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881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青山不老》优秀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20*青山不老

文本分析: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

作者不仅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把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展现得清清楚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农的勇敢和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态价值。

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晋西北,因此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容易理解,对文中老人的崇高精神也就难以感悟。

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助益。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导语:

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

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

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

(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

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交流:

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

预设:

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提示概括方法:

读课文第2—6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写景,引入故事的讲述。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题,抒发情感。

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后就可概括。

其他五个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比如第2自然段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第3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小环境”,第4自然段是“不紧不慢地说着”和“恭敬地补充着”,即讲述了造林的成就;第5自然段是“到沟里去看树”,描绘了看树时的景、老人说的话;第6自然段是“道别”,写道别时看到的情景和感想。

3.聚焦“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策略:

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①抓数字,出示文本。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抓“三千七百亩”,补充文本。

预设:

学生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悉,教师可简单介绍:

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

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策略:

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①抓“险恶”。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影像资料。

预设:

大环境是指晋西北的生态环境。

学生可抓住关键词“肆虐”“盘踞”“险恶”来感受当地环境的恶劣。

文中引用的县志资料,学生若理解不了,教师可加以解释。

②抓“绿洲”。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比学习。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过渡:

这景色美吗?

句中有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画面?

预设:

将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结合起来,可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环境这样恶劣,老人竟然创造了一片绿洲,这真是一个奇迹!

(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①抓细节,走进生活。

预设:

小环境是老人生活的小院。

这段文字讲了几件事:

第一,老人早出晚归上山种树;第二,老人与七位老人15年前开始种树,其中五人已离世,但老人还在坚持;第三,老人的老伴去世了;第四,老人的女儿求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不走。

学生可结合其中触动自己的事情来说,体会老人执着、坚韧的精神。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这里列举的都是典型事例,写出来却很简单,这就是采访性文章的特点。

作者只用三言两语便叙述了老人以树为友、以青山为伴的平凡朴素的生活。

②抓“选择”,感悟心灵。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明确: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

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青山。

③教师出示一组句子,学生读一读,感悟老人的精神。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4.聚焦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①看:

看一看老人种的树,找出描写树的词句,谈谈感受。

②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③找:

找一找作者的评价,理解“另一种东西”。

④议:

议一议作者的领悟,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描写树的词句:

如臂如股、劲挺、勇敢、顶。

预设:

提示学生注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这其实也体现了老农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②老人说的话: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预设:

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两米”的厚度,感知植树造林的好处——保持水土,再结合“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来说一说老人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③作者的评价: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预设:

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可能会有难度,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一是结合老农创造的奇迹来看,这另一种东西,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二是要深入思考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信念: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

所以,这另一种东西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与情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没有标准答案。

④作者的领悟:

青山是不会老的。

明确: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

这就是课题“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小结:

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日月是他的奖章。

有这样的精神,青山还会老吗?

永远不会!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同学们,文中的老农用15年的时间播种了绿色的希望,创造了一片绿洲,大家是不是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呢?

其实,老农并不孤单,他有共同奋战的老友,还有如他一样把植树造林当成毕生使命的追随者。

我们接下来要认识一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也是一位植树造林的英雄。

同学们读一读相关资料,然后也试着为课文中的老农写一段颁奖词吧,因为他也是一位感动我们每个人的英雄!

1.课件出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

感动中国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杨善洲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2.学生仿写颁奖词,写完后互评。

示例:

(1)他用15年的岁月让荒山变为青山;他用双手创造了绿洲,青山不老,他的生命更是永垂不朽。

希望的绿海,生命的归宿,15年的岁月,谱写绿色的诗篇!

(2)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一位81岁的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奇迹。

阵阵林涛,驱赶了漫天的黄沙;青山绿水,代替了不毛之地。

他将生命化为一片片绿洲,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大家很好地运用了一些自学的方法,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表现得很不错!

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要透过一个个数字,透过一幕幕景色,透过一个个小事例去感知人物精神的伟大。

还有就是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化解到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去,比如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爱护好我们身边的绿色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也要像老农那样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青山不老》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粼粼、肆虐、盘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理解起来不难。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谈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2.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所以,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学生大声读、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拼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当地环境的恶劣,这样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更能理解老人的崇高与伟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②“小环境”──艰苦。

(四)研读感悟。

学生自由读第最后2段,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学生都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内心也有很多感悟。

请学生把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

(六)课堂总结。

课文描述了一位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赞扬了老人改造山林的精神和造福子孙的情怀,表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课主要是写老人在晋西北植树造林,重点是通过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来突出老人的不容易,因此我的板书也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

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