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999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

(2)

实验教学大纲

 

开课系:

生命科学系

授课教师:

李红伟

职称:

讲师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sofHumanAnatomyandPhysiology

(2)

课程学分:

1

课程总学时数:

24学时

适合专业:

生物科学

大纲执笔人:

李红伟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大部分系统的生理学知识是来自于设计完善的生理学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

生理学实验研究绝大部分是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运用各种技术,对某些实验对象的生理活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记录,重点观察与测定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然后通过分析、推理实验结果,解释、探讨生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生理学实验是获得现代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而生理学实验课是整个生理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动物材料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程内容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3

实验二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引导

3

实验三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3

实验四

蛙心搏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蛙心的期外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

实验五

血红蛋白测定、血型鉴定

3

实验六

蛙肠系膜血液循环观察

3

实验七

人体血压测定、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3

实验八

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视力测定、盲点测定、瞳孔对光反射、听力测定

3

四,实验教学内容(24学时)

实验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3学时)

1实验目的

学习机能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和记录肌肉收缩的方法。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掌握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最大(最适)刺激等概念。

观察用不同频率的最适刺激刺激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及其特征。

了解和掌握单收缩、复合收缩、强直收缩特征和形成的基本原理。

2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予标本相继两个最适刺激,使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该肌肉收缩的总时程时,则会出现一连续的收缩,叫复合收缩(或收缩总和)。

若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肌肉收缩总时程,而长于肌肉收缩的潜伏期和缩短期时程,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则出现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又引起一次收缩;若两次刺激的间隔短于肌肉收缩的缩短期,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收缩的缩短期内,则出现一次收缩正在进行接着又产生一次收缩,收缩的幅度高于单收缩的幅度(图3-3-2)。

根据这个原理,若给予标本一连串的最适刺激,则因刺激频率不同会得到一连串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或完全强直收缩的复合收缩

3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4实验药品

任氏液、食盐

5仪器与器械

 滴管、蛙类常用手术器械、玻璃分针、木板条、大头钉、蛙心夹、蛙心套管、细钢丝、纱布、双极刺激电极、橡皮泥或电极支架、铁支架、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张力换能器等。

6实验方法与步骤

(1)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①破坏脑、脊髓

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1-1)。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图1-1捣毁蟾蜍脊髓

②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 

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图1-2),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图1-3)。

图1-2横断脊柱

图1-3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③剥皮 

一只手捏住脊柱的断端(注意不要捏住脊柱两侧的神经),另一只手捏住其皮肤的边缘,向下剥去全部后肢的皮肤(图1-4)。

将标本放在干净的任氏液中。

将手及使用过的探针、剪刀全部冲洗干净。

图1-4剥去皮肤

④分离两腿 

用镊子取出标本,左手捏住脊柱断端,使标本背面朝上,右手用粗剪刀剪去突出的骶骨(也可不进行此步)。

然后将脊柱腹侧向上,左手的两个手指捏住脊柱断端的横突,另一手指将两后肢担起,形成一个平面。

此时用粗剪刀沿正中线将脊柱盆骨分为两半(注意勿伤坐骨神经)。

将其中一半后肢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中备用,另一半放在蛙板上进行下列操作。

⑤辩认蛙后肢的主要肌肉

蛙类的坐骨神经是由第7、8、9对脊神经从相对应的椎间孔穿出汇合而成,行走于脊柱的两侧,到尾端(肛门处)绕过坐骨联合,到达后肢背侧,行走于梨状肌下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内,到达膝关节腘窝处有分支进入腓肠肌。

⑥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用蛙钉或左手的两个手指将标本绷直、固定。

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

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

⑦剪去其它不用的组织

操作应从脊柱向小腿方向进行。

(a)剪去多余的脊柱和肌肉  

将后肢标本腹面向上,将坐骨神经连同2~3节脊椎用粗剪刀从脊柱上剪下来。

再将标本背面向上,用镊子轻轻提起脊椎,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以外的神经分支,直至腘窝(图1-5A),并搭放在腓肠肌上。

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并将股骨刮净,用粗剪刀剪去股骨上端的1/3(保留2/3),制成坐骨神经-小腿的标本。

(b)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脊椎和坐骨神经从腓肠肌上取下,提起腓肠肌的结扎线剪断跟腱。

用粗剪剪去膝关节以下部位,便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1-5B)。

⑧检验标本 

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或电刺激刺激)坐骨神经或用镊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图1-5分离坐骨神经(A)和坐骨神经腓肠标本(B)

(2)仪器及标本的连结,有两种连结方式(图1-6):

图1-6肌肉收缩的记录装置图

1对于离体标本:

将肌槽、张力换能器均用双凹夹固定于支架上;标本的股骨残端插入肌槽的小孔内并固定之;腓肠肌跟腱上的连线连于张力换能器的应变片上(暂不要将线拉紧)。

夹住脊椎骨碎片将坐骨神经轻轻平搭在肌槽的刺激电极上。

2对于在体标本:

可将腓肠肌跟腱上的连线连于张力换能器的应变片上(暂不要将线拉紧);将穿有线的坐骨神经轻轻提起,放在保护电极上,并保证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

调整换能器的高低,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状态(不宜过紧,但也不要太松)。

然后可进行实验项目。

若是使用二导生理记录仪进行记录,则将张力换能器的输出插头插入二导生理记录仪的FD-2的输入插孔;刺激器的输出导线与(肌槽的)电极相连。

  若是使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实验,则将张力换能器的输出插头插入该系统的一个信号输入通道插座(如CH1);电极的插头插入该系统的刺激输出插孔。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入“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菜单。

(3)以波宽为1ms,从最小刺激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对肌肉进行刺激,找到刚刚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刺激强度,即为该标本的最适刺激强度,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固定在此刺激强度上(一般为5~7.5v)。

(4)用单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5)用双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为0.06~0.08s,记录复合收缩曲线(纸速25~50 mm/s)。

将刺激方式置于“连续”,其余参数固定不变,用频率为1、6、10、15、20、30 Hz的连续刺激作用于作用于坐骨神经,可记录到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纸速2~10mm/s)。

7实验结果

  1.标记不同的收缩曲线,然后进行剪辑、粘贴(或打印)。

  2.统计全班各组的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绘制不同刺激频率与腓长肌收缩张力增量(最大时)的关系曲线(图1-7)。

图1-7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8注意事项

  1.经常给标本滴加任氏液,保持标本良好的兴奋性。

  2.连续刺激时,每次刺激持续时间要保持一致,不得超过3~4s(为什么?

),每次刺激后要休息30s以免标本疲劳。

  3.若刺激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不稳定时,可直接刺激肌肉。

  4.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刺激频率。

9思考题  

1.何为单收缩?

单收缩的潜伏期包括了那些时间因素?

对有神经和无神经的标本有何差异?

  2.何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3.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也发生融合?

为什么?

  4.此次实验为什么要将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

  5.为什么刺激频率增高,肌肉收缩的幅度也增高?

实验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引导(3个学时)

1实验目的

初步熟悉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方法,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并能判别、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测量其潜伏期、幅值以及时程。

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以及低温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2实验原理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表现。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即可向外周传播,即为神经冲动。

神经干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负于静息部位,二者之间出现一个电位差;当神经冲动通过后,兴奋处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

神经干兴奋过程所发生的这种电位变化称神经干动作电位。

如果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干的一端兴奋之后,兴奋波会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r1r1’,图2-1),可记录到两个相反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组织有损伤,兴奋波只能通过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导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单向动作电位。

坐骨神经干包括多种类型的神经纤维成分,因此记录到的动作电位是它们电位变化的总和,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

由于各类神经纤维的兴奋阈值各不相同,所以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幅值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点不同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

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各不相同。

蛙类坐骨神经干中以Aα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V)大约为35~40m•s-1。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距离(s)与通过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t),然后根据V=s/t可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在实际测量中,常用两个通道同时记录由两对引导电极记录下的动作电位来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较为精确。

先分别测量从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设上线为t1,下线为t2,求出t2~t1的时间差值(或可直接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点的间隔时间);然后再测量标本屏蔽盒中两对引导电极起始电极之间的距离s(r1~r2的间距)。

则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V=s/(t2-t1)(m•s-1)。

3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4实验药品

任氏液

5仪器器械

神经标本屏蔽盒、电子刺激器、示波器或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双凹夹、培养皿、滤纸片,带电极的接线若干。

6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

制做方法基本同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见实验1),但无需保留股骨和腓肠肌。

坐骨神经干要求尽可能长些。

在脊椎附近将神经主干结扎,剪断。

提起线头剪去神经干的所有分支和结缔组织,到达腘窝后,可继续分离出腓神经或胫神经,在靠近趾部剪断神经。

将制备好的神经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数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开始实验。

②仪器及标本的连结

用浸有任氏液的棉球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上的电极,标本盒内放置一块湿润的滤纸片,以防标本干燥。

用滤纸片吸去标本上过多的任氏液,将其平搭在屏蔽盒的刺激电极、接地电极和引导电极上,并且使其近中端置于刺激电极上,远中端置于引导电极上。

图2-1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及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装置图S1S2:

刺激电极;r3:

接地电极;r1r1′为引导电极,与示波器Y轴上线A、B输入端相连;r2r2′为另一对引导电极,与示波器Y轴下线A、B输入端相连

参照图2-2连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实验。

两对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CH1、CH2通道,刺激电极连接到刺激输出。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入“神经干动作电位”模拟实验菜单。

图2-2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及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装置图

③观测和测定双相动作电位

(a)调节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

读出波宽为某一数值时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

(b)仔细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

读出最大刺激时双相动作电位上下相的振幅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数值。

(c)将神经干标本放置的方向倒换后,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有无变化?

(d)将两根引导电极r1,r1’的位置进行调换,动作电位波形有和变化?

④观察单相动作电位 

用镊子将两个引导电极r1,r1’之间的神经夹伤,或用一小块浸有3mol/LKCl溶液的滤纸片贴在第二个引导电极(r1’)处的神经干上,再刺激时呈现的即是单相动作电位。

读出最大刺激时单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值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的时间数值。

⑤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换一根坐骨神经,搭放在神经屏蔽盒的电极上。

进入“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模拟实验菜单,或在显示方式菜单中选择“比较显示方式”(则可在一个通道内显示两个通道的图形)。

给予神经干最大刺激强度,可在两个通道中观察到先后形成的两个双向动作电位波形。

(a)分别测量从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设上线为t1,下线为t2(或可直接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点的间隔时间),求出t2~t1的时间差值。

(b)测量标本屏蔽盒中两对引导电极相应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即测定r1~r2的间距)。

(c)将神经干标本置于4℃的任氏液中浸泡5min后,再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7实验结果

①分别计算正常的神经干和低温浸泡后的神经干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V=d/(t2~t1)(m•s-1)。

②对全部各组的实验结果加以统计,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8注意事项

①各仪器应妥善接地,仪器之间、标本与电极之间应接触良好。

②制备标本时,神经纤维应尽可能长一些,将附着于神经干上的结缔组织膜及血管清除干净,但不能损伤神经干。

③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但要用滤纸片吸去神经干上过多的任氏液。

④神经干不能与标本盒壁相接触,也不要把神经干两端折迭放置在电极上,以免影响动作电位的波形。

⑤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时,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

9思考题

①什么叫刺激伪迹,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鉴别刺激伪迹和神经干动作电位?

②神经被夹伤或经KCl溶液处理后,动作电位的第二相为何消失?

③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刺激强度有何关系?

它与神经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有矛盾吗?

为什么?

④引导电极调换位置后,动作电位波形有无变化?

为什么?

⑤为什么不用从刺激电极的阴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的距离除以t1直接计算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用一对引导电极能否测定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⑥根据你的结果可推断蛙的坐骨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主要属于那种类型的?

⑦将神经干标本置于4℃的任氏液中浸泡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有何改变?

为什么?

实验三、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3学时)

1.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2.实验原理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3.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4.实验药品

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

5.仪器器械

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蜡盘)、小烧杯、小玻璃皿(2个)、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

6.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一只青蛙,毁脑,制备成脊蛙(图3-1);

只毁脑,保持脊髓完整

图3-1脊蛙的制备

(2)腹位向下,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图3-2);

图3-2坐骨神经穿线

(3)用大头针穿过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的屈反射时:

将蛙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立即记下时间(以秒计算);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秒!

)停止计时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

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出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相邻两次刺激至少要间隔2~3分钟)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4)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注意:

下肢抬起,即为产生了抓反射。

不要等到动物将滤纸抓掉才记录反射时。

(5)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6)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屈反射时,记录结果。

(7)用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5(观察右后肢其他趾是否有屈反射,记录加药时间)。

(8)当屈反射刚刚不能出现时(记录时间),立即重复步骤6(观察抓反射是否出现),并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6,直到擦或抓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

记录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擦或抓反射消失。

(9)将左侧后肢最长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条件不变),记录反射时有无变化。

(10)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7.实验结果

①以实验结果为根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说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

②统计反射时测定结果。

8.注意事项

(1)用H2SO4刺激时,掌握好每次的刺激强度要一致(浸入硫酸的深度、面积、皮肤上是否有水珠等)。

(2)每次刺激完后,要快速用清水将刺激物去掉。

(3)剥掉趾部皮肤时,一定注意趾尖不要残留皮肤,否则刺激仍能引起反射。

9.思考题

什么叫反射时?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什么叫做脊蛙?

为什么进行这个实验要使用脊蛙?

为什么剥掉了皮肤以后,H2SO4刺激皮肤反射活动不再出现了?

如果使用镊子使劲夹捏肌肉,为什么反射还能出现?

完全损毁中枢神经以后,动物的肌肉紧张程度有什么变化?

反射活动还出现吗?

完全损毁中枢神经以后,用电直接刺激肌肉,还收缩吗?

如果收缩,这叫做反射吗?

为什么?

四、蛙心搏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蛙心的期外收缩与代偿性间歇(3学时)

1.实验目的

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2.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

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实验对象

青蛙或蟾蜍

4.实验药品

任氏液

5.仪器器械

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单电极或双电极、生理仪系统、张力换能器、滴管

6实验方法与步骤

(1)暴露动物心脏

取青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

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图4-1)。

图4-1蛙类心脏腹面观(左)及背面观(右)

(3)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

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记录心搏曲线。

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6)蛙心起搏点观察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肌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

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

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

将记录结果填入下表。

表4-1斯氏结扎记录表

频率/次·min-1

静脉窦

心房

心室

对照

 

 

 

第一结扎

 

 

 

第二结扎

 

 

 

(7)将蟾蜍双毁髓后,暴露心脏,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肌肉。

蛙心夹上的系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图4-2)。

图4-2蛙心与生物信号系统的连接

(8)打开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系统,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对照。

(9)选择刚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于心室舒张期调试),分别在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

(10)以同等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