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981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docx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

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答: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二、教学原则、方法例:

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理论点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情景教学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

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

三、德育原则、方法例:

运用德育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点二】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5.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四、教育机智、突发问题的处理、后进生教育问题例:

材料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应对?

【理论点一】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策略

1.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策略

建立一种

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策略是,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老师如何建立的班集体答:

材料中的老师在建立班集体时,采用了如下策略: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理论点二】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理论点三】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理论点四】后进生教育问题

(1)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作业批改要注意的问题

(1)批改作业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激励性原则

(2)批改作业要注意的问题①认真仔细。

②评语恰当。

③及时反馈。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

(一)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文娱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是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二)基本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家校合作措施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班主任进行操行评定班主任要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

(1)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

(2)要全面地看待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秉承激励性原则,严禁使用伤害学生情感的措辞。

组织班会①班会一般有三类:

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②主题班会的组织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应注意:

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处理课堂问题的行为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

(2)学生的身心因素

(3)环境的因素

2.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校联系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五、因材施教类:

气质、认知方式、认知发展例1:

运用学生认知发展(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特点,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例2:

材料中学生气质分别是?

针对不同气质如何教育?

【教学启示】

教师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较多的活动与任务,并使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育,要求他们养成踏实(不轻率)、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更加耐心,容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行为;但不要激怒他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锻炼自制力,沉着冷静对待事物。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要更多地关心他们,体贴他们,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不要当众指责他们。

【理论点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2)知觉从笼统的、不精确性向精确性发展;

(3)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2.注意发展的规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

(1)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

(2)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

3.记忆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特点是由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向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抽象识记发展。

4.思维发展的特点第一,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第二,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第三,小学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第四,小学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5.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

(3)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

1.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注意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

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意注意进一步得到深化并达到成人水平。

注意品质不断改善。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2.中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1)感觉的发展:

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

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渐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能够学会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由自己提出恰当的记忆任务,主动选择良好的记忆方法。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发展趋势是:

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够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制约、互相联系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理论点三】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而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和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发展方法、途径例:

请结合教师的职业素养分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

【理论点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道德素养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

教师如何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指导?

答: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揠苗助长”。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启发我们,在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特点互补性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由于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理论点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七、动机理论及原理(倒U型曲线、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例:

运用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分析材料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理论点一】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理论点二】动机理论

八、多元智力理论、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例:

请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及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材料中小明为什么会出现偏科现象。

【理论点一】多元智力理论

(1)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

(2)内容: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交往智力;⑦内省智力;⑧自然观察者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3)作用: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理论点二】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理论点三】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