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报告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2006年6月,我校成功申请了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
2006年7月,学校组建了以教研室主任刘君保为主持人、包金龙、包志国、朱宝光、徐广伟、安波为成员的课题组,开始实施研究工作。
到2009年4月,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现将实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这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分为三个级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004年秋季,新课程在我校开始实施,使用什么样的教材作为校本教材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2004年到2006年,我们学校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了一些材料作为校本教材进行教学。
虽然这些材料有些是很经典的,但缺乏具体性,不成体系,没有特色,我们也经常与周边地区同类的(蒙古族民族小学)进行沟通联系,到杜蒙县腰心乡中心学校、胡吉吐莫镇中心学校、敖林乡中心学校巴彦查干乡中心学校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而且还利用东北三省蒙语文教学研究会举行年会之机,考查了吉林省前鄂尔多斯蒙古族自治县、泰来县的部分农村蒙古族小学,从考察的结果看,大庆市及周边地区农村蒙古族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当时国内外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我们提出并确立这一课题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蒙古族民族小学,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像我们这样的学校还有腰心乡中心学校,巴彦查干乡中心学校,敖林乡中心学校和胡吉吐莫镇中心学校,这些学校对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都极为需求。
从当地及典籍等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中截取现行教材中尚未采用的,教育价值高的、具有教学可行性的、有利于促进蒙古族小学个性发展的元素,编成民族性校本课程教材,既能满足我校教育教学需要,也能为同类型兄弟学校提供参考。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是大庆市蒙古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在当地蒙古族历史和人文资源中,蕴涵着丰富的校本课程元素。
从这些资源中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是我校民族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抢救我县蒙古族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打造蒙古民族学校特色,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普遍的现实主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从当地民间资源和蒙古族历史典籍中筛选适合于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民族状况、民族风俗、民族体育、民族艺术等方面的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整理并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需求的教学材料——校本课程教材。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教学实验,总结材料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对知识能力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的作用、对继承优良民族体统的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作用,在实验中不断改进材料,突出这些作用,直到形成也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
三、课题研究使用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的总体研究思路是:
从丰富的蒙古族民族资源中筛选教育资源,从教育资源中筛选适合小学教育的资源。
对筛选出的部分优质资源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在中萃取精华、改进形式、提高适用性,优化编排,并确立民族性教育课程在全部校本课程中所占比例,编成《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
课程的具体研究采用教学案例研究和集中归纳的方法。
课题组编选一部分教学材料,由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对材料的使用效果进行归纳。
课题组结合实验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对实验材料进行取舍或修订,改进材料。
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再交由相关学科任课教师进行第二轮教学实验,进一步分析使用效果。
课题组通过对教学实验的综合研究,结合实验教师的意见建议,再次改进材料,编定教材。
四、课题研究进程
我校于2005年12月到2006年1月期间,向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课题申请。
2006年6月,课题以大庆市教育规划课题批准立项。
收到《大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任务下达书》(庆教科规【2006】第1号)后,学校组立即成了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06年8月,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为信息搜集整理阶段;第二阶段: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为教学实验阶段;第三阶段:
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为结题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8月——2007年2月):
信息搜集整理阶段。
(一)主要研究任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对当地及周边蒙古族人口聚居区适合用作校本课程的民间资源、史籍资源、网络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汇编。
(二)研究过程
2006年8月1日,中心学校教研室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了开题会议,会上通报了课题修订及审批情况,与会课题组成员签订了责任状,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并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会议决定,课题研究工作由教研室主任、课题负责人刘君保具体主持,并负责材料编审。
包金龙、徐广伟、安波、包志国、朱宝光负责资源调查整理事项。
2006年8月16日,课题组向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发放了《现行教材中涉及蒙古民族信息调查表》,对人教版、科教版小学全部教材进行检索,其目的是避免调查整理出的资源材料与现行教材重复。
课题组对信息调查表汇总整理后,着手进行资源调查工作。
资源调查分三个方面进行。
2006年10月,课题组成员包金龙、包志国、徐广伟、朱宝光四名同志,重点对他拉哈镇、胡吉吐莫镇、腰心乡、敖林乡、巴彦查干乡等民族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采取问卷、座谈、走访三种形式,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学校、政府文化部门,民族事务部门、部分历史知情人。
同时,刘君保、安波对部分蒙古民族书籍,网络信息进行了查阅。
到2006年12月,调查工作结束。
12月末,课题组召开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调查材料进行了初审,讨论了材料用做校本教材的可行性,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调查所获信息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但这些材料都不能直接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使用,必须经过提炼、改编、或依据史实进行从新创作。
会议最后确定了材料整理编写提纲,着手对调查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2007年1至2月,课题组完成了《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材料汇编》的编写,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
第二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
教学实验阶段。
(一)主要研究任务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
从《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材料汇编》中筛选一部分适合教学的材料进行教学实验,并在教学实验中检测使用效果,根据实验情况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整合、优化,使之成为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
(二)研究过程
2007年2月,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从《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材料汇编》中抽取了《蒙古民族概况》、《蒙古民族文化概要》、《蒙古民族饮食特点》、《蒙古民族节庆、礼仪习俗》、《蒙古民族生活习俗礼仪
(一)》、《蒙古民族生活习俗礼仪
(二)》、《蒙古民族生活习俗礼仪(三)》、《蒙古人姓名习俗及禁忌》8个阅读材料、《布鲁》、《射箭》、《博克》、《沙特拉》4个体育活动材料、《蒙古包的构造》、《安代舞》2个艺术活动材料共14个材料进行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全面实验,对所选全部材料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检测使用效果,并进行改进;第二步是重点实验,对经过改进的材料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案例分析和综合分析,验证使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也组织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以验证这些校本课程影响。
2007年3月,学校安排了四——六年级9名班主任(陶丽莉、高霞、安玉娟、朱丽波、张萍萍、宋玉娟、陈杰、张春梅、谭丽霞),2名体育教师(包永利、包洪涛),1名美术教师(李凯),1名音乐教师(朱兰芳)共13名教师进行教学实验,第二阶段(教学实验阶段)第一步研究工作开始。
2007年3月到2007年6月,实验教师对所选材料进行教学实验。
课题组对实验材料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并对实验教师进行了课题综合培训。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行分析总结。
每一个材料教学完成后,课题组组织研讨会,对实验进行分析,主要从材料和教学两个方面分析实验效果,从材料的特点,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对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实验材料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2007年6月末,第一轮实验任务全部完成,课题组召开了总结会,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
经过研讨,得出以下6点结论:
一是实验教材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特色;
二是实验教材涉及的知识或技能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
三是对蒙古族小学生继承发扬蒙古民族优良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增进了汉族及其他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朝鲜族、满族)对蒙古民族传统和风俗的了解,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友谊。
五是把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置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培养了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六是突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蒙古民族特色,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综上所述,课题组认为,所选实验材料具有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可行性,可以用作校本课程教材。
同时,课题组经过认真研讨,认为在14篇实验材料中,阅读部分的第一篇《蒙古民族概况》的标题所指不具体,应改为《我国蒙古民族概况》;第四篇《蒙古民族文化概要》与第三篇《蒙古民族饮食特点》部分内容重复,应进行充分的整合、重编;第五、六、七、八篇都是蒙古民族生活习俗礼仪,介绍的过于繁冗,应进行适当整合,使之更精练;第六篇中的“敬神”习俗具有封建迷信特征,当代的蒙古族人民已经淘汰了这样的习俗,应在教材中剔除;所选材料中,缺少本县本镇的内容,应适当补充;艺术部分的《蒙古包的结构》(手工课)教学课时过多,制作程序和要求应当简化;体育部分中的《射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根据体育教师包永利、包洪涛的提议,改革活动器材,将弓改为无弹性弯弓,使用橡皮筋作弓弦,降低发射力量,箭头改用半个乒乓球,降低危险性;另外,在各篇中插入相应的插图,能够进一步提高教材的直观效果。
根据会议精神,课题组于2007年暑假期间,对第一轮实验所用材料进行了精心的修订。
完成了包括6篇阅读教材(《我国蒙古族民族概况》、《蒙古民族文化概要》、《蒙古民族饮食特点》、《蒙古民族重要生活习俗礼仪》、《杜尔伯特蒙古人》、《我们的家乡》)、4篇体育活动教材(《布鲁》、《射箭》、《博克》、《沙特拉》)、2篇艺术活动教材(《蒙古包的构造》、《安代舞》共12篇民族类校本课程教材,编成《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
2007年8月,学校组织相关学科任课教师对《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进行重点教学实验,第二轮教学实验开始。
2007年8月,学校安排六年级班主任陈杰、谭丽霞、张春梅,五年级班主任陶丽丽、高霞、安玉娟,四年级班主任宋玉娟、张萍萍,朱丽波,体育教师包永利、包洪涛,美术教师李凯,音乐教师朱兰芳等13名教师作为教学实验教师,对校本课程民族编中的阅读教材、体育活动教材、艺术活动教材进行教学实验,重点分析改进后的教材在结构、形式、使用方式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合理性,从而概括教材的使用效果。
课题组对教学试验进行全程控制,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进行跟踪,指导实验教师合理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实施教学实验,解决实验教师在教材处理、目标确立、方法选择等教学方面的问题,以充分突出教材自身的形式、结构等方面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性。
2007年11月,第二轮教学实验结束。
2007年12月,课题组对第二轮教学实验进行了总结。
经过充分研讨,得出研究结论认为:
1、《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教材·民族编》所收校本课程教材形式有阅读短文、体育活动课、手工课和舞蹈课,按照国家课程课型编写,教学操作性强,适于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教学;
2、教材总量12篇,占全部校本课程教材的60%,比例适当;
3、教材中有阅读、艺体活动,结构合理;
4、教材思想性、人文性强,蒙古民族特色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民族知识,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突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民族特色的极好材料,是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
课题组认为,在材料的内部结构,行文特点,编排顺序等方面再进行进一步润色加工,就可以定稿。
2008年2月,课题组对所选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定编,完成了《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的编订工作,整个第二阶段研究结束。
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9年4月):
结题阶段
(一)主要任务
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对前两个阶段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处理课题研究主要信息,检测研究假设,归纳研究结论,梳理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填写结题申请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二)研究过程
2008年3月,学校人事安排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课题组成员包志国调往六家子小学任负责人、朱宝光调往六家子小学任蒙文教师、徐广伟调往后勤工作,主持人刘君保被学校安排做远程教育迎国检专项工作。
这样,课题研究停顿下来,直到2008年12月,课题组吸收了刘静、包永利、包洪涛、李凯、朱兰芳,重新组建了《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主持人:
刘君保;课题组成员:
刘静、包永利、包洪涛、李凯、朱兰芳、安波、包金龙。
新课题组成立后,立即着手结题工作。
2008年12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布置了任务:
课题组成员分别整理实验材料,由刘君保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撰写实验报告。
2009年3月,课题组重新排版印刷了《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发给相关教师使用,并拟订于课题验收合格后,印发给学生,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4月,课题组成员整理了研究各阶段材料,按照开题、过程、结题、成果分类装档。
2009年5月初,实验报告修订完成,材料整理完毕,准备送审,第三阶段结束。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结论,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提出了“在学校当地、周边蒙古族地区、蒙古族典籍文献中存在着丰富的可以开发出适于农村蒙古族小学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假设。
课题组通过对当地、周边、蒙古族文史文献的调查,发现并筛选出了一部分可以开发利用的校本课程资源。
经过对这些资源的改编、修订等,编成了用于实际教学的校本课程教材。
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教材的可行性,充分证明了课题研究假设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实验取得了成功。
(二)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对《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得出了这样几点研究结论:
1、在广大蒙古族农村地区和蒙古民族文史文献中,存在着丰富得教育资源,可以从中开发才出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2、蒙古族农村地区和蒙古民族文史文献中蕴藏的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或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或以文献的形式存在,都不能直接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必须在保持固有特点的前提下,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根据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知识技能提高,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要求等方面综合思考,精细加工,甚至是再创造,使这些原生态的资源文献或具备教材特点,便于教学操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3、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历史知识,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民族传说、风俗习惯、文体活动一应俱全,有重大的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三)研究成果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是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目前,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课题组编创的《他拉哈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民族编》一册。
(四)课题研究成效
(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民族性校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对蒙古族文化更加热爱,更乐于参与民族类各项活动,课题研究的影响是明显的。
特别是蒙古民族性文体活动,在课题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蒙古族体育项目布鲁、博克、射箭被列入学校运动会常设项目。
2008年10月,我校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首届中小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名学生获得才艺展示一等奖,4名学生获得才艺展示二等奖,五名学生获得才艺展示三等奖;4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对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研究,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感觉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还涉及到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校本课程中各项内容的结构比例、校本课程的课型和教学形式、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等诸多重要问题。
如果我们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出发,便可以进入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校本课程中课堂教学课、活动课、其他形式课的合理比例划定、校本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等具有较强理论性、更高一个层次的研究领域。
因而,《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拓展空间,是我们今后要继续深入研究的一个科研内容。
他拉哈中心学校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课题组
2009年5月20日
参考文献:
1、《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2、《蒙古史论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74年3月第一版)
3、《草原民歌》(陈玉艺、全昌华等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4、《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辞典》(波·少布、任学娟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5、《大庆地区蒙古语屯名释义》(程学力等编,政协杜尔博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史资料委员会收藏)
6、《蒙古族通史》(泰安赤不惕。
满昌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附录一:
他拉哈中心学校
《农村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证明
2008年2月,包志国调离学校,担任六家子分校负责任,不能继续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教研室决定取消包志国的研究任务,包志国不再是课题组成员。
2008年3月,朱保光调离学校,担任六家子分校蒙语文教师,无法继续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教研室决定取消朱宝光的研究任务,朱宝光不再是课题组成员。
2008年8月,徐广伟调入后勤工作,无法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教研室决定取消徐广伟的研究任务,徐广伟不在是课题组成员。
2008年12月,教研室报请学校批准,吸收刘静、包永利、包洪涛、李凯、朱兰芳为课题组成员,新组建的课题组如下:
课题主持人:
刘君保
课题组成员:
包金龙、安波、刘静、包永利、
包洪涛、李凯、朱兰芳。
附录二:
《他拉哈中心学校民族类校本课程目录》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创人
1
我国蒙古民族概况
刘君保
2
蒙古民族文化概要
刘君保
3
蒙古民族饮食特色
刘君保
4
蒙古民族重要生活习俗礼仪
刘君保
5
杜尔伯特蒙古人
刘君保
6
我们的家乡
刘君保
7
布鲁
包永利
8
射箭
包洪涛
9
搏克
包永利
10
沙特拉
包洪涛
11
蒙古包的构造
李凯
12
安代舞
朱兰芳
附件三:
他拉哈中心学校民族类校本课程教材教学实验日程安排
2007年3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3年级)
音乐教材1课(2年级)
2007年4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4年级)
音乐教材1课(4年级)
2007年5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5年级)
音乐教材1课(6年级)
2007年6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6年级)
2007年8月:
阅读教材1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3年级)
音乐教材1课(1年级)
2007年9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4年级)
音乐教材1课(3年级)
2007年10月:
阅读教材2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5年级)
音乐教材1课(5年级)
2007年11月:
阅读教材1课(4——6年级)
体育教材1课(3——6年级)
美术教材1课(6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