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732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docx

《发展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docx

发展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儿童说出词的能力是从(A)

A.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B.理解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C.模仿成人词的声音开始的D.强化成人说出词的声音开始的

2.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的时期是(A)

A.乳儿期B.婴儿期

C.幼儿期D.学龄初期

3.儿童的思维开始产生的时期是(C)

A.新生儿B.乳儿

C.婴儿D.幼儿

4.大脑皮层成熟的程序是(C)

A.额叶—枕叶—颞叶—顶叶B.顶叶—额叶—枕叶—颞叶

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在婴儿的言语发展中,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是从(B)

A.1岁末开始B.1岁半—3岁末

C.2岁末—3岁末D.2岁半—3岁末

6.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的时期是(A)

A.乳儿期B.婴儿期

C.幼儿期D.小学时期

7.儿童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A)

A.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B.模仿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C.理解成人说出词开始的D.强化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8.儿童到了三岁末,在正确的教育下,言语的掌握一般为(D)

A.多词句阶段B.单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D.各种基本类型句子阶段

9.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B)

A.一周末左右B.二周末左右

C.三周末左右D.四周末左右

10.婴儿期内,由于儿童的经验贫乏和言语能力较差,因而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C)

A.具体形象性B.直观性

C.直觉行动性D.直接感知性

11.婴儿言语的发展中,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是从(B)

A.1岁末开始B.1岁半—3岁末

C.2岁末—3岁末D.2岁半—3岁半

12.大脑皮层成熟的程序是(C)

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枕叶—顶叶—颞叶—额叶

13.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B)

A.新生儿时期B.乳儿期

C.婴儿期D.幼儿时期

14.婴儿从一岁末到一岁半是言语发展的(D)

A.多词句阶段B.复合句阶段

C.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D.理解言语阶段

15.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的时期是(B)

A.乳儿期B.婴儿期

C.学前期D.学龄初期

16.儿童大脑区域成熟最早的是(B)

A.额叶B.枕叶

C.顶叶D.颞叶

二、空题

1.婴儿期内,由于儿童的经验还比较贫乏,言语能力还较差,因而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____直觉行动性____。

2.儿童说出词的能力是从____婴儿期________开始的。

3.婴儿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词的___概括_____作用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初步发展起来。

4.婴儿的记忆,主要以_____无意识记_______为主。

5.婴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直觉行动性_________。

6.言语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概括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___对行为的调节作用______。

7.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____言语前期_______。

8.婴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_____有意识记________识记刚刚开始萌芽。

9.儿童的思维是从_____婴儿期______时期开始产生的。

10.直觉行动思维是_____婴儿期_______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11.婴儿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

词的概括作用和对行为的___调节______作用也初步地发展起来。

12.婴儿的记忆,主要以___无意识记___________为主。

13.婴儿言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____理解______言语的阶段和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

14.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作用一是_____概括______作用,二是调节作用。

三、名词解释

1.言语前期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言语前期

2.直觉行动思维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其基本特点是:

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3.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4.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四、简答题

1.儿童大脑皮层各区域成熟的程序是什么?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简述乳儿言语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1)言语理解的开始

(2)言语交际的开始

3.婴儿期言语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五、论述题

1.结合婴儿的活动,试述其思维发展的特点。

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其基本特点是:

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2.结合婴儿的生活实际,试述其言语发展的特点。

(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一、选择题

1.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是(C)

A.3岁B.4岁

C.5岁D.6岁

2.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C)

A.学习B.劳动

C.游戏D.自我服务性劳动

3.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大大落后于空间知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B)

A.时间比较具体B.时间比较抽象

C.时间比较笼统D.时间比较系统

4.对儿童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D)

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无意识记

5.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C)

A.直观动作性B.抽象概括性

C.具体形象性D.间接概括性

6.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D)

A.言语B.劳动

C.学习D.游戏

7.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D)

A.理解水平B.判断水平

C.推理水平D.概括水平

8.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这称为(C)

A.直觉行动思维B.直觉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9.幼儿记忆的特点是(A)

A.无意识记为主B.比较精确

C.意义的理解识记D.有意识记为主

10.内部言语主要执行着分析综合的功能和(D)

A.概括的功能B.调节的功能

C.选择的功能D.自我调节的功能

11.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B)

A.婴儿期B.学前期

C.学龄初期D.少年期

12.从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看,大脑各区域接近成人水平是到(C)

A.婴儿末期B.乳儿末期

C.学前末期D.学龄末期

13.由于成人说喝开水不生病,儿童也给鱼缸里加上开水,这反映了其心理活动的(B)

A.直观行动性B.具体形象性

C.抽象概括性D.直接性

14.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的时期是(B)

A.3岁B.4岁

C.5岁D.6岁

15.一般来说,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的时期是在(B)

A.4—5岁B.5—7岁

C.7—9岁D.9—11岁

16.提出“自我中心言语”的是(C)

A.维果斯基B.乔姆斯基

C.皮亚杰D.鲁宾斯坦

17.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C)

A.知觉的特点B.记忆的特点

C.思维的特点D.想象的特点

18.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比时间知觉的形成(A)

A.容易B.困难

C.非常困难D.一样

19.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发生在(C)

A.乳儿期B.婴儿期

C.学前期D.学龄初期

20.内部言语的发生是在(B)

A.婴儿期B.学前期

C.学龄初期D.学龄晚期

21.具体形象性思维发生在(B)

A.婴儿期B.学前期

C.学龄初期D.少年期

22.学前儿童思维的重要特点(C)

A.直觉行动思维B.直觉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23.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言语是(D)

A.内部言语B.独白言语

C.连贯性言语D.书面言语

三、名词解释

1.创造性游戏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称之为创造性游戏

2.理解理解就是认识或揭示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

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3.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言语(默语);内部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内部言语是在对话言语,即外部言语或有声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4.游戏言语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中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

5.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一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

皮亚杰把这种言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6.判断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反映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7.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8.情境性言语情境性言语常带有浓厚的表情性,即经常夹杂着丰富的手势和表情。

9.主导活动主导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10.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

11.连贯性言语连贯性言语是前后一贯的表述,听者不必去考虑情境,就能领会。

12.合作游戏合作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其表现是在联合游戏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目标很明确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1)掌握相应的词。

(2)把相应的词和一类事物多次结合。

(3)引导儿童对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4)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化和概括化,以形成普遍的概念。

2.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

3.简述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的原因。

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内部言语的机能是什么?

内部言语的机能:

(1)主要执行自觉的分析综合的机能。

(2)主要执行自觉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3)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4)内部言语的发展,并有可能掌握书面言语

6.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二、填空题

1.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称之为_____创造性游戏_______。

2.整个学前时期,有意想象正在发展,但____无意想象________仍占主要地位。

3.内部言语是从____学前期_________开始产生的。

4.学前儿童概括的内容比较_______贫乏________。

5.在儿童说出的言语方面,包括两个主要的形式:

一个是____对话言语_______,一个是独白的言语。

6.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_______。

7.整个学前时期,_____无意想象________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正在发展。

8._____游戏________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的独特结合。

9.学前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是跟儿童最初_____概括_________的特点相联系。

10.概念是用______词________来标志的。

11.整个学前时期,_____无意___________想象占主要地位。

12.内部言语是在儿童____外部言语__________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13.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及进行初步___抽象概括________的可能性。

14.内部言语是从___学前________时期开始产生的。

15.学前儿童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两种自言自语的形式:

一类是___游戏言语______;一类是____问题言语____。

16.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______具体形象性__________和不随意性。

17.学前儿童的学习也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______社会性________活动。

18.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跟儿童最初___概括______的特点相联系。

19.在儿童说出的言语方面,包括两个主要形式,一个是对话言语,一个是___独白______言语。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A和B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D)

A.动物心理发展

B.人类心理发展

C.心理的个体发展

D.心理的种系发展

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C)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二、填空题

1.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2.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横向研究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

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的研究要依据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儿童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发展,这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研究的(A)

A.客观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矛盾性原则

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自然观察

C.全面观察

D.实验法

3.儿童心理的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和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这是遵循儿童心理研究的(C)

A.客观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矛盾性原则

D.感知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2.矛盾性原则

矛盾性原则是指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

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3.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4.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

5.教育心理实验

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方法。

6.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是道德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

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B)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D.巴宾斯基反射

2.心理现象开始发生的时期是在(B)

A.胎儿时期B.新生儿时期

C.婴儿时期D.学前时期

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睡眠逐渐减少,说明了(B)

A.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B.兴奋的增强

C.抑制的增强D.内抑制的发展

4.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B)

A.新生儿B.乳儿

C.婴儿D.幼儿

5.新生儿心理发生的标志是(D)

A.巴宾斯基反射B.把握反射

C.瞳孔反射D.条件反射

6.乳儿期是(D)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言语B.思维

C.注意D.动作

7.儿童心理发生的时间是在(B)

A.2天左右B.2周末左右

C.4周左右D.2月左右

8.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C )

A.整体到分化/下部到上部/大肌肉到小肌肉B.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小肌肉到大肌肉

C.整体到分化/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D.分化到整体/上部到下部/大肌肉到小肌肉

二、填空题

1.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婴儿期开始出现了最初的_____有目的的__________活动。

2.婴儿期内,儿童学会了随意地____直立行走_________,从而就扩大了他的生活范围。

3.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产生,是在儿童出生后_____两周末_______左右出现的。

4._____乳儿_______时期是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______新生儿________时期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时期。

6.新生儿最初的_____条件反射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生。

三、简答题

1.简述动作发展在乳儿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2.简述乳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