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24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五、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

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三、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四、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五、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七、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八、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九、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

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为龙湾梅头(龙湾与瑞安交界处),与瑞安塘下至龙湾永中公路瑞安段相接,全线沿老路整治,经海城街道、天河镇、沙城镇,终点为永中,与瓯海大道及机场大道交叉点相接,路线全长约14.8Km,其中利用永中段约1.81km,实际整治里程约13.01km(K0+000~K13+060,详见施工图),按60Km/h设计时速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度30m,局部路段28m,其中行车道宽2×10.5m。

第一标段K0+000~K7+042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横断面,路基宽30m(28m),其组成为:

2×3.75m(2.75)人行道+2×3.5m非机动车道(含栏杆0.5m+路缘带0.5m)+2×7m行车道+1.5m中间带(含0.5m新泽西护栏+路缘带2×0.5m)。

2、编制依据

2.1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瑞安塘下至龙湾永中公路龙湾区永中至梅头段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本项目招标文件,相关函件,投标前答疑会议纪要及补遗书。

2.2招标文件明确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现行《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的道路工程施工手册、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及《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等。

2.3通过现场踏勘工地,调查、采集和咨询获得的资料。

3、项目各项目标

3.1质量目标

标段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交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90分及以上;

标段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90分及以上。

3.2工期目标

本工程我单位投标工期为14个月(拟定开工日期2009年12月1日,交工日期2011年2月1日)。

3.3安全目标

加强安全管理和健全安全监督机制,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机械事故和伤亡事故发生,结合本标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安全及防护措施,做好交通的管制与疏导,搞好安全生产。

3.4环境目标

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有关标准要求以内,不出现重大违规投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做到集中处理,合理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职业病发生。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1.便道、便桥、便涵

1.1便道

本项目为整治路段,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给及时,并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利用老路进行工程所需的运输,且全线运输道路畅通。

跨越村中的老路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养护,并保证在施工结束后还给老百姓一个完整无损的道路。

1.2便桥、便涵

充分利用好原有的桥梁、过水涵及设置临时过水涵、便桥等,保证路基施工不受雨水和地下水的浸蚀影响。

2.总体测量、放样

根据业主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资料,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质量部门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全线复测和闭合,剔除已移动或已破坏点位,及时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

经审查合格后,进行全线导线点加密和水准点加密工作,并根据设计资料,复核所有构造物控制点,并埋设保护桩。

测量工程师定期对沿线主要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以保证其准确性。

3.路基工程

3.1施工前准备

(1)测量放样:

交桩后,即进行测量复核,复核中线、导线、高程,复核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即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测设路基中线及边线、坡顶、坡脚及构造物控制桩,并在两侧引护桩。

测绘路基横断面图,复核土石方工程量,编制施工工艺报送监理工程师核查审批。

(2)清理和拆除:

根据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用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清理、掘除、移动、处理施工路段,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草皮、树根、耕植土等,并装运到指定地点按规定堆放或填埋;对于路基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先抽水清淤进行处理后再分层回填。

(3)土工试验:

在开工前取有代表性的土石混合料,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按技术规范进行综合毛体积密度试验,以确定材料的适用性,并将测试结果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回填质量控制依据。

(4)试验路段:

根据不同填筑材料结合施工路段情况,填筑试验路段以取得虚铺厚度、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压实度、工序等施工技术参数,并将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认可,用以指导不同路段填筑。

3.2路基土方开挖

在路基挖方正式施工前至少28天,将施工复测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在得到正式批准通知书后立刻进行挖方施工。

3.2.1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开挖轮廓线、截水沟、坡顶等标志桩。

3.2.2开挖前作好开挖区的排水设施,并好防渗工作。

3.2.3土方自上而下分层开挖,运距在100米内由推土机直接推运。

3.2.4利用挖方填筑路堤,弃方路段运到指定弃土场。

3.2.5路基边坡按设计及规范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整修和防护,作到美观、协调、顺适。

3.2.6挖至路床顶面时,超挖80厘米,用未筛分碎石予以置换,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10厘米。

3.2.7高边坡开挖时与防护工程配合留出台阶,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及时修筑平台的排水沟。

3.2.8及时修筑从路堑到路堤的过渡排水沟,保证路堤不因挖方地段排出的水而受损。

3.2.9路基土方开挖采用纵向挖掘法、横挖法或混合开挖等方式,视具体情况进行选定或进行组合。

路基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3.3路基填筑

本项目路基部分应在填筑路堤前清除表部填土和耕植土,经碾压稳定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路堤填筑方量大,技术标准严、质量要求高,为此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针对不同路段分区(段)施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区(段)成型的方案施工。

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不应低于下表规定: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最小强度表

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压实度

(%)

填料最小强度

(CBR)(%)

上路床

0-30

≥96

8

下路床

30-80

≥96

5

上路堤

80-150

≥94

4

下路堤

>150

≥93

3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6

8

30-80

≥96

5

3.3.1填筑方案

a.零填浅挖路段填筑

将老路混凝土面板挖除,挖除原有侧分带一级非机动车道;老路开挖形成竖向设置1:

0.25外倾斜坡,水平方向设置内倾3%斜坡。

在路基基地底部铺筑3m宽的土工格栅(实际条件不允许时可调节),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抗拉强度≥50KN/m,延伸率≤10%。

清除老路路面结构下部原有松散土,采用宕渣对原有老路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同时挖除现有绿化带以及非机动车道,下至道路结构层底一下0.8m。

路基填筑前先清除地表20cm腐殖土或松散土,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

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80cm宕渣填筑压实,路床顶压实度不小于96%;其上加铺路面结构。

人行道路基采用宕渣回填压实至人行道结构层底部,压实度不小于90%。

b.高填桥头路段路基填筑

全线桥头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

桥头挡墙处基础采用旋喷桩全断面处理。

桥头挡墙后路段仅在开挖部分采用旋喷桩处理。

七甲桥、水潭桥。

衙前桥桥头高填方段在旋喷桩顶填筑细宕渣,其上加铺路面结构。

K0+000~K13+060路段,路基挖除施工前首先应探明地下各种管线的埋设,提前做好相关管线的迁移工作,施工过程中注意对现有管线的保护。

c.桥涵台背填筑

涵台背填料均采用宕渣填筑。

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3.2宕渣路基填筑

(1)修筑宕渣路堤时,进行地表清理,填筑层厚度和宕渣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宕渣级配良好,含泥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3)全线路床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并采用20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标准的检测方法通过试验确定。

(4)路床与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分别小于100mm~150mm,路基填料分层碾压,层厚不宜大于30cm,压实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3.3施工方法

土石混合料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运输,平地机配合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分层碾压成型。

3.3.4施工程序

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三阶段、四分区、八流程”组织施工。

三阶段: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分区:

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查区

八流程:

施工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查签证→基面边坡修整

3.3.5施工阶段

①基底处理:

对于不处理路堤段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清表厚度30~40cm,水(鱼)塘段清淤厚度不小于80cm。

②分层填筑:

回填应按试验段取得的土石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选择符合回填要求的土石混合料作为路基填料。

对于土石混合料中的树根、有机物等派专人清理。

填筑时按横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一层经过平整压实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再填上一层。

填筑时应注意:

a.土石混合料的粒径在不同施工阶段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最小强度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与批准。

施工中最关键的要控制粒径,土石混合料的最大粒径按不得大于压实层厚度的2/3计算,适合填料的土石混合料最大粒径控制在15cm以内,路槽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粒径不大于10cm。

这是保证路堤质量的关键,要予以极大的重视。

b.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免形成水囊或薄弱层影响路堤稳定,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小于0.5m。

c.填方相邻作业段若不同时填筑,先填地段按1:

5坡度分层留好台阶;若同时填筑,分层相互交迭衔接,搭头长度不得小于2m;

d.路堤回填两侧应超宽填筑30cm~50cm,碾压密实,最后削坡,以保证路堤边缘回填质量。

e.本合同段部分路基填土高度较高,为了防止路基偏位或亏坡,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三层上时,恢复道路中线一次。

③摊铺平整:

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先两侧后中间,达到路基平直圆顺,层面平整,以保证均衡一致的平整度。

路基纵、横坡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以利雨天排水。

④洒水或晾晒:

填料的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超过适宜范围,应洒水或晾晒,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并进行必要的搅拌,晾晒为自然晾晒或机械翻松晾晒。

⑤碾压成型: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第一遍应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

碾压时在直线路段和大半径曲线路段,应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在小半径曲线路段,宜先低(内侧)后高(外侧)。

碾压时,压路机横向搭接的轮迹宽不小于1/2轮宽,前后相邻纵向重叠1~1.5m,并做到无死角,使每层压实度均匀,边缘用手扶压路机压实后刷齐整平,确保路基边缘密实。

3.3.6质量控制检测

每层质量控制试验要按技术规范所要求的标准和频率采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检测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试验和检测,达到规定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填筑。

3.3.7雨季施工

做好雨季施工排水工作,施工现场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

每层表面应有2%~3%的横坡,施工中要做到随填、随铺平、随压实,当天铺土必须当天压实。

下列项目,应避开雨季施工:

a.低洼地段的填方路基。

b.工程地质不良地段。

3.3.8构造物处的填筑

对于台背、涵洞两侧,涵顶的填筑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对称一次性填筑、压实。

构造物处填筑施工控制要点如下:

a.填筑:

一般路段台后填筑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分层对称一次性填筑;有软基处理的其他构造物台后填筑,应按设计施工要求适时分层对称一次性填筑。

填筑时对桥涵圬工的强度等级要求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步进行;涵顶填土铺土厚度小于50cm时,不得通过重型车辆和机械,靠近构造物100cm范围内,不进行大型机械作业。

b.压实:

构筑物台后填筑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对称一次性填筑、压实。

当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度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但对临近构造物边缘或涵顶50cm内,应采用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蛙式打夯机施工,分层压实厚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压(夯)实遍数应保证满足压实度要求。

3.3.9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3.3.9.1路基施工前需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降低水位,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组合。

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不得引起水沟淤积河路基冲刷。

3.3.9.2路基填筑前先清除表土、耕植土,翻挖填筑宕渣压实处理,提高路基强度;沿河、沟、塘路段,应清淤干净、彻底,特别注意对暗塘的处理,沿线发现暗塘现象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连续,现场确定处理方案。

3.3.9.3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

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的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3.3.9.4填筑路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若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符合规定之后,再填上一层。

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3.3.9.5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如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

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叉交叠衔接,其搭长度,不得小于2.0m。

3.3.9.6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处的填筑

台背回填土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土,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回填土时对桥涵圬工的强度等要求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办理;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填筑,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涵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3.3.9.7土工格栅铺设采用垂直路线方向铺设,土工格栅长度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横向搭接用0.9mm铅丝绑扎连接固定,固定间距不大于30cm。

周边及纵向搭接采用6mm钢筋弯制成的U型钉固定,固定间距不大于1.0m。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3.4特殊路基处理

本标段软土路基处理长度210m。

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开始前应先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宽)的试验路段或进行成桩试验,试验段和成桩试验的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规模施工。

软基处理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

3.4.1软土地基设计技术标准

软土地基处理结合不同的工程要求,同时应满足稳定和沉降两方面的要求。

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一级公路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内残余沉降(工后沉降)标准为:

一般路段≤30cm,涵洞或箱型通道≤20m,桥台与路基连接处≤10cm。

软土地基上原有路基拼接时,应控制新老路之间的差异沉降,原有路基与拓宽的卢工横坡的工后增大值不大于0.5%。

3.4.2处理方案

1)桥头软基

桥头软基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

高压旋喷法时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后,以高压射流(20MPa~50MPa)通过钻杆下端的旋转喷射装置,向周围土体喷射加固浆液,强使浆液与土切割搅拌,钻杆边喷射变提升,在喷射有效范围内土和浆液快速凝固成圆柱体,成为旋喷桩。

它适用于各种较软弱土层,包括对压力灌注难以加固的软弱地基(N63.5=0~15的软粘土),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设备简单、体积小、占地少、高度仅为3.0~4.0m,能在狭窄河低矮的现场施工,可在不停止生产运营及不中断吊车运行的厂房车间内施工,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不会对周围建筑物带来振动影响河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公害,特别是单管旋喷注浆法可将设备靠近距现有建筑物30cm处施工。

在空间狭窄净空低的场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桥头路基处理的长度包括桥头段河过渡段。

本工程桥头高压旋喷桩处理路段主要为全线桥段两侧桥头,桩间距为1.5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采用2层土工格栅与一般路段过度,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为20m,其中10m伸入过渡段内,土工格栅采用双向,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13%。

桥头处高压旋喷桩纵向处理至台前1.5倍的桥台高度外不少于1排桩,横向处理至路堤边坡坡脚外不少于1排桩。

桥头挡墙处基础采用旋喷桩全断面处理。

桥头挡墙后路段仅在开挖部分采用旋喷桩处理。

2)一般路段

一般路段填土高度基本小于1m,经计算工后沉降均小于30cm,本次设计不作处理。

建议一般路段可考虑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3.4.3软土路基的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3.4.3.1旋喷桩

1、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序

(1)场地平整及三通。

(2)根据设计,放线确定旋喷桩桩位,监理复核确认。

(3)高压泥浆泵、水泥浆搅拌系统、旋喷钻机就位,用高压管路连接起来,并检查接头处是否有泄露现象。

(4)旋喷钻机定位,下钻至桩底设计标高。

(5)按施工要求比例搅拌水泥浆。

(6)启动高压泵,将泵压调制灌注压力。

(7)待压力稳定在灌注压力范围后,钻杆旋转开始灌注,并提升,直至设计桩顶标。

(8)高压泵泄压,拔出钻杆、钻头。

(9)移动钻机之下一个桩位处,重复(4)~(8)之步骤。

2)旋工的主要技术参数

(1)钻杆提升速度:

20~25cm/min

(2)钻杆旋转速度:

15~25r/min

(3)喷嘴直径:

2.0~2.5mm

(4)喷嘴个数:

2

(5)灌注压力:

15~22Mpa

(6)水泥浆水灰比:

1:

1~1.5:

1(P.O.32.5或P.O.42.5)

(7)水泥用量:

180~300kg/m(以桩径1000mm为例)

3)机具操作要点

设备操作人员应该进行上岗前培训,可以熟练操作设备及进行设备维修,确立“预防为主、安全为主”的安全指导方针,在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下操作要点:

(1)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各项运行指标达到施工的要求;旋喷灌注前,要检查高压设备河管路连接系统,注浆管河喷嘴应清理干净。

(2)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的参数。

(3)在下钻至桩底前应及时把注浆管中清水转为水泥浆。

(4)在旋喷过程中,避免在提升时中断喷射,如中断时间过长,会出现断桩现象。

(5)根据设计需要,控制喷射压力、改变提升速度、注浆量可喷射成不同的形状。

边提升边需旋转可成圆柱状;只旋转不提升可成圆盘状;提升到桩头时,加大压力或者复喷可成大帽状;在桩底复喷可成扩大底状;在旋喷过程中复喷、加大压力或者减慢提升速度可成葫芦状的呢个。

(6)旋喷灌注后,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洗。

2、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在加固过程中,旋喷桩施工要采用隔孔施工的方法,避免连续灌注削减地基基础承载力。

(2)旋喷桩做为单桩使用时,因抗折能力差,应使桩中心受压。

(3)旋喷灌注过程中,应注意冒浆情况,在冒浆异常时,需要根据地址原因,采用回灌浆液或速凝浆液等措施。

(4)旋喷桩采用自下而上的喷射注浆;由于水泥的自重大于土的自重,水泥颗粒向下沉淀。

(5)由于浆液的析水作用,桩头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应对刚结束的旋喷桩及时的回浆,回浆时可以采用水泥浆或者水泥含量高的冒浆回灌,回灌之前,要防止杂物进入桩孔。

(6)在施工过程,应做好现场资料的整理,为旋喷桩的技术、数据分析做好基础。

3、质量检测

旋喷桩在地层下直接形成,属于隐蔽工程而不同于其它地基工程,因而不能直接观察道旋喷桩的质量,必须运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检查方法来检验其加固效果。

质量检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旋喷桩的整体性和均匀性。

(2)旋喷桩的有效直径。

(3)旋喷桩的垂直度。

(4)旋喷桩的强度特性;

(5)旋喷桩的溶蚀性和耐久性。

旋喷桩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的过程控制和施工后的质量检测。

A.旋喷桩的过程检测

在旋喷桩施工中,为了确保旋喷桩的施工质量,应从桩位桩长、桩径、桩体强度、桩体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施工全程监控,综合判断,进行质量自检,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检内容及控制标准

(1)桩位:

钻机就位准确,桩位偏差应不小于5cm;

(2)桩的垂直度:

垂直施工时,钻机就位后,要调平钻机,钻机的倾斜率一般不大于1.5%。

(3)桩长:

钻杆下钻至设计深度后,启动高压泵,待压力达到设计灌注压力时,先进行旋喷;提升高度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0.5m。

(4)桩径:

施工前先在现场做试验桩,根据试验桩情况对施工参数做适当的调整;注意监控桩的不同部位的桩径,桩径变化较大时,及时采取措施,达到设计的桩径尺寸。

(5)桩体强度:

桩体强度主要受地质条件和水泥掺入量两个因素控制。

根据不同地质情应及时调整水泥浆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参数,保证水泥用量,使施工质量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6)桩的完整性:

桩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是否断桩、缩径河桩头夹泥等问题。

旋喷过程中应保证喷射压力稳定、钻杆旋转及提升速度均匀,保证桩径均匀;在换接钻杆时,应有0.2m的搭接,避免出现断桩现象,桩头应进行复喷防止出现夹泥问题。

B.施工后的质量检测

施工后检测是对旋喷桩施工质量的鉴定,做为施工验收的依据,一般在旋喷桩桩体强度达到检测要求时进行,检查的数量通常为旋喷桩总量的5%。

对于整个工程应不少于3根。

检测的对象应选择为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及旋喷桩灌注时有异常现象的旋喷桩;检查项目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的用途确定。

3.4.3.2软土路基施工

1、软土路段路基施工速度应减慢,严格控制施工加载速率不大于1.0m/月,推荐采用松铺厚度30cm压实,每周摊铺一层。

2、路面铺筑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

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卸载开挖路槽并开始路面铺筑。

3.4.4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施工观测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检测的沉降量也是计量支付的依据、推算路面铺筑时间的基础资料。

施工观测项目包括沉降观测河稳定观测。

1、沉降观测

新建路段观测断面的布设:

新建路段观测点一般布设在路堤中心以及路基两侧边缘,每100~200m布设一断面,与桩基结构物相邻的两段路堤中心各布设一点。

拓宽路段观测断面的布设:

拓宽路段观测点一般布设在路基搭界处以及拓宽路基一侧边缘,每100~200布设一断面,与桩基结构物相邻的两段路堤中心各布设一点。

观测频率:

施工期:

每填一层观测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后,每天需观测一次,因故停止施工,每三天观测一次。

临时水准点的布设:

临时水准点布设在不受垂直向河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的地基上或永久建筑物上,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三个月用路线测设中的水准点做为基准点,对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校核一次。

2、侧向位移(稳定)观测

观测及其频率:

侧向位移桩和基桩设置好以后,采用钢尺量测位移桩与基桩之间的距离,量测钢尺的拉力为5公斤(或由量测人自定),有条件时也可用红外测距仪量测。

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时开始,其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

3、不稳定状态的判断标准

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cm/d,或日测向位移量达到0.5cm/d,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

3.5老桥及构筑物拆除、老路面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