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879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阳澄湖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水上自行车道工程一标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水上自行车道工程一标招投标文件;

2、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水上自行车道工程一标新建自行车道桥、4#桥梁、湿地防护、围堰施工设计图;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则》(JTG/TB02-01-2008)

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01-2011)

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则》(JTG/TD81-2006)

1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3、《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5、《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

1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8、《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2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水上自行车道工程一标

工程地点:

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侧

质量目标:

合格。

施工工期:

292天(2014年4月15日开工,2015年1月31日竣工)。

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侧,项目现状主题为阳澄湖果园地块、唯亭体育公园地块,本工程为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水上自行车道工程一标,包括水上自行车道、围堰、桥梁、湿地防护驳岸。

自行车道为东西向,西起工程起点K0+335.545途跨4#桥梁、水上自行车道1号桥,向东工程终点K2+656.691,道路全长2657米,其中水上自行车道部分长1609米,并且设置3处观景平台。

横断面:

自行车道宽度为4米,采用花岗岩筑边,道路横坡为单向1.5%,桩号CK0+335~CK0+600坡向道路桩号前进方向的右侧,其余段落坡向道路桩号前进方向的左侧。

桥梁段落坡及坡向以桥梁图纸为准。

纵断面:

设计标高以道路中心线上的标高为控制,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高程基准。

道路设计标高受相交老路、桥梁控制标高及现状场地标高等控制。

水上自行车道中心线上最低标高控制在3.05米以上,以西段控制在2.8米以上,满足排水要求,最小坡度0.3%。

路面结构:

自行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结构具体为:

自行车道:

(总厚度为37.5cm)5cm细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13C)+0.6cm下封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

围堰为新建3段围堰,设置于桥梁一侧,顶宽为3.0或5.0米,采用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

总长为1675米.围堰轴线按照与桥梁边线的距离大于等于14.1米的原则布置,具体位置详见设计图。

4#桥梁为一座新建桥梁,跨越宽约20米现状河道,中心桩号为CK0+673.168拟建跨径为3×12米现浇连续桥梁,桥总宽4.5米,横向划分为0.25米栏杆+4米自行车道+0.25米栏杆,台后设置6米搭板,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为3×12米连续板梁,梁高70厘米,采用搭支架现浇。

下部结构:

桥台为埋置式桥台,钻孔桩基础,桩径80厘米;桥墩为独柱墩,钻孔桩基础,桩径120厘米。

桥墩处采用墩梁固结。

水上桥1:

自行车道1(C线)桥梁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大道北侧,阳澄湖南岸,西起若航机场,向东延伸至体育公园西侧。

道路全长2657米,宽度4米。

其中水上桥梁部分长1609米,桥梁宽4.5米(含栏杆)。

上部结构共三种结构:

1、4x16米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主梁结构梁高1.0米;2、5x16米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主梁结构梁高1.0米;3、16+25+16米预应力混凝土π型梁,标准段梁高1.0米,支点处梁高2.0米;靠湖(西北方向)一侧设置3个观景平台,位置分别位于C16~C17(K1+211.5~K1+227.5)、C63~C64(K1+972.5~K1+988.5)和C87~C88(K2+372.5~K2+388.5)桩号处,横坡按照0.5%设置,观景平台尺寸为20x6m;且分别在C27(K1+387.5)、C28(K1+412.5)和C78(K2+212.5)的位置设置3个最高点局部加宽段,加宽段尺寸为:

3x1m

湿地防护驳岸工程内容包括6个湿地浅滩的外围防护驳岸及湿地浅滩的填土。

打桩断湖底标高较低,打桩前先进行一期填土,填土防护驳岸岸线外侧范围为10m,按1:

5回填至湖底。

新建防护驳岸工程共计2245.2米。

驳岸采用四种断面型式,均为直立式砼结构。

该湿地浅滩位于阳澄湖内,局部湖底标高较低(最深为-1.87m),中下部稳定分部2层粘土层,可作为短桩基础桩断持力层。

第三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1)、临时道路布置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范围内从

修建一条临时便道,以满足施工时的交通要求。

新建施工便道基础采用40cm灰土,上铺10cm碎石道渣。

(2)、生活及办公区

①、本工程生活及办公区按业主统一规定布置。

②、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为一层彩钢板房,具体布置按业主同意要求实施。

(3)、施工用水、用电

①、施工用水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用水中标单位自行解决,施工用水利用经化验达到用水标准的河水,职工生活用水采用桶装水和经化验合格的可饮用深井水。

同时在施工中如仍不能满足施工用水要求,积极和当地政府部门和供水单位联系,尽量采用就近借水。

②、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临时用电的电缆采取全部埋地铺设的方法,严禁架空,并做好相应的警示标志,电缆分配箱将根据工程的施工流向分别逐一设置,凡途经临时道路路口时,采用套管上回填黄砂,浇捣混凝土加固处理。

临时电线的铺设严格按照园区有关规定和用电安全的要求。

整个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采用Φ48钢管搭设灯架,设置投光灯。

(4)、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第二节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本工程必须确保与各相关交叉口平顺衔接;确保路、桥线形平顺衔接,确保路、桥中心一致;确保桥梁线形的流畅,确保桥面平整度和精度,确保中心位置和标高完全符合设计;以及驳岸线型准确、美观、流畅。

精确,是保证施工成果符合设计和规划意图的基本条件,是工程优良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按城市道路测量规范要求重复校测,应随时在每道节点控制时进行复测,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几何立体布置,在严密的控制下进行。

一.施工测量依据

1、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引测。

根据设计结构图、有关技术规范以及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样。

2、以《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作为精度标准。

二.测量仪器选用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测量器具如下:

全站仪

TOPCON拓普康

经纬仪

J2

水准仪

NAK0

棱镜

SOKKA

钢卷尺

50m&30m

三.测量控制措施

首先应根据设计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桩用全站仪进行复核测量和进行路基、桥梁恢复定线复测,并将复测结果报业主和监理,以便确定这些基桩的可靠性,如需调正应将调正值书面报监理,获得监理工程师校核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

在对业主(设计)提供的坐标基桩复测的基础上,加设三角网加密桩,这些加设的桩应设在稳定、可靠的位置,确保能在施工的全过程能精确地放测设计提供的全部工程控制坐标点,并对其进行严密的测定,以确定这些加密桩的坐标。

施工前应由坐标桩测设桥梁(或道路)中心线和结构物控制桩。

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要求达到考虑通视条件、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路基中心线两侧每200米建立一个控制点。

控制点间隔分布,以建立互相相关的三角控制网。

放样时每点至少有两个控制点作后视,便于投测时进行校验。

根据设计理论中心线要素,用普通测量复测这些中心线和结构物控制桩相对位置正确与否。

当用坐标测量放设中心线和结构物控制桩,并用普通测量复测确认无误后,应对这些控制桩进行必需的保护(如放设十字护桩和用砼保护等),以确保使用时正确,并应将这些控制桩的护桩全部反应在控制网上。

1、水准控制测量

认真复核由业主(或设计)提供的数个水准点标高,在进行闭合水准测量时应选定合理的路线将这些永久水准点全部纳入闭合水准测量。

在确认所有原有永久水准点标高正确无误,并上报监理复测后上报业主,方可使用。

根据上述永久性水准点,在沿线每隔200米左右,引测一个临时水准点,每个水准点要经过二个以上永久性水准点的校核确认后方可使用。

为了防止施工期间因受外界影响使桩位发生变化,应适时对上述桩位进行复核,使用时应利用二个以上的桩位进行校核。

所有的控制桩、水准桩和其它桩位均应在设置的桩上编号,根据桩的类别分别进行编写,防止发生差错。

测量桩应予以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标高或方位等,以便查勘。

在施工时应严格保护临时水准及定位点和永久水准及定位点,并定期巡视和复核,确保正确无误。

2、桥梁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提供的桥位控制点理论坐标值,进行桩位、承台、台身的位置测定。

对用坐标法测量并用普通测量,根据桥梁中心线复核的墩台中心桩再加设十字护桩(切、法线桩)后,一旦被毁,可用护桩恢复。

用十字护桩可放设桥位和承台、墩台身的正确位置。

根据墩台位的控制桩可以放设梁的纵轴线,并由此放测梁位及支座位置。

同时丈量跨径进行直视复核,以确保桥台立模正确,一次到位。

3、道路轴线放样

根据前述控制桩,按设计要求的直线、曲线根据常规通视及偏角法进行测放复核,并和相邻标段的连接段进行校核,以保证整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监测

在施工进程中,对于控制点及加密点要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点位有移动、变化,要及时恢复及修正。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邻近的重要建筑物及管线等,要采取有效措施,定期进行监测,监测主要内容为沉降及水平位移,同时对空隙水压力等也进行监测,以确保周围环境及财物的稳定和安全。

5、测量数据成果整理

a.角度、水准、测距、放样点,成果资料按规范表式要求记录整理,控制测量按多余观测法最小二乘法平差计算结果,并评定精度,使之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若有不符,需进行重测。

b.野外观测数据均采用2H铅笔记录,不得涂改,原始记录要保存,以备查。

c.变形、观测成果资料整理要规范及时,并绘制曲线图以表示变形过程。

d.路基测量中的纵横断面测量要绘制纵横断面图。

e.各测量过程,施工放样过程,成果评定等结果必须详实上报监理认可。

6、仪器检验

所有测量仪器均需在市计量局授权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有问题,也要及时送检,并追溯所测的数据,确保测量数据正确无误。

第三节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路基工程施工

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全线有较厚的软弱土层,包括①2淤泥、①3素填土以及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

由于道路等级较低,只对道路作浅层处理。

道路施工时,路基处理的具体方式为:

a、一般段路基处理

原地面清表后,车行道结构层底向下翻挖素填土60cm,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原地面压实度达到87%后,回填6%石灰土至结构层底。

b、河塘段路基处理

施工前需筑坝抽水、清除淤泥,采用50cm道碴回填,其上至车行道路槽下60厘米之间采用4%石灰土填筑,车行道路槽下60cm内采用6%灰土。

C、驳岸拆除段路基处理

桩号CK0+920~CK0+940段落老驳岸需拆除,老驳岸墙身需拆除,基础可保留。

老河道内按照河塘段落处理路基。

二.路基测量

经由监理已核准的道路中心桩、各相关控制桩,结合设计图的要求,放出道路中心桩和边线桩,直线路段每20米一桩,曲线段10米一桩。

每一个断面,道路控制桩按人行道边线、机动车道位置设置。

根据本标段经由监理复核后的水准点,按每20米一段,对原状填挖土路基实测标高,每一个断面实测5米,测点位于两侧人行道边和中部机动车道(车行道)边线及道路中心处。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原状土路基施工横断面图,用来指导路基填挖土施工。

三.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是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为降低路基土含水量,提高路基密实度,保证路基在干燥状态下施工作业,必须加强路基排水。

在路槽开挖前,必须先进行路基纵向明沟及横向盲沟施工。

对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地区,纵向明沟适当加深一些,有利于土路基排水,降低路基土含水量。

本工程地下含水量较高,纵向明沟设二道,沟深0.8米,底宽0.5米,上宽0.7米。

纵向明沟中心位于道路车行道外侧位置。

在两侧路基坡脚开挖临时排水沟,明沟及排水需与原排水系统和河浜相连,以加强排水。

横向盲沟尺寸为40*60cm,间距15米。

横向盲沟与纵向明沟必须连通,以加强排水。

纵向明沟开挖待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后,改成盲沟。

纵横向盲沟用粒径5-40mm碎石回填,碎石回填厚度分别为60cm和40cm,纵横向碎石盲沟搭接高度20cm。

纵向碎石盲沟以上按20cm一层道碴间隔填土(10cm土,10cm道碴)分层夯实,回填至路床。

四.填方路基施工

(1)、路基压实度标准

挖方段车行道路槽下0~40cm≥92%,40~60cm≥90%,原地面压实度≥87%;填方段车行道路槽下0~80cm≥92%,80~120cm≥91%,120cm以下≥90%,原地面压实度≥87%。

以上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2)、填筑要求: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含生活垃圾和有腐植物的土及含有害物质的土,填料应选择合适的砂性土、粘性土。

填料最大粒径为10厘米。

路基填土必需分层碾压,碾压厚度不得大于20厘米,且要求人行道与车行道路基同时填筑。

路基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应控制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士2%以内。

路基土(包括石灰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应在路基修筑半个月前在取土地点取具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

石灰土可采用路拌法施工。

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毫米,配料应准确,石灰应摊铺均匀,压实时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

(3)、土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主要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装运,推土机初平,中拖或稳定土拌和机粉碎、拌灰,平地机整平,两轮振动压路机及三轮12~15压路机碾压的机械化作业。

灰土路基施工时,必须坚持“三线四度”原则。

“三线”即中线及两侧边线,且在三线按桩号每20米用φ14螺纹钢打一标桩,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

“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及平整度。

在机械化作业时,人工配合处理好井边等局部边缘处的施工以及纵横开挖排水沟,以确保路基不积水。

分层填筑:

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根据试验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路基每20m设一组标高点,但每次厚度不得超过30cm且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

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30cm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采用自卸车卸土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每层厚度均匀。

摊铺整平: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平整、均匀。

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1.5%的横向排水坡,以保证路基横坡并利于路面排水。

碾压:

碾压前,先对填层的厚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用平地机再整平,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

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

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

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检测: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后,及时进行检测,每层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上层路基填筑。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先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

压实检测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并在检测前与环刀法或灌砂法作对比试验(以环刀法或灌砂法为基准),且定期标定。

路基整修:

路基分层填筑时,当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加强高程测量检查,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平整度及拱度、边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表面逐步填实,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以上,再补填同类土重新整平压实。

五.石灰土拌制

严格按图纸要求控制好石灰土剂量,闷灰严格控制土方质量及石灰比例,做到符合要求,控制石灰的活性及细度,并和土方搅拌均匀;按规范要求分层做好土方的密实度试验;土方施工期间应及时和气象部门联系,同时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确保雨季施工顺利进行;严格控制厚度和高程。

另外摊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压实度),碾压应做到先轻型后重型,成型后必须保湿养生,不使稳定土干燥,也不应过分潮湿(含水量最好接近试验的最佳含水量)。

(1)材料:

石灰选用符合JTJ034-93表4.2.2所规定的III级以上要求。

石灰先将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再批量进场使用,要求进场的石灰要与送检的样品一致。

土采用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

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毫米。

配料应准确,石灰应摊铺均匀,充分拌和,压实时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

(2)闷灰施工:

为了使石灰和土能充分融合,采用闷灰工艺。

生石灰和土拌和后经过7天左右闷放并进行翻拌,才可使用,灰堆遇雨天须用雨布进行覆盖。

闷好的灰须经过灰剂量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灰土摊铺过程中使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充分粉碎。

施工中应做好接茬和调头处的处理工作。

石灰灰剂量的控制,闷灰时先对土堆进行丈量,以确定土方的方量,再换算成重量,最后按灰剂量的要求算出石灰的用量。

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1.混合料的拌和与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厂拌法。

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拌和前提交工程师批准。

水泥、集料应准确称量,按重量比例掺配,并以重量比加水。

拌和时记录加水时间及加水量,由于我们采用的设备为较先进的多功能混合料拌和设备,所有配料系统均采用电脑控制、自动配给。

拌和好的混合料在出厂前,试验人员应首先检测其含水量、水泥计量、及粒料配合比,不合格的混合料严禁投入使用。

当拌和厂距离摊铺现场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中要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降低碾压效果。

装料时应保持适当的装载高度以防离析,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及时运往施工现场进行摊铺。

2.混合料的摊铺和整型

摊铺设备选用具有自动找平功能的摊铺机进行,在摊铺混合料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摊铺机的螺旋内具有2/3的混合料,这样可有效防止混合料离析。

既是如此,在施工时还应指派人员在摊铺机两侧将堆积的粗粒料撒开。

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节含蓄0.5~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3.碾压

混合料经摊铺整型后,立即在摊铺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使压路机轮迹重叠度不小于1/3轮宽,压实后基层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出现,且断面、路拱符合要求。

碾压成型后,试验人员应及时检查其压实度,如发现不合格应立即补压,确保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

在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或汽车在已完成的或下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4.养生

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5.施工缝处理

在当天铺筑完成后,在端头处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并排摆放两根方木,高度与基层厚度一致,在方木的外侧钉上钢钎、堆填1—2cm的碎石,以便压路机碾压端头,待第二天施工时,清除砂砾、拔掉钢钎、折除方木后再时行施工。

6.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应注意事项

a、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除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同时应考虑下承层的排水。

b、稳定土水泥应先用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以上的水泥。

c、拌合场应提前做好排水工作,确保拌合混合料含水量稳定。

d、在摊铺混合料时,应指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e、摊铺工作时间不易中断,当中断超过2小时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

f、混合料施工前的配比试验,必须做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影响试验,已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七.平侧石铺设

材料选用:

侧石采用砼预制品,平石采用花岗岩石材。

所有材料集中采购,使用前需做好材料的复检工作。

平侧石施工前,基础护肩材料应符合要求。

施工中必须精心操作,坚持拉线定位,放样施工。

直线段采用定位桩拉线,弯道处应多放点,反复调整,曲线园顺为至。

浇筑砼基础,砌筑前应洒水湿润,采用1:

1水泥砂浆砌筑。

侧石砌缝在路面以上勾凹缝,凹缝深度3-5mm。

注意砂浆不得污染平侧石表面,砌筑好的平侧石保持线型顺直,曲线圆滑,侧石稳固,无折角,接缝严密、均匀、无裂缝最后洒水养生。

八.沥青下封层施工

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单层沥青表处,厚度为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

矿料的规格可采用《沥规范》表6.2.1中的S14,其用量应根据矿料的尺寸、形状、种类等情况确定,宜为5~8m3/1000m2;沥青采用乳化沥青,沥青用量为O.9~1.Okg/m2。

九.沥青砼路面

1.施工机械设备

沥青砼由沥青砼预制加工厂拌制,自卸车装运上面覆盖棉胎,不污染环境,确保到工地后的摊铺温度130度左右,沥青砼摊铺采用德国进口的ABG沥青摊铺机。

专业沥青施工队伍,摊铺机就位,垫上一定厚度的宽20~30cm的木板,防下熨平板加热并安装自动找平的传感器,选择摊铺速度。

摊铺时用钢丝绳控制高程。

摊铺机前进40~50米后,检查摊铺过程中倒料是否漏料,传感器是否完好等。

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并按规定洒布透油层。

沥青混合料采用机械摊铺,摊铺高程由摊铺机传感器测钎上拴挂的2mm钢丝绳上拖拉传感器测棒进行控制,自动找平,测钎每10m一个,曲线段加密。

第200m钢丝绳的张紧力不小于100KN。

第天开始施工前,对熨平板进行加热。

使其对铺层起到熨烫的作用,防止路面形成沟槽、裂纹,从而使路面平整无痕,同时防止熨平板过热造成板的变形和磨损及铺层表面烫出沥青胶漆和拉沟。

控制摊铺室内混合料量,使料堆的高度平齐或略高于螺旋摊铺器的车油的线,即稍微看螺旋叶片式刚递住叶片。

混合料摊铺时的温度控制在120~150度。

摊铺机摊铺过程控制在2~4m/min,摊铺过程中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的进行,摊铺机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停机,摊铺机前正常情况下有车辆装满沥青混合料的自卸车。

对一些无法用摊铺机施工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采用有相当经验的工人铺筑混合料。

3.摊铺速度

摊铺沥青面层时,摊铺速度选在2~5m/min之间,始终按选定的速度不中段地前进,不得发生因供料不足而放慢速度或停机。

4.沥青砼的碾压

碾压工艺:

粗粒式静压一遍(初压)→振压两遍(复压)→九轮压两遍(复压)→二轮压一遍(终压)

温度:

初压120℃,复压80℃,终压70℃以上。

速度:

初压3~4Km/h,复压3~4Km/h,激振力70Kg左右,九轮碾压速度6Km/h,中压速度5~6Km/h。

细粒砼:

静压一遍(初压)→振压两遍(复压)→九轮压两遍(复压)→二轮压一遍(终压)

压路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