使用的速度,以及石油的再生速度,石油资源是很稀少的、宝贵的,激发学生节约利用石油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石油是什么?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

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二、石油有哪些用途?

(学生看书讨论)

 1、交流 

     2、对于石油你想了解什么?

 

石油的生成问题,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为什么说石油是宝贵的能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三、有没有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学生充分看书讨论,再集体交流。

 四、绿色小活动

请同学们以“节约石油资源,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为主题,撰写宣传标语。

比一比谁的标语写得好。

由老师评选出“节能标语达人”。

第三课农药的使用价值与危害

教学目标:

 

1.了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学会避免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的方法,在村里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展示农药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影响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药大家很了解,家家户户都在用,而且在大范围的用,对庄稼的丰收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大家了解他的危害吗?

它有哪些危害呢?

我们如何去避免农药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

怎样去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首先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多媒体课件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 

1.学生分小组探究,就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2.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引用资料:

 关于农药的危害大体分为2大危害,一个就是对环境的危害。

第二就是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

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3.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应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蔬菜农药残留清除法。

   储藏法:

根茎类、瓜果类、叶类(圆白菜、大白菜)等一些 便于储藏的蔬菜,买回后放置一段时间,让空气中的氧气和蔬 菜中的酶等活性物质与残留农药进行反应,使农药氧化降解, 减少农药残留量,降低其毒性。

   去皮法:

一般蔬菜表面农药残留量最高,对于瓜果类如黄 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萝卜、茄子等,先削去皮再冲洗食 用较好。

   水洗法:

有机磷农药大都是一些磷酸酯或酰胺,这些农药 在水中分解为无毒的物质。

不能去皮的蔬菜要充分冲洗表面, 先冲洗,后浸泡(泡10分钟,还可放入一些水果蔬菜洗剂), 再冲洗5—6遍。

实验证明,这样可去除蔬菜表面75%—85%的 残留农药。

圆白菜、生菜等生长期比较长的蔬菜,需要将菜叶 掰开,逐叶浸泡冲洗,以去除菜心和深层菜叶上的残留农药。

   碱洗法:

大部分化学农药呈酸性,用碱水浸泡可起中和反 应,清除蔬菜残留的农药效果更好。

先在清水中加一小撮碱面,溶解后放入蔬菜浸泡1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食用。

   加热法:

有些农药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分解。

对菜花、芹菜、 豆角、莴笋等适宜加热的蔬菜,冲洗后可用沸水烫一下,然后 再烹炒食用。

   综合法:

以上,我们总结了“一放、二削、三洗、四烫、 五炒”蔬菜安全食用方法。

人们可根据蔬菜类型,选择多种适 宜方法综合处理,以便有效清除残留农药,保障食用安全。

 

二、课外实践:

 

1.继续收集相关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3.就农药如何避免危害以及怎样合理化使用提出建议。

三、作业

P18拓展与思考

第四课施用化肥的两面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思多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本资料和交流讨论法,使学生正确认识使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化肥施用影响的信息,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正确施用化肥。

 难点: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落实。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快和无限的乐趣,环境能让我们感受清幽,自然能够让我们触摸壮丽,大地能够让我们聆听喧闹,环境还能让我们亲近悠闲„„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施用化肥的两面性

一、生活在线  

1、视频展示“洞庭湖的污染”和中科院土肥所和湖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二、追根求源 

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启发让学生想一想:

 

  

(1)提出问题:

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

   

(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教师参与。

 (

4)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

施用化肥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

 

     

(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

 

例如:

危害一:

削弱庄家的生产能力。

 

危害二:

加剧环境污染。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1)提出调查主题:

我们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3)指导学生调查当地化肥施用的情况。

 

(4)交流活动计划,相互补充、完善。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1)组织学生阅读这段资料,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2)提出问题:

如何才能不施用化肥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3)小组代表在全班内交流不施用化肥的设想和建议。

  

四、绿色延长线:

 

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教师补充一些施用化肥的重要意义。

 

2、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3、小组代表交流有关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五、反思重建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号召我们要为打造——蓝天碧水绿地多做贡献。

第一次教学此教材还在探究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五课不和谐的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是:

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当前,主要污染有: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

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

二、噪声的计量和危害 

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

声级计中有A、B、C、D四档。

在噪声中常用A档,称A声级。

噪声的强弱就用A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

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

(出示表1) 

声音或环境噪声级的要求  分贝       感觉 

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0     听阈 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10    极静 轻轻耳语声   20    深夜静悄悄   30    医院、图书馆的环境要求  40   安静 普通房间的环境要求   50  较静 一般说话声   60    大声喧哗声   70    交响乐队演奏声   80   较吵 闹市马路嘈杂声   90    很吵 织布机、铆钉机工作声      100   电锯工作声   110   球磨机的工作声   120  痛阈 螺旋桨飞机起飞   130   无法忍受 喷气飞机式起飞   140   火箭、导弹发射   150  根据上表,介绍噪声的危害:

 

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70-90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

90-110分贝,就是强噪声了,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时间长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此外,强噪声还会使人致病,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

120分贝的噪声,是能忍受的最强声,130-140分贝的更强的噪声,只要几分钟就会使人头痛、恶心、呕吐,150分贝的极强噪声,会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

 

噪声的分贝数越大,人们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时间越长,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大。

 三、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

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源?

  

略等片刻请同学发表意见:

上课时,有些同学无视纪律,与邻坐同学讲话;同学开关课桌、移动椅子时动作太快而产生的碰撞声;有人放收音机,总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有些家长通夜打麻将;拖拉机、摩托车产生的声音…….. 

教师总结,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就要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保护听力和健康,声强不得超过90分贝; 保证学习和工作,声强不得超过70分贝;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强不得超过50分贝。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要求,就设法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减弱噪声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关于噪声的控制,除了要了解其成因并科学防治外,还需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意文明礼貌,不做讨人厌恶噪声源,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巩固 ] 

教师引导:

请学习给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个小结。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有人调查统计,发达国家城市青年的听力还不如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城市工业发达,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听力必然减弱。

非洲工业落后,噪声污染小,农村污染更小,所以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较好。

 

[课外作业]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路边、农村、山区等地方,了解噪声的污染情况,进行亲身体验。

 

教学说明: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既不是教材的重点,也不是教材的难点,我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而噪声污染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被列为四大污染。

本课通过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六课噪声与人体健康(讲座)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

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

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生理移形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

听力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区分为:

 

一、听觉适应 

短时间内接触强噪声,出现耳不适、耳鸣,听力暂时保护性降低10-15dB,脱离噪声环境数分钟后可恢复,这一生理过程称为听觉适应。

这种听力暂时性下降又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暂时性听阈位移,属保护性功能改变,可减轻噪声的危害。

可通过比较接触噪声前、后的听阈进行评估。

 

二、听觉疲劳 

持续暴露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是听力下降15-25dB,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小时只1昼夜才恢复至原有听力水平,称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属可逆性听力损失,均可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

 

三、听力损失 

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使听阈由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性改变的过程称为听力顺势。

其主要听力损失表现在高频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30dB,此时语言频段听力无障碍,故又称高频听力损失,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征。

 

四、噪声性耳聋 

  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三频段,造成平均听阈位移>25dB,并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时,成噪声性耳聋。

此时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骨存在。

依据听力下降的程度可区分为下列各等级耳聋:

①微聋,听力下降25-40dB;②轻度聋,听力下降41-55dB;③中度聋,听力下降56-70dB;④重度聋,听力下降71-90dB;⑤全聋,听力下降>90dB。

 

怎样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

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二、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

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

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

 

三、个人防护,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

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

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

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噪声超过85dB(A)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预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

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执行又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第七课固体废弃物危害大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

 2、掌握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2、查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教学重点:

 

1.固体废弃物以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二.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危险废弃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主要表现在:

   

(1)污染大气  

      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表现为三个方面:

1.废物的细粒被风吹起,增加了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加重了大气的尘污染;2.生产过程中由于除尘效率低,使大量粉尘直接从排气筒排放到大气环境中,污染大气;3.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挥发及化学反应等,产生有毒气体,导致大气的污染。

  

(2)污染水体  

      1.大量固体废物排放到江河湖海会造成淤积,从而阻塞河道、侵蚀农田、危害水利工程。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会使一定的水域成为生物死区。

2.与水(雨水、地表水)接触,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必然被浸滤出来,从而使水体发生酸性、碱性、富营养化、矿化、悬浮物增加,甚至毒化等变化,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

  

   (3)污染土壤  

      固体废物露天堆存,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会渗入到土壤之中,使土壤碱化、酸化、毒化,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许多有毒有害成分还会经过动植物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堆存一万吨废物就要占地一亩,而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往往比堆存面积大1~2倍。

    这些垃圾一般很难分解,必将长久地留在土壤里,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如玻璃瓶实际上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分解,塑料瓶约需450年,易拉罐约需2 00~250年,普通马口铁罐头盒约需100年,经油漆粉刷的木板约需13年,帆布制品约需1年,绳索约需3~14个月,棉织物约需1~5个月,火车票等纸屑约需半个月,如此等等。

这表明,现在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会影响到好几代人。

  

(4)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染疾病  

       垃圾粪便长期弃往郊外,不作无害化处理,简单地作为堆肥使用,可以使土壤碱度提高,使土质受到破坏;还可以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

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还能滋生蚊蝇,传播大量的病源体,引起疾病。

  

三.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当前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一般有四种:

填埋、焚烧、综合利用和堆肥。

  

(1);垃圾处理方法之一:

填埋  

填埋是一种最简便,最直接的处理方法。

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每个城市都会在城郊找个偏僻的地方,用于垃圾填埋场。

用翻斗汽车装上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场,把垃圾往里一倒了事。

按要求,垃圾填埋场必须做防渗漏处理,防止废弃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