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426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2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x

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将对目标工期、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几项编制:

一、广东鸿宇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建设项目一标段:

园区创新服务中心》的建筑、结构和水电等施工图纸。

二、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及高要住建局下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

四、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现场管理规定》。

五、现行有关的施工规范、规定及技术规程:

1、GB50210—20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GBJ1—01《房屋建筑统一标准》

3、GBT501042010《建筑制图标准》

4、GBT50106—2010《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5、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6、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7、GB50202—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10、JGJ80—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11、JGJ33—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2、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13、DBJ15—30—2002《普通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定》。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建设场地特征

1、建设地点

拟建的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建设项目—标段:

园区创新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场地地貌平坦,四周排水良好,现场交通较方便。

2、水文、气象特征

高要区位于西江的南侧,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盛行东风和南风。

该区年平均气温22°C,最高气温为38.1°C(7月份)。

年降雨量1644.5mm,有83%集中在雨季4~9月,特别在5~8月期间多有雷暴雨。

属于我省常湿区之一。

第二节工程概况及结构建筑说明

1、工程名称:

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项目一标段:

园区创新服务中心(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

2、建设位置:

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新洲、桐槎、外坑村;

3、建设规模及内容:

园区创新服务中心(展览中心、组培中心、公建用房);建筑面积:

1947.96M2;建安费约347万元;建设内容:

建筑、装饰及安装等工程。

 

第三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工程目标

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建设项目—标段:

园区创新服务中心项目由我公司承建,公司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均给予高度重视,决心在以往建筑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坚持公司的质量方针,运用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的控制措施,以科技推动生产,降低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质检部门密切合作,继续推行项目法施工,责任到人。

实行目标管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优质、高效、高速、安全、文明生产。

为此我公司制定以下各项目标: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为保证安全、低耗、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拟从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保四方面着手,现制定如下施工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合格。

安全目标:

合格。

确保无重大伤亡,伤亡事故,年轻伤事故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五无”(即无重伤、无死亡、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文明施工目标:

保证合格。

环境保护的目标:

整个施工过程符合GB/T14001《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的要求。

工期目标:

根据甲方有关要求,并结合我单位施工力量,保证工程在5个月(150天)内竣工,计划开工日期: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计划竣工验收日期: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计划竣工验收日期: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成本控制目标:

通过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开支等措施,力争工程施工成本较预算成本下降2%。

第二节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和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3、根据项目施工的内容,拟定加工及定货计划。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各专业工程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长,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二、生产准备

1、建筑材料及安全防护用品准备:

对水泥、钢材、木材三大建筑材料,特殊材料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进场,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2、施工机具设备:

施工中计划投入的大型施工机械包括1台钢井架、2台砂浆机、1台混凝土搅拌机(备用)、2台电焊机等施工中所需的各种中小型机具设备均齐备完好。

3、施工管理人员进场后,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会同有关单位做好现场的移交工作,包括测量控制点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复核控制点。

4、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的搭设、安装、调试。

5、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调配入场,满足施工要求。

6、提前做好预制、预埋件的加工工作。

7、组织制定模板的需求计划和加工工作。

第三节人力部署

公司本着“质量第一”的方针,为实现本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而奋斗。

一、项目法施工

实施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等负全责。

项目经理部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主轴,加强动态、科学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精心施工,大力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在创质量优良的同时,力争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在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同时,从文件控制、材料采购到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过程中,切实执行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达到创优质高效的目标。

在本工程施工中实施项目法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行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指挥职能、全权处理项目事务,其下设技术组、经营组及材料设备组。

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实行经济责任承包。

项目内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行为准则来约束,共同为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地完成项目任务而努力工作。

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和经济计划,项目经理部的进度计划包括:

施工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设备供应进度计划,竣工验收和试生产计划。

经济计划包括:

劳动力需用量及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措施及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利润计划等。

二、组建项目经理部

本工程拟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委派我公司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选聘技术、管理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见下表)。

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和工程质量组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作业层人员的配备:

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

三、组织架构表

项目经理部一览表

项目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质检员

施工员

材料员

资料员

安全文明施工

质量检查

施工放线组织

安装就位

水电线路

机械设备维护

材料供应后勤

作业班组组织

技术资料整理

 

四、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职务

姓名

职称

执业或职业资格证明

备注

证书

名称

级别

证号

专业

项目经理

建造师

技术

负责人

建筑生产技术管理工程师

安全员

安全员

质量员

质量检查员证

施工员

施工员

材料员

材料员

第四节施工计划

本工程计划工期共150日历天,包括节假日和休息日。

计划开工日期: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开工时间以监理开工令为准。

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图“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五节施工机械部署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主要机械设备如下:

1、搅拌机1台,350公升(备用)。

砂浆机2台。

2、,物料提升机1台,主要用于砖砌体、装饰材料和安装材料、建筑垃圾的垂直运输。

3、机械设备表

名称

单位

型号

数量

进场安排

备注

1

卷扬机

1.5T(四绳)

1

开工时

2

挖掘机

1

开工时

3

自卸车

2

开工时

4

搅拌机

350公升

1

开工时

5

5

砂浆机

200公升

1

开工时

6

电焊机

QX-330

1

开工时

7

平板震动器

ZW-5型

2

开工时

8

插入式震动器

ZX-70

3

开工时

9

打夯机

5

开工时

10

钢筋调直机

14KW

1

开工时

11

钢筋切断机

20KW

1

开工时

12

钢筋弯曲级

Φ6~40

1

开工时

13

园盘锯

3kw

4

开工时

14

铁斗车

轮式

7

开工时

15

经纬仪

J2级

1

开工时

16

水准仪

S6级

2

开工时

17

水准尺(塔尺)

5

开工时

18

水平尺

6

开工时

19

质检工具

3

开工时

20

大钢尺

 

30、50m

2

开工时

各2把

21

砼试模

150mm×150mm

6

开工时

第六节施工、劳动力组织

为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地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作科学严密的部署。

一、施工调度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时达到目标,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迅速而准确的传达项目经理决策,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及时反馈上级职能部门、业主意见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给项目经理部作出明确决策,并及时贯彻落实下去,调度体系运转情况如下:

(1)、组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各专业管理人员都是这一体系的一个成员。

(2)、定期按时召开有业主、上级职能监督部门、设计单位的协调会,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每星期召开各专业管理人员会议,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计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执行情况,必要时调度延伸至作业班组长。

(4)、协调好各专业工长的工作。

组织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衔接,合理穿插流水作业,保证合同工期。

(5)、监督检查施工计划和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使人力、物力、财力定期按比例投入本工程,并使其保持最佳调节状态,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6)、做好天气预报工作,避免因气候变化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二、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期的要求,劳动力的准备分基础、主体和装修三各阶段来准备。

各工种人员按项目经理部的安排进场。

工种

基础阶段

主体阶段

装修阶段

木工

20

25

25

钢筋工

20

25

5

混凝土工

20

25

5

架子工

15

18

10

水工

18

18

12

油漆工

0

3

12

机械工

10

12

12

杂工

10

12

15

三、材料组织

主要周转材料投放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1

18厚胶合板

M2

9000

开工后全部组织进场

2

3-3.9m定型钢管顶撑

9000

开工后全部组织进场

3

50×100、60×80规格方材

8000

开工后全部组织进场

4

松板

M3

700

开工后全部组织进场

5

Ф48×3.5焊接钢管

T

100

开工后陆续组织进场

6

扣件

万只

0.7

开工后陆续组织进场

7

钢笆片

1900

开工后陆续组织进场

8

踢脚挡板

4000

开工后陆续组织进场

9

密目式安全网

M2

8000

开工后陆续组织进场

主要土建材料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泥425#

T

100

2

钢筋φ25内

T

40

3

钢筋φ25以上

T

50

4

商品混凝土

M3

1000

5

中沙

M3

根据工程需要进场

6

碎石

m3

根据工程需要进场

7

砼空心砌块

根据工程需要进场

8

聚合物防水材料

Kg

根据工程需要进场

第四章施工方案

总体工艺流程:

定位测量---管桩工程——基础地梁施工——回填——主体(柱、梁板楼面屋面)——砖砌体——门窗安装——水电、电梯安装——室内、外墙身饰面——收尾工程——验收。

第一节定位测量

一、基本准则

(一)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

2、选用科学、简捷和精度合理、相称的施测方法,合理选择、正确使用仪器,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4、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于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及时保护好桩位。

5、测量人员要紧密配合施工,坚持实事实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施工测量验线的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要主动。

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协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为原始资料,最后定案的应是正确、有效的资料。

3、验线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核定。

4、验线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的需要,并校正完好;

2)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3)验线本身要进行附合(或闭合)校核。

5、独立验线,即验线人员用仪器和测法,要尽量与放线工作不同。

6、验线的主要部位:

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

2)主轴线与其控制桩;

3)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

4)放线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线的精度。

二、施工测量特点分析

1、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平面布置较复杂,需测设数量较多的控制点,整体测量放线工作量大。

2、本工程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其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测精度高。

3、工程量大,工期长,为保证工程整体性和各局部施工的精度要求,需采取妥善措施,使主要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

4、还需克服,因距离超长后,仪器的成像清晰度无法满足而对精度的影响。

5、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因测量放线的差错造成损失,必须在整个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工作,并要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避免返工。

三、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校核图纸。

2、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3、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

4、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

四、测量仪器的选用

设备名称

品牌、型号

数量

经纬仪

DJ6-C6

2台

N3精密水准仪

瑞士

2台

自动安平水准仪

日本索尼

1台

对讲机

健伍

4对

尼龙涂层钢尺

50M

4把

五、施工测量

(一)建筑物定位放线

1、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

本工程定位依据为规划红线、建设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

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现场当面交桩后,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核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协同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2、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和放线

1)控制网测设

根据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分部较散、面积较大的现场情况,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只测设两组“十”字主轴线作为整个施工定位的控制轴线。

2)轴线控制桩的测定

在“十”字控制轴线上测设控制桩,由于建筑物竖向控制将使用外控法施测,测设轴线控制桩时要将主轴线延长至距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定保留的地方。

3)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

根据“十”字主控轴线,测定建筑物各大角桩和中线、轴线桩。

3、验线

首先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即控制点的正确性。

再检查建筑物控制网(“十”字主控轴线)和建筑物四廓尺寸及轴线间距。

此外,还要检查主要轴线的控制桩(引桩)桩位是否正确和稳定,保证建筑物定位正确无误。

(二)建筑物放线

1、轴线控制桩检测

根据控制测量点检测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方可使用,使用平行线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用错轴线控制桩。

2、四大角和主轴线投测

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在基础垫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3、基础细部线位测底

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黑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桩位线、集水坑位置等。

4、验线

首先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有无用错和位移,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实量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个基础基槽内移动错位,同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

(三)水平位移观测

1、本工程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采用建设方提供的测量控制基准点。

2、本工程水平位移测量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交会角在600-1200

之间,并采用三点交会以提高精度。

3、建筑主体由于地质等原因,在平面位置上也可能发生位移,根据

可能的位移情况,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进行观测。

4、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四)沉降观测

1、观测点埋设

沉降观测点在主体结构施工至±0.000以上后按设计指定位置和要求进行埋设。

2、观测次数和时间

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后,应进行一沉降观测,主体结构完成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立即通知监理、设计单位。

3、沉降观测提供的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

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图表。

第二节管桩和承台工程

本工程采用PHCφ300-70AB型预制混凝土管桩基础,采用Ф300预制混凝土管桩,桩长约为18米,桩端支承在强风化炭质页岩上,属端承桩,具体技术参数以图纸设计为准。

一、施工工艺

技术准备:

1)熟悉地质报告、桩基平面图、大样图、按图纸要求进行桩位复核及技术交底,

2)编制桩基预算,签订合同。

3)对场地“三通一平”进行检查,对甲方提供控制点进行复核,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施工前设备试用运转正常。

4)了解施工现场,明确设计要求,结合地质资料确定完施工参数,从而对桩段配备作业安排,桩段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场地使用。

5)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做好整体施工布置工作,组织机械与施工人员进场。

现场准备: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设计图纸进行测量,复核验线后即开始静力压桩施工,要求测量人员高度负责地记录各个桩位中心点,确保桩位准确,施工进程中也应对桩位经常复核,以免桩位发生偏差。

2)处理障碍物

压桩前,甲方应认真处理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对表土下1.5m大石或基础障碍物,应事先清干净方可压桩,否则临时处理必须将影响施工进度。

3)施工用电

按桩基础所需动力用电,应配备1台160KW供电容量的发电机放置在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用水,主要生活用水,用水支管选用25mm镀锌水管。

5)场地平整:

压桩场地位置要求耐力不小于80Kpa且要填平压实,确保桩位8m×13m周边无障碍物。

6)采用边桩器压桩按设计荷载,最大终压力值2400KN。

7)由于场地边邻近房屋和围墙,做好围墙及房屋的观测,做好防震沟工作,减少泥土挤压。

1、压桩工艺流程: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复压桩能稳定无下沉。

3、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桩长超过设计桩长细比规范时,应通知设计人员到场共同处理。

二、质量控制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缝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