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586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docx

7关于黄冈大别山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建议送审稿

市文化局关于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发展的

建议

(送审稿)

一、基本情况

(一)黄冈文化基本情况

黄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东坡文化、健康文化、禅宗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是一块红色、神奇、美丽的土地。

1、红色文化光辉灿烂。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3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将帅;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红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重要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为缔造新中国,先后有四十四万黄冈儿女为革命献身,其中五万三千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红安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在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中,每三个红军指战员就有一个红安人,每牺牲的四个烈士就有一个红安人,每走的一里长征路上就有一个红安战士倒下。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黄冈人民血染的风采。

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

黄冈大别山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2、名人文化资源丰富。

黄冈名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医药、佛教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

据文献记载,黄冈历代名人有1600余位,其中古代1130多人、近现代460多人。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

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独具特色,境内有各类文物点5768处,其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国家级9处,省级102处,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2处,馆藏文物11万余件,文物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的文物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6460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市级75项,县级467项。

全市有4个国家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等。

黄冈素有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黄冈教育品牌享誉全国。

百年老校黄冈中学被誉为“全国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勇夺11金5银2铜共18块奖牌,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4、戏曲文化底蕴深厚。

黄冈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黄梅戏、汉剧、楚剧、东路子花鼓戏、文曲戏、采茶戏等一大批戏曲剧种,诞生了京剧鼻祖余三胜、京剧青衣泰斗余紫云、京剧余派创始人余叔岩、黄梅戏创始人邢秀娘等。

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已成为全国影响广泛的五大剧种之一,深受我国广大观众喜爱,是黄冈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东坡广场文化活动”成为湖北省著名的文化活动品牌。

5、东坡文化驰名中外。

苏东坡是千年英雄,世界级文化名人。

在诗、词、赋、散文、书画等领域具有很高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谪居黄州4年零4个月;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足迹遍布黄冈各地,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两岸;创作了诗、词、赋、散文等750多篇作品,写下“一词二赋”等千古名篇,成就其文学巅峰;书就了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齐名的书法名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6、禅宗文化甲冠天下。

黄冈是佛教中国化的圣地,素有天下祖庭的美誉,孕育了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名扬海内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祖玉印,是中国佛教禅宗重要文物之一,为稀世国宝。

黄梅有“小天竺”的美誉,自古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改革开放以来,禅宗文化得到继承发展,昌明法师修复古刹,本焕大师重建祖庭,五祖寺焕发光彩,四祖寺祖庭重辉。

如今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成为中外游客拜谒之地。

7、健康文化影响深远。

黄冈名医辈出,有史可查的境内著名中医244人,其中宋代3人,元代2人,明代49人,清代178人,民国12人。

鄂东四大名医声名远播,明代“医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是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北宋“医王”、著名医学家庞安时,著有《伤寒总病论》,被奉为中医药学经典;幼科“圣手”、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100余卷,被康熙皇帝追封为“医圣”;清代名医杨济泰著《医学概要》36卷,被誉为“初学者入门之阶”。

黄冈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素有“鄂东药库”之称。

8、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黄冈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块美丽的土地。

大别山逶迤绵亘、巍峨磅礴、天工巧夺,集雄、奇、险、幽于一体,连绵境内数百里,有“中原之肺”之美称,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号称“中原第一峰”;麻城龟峰山万亩古杜鹃群落,全国一绝,世界罕见;英山龙潭河谷被誉为“华中第一谷”;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长江流经黄冈200余公里,境内倒、举、巴、浠、蕲、华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地热温泉资源丰富。

黄冈胜迹如云,名贤咸至,李白、杜牧、王禹偁等众多客籍历史文化名人在黄冈留下大量名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黄州写下“一词二赋”等千古名篇,成就其文学巅峰。

旅游资源魅力无穷,“三色”旅游独具特色,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全国12大红色旅游区。

(二)黄冈大别山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冈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革命历史可歌可泣,红色精神弥足珍贵。

一是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黄冈是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共党组织的重要地区之一,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林育南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起人和创始人。

在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黄冈人民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创造了“三个从未间断”的历史奇迹:

从党的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党的组织活动从未间断;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从鄂东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围绕创建人民政权及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活动从未间断。

在中共党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二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黄麻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由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拉开了鄂豫皖革命斗争的序幕,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中心区域。

1930年2月至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成立鄂豫皖边特区和苏维埃政府,组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统一领导鄂豫边、鄂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和大别山武装割据局面的实现。

此后,相继成立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第二次“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四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主力红军总兵力发展到2个军、6个师及4个独立师和1个少共国际团,共4.5万人,赤卫军等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人以上。

黄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拥有黄安、英山、罗田、广济等6座县城,建立起红安、麻城、黄冈、英山、蕲春等26个县革命政权,总人口约350万,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全盛局面。

规模仅次于中央苏区,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三是在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中共黄麻特委、鄂东革命委员会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标志着鄂豫皖边区有了第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建军之初即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实行“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和建军的起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黄冈、在鄂豫皖边区就有了自己的武装和根据地,黄冈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此后,相继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八军、第六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31师、32师、33师、34师,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正式成立,浴血大别山,转战三千里,赤化川陕省;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实行战略转移,历时10个月长征,率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先锋”,与陕北刘志丹部会合开辟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大本营,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大功。

红二十五军长征以后,重新建立的红二十八军同人民群众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以不到3000人的兵力,抵御和打击了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多次“清剿”。

全国抗战爆发后,红二十八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停战谈判,随即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黄冈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付出巨大牺牲;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正规军26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30万人,向中原解放军大举围攻,公开挑起全面内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副司令员王树声、王震,率部成功实现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原突围”,拉开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8月,英雄的黄冈人民用生命迎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1949年4月至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第四野战军从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解放武汉三镇。

黄冈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障人民解放军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黄冈人民血染的风采。

(三)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初期启动以黄冈为重点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把试验区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解放思想的试验区、艰苦奋斗的创业区、民生改善的先行区。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支持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尽快解决黄冈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确保黄冈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发挥黄冈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支持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关于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指示精神,从根本上解决革命老区欠发达问题;有利于促进湖北中部崛起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四)黄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文化行政、事业、企业单位906个,干部职工人数4200余人。

其中,建有群艺馆1个,文化馆11个,总建筑面积308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1个,总建筑面积28251平方米,藏书总数为131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其中黄梅戏剧团7个,楚剧团3个、艺术团1个、杂技团1个),演职员工总人数769人,民间剧团162个;文博单位19个(其中博物馆9个、纪念馆10个),总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17000件,国家一级文物120件;新华书店12个,市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12个,农家书屋43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4个,村文化室700个,文化中心户1255家;歌舞娱乐场所113家,电子游戏厅(室)149家,网吧827家。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二、困难和问题

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及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有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风、蕲春等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文化民生问题仍然突出,总体上,我市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进程还不完全适应;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优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还未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受设施条件制约难以有效保障,亟待建设市级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急需建设黄梅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黄梅戏大剧院和黄冈艺术学校新校园等。

城乡文化一体化需要加快发展,亟待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包括文物资源大县的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及社区文化室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转制院团需要扶持壮大实力,做大做强,黄梅戏、东路花鼓戏、文曲戏、楚剧及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大传承保护力度;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艺术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加强。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形势紧迫。

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是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最大瓶颈。

我市文化遗产数量多,规模大,历代黄冈名人有1600余位,各类文物点576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460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人文化遗产等,亟待加强保护传承利用,任务十分繁重,形势十分紧迫;遗址遗迹急需加强保护,一些红色遗址遗迹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加上战争破坏和自然损坏,损毁严重,保护形势十分紧迫,上世纪80年代,全市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1447处文物点中,现有50处文物点完全消失,其中部分是革命遗址遗迹。

黄冈红色文化整体保护不够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很好地展示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很多重要的红色景区点亟待进行高起点的保护开发,是建设“红色大别山”的紧迫任务。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我市文化产业块头不大,规模效应不强,特别是缺少有实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和拳头文化产品,亟待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扩大文化消费、构建现代文化市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紧迫。

三、需要支持解决的有关事项(共计约1000亿元)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仅靠黄冈老区自身努力难以解决740万老区人民的文化民生问题,难以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需要党和国家在文化政策、项目、资金、规划等方面给予黄冈老区特殊扶持;着力推进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推动黄冈老区加快改善文化民生步伐。

(一)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构建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支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市级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重点建设黄冈艺术中心、黄冈市图书馆、黄冈博物馆新馆二期工程、黄梅戏大剧院、黄冈艺术学校新校园;

加强全市专题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重点建设渡江战役黄冈遗址博物馆,黄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博物馆,黄冈中共隐蔽战线三杰(徐楚光、周镐、袁殊)博物馆,移民博物馆与黄冈移民文化遗址,黄冈进士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二期工程,大别山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

建设红安县历史博物馆、七里坪革命纪念馆、红安县将军藏书屋、新四军中原突围博物馆、叶君健书屋;麻城市李贽纪念馆、麻城名人书屋;团风李四光科技图书馆;黄州李四光纪念馆广场设施配套工程、陈策楼百位烈士纪念馆;罗田余三胜纪念馆;(英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红二十五军纪念馆;蕲春李珍主题公园核心工程--李时珍纪念馆改扩建;(黄梅)废名纪念馆;武穴郭超人图书馆,名人展览馆,民间收藏馆,科技展览馆。

2、支持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包括文物资源大县的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及社区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黄州区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李四光博物馆展陈提升,出土文物修复;团风县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改扩建;红安县建设县文化中心,12个乡镇(场)文化站、397个行政村村级文化活动室、1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麻城市建设大别山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移民博物馆;浠水县建设北城新区综合文化中心、闻一多纪念馆二期扩建;罗田县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大别山文化活动中心;英山县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改扩建;蕲春县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黄梅县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武穴市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岳家拳传习馆、文曲戏大剧院、梅川镇文化活动中心;龙感湖建设文体活动中心。

3、支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建立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及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扶持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支持省黄梅戏演艺集团及县市区演艺团体创作精品剧目;支持办好黄冈艺术学校,升格筹建黄冈艺术职业学院。

(二)支持一批重大文化项目

以创建“中国名人之都”为目标,加强黄冈名人文化建设;以构建文物保护体系和博物馆体系为目标,加快文物事业发展。

重点支持黄冈大别山红色大遗址保护开发工程、“中国名人之都”建设工程、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

1、支持黄冈大别山红色大遗址保护开发工程。

将“黄冈大别山红色大遗址保护开发工程”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以黄冈市的红安、麻城、黄州、团风、浠水、英山、罗田、蕲春、黄梅、武穴等地的革命遗址遗迹为主要片区;以“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等革命史实为载体,重点保护建党元勋故里、将军故里、红色名人故里、红色纪念地及纪念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形成保护、纪念、展示、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格局。

主要包括:

“黄麻起义”遗址博物馆,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郑位三故居,秦基伟故居,红安61位开国将军故居,红安陂安南革命苏区旧址,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群,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安鄂豫皖省委及陂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群,黄安县农民协会旧址,黄安三区农民协会旧址,红安西汪家湾革命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和鄂东北道委会旧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黄柴畈会议旧址,黄麻起义会议旧址—文昌宫;麻城乘马会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麻城王树声大将及27位将军故居,麻城苏维埃革命旧址,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麻城县委旧址,麻城城区六乡农民协会旧址,麻城红四军军部旧址,麻城夏家山革命旧址,麻城柏树咀红军二分医院,麻城刘文蔚烈士墓,麻城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团风革命烈士陵园,张浩故居,林育南故居,李四光故居,熊十力故居,团风回龙山镇林家大湾村八斗湾共存社成立旧址,团风县贾庙乡泉华山大庙与清代泉华山寨遗址,团风县贾庙乡漆家湾清代漆氏宗祠,团风县杜皮乡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成立旧址,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漆先庭墓,漆少川林东英夫妇合葬墓,张体学林少南夫妇合葬墓,黄冈中心县委旧址;黄州陈潭秋故居,陈策楼革命旧址群维修开发工程;张体学浠水县办公石洞;中共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金凤楼,罗田胜利老街及红色革命遗址群,英山县红二十五军军部郁氏祠;蕲春高山铺战斗遗址博物馆,詹大悲墓;黄梅县红十五军成立纪念地,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和故居,蕲黄广三县秘书处,邓雅声烈士陵园,吴铁汉烈士陵园;武穴市“红色渡口”。

2、支持“中国名人之都”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名人文化设施实施建设工程、名人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名人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工程、名人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名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工程、名人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名人文化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

实施市级重大设施项目带动:

建设东坡赤壁景区、遗爱湖公园景区、城东新区东坡文化中心;实施黄冈名人文化园、黄冈名人文化广场、东坡广场、苏东坡纪念馆、东坡外滩、东坡书院、陈潭秋故居二期建设工程,“一河两湖”生态文化园区,东坡赤壁规划区域“三国城”等项目;保护一批名人文化资源,修缮保护一批名人故居、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

建设县市区名人文化设施。

3、支持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工程。

实施文物“五有”保护工程。

对全市5768处文物点实行“五有”保护:

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护机构和有保护工作会议。

实施遗址遗迹、古山寨、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维修展示工程。

主要包括:

东坡赤壁景区连片开发工程;黄州古城墙维修复原工程;黄州中环路汉墓遗址博物馆保护与展示工程;黄州禹王城考古遗址公园;黄州邾王城和螺蛳山大遗址历史文化景区工程。

红安陡山吴氏祠,红安乡土建筑传统民居,红安华河古民居村落,红安双城塔;麻城柏子塔,麻城雷氏祠;团风县马曹庙镇戴家湾方本仁庄园及方本仁墓;团风县总路咀镇宁家坳村梨子湾徐会之旧居;团风徐会之故居;团风百丈岩古民居;罗田滕家堡街古道建筑群;罗田县文庙,王葆心墓,余三胜祖墓;英山毕昇墓,段氏府,“金氏祠堂”,金光悌墓;浠水文庙、福主戏台;蕲春李时珍墓,黄侃陵园,詹大悲烈士墓,査国桢故居,胡风故居;蕲春昭化寺;黄梅众生塔;黄梅牌楼湾古民居;武穴饶汉祥故居,陈康故居,居正家族墓陵,“浴佛井”遗迹,郑公塔。

4、支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工程。

主要保护开发黄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红安七里坪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七里坪、九资河镇等一批省级旅游名镇;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黄梅县五祖镇一天门村、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泉塘村、罗田县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村、红安县高桥镇长丰村、红安县天台山风景区对天河村、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麻城市龟山镇龟峰山村、蕲春县蕲州镇西角湖村、浠水县三角山旅游度假区李宕村、英山县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山村、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等一批创建省级旅游名村。

5、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

支持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水平。

(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黄冈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构建现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消费;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1、支持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和名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大对黄冈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