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614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docx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张萍

项目类别: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校级精品课程《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

项目负责人:

张萍

所在系部:

机电工程系

立项时间:

2011-12

填表时间:

2014-1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填表说明

 

1.本报告书适用于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除教科研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2.报告书内容应据实填写,项目负责人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一、项目建设目标

《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其他近机类专业的行业通用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必要的知识点融于实践技能培养的进程中,以各种数控加工的典型零件制作为主线,同时按职业工作过程中零件加工的加工工艺过程为主旨,构建该课程体系。

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为主,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完成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1)建立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在国内领先、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与国际接轨,更新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建立符合一流高职教育水平和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创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机制。

(4)根据需要和可能,进一步编写高水平的教材及实验指导工学结合教材。

(5)将《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课程建设成为精品示范课程,使所建设的精品课程成为国内一流的“名牌课程",并带动整个数控专业建设成一个精品专业课程群。

二、建设情况综述(对照项目建设任务书)

(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等)

一、项目建设情况,采取主要措施包括: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研、规划、整合、扩充和完善

    将原有“数字控制原理”、“数控程编”整合形成新的“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课程,内容更先进、知识更贯通、教学更高效;教学内容覆盖数控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原理与系统、机床结构、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2)机床数控技术教材及数控实习教材的编写

编写出版了《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教材、编写《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液压传动与气压》教材、《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材、《数控加工工艺》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指导书》教材,撰写相关论文。

 3)广泛使用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为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先后开发了机床数控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配置了宇龙数控仿真系统、MASTERCAM三维软件多媒体等。

4)数控机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完善

   在中央财政和安徽省水利厅以及学院的支持下,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省级校内实习基地。

基地具有20余台数控设备的实习车间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实验系统实验台等。

5)积极参加与机床数控技术相关的科研活动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课程组老师完成了企业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项目。

为课程内容及教材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积累素材。

并且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到企业参加锻炼,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以下活动:

(1)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一支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2)完成专业核心双证课程、专业辅助双证课程、专业扩展双证课程等课程标准制订,完成专业的双证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双证课程相匹配的“学习包”级网络资源的开发,使“双证”教学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

(3)形成适应不同产学合作途径的多种“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范式与专业案例。

紧跟数控技术发展,完善模块化教学大纲,更新数控实验实训设备,设计出一批贴近实战的实验实训项目。

(4)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5)完善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与课件结合,网络和个人结合的多维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的编写。

三、项目建设成果综述(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建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控加工流程”。

在实训中对各个环节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案例做参考,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数控加工操作和工作。

《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的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和利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讲授编程基本指令和刀具切削轨迹,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实现网上模拟操作、网上教学、网上练习和网上答疑及在线练习与考核。

在掌握基础内容后,直接在工业培训中心进行零件加工的实际操作任务,有任课教师和工厂经验丰富的工人指导操作,使学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学习过程。

1. 课程的设计线路为“工作任务”。

以项目为载体:

二维草图绘制操作3D实体建模的造型设计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复杂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零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内容以交迭式前进。

按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方式,效仿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采用“五步法”:

项目、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制定项目”、独立地思索决定”、“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项目”,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采用真实产品,营造真实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过程中,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促使其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3. 考核实操化,评估企业化,成绩小组化。

考核标准的内容参照数控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评定标准,增加针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核。

考核形式为实际操作,包括软件实操和机床实操。

二、立体化教材编写

以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为重点(配套齐全中抓重点);

以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材建设为基础(集中多校力量,构建支撑技术教学平台);

以专门化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针对关键职业能力,以校本教材突破,逐步完善);

以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建设为特色(抓主干实践课程的细纲教材配多媒体辅助课件)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且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特点。

因而,在多年教材建设过程中,逐步开展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促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编写出版了《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教材、编写《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液压传动与气压》教材、《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材、《数控加工工艺》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指导书》教材,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三、师资队伍

专兼职教师共有14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教辅人员3人,另聘请校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3人。

并且加大兼职教师的引进,从企业聘请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担任教学实训指导任务。

四、实训建设

校企合作合肥荣兴配件公司拥有10名左右专业工人实现实际操作指导;专业教研室拥有SINUMERIK、FANUC系统的各式各类技术手册,提供给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工培中心将若干年生产零件实例的图纸、工艺卡片、数控程序提供给学生课余学习;典型零件的示例做成展板供现场教学使用。

在校内建有先进的数控技术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的校内数控实践教学设施,具体设备有:

(1)数控设备加工中心4台、数控铣床2台、数控车床14台、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机床1台、编程模拟器18台、三维造型与数控编程用计算机90台(配备多种CAD/CAM编程软件);

(2)FMS设备产教结合型FMS系统2套,自动生产线2套;

五、解决问题

1)教学体系更新问题为适应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建立更完整和更合理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为此,整合了相关课程,形成了“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课程。

2)实践性教学体系陈旧问题机床数控技术是一门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时少,很难满足本课程的要求。

我们在课程中安排了60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了实践技能的训练。

3)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传统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静态的书本知识,传递的信息量有限。

现代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为扩展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在收集了大量动画、视频、图片素材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开发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网络化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课时少与知识量大的矛盾。

4)产学研结合的问题课程组教师先后承担了实验中心对外设计加工产品以及机床数控化改造课题,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主要特色(可另附纸张)

1.工学结合,双证融通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加工产品为任务,以零件结构特征为载体,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华中数控为典型系统,校企合作,学做合一。

在培养学生职业特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2.项目教学,学分管理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又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

教学过程结合企业产品设计与加工,强调与实际工程环境的关系,具有专业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操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

循序渐进地设计学习项目,所有项目按不同等级要求组合成相应的模块,实施项目式、模块化教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就业适应性需求或“订单”培养对人才的特殊需求。

3.企业氛围,双师队伍

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数控实训基地”为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氛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以高技能的“双师”队伍为支撑,教师和学生均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企业职工培训相结合,结合全国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软件课程远程培训点、UGS授权培训中心、CAD/CAM中高级应用人才培训点等培训基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训,可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为校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双赢。

五、经验和示范作用:

《数控系统运行与维修》在同类课程中改革力度大,本课程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类似课程相比具有优势如下:

1、与行业和企业同步的指导思想。

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2.“产品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学更具特色,更具实用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实践证明该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3.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教师中高学历居多。

4.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更灵活,更符合高职教学规律。

5.课程特色鲜明,“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资源共享”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6.软、硬件优势明显。

本课程在硬件上做到每个学生一台微机,每组学生(5人)一台数控机床,且加工中心质量能达到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具备工学结合的基础

六、目前存在的不足:

1.按企业工作流程组织工作队伍,设置不同岗位,分别完成零件的某个工序,逐步实现生产一线的工学环境。

2.进一步丰富和更新课程教学案例库。

3.数控加工内容采取开放式操作,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4.在课程中安排相应菜了采购与报价,使学生有成本意识。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感到,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应用水平之间总是存在着滞后;由于投入经费的限制,教学实验设备、实训设备也存在一定的落后。

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繁重,骨干教师学习、进修的时间和条件有限,也在一定程序上限制了师资队伍的提高。

七、经费使用情况

1、购买U盘、SD卡等。

计500元

2、购买打印纸、文件夹、刻录盘等办公耗材。

计500元

3、够买各种参考资料和书籍、仿真软件。

计1500元

4、调研费用,培训进修。

计3000元

5、学术会议,论文发表等。

计2500元

合计8000元

八、专家鉴定结论

 

鉴定专家组负责人:

(签字)

专家组其他成员:

(签字)

年月日

九、科研处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