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44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docx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学》

第一章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交叉

重点问题

一、为什么说市场营销学包容了工业设计

1.市场营销的整体性

2.市场营销的组合性

3.全球经济增强工业设计依附性

4.市场营销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设计

重点问题

一、市场营销政治环境的主要内容

 政治环境一般分为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政治环境分析两部分。

二、市场经济环境与企业市场营销

经济环境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提供状况。

2、人口与收入。

对人口及其收入状况的研究和变化可以借助若干统计指标:

(1)人口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2)从不同角度划分的人口的构成:

年龄结构、性别、人口的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受教育程度、和宗教构成等。

(3)人口的密度和地理分布。

(4)收入。

3、消费状况。

主要分析营销所在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一种有效手段。

4、物质环境状况。

三、市场文化环境与企业市场营销

营销人员对文化环境的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状况。

2、宗教信仰。

3、审美观念。

4、语言。

5、亚文化群。

四、市场营销个体环境的主要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

包括企业的生产能力、财务能力、职工的素质、研究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在公众中的印象等。

2、生活资料消费者或生产资料的购买者。

要明确消费者的数量、购买频率、分布、特定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与购买者的特定的行为方式等。

3、供应企业和后续经销企业。

从供应企业到最后销售,形成了一个链条式的系统。

供应企业→生产企业→中间供应、销售企业→消费者或购买者。

4、竞争企业。

在任何市场上,只要不是独家经营,便有竞争对手存在。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购买行为

重点问题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在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

1.动机。

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

消费者动机是很复杂的,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两部分:

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

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成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两个层次需要属生理的和物质方面的需要,后三个层次主要是心理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2.感受。

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的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舌、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环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

感受有四个特征:

(1)感受的选择性。

(2)感受的有组织性。

(3)感受受外在刺激的影响。

(4)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营销人员要掌握以上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营销策略,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理解正确。

3.态度。

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

态度不仅是在后天环境中产生的,也是针对某一对象产生的。

营销者研究“态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消费者态度的内容

4、学习。

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面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

1、相关群体。

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

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所属群体。

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向消费者展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供人们选择;第二,相关群体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帮助消费者在社会群体中认识消费方面的“自我”;第三,相关群体的“仿效”作用,使某群体内的人们消费行为趋于一致化;第四,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或意见领导者)”,有时有难以估计的示范作用。

2、社会阶层。

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

营销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爱好,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3、家庭状况。

家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1)要看到家庭作为一个相关群体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2)要研究家庭中不同的购买角色;(3)要分析家庭生活周期阶段。

4、文化状况。

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它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者行为。

文化状况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

1、经常性的购买,也叫惯例化的反应行为,是一种简单的、频度高的购买行为,通常指购买价格低廉的、经常使用的商品。

2、选择性的购买,也叫有限地解决问题。

这种类型复杂于前一种。

企业应当适时地传达有关新牌号商品的信息,增加顾客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感,促使其下决心购买。

3、探究性购买,也叫广泛地解决问题。

指消费者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一无所知,既不了解性能牌号特点,又不清楚选择标准和使用养护方法。

此时企业要突出宣传商品的特点,使消费者在普遍了解大类商品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某具体牌号商品的信心。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以分成五个连续的步骤:

1.引起需要

2.收集信息

3.评价选择

4.购买决策

5.购后行为

第四章市场竞争策略

重点问题

一、分析竞争者的主要步骤

1、发现竞争者。

2、对竞争者策略的分析。

3、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4、竞争者的市场反应行为。

5、竞争对策。

6、竞争定位。

二、市场领先者策略

1、扩大需求量策略。

2、保护市场占有率策略。

通常可供市场领先者选择的防御性策略有以下六种:

(1)阵地防御.阵地防御就是在企业现有阵地周围建立防线。

(2)侧翼防御。

指市场主导者除保卫自己的阵地外,还建立一些基地或前哨,以保护现有的薄弱防线和作为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

(3)先发防御。

即在进攻者尚未动作之前,先主动攻击并挫败它。

(4)反攻防御。

当市场领先者面对竞争对手发动降价或促销攻势,无论是侧翼进攻还是先发制人的攻击时,都必须作出反击,而不应被动承受。

(5)运动防御。

运动防御策略是在防御目前的阵地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中去,而这些新扩展的领域可能成为未来防御和进攻的中心。

(6)收缩防御。

即放弃某些疲软的市场战线,把力量集中用于主要的市场战线上去。

3、提高市场占有率。

指市场领先者设法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途径来增加收益、保持自身的成长和主导地位。

三、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

1、正面进攻。

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正面发动进攻,即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它的弱点。

2、侧翼进攻。

侧翼进取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

具体可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地理性的侧翼进攻,即在全国或全世界寻找对手力量薄弱地区市场,在这些地区市场发动进攻。

二是市场细分性侧翼进攻,即寻找还未被领先企业覆盖的商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迅速填空补缺。

3、围堵进攻.围堵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策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策略。

4、迂回进攻。

即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

具体做法有三种:

一是发展无关的产品,实行产品多角化:

二是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实行市场多角化:

三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以取代现有产品。

5、游击进攻。

目的在于以小型的、间断性的进攻干扰对手的士气,以不断削弱防守者的力量。

四、市场跟随者策略

市场跟随者不是盲目、被动地单纯追随领先者,它的首要思路是,发现和确定一个不致引起竞争性报复的跟随策略。

以下是三种常常被跟随者选择的跟随策略:

1、紧密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仿效”和“低调”。

跟随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中,尽可能仿效领先者。

2、距离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合适地保持距离。

跟随者在市场的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与开发、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主导者,但仍与主导者保持若干差异,以形成明显的距离。

3.选择跟随策略。

这种策略的突出特点是选择追随和创新并举。

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别出心裁。

五、市场补缺者策略

1、补缺基点的特征

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

(2)利润有增长的潜力;

(3)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

(4)企业具有占据该补缺基点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

(5)企业已有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2、市场补缺者策略

作为市场补缺者,企业往往从自己的优势或擅长出发,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

最常见的是根据顾客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

此外,还可以根据服务项目、配送渠道、乃至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专业化营销。

第五章目标市场营销

重点问题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地理环境因素。

即按照消费者的地理环境来分析市场。

(2)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因素。

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家庭规模、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民族、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这些具体项目。

(3)商品的用途。

除了吃、喝、穿、用、住、行几大类外,主要是研究不同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哪一类需要。

(4)购买行为。

购买行为可以从消费者购买的着眼点、购买频率、偏爱程度及敏感因素等方面判定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二、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可供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无选择性市场策略。

即用一种商品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向全部市场提供单一产品。

采用此策略的企业把整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不进行细分,或是在企业作了细分化的工作之后,决定把整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国际上运用无选择性市场策略最成功的是可口可乐公司。

2、选择性市场策略。

即以不同商品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市场划分的依据,把总体市场分成若干个片,然后,再针对分片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商品和营销方案。

采取这种选择性的策略,往往是品种多,批量小。

3、集中性市场策略。

即用特殊的商品和营销方案去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策略。

采取这种集中性策略的企业,集中针对一个或二个细分后的小市场作为它的目标市场。

企业出于什么原因来考虑作出这样的决策呢?

主要是考虑要避免财力资源的过分分散,也就是说把企业的实力集中用于一个市场细分的面上来求得成功。

这个企业的出发点,是争取在一个小的市场当中,获得比较大的占有率。

三、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

1、企业的实力。

包括企业的设备、技术、资金等资源状况和营销能力等。

一般地讲,大型的企业实力比较雄厚,资金多,原材料比较充足。

那么,它就有条件采用无选择性市场策略和选择性市场策略。

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就适合把力量集中起来专攻一个或两个市场面。

一般地讲,我国的中小企业比较适用集中型市场策略。

2、产品的自然属性。

指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差异性的大小以及产品特性变化的快慢。

比如汽油、钢铁、原粮,长期以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类商品适宜采用无选择性营销策略。

反过来说,特性变化快的商品,如服装、家具、家用电器等,适合采取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

3、市场差异性的大小。

即市场是否“同质”。

如果市场上所有顾客在同一时期偏好相同,对应销刺激的反应也相近,则可视为“同质市场”,宜实行无选择性营销策略;反之,如果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较大,则为“异质市场”,宜采用选择性或集中性策略。

4、产品所处的经济生命周期的阶段。

新产品在试销期和成长期较适合于采用集中型市场策略或是无选择性市场策略,到了成熟期,一般适合采用选择性市场策略和集中性策略。

5、竞争对手状况。

五、目标市场营销和工业设计

当一个新产品受竞争逐渐同质化时,开发细分市场,用工业设计添加附加值几乎就成为所有企业增加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由此给工业设计最好的服务机会。

1.功能附加值:

物理差异要求、心理差异要求

2.心理附加值:

心理附加值的提升超越了满足功能附加值的层面,将市场细分提高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协调人和产品的关系,主要从风格差异、定位差异和消费观念差异几个方面分别考察这些差异。

3.工业设计要正确面对目标市场营销:

为目标市场开发细分产品是工业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工业设计在我国还没有成为足够影响的职业,容易产生以下情况:

工业设计师缺乏经济概念和企业对工业设计缺乏开发认识。

要正确开发市场细分产品,先要现实认识产品开发,然后选择正确的切入点进入细分市场。

第六章市场营销组合

重点问题

一.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状况,对自己可控制的各种营销因素(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使之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根据需求中心论的营销观念,麦卡锡教授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归纳为四类,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因此,提出了市场营销的4'组合。

到八十年代,随着大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人们又提出了应把政治力量(political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也做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加以运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因此,就形成了市场营销的6'P组合。

特点:

多层性、动态性、可控性

二.后工业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和工业设计

1.后现代工业设计与4C交叉

2.工业设计的适应发展:

(1)扩展学科构成,

(2)新的设计方向,(3)主动开发产品,(4)设计理念创新,(5)设计方法和工具改进。

第七章产品策略与设计

重点问题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各阶段的特征及企业对策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试销阶段、畅销阶段、饱和阶段和滞销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的市场状况与企业采取的对策不同。

1、试销阶段,又称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

顾客对产品不熟悉,因而呈以下特点:

①生产不稳定,生产的批量较小;②成本比较高,企业负担较大(通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③人们对该产品尚未接受,销售增长缓慢;④产品品种少;⑤市场竞争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着眼点应是建立新产品的知名度,广泛宣传,大力推销,吸引潜在顾客的注意和试用,争取打通分销渠道,占领市场。

具体策略主要有:

(1`)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人们对产品不认识或者说不熟悉的问题上,要千方百计使人们熟悉,使自己经营的产品站得住脚。

这时的产品还立足未稳,要大量地作广告,扩大对该产品的宣传,建立产品信誉。

在这一阶段企业要承担较重的广告费用。

(2)利用现有产品辅助发展的办法,用名牌产品提携新产品。

(3)采取试用的办法。

(4)给经营产品的批发、零售或其他类型后续经销企业加大折扣,刺激中间商积极推销。

2、畅销阶段,又称成长期,指新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步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1)大批量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迅速增加;

(2)销量上升较快,一般讲价格也有所提高;(3)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者

开始介入。

在这个阶段,产品的产量不断增长稳定,工艺装备和各种专用设备全部投入生产线,发挥比较大的作用,销售量增长快,企业开始有较多的利润,随着更多的生产者经营者加入这个行列,竞争逐渐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勿因产品畅销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

为了促进市场的成长,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

(1)扩充目标市场,积极开拓新的细分市场;

(2)广告宣传的重点从建立产品知名度转向厂牌、商标的宣传,使人们对该产品产生好的印象,产生好感和偏爱;

(3)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或加强分销渠道。

3、饱和阶段,又称成熟期,指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产品需求趋向饱和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购买者一般较多;

(2)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3)销售数量相对稳定;(3)成本低,产量大;(4)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花色、品种、规格、包装、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加剧。

企业在这一阶段,不应满足于保持既得利益和地位,而要积极进取,争取稳定市场份额,延长产品市场寿命。

具体策略主要有:

(1)千方百计稳定目标市场,保持原有的消费者,同时使消费者“忠于”某个产品;

(2)增加产品的系列,使产品多样化,增加花色、规格、档次、扩大目标市场,最少也要维持原市场占有率(覆盖率),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和服务措施;

(3)要重点宣传企业的信誉。

这时的广告宣传和试销阶段的情况不同,不能仍介绍某种产品。

这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很多,再作同样的宣传稍有失误便会替别人花了广告费。

同时,还要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研制第二代产品,为产品的升级换代做好准备。

4、滞销阶段,又称衰落或衰退期。

指产品走向淘汰阶段。

这时,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廉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时市场的情况是:

(1)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呈锐减状态;

(2)产品价格显著下降。

在这一阶段,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应当机立断,弃旧图新,及时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称作“光荣退役”。

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总结了三个字,叫做“撤、转、攻”。

“甩卖”是“撤”的一种,“撤”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转”有几层意思:

一是转移目标市场。

二是转移产品的用途。

“攻”指在“撤”的同时采取进攻型策略,推出新产品是最典型的“攻”。

二、开发新产品的程序

1、提出目标,搜集“构想”。

新产品“构想”主要来源于购买者(包括消费者和工业用户)、专家、批发商、零售商、竞争者、企业的营销人员及各级决策人员。

企业对以上人员的工作主要有:

寻找“构想”、激励“构想”、完善构想等。

2、评核与筛选(过滤)。

企业在决定采用哪一项构想作为发展方案时,首先得经过评核与筛选。

进行评核与筛选一般应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3.营业分析(或称财务分析)。

即详细分析新产品开发在商业上的可行性。

主要是测算、估计新产品的销售量、成本与利润,以及投资收益率等,判断它是否符合企业的目标。

4.产品实体开发。

进入开发阶段,要进行系统的工作(如编写说明书、造出样品、对产品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等),即进行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市场占有性的综合论证,然后对此全面评价。

5.制定生产与营销计划。

在这一阶段中,重要的是让产品与消费者见面,要进行测试、试销、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意见。

6.新产品正式进入市场。

新产品全面上市时,在早期计划中,要注意研究选择适当的投放时机和地区,要选择市场销售渠道,还要研究各种销售促进策略的应用。

第八章 价格策略与设计

重点问题

一、企业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

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也是传统的、运用得较普遍的定价方式。

具体做法是按照产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定价。

成本加成法包含不同的具体种类,主要有完全成本加成法和边际成本加成法。

2、竞争导向定价法。

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以竞争对手的定价为依据的定价方法。

常用的四种方法是:

随行就市定价法、追随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密封递价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

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定价方法。

它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对商品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制定企业价格。

主要有两种方法:

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

二、企业定价程序

一般企业的定价程序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确定企业定价目标、测定市场需求、估算商品成本、分析竞争状况、选择定价方法、确定最后价格。

三、几种重要的企业定价策略

1、新产品定价策略。

常见的新产品定价策略有三种:

吸引众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向此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加速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2)渐取定价策略。

采用此策略的条件是:

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稍微降低价格,需求量会大大增加;通过大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通过提高销售量来获得企业利润,也较容易得到销售渠道成员的支持,同时,低价低利对阻止竞争对手的介入有很大的屏障作用。

其不利之处在于定价过低,一旦市场占有率扩展缓慢,收回成本速度也慢。

有时低价还容易使消费者怀疑商品的质量保证。

(3)中间定价策略。

即按照本行业的平均定价水平或者按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制定价格。

企业制定的产品价格被消费者认可,企业可以在不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面;同时,价格不高不低,销售渠道成员觉得稳妥因此保持经营的积极性;从企业自身看,可有计划地在不太长的时间收回企业的研制成本。

企业因有一定的利润而乐于经营,消费者、中间渠道及企业自身都满意,故又称“满意法”。

2、折扣价格策略。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数量折扣。

也称批量折扣。

即根据购买者购买数量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折扣。

(2)季节折扣。

也称季节差价。

一般在有明显的淡、旺季商品或服务的行业中实行。

(3)现金折扣。

也称付款期折扣。

其目的在于鼓励购买者尽早付款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购买者如以现金付款或提前付款,可以在原商品价格的基础上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折扣。

(4)业务折扣。

也称同业折扣或功能折扣。

是生产厂家给予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折扣。

3、心理定价策略。

常用的有以下六种定价策略:

(1)组合定价策略。

即企业迎合消费者求便宜的心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关联的商品合并制定一个价格,具体做法是将这些商品捆绑在一起或装入一个包装物中。

(2)尾数定价策略。

也称“缺额原则”。

即针对消费者对一般商品的求便宜、怕上当的心理,当商品价格为整数或略高于整数时,宁可减下一些,使其价格的尾数为零头。

(3)整数定价策略。

也叫声望定价或整数原则。

即在消费者购买比较注重心理需要的满足的商品时,把商品的价格定为整数。

(4)期望与习惯定价策略。

根据消费者的愿望与购买习惯、接受水平制定价格。

(5)安全定价策略。

也有叫“一揽子定价”策略。

针对消费者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时担心维修不便等心理,把商品本身的价格与确保消费者安全使用的费用加总计算,降低消费者的消费风险和增强安全感。

(6)特价品定价策略。

也叫“招徕定价”。

企业将商品的价格定得低于市价,并广泛宣传,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此策略常在经营多品类的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使用。

4、相关商品价格策略。

相关产品,是指在不同的商品在最终用途和消费购买行为等方面具有某种相互关联性。

主要有:

(1)互补商品价格策略。

互补商品指两种(或以上)功能互相依赖、需要配套使用的商品。

互补商品价格策略是企业利用价格对消费连带品需求的调节功能全面扩展销售量所采取的定价方式和技巧。

具体做法是,把价值高而购买频率低的主件价格定得低些,而对与之配套使用的价值低而购买频率高的易耗品价格适当定高些。

(2)替代商品价格策略。

替代商品是指功能和用途基本相同,消费过程中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

替代产品价格策略是企业为达到既定的营销目标,有意识安排本企业替代产品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定价措施。

第十章分销渠道策略与设计

重点问题

一、分销渠道的特征

1、分销渠道是一个由不同企业或人员构成的整体;2、分销渠道是指企业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路线;3、分销渠道的研究应联系相关联商品;4、企业的分销渠道相对固定化,因为市场营销渠道涉及构成渠道的机构与人员。

二、影响企业分销渠道设计的因素

1、产品条件。

(1)产品的价值。

指商品的单位价值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与市场营销渠道的宽窄、长短成反比例关系。

(2)产品的时尚性。

凡产品的式样或款式变化比较快的,一般宜采取少环节的短渠道。

(3)产品的易腐易毁性。

指不易储、不易运的产品经营。

易腐的鲜活产品应尽量缩短营销渠道,迅速把产品出售给消费者。

(4)产品的体积与重量。

体积过大或过重的产品,应采用少环节的短渠道。

(5)产品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凡技术性较强而又需提供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