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576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派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备考指南之词语辨析WORD版.doc

专题一词语辨析

A

“按照”和“按”

(1)作为动词时,两个词语相同,表示根据

(2)表示介词时,根据后面所接词语的多寡选择,比如我们说“按期完成”,但是不说“按照期完成”。

B

1.“巴不得”和“恨不得”

(1)前者所希望的事情能够做到,后者所希望的事情做不到;

(2)前者的宾语可以被否定,后者不能;

(3)前者可用数量短语作宾语,后者不能;

(4)前者可以加“的”修饰名词,后者不能。

2.“被”“叫”“让”

(1)“叫和让”当介词时,用法基本上和“被”一样,只不过“被”更为正式;

(2)“叫和让”作介词时,后面如果是指人的名词,可能跟动词用法混淆,产生误解,“被”没有这个问题。

(3)“被”可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的助词。

“叫”很少这样用,“让”没有这种用法。

3.“不必”“甭”“无须”

(1)“无须”不可以单独使用,前两者可以;

(2)“无须”可以放在主语前面,前两者不可以。

4.“必然”“势必”

(1)用“势必”的地方都可以用“必然”,但是“必然”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替代“势必”:

a.必然+动词/形容词;b.必然+助动词;

(2)后者多用于社会生活方面,式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5.“毕竟”“终究”

在表示总归的义项的时候,二者相同,但是表示最终的义项的时候,只能用“终究”。

6.“边”“一边”

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前者只用于同一个主语,后面可以用于不同主语。

7.“遍”“次”

前者强调从头到尾,后者则不一定。

8.“不”“没有”“没”

(1)“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愿望,可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2)“不”可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面,“没有、没”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

“不”和“助动词+动”有五种形式:

不能吃、能不吃、不能不爱、能不能吃、能吃不能?

“没有、没”只有一种形式:

没能吃。

9.“不比”“不如”

(1)作比较时,“不比”只是强调差异,强弱不明;

(2)“不如”后面可以不带宾语,“不比”一定要带宾语。

10.“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表示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表示不需要、用不着。

11.“不得了”“了不得”

(1)前者一般没有名词性主语,后者一般有;

(2)前者通常不作定语,后者可以;

(3)前者不能做“有”(没有)的宾语,后者可以;

(4)后者可以表示“超乎寻常”,后者不可以;

(5)两者接在“形容词+得”后,意思没有什么差别。

12.“不管”“无论”“不论”

(1)“不管”常用于口语;

(2)“不管”常用于“形+不+形”格式,“无论、不论”这种格式中间常加“还是、跟、与”。

13.“不管”“尽管”

前者后面表示假设,后者表示事实,不能接任指。

14.“不管”“任凭”“无论”

“不管、无论”后面常接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任凭”则一般不用;

15.“不过”“只是”

表示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时,两者用法相近,“只是”的转折语气比较舒缓,后面不能停顿。

16“不及”“不如”

(1)前者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前后都是名词,后者还可以表示权衡利弊,因此前后还可以是动词;

(2)后者还可以用于“不及+动”和“动+不及”,前者没有这样的用法。

17.“不免”“难免”“未免”

“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的不可避免,“未免”表示某种过分情况的评价、不以为然。

C

1.“才”“再”

前者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只是比较晚。

后者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后来的某个时间实现。

2.“采取”“采用”

前者的使用对象较为抽象,后者的对象较为具体;后者只能带名词宾语。

3.“参加”“参与”

前者主要是加入某组织或者对某事提出意见;后者是指参加了计划、讨论或处理等活动。

4.“曾经”“已经”

(1)前者表示有过某种行为或者情况,后者表示事情完成,从时间上来说,前者较远;

(2)前者所说的活动可能已经结束,后者所说的活动可能还在继续;

(3)前者常接“过”,后者常接“了”。

5.“常常”“往往”

(1)前者表示动作的重复,可用于主观意愿,不呈现规律性,可用作将来的事情;后者是对以前情况的总结,不用于主观意愿,有规律性,不用做将来的情况;

(2)后者要指明情况、条件或者结果,后者没有这种限制。

6.“常常”“通常”

前者指频率较高,后者多用于带有规律性的动作或行为。

7.“朝”“向”

(1)后者可以替换前者;

(2)前者不能用在动词后面,后者可以;

(3)引进指人的名词时,前者用于具体动作,后者不能。

8.“朝”“往”

(1)前者强调面向,后者强调移动;

(2)表示移动时,两者可以互换;

(3)单纯指移动时用后者,单纯指面向时用前者;

(4)前者可以直接跟人或物的名词组合,后者不可以。

9.“除非”“只有”

(1)表示强调某条件是唯一先决条件的时候,两者通用,但是除非从反面强调,语气更重;

(2)前者可以用在“是......”前,后者不能;

(3)“除非...,才...”可以说成“除非...,不...”,后者不能。

10.“从而”“进而”

前者强调进一步行动,后者强调因果。

D

1.“但是”“而”

表示转折时,二者相当,前者多用于关联词语,后者不受限制。

2.“当”“在”

(1)表示时间时,二者相当,但“当”不能跟单独的时间词组合;

(2)表示处所时,前者只能跟少数名词组合,不能跟处所词、方位词组合,后者反之。

3.“到底”“终于”

(1)后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口语、书面语都常用;

(2)前者修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带“了”,后者不受此限;

(3)到底可用于问句或表示“毕竟”表示强调,后者不能。

4.“倒”“却”

(1)前者有责怪意味,后者没有,语气较轻;

(2)前者后面多用积极意义的词或短语,后者不限;

(3)前者可以表示让步、舒缓语气、催促或者追问,后者不可以。

5.“点”“些”

(1)前者常用于不可数名词,后者常用于可数名词;

(2)前者表示少量,后者不一定;

6.“对”“双”

(1)除眼睛、翅膀外,跟肢体、器官无关的东西不能用“双”,只能用“对”;

(2)前者有儿化音,后者没有。

7.“对于”“关于”

(1)表示对象用前者,表示关联用后者;

(2)作状语时,前者在主语前后均可,后者只用于主语前面。

E

“二”“两”

后者用在量词前。

F

“非常”“十分”

(1)前者可以重叠ABAB,后者不可以;

(2)后者可以接在某些否定词后面表示程度降低,后者不可以。

G

1.“刚才”“刚刚(刚)”

(1)“刚才”和“刚”意思相近,但词类不同,“刚”是副词,只用在动词前;

(2)“刚、刚刚”可以接时量短语,“刚才”不行;

(3)“刚才”和“刚刚”后可以用否定词,“刚”不行。

2.“每”“各”

(1)前者侧重于集体当中的个体,后者侧重于普遍的个体;

(2)前者和量词配合才能加在名词前,后者可以直接加在部分名词前;

(3)前者后面可以用各种量词,后者后面只能用一部分量词。

3.“根据”“据”

(1)后者可以跟单音词组合,前者不可以;

(2)后者可以构成据说、据传等,前者不可以;

4.“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多用“同”。

用作连词时,使用频率为“和>跟>同”;

(2)“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书名、标题中。

5.“更加”“越发”

后者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前者仅限于同一事物的进一步变化。

6.“固然”“虽然”

(1)前者侧重确认某种事实,后者侧重让步;

(2)前者很少用在主语前,后者则比较自由。

7.“过”“了”

(1)前者不能加在动词重叠中间,后者可以;

(2)A.“动词+过”表示已有经验,总是与过去的时间相联系;“动词+了”表示完成,与过去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

B.“动词+过”所表示的动作不延续到现在,“动词+了”所表示的动作可能延续到现在;

C.“动词+了”表示有一定结果,“动词+过”则不一定。

H

1.“还”“又”

都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是前者表示没实现的动作,后者表示已经实现的动作。

2.“好在”“幸亏”

前者表示有利条件本来就存在,后者表示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不良后果。

3.“和”“以及”“及”

(1)“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

(2)“以及”前能停顿,“及”前不能;

(3)“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面比后面重要;

(4)“以及”可以连接小句,其余二者不可以。

4.“忽然”“突然”

(1)“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更强调情况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

(2)“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5.“互相”“相”

(1)前者不限,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后者多修饰单音节动词,后者一般不修饰单音节动词;

(3)前者不限,后者修饰双音节动词受限制;

(4)“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互相”不能。

6.“会”“能”

(1)前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后者的能力往往是自然获得的;

(2)具备某种能力,二者大致相同。

但表示达到某种效率,只能用后者。

(3)表示有可能,可以互换。

7.“或者”“要么”

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前者可以连接句子,也可以连接名词性词语,后者一般只连接句子。

8.“或者”“还是”

前者用于陈述句,后者用于疑问句。

J

1.“既然”“因为”

后者比前者客观。

2.“即使”“尽管”“虽然”

(1)后两者的情况是事实,前者的情况一般是假设;

(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3.“进行”“举行”

前者不能加名词宾语,后者可以。

K

“可以”“能”

(1)前者表示可能性,后者表示能力;

(2)能表示客观的可能性;

O

“偶然”“偶尔”

前者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后者跟“经常”相对,表示频率。

Q

1.“恰好”“正好”

前者作副词时与后者用法相同,比后者更强调事情的巧合性。

前者一般不能作补语或谓语。

2.“千万”“万万”

(1)前者多用于祈使句,后者多用于否定句;

(2)后者语气比前者强烈。

3.“前后”“先后”

前者用于空间,后者用于时间。

R

1.“认为”“以为”

(1)前者一般用于正面判断,后者多用于与事实相违背的判断;

(2)前者前面用“被”,后者前面用“让”。

2.“如何”“怎么”

(1)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2)作代词时,后者用于句首表示惊讶,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征求意见。

S

1.“始终”“一直”

(1)多数情况下,后者可以替换前者;

(2)后者接动词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前者不能;

(3)前者不能表示将来,后者可以。

2.“丝毫”“一点儿”

(1)前者只用于否定式,后者比较自由;

(2)前者一般不修饰具体名词。

3.“所有”“一切”

(1)前者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带“的”,后者直接加名词;

(2)前者着重强调数量,后者着重强调类别;

(3)前者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后者只能修饰可以分类的事物。

Y

1.“也”“又”

(1)前者表示和其他人动作等同,后者表示和自己的动作等同;

(2)都可以表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

前者既可以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动词,后者一般只能用动词;

(3)主语不同用前者,主语相同用后者。

2.“一方面”“一边”“一面”

前者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有先后。

后两者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3.“一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一般用后者。

4.“一起”“一块儿”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5.“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