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674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docx

室外供热管道工艺标准

1.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共、民用建筑群(小区)的饱和蒸汽压力不大于

0.7MPa、热水温度不超过 130℃的室外供热管网安装工程。

1.2 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设计图纸已经过会审并已有记录,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且经过批准。

2.1.2 施工人员已向班组作了图纸和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

2.1.3 管材管件已检验合格,并具有技术资料,与设计核对正确无误。

2.2 材料要求

2.2.1 碳素钢管、无缝钢管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管材不得弯曲、锈蚀,

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2.2.2 管件符合现行标准,有出厂合格证,无偏扣、乱扣、方扣、断丝和角度不准

等缺陷。

2.2.3 各类阀门及附属装置有出厂合格证,规格型号、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符合设计

要求。

丝扣无损伤,铸造无毛刺、无裂纹,开关灵活严密,手轮无损伤。

2.3 主要机具

机具:

砂轮切割机、套丝机、台钻、电焊机、煨弯器等。

工具:

手动套丝机、压力钳、压力案、管钳、活扳子、钢锯、锤子、剪刀、管

割刀、钢卷尺、水平尺、小线、焊接检测尺等。

2.4 作业条件

2.4.1 安装无地沟管道,必须在沟底找平夯实,沿管线铺设位置无杂物,沟宽及沟

底标高尺寸复核无误。

2.4.2 安装地沟内干管,应在管沟砌完后,安装盖板前且安装好托吊卡架。

2.4.3 安装架空的干管,应先搭接好脚手架,稳装好管道支架后进行。

3.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地沟管道安装→架空管道安装→埋地管道安装→配套小型配件和设

备安装→管道试压→防腐保温。

3.2 管道的切割、焊接等工艺详见《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和《消火栓及给水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3 地沟管道安装

根据地沟用途不同管道安装敷设可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

不通行地沟三种。

3.3.1 通行地沟:

一般净高不小于 1.8m,净空通道宽不于小 0.6m,通行地沟易于

检查和维修。

3.3.2 半通行地沟:

净高不少于 1.4m,通道净空不少于 0.4m,这种地沟虽可进行

检修,但工作条件较差。

3.3.3 不通行地沟:

一般用在进入到各建筑物的支线管道上,检修不方便。

3.3.4 地沟管道安装

管径(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支架

间距

不保温

(m)

2.

5

2.

5

3.

0

3.

0

3.

5

3.

5

4.

5

4.

5

5.0

5.5

5.5

6.0

保温(m)

2.

0

2.

0

2.

5

2.

5

3.

0

3.

5

4.

0

4.

0

4.5

5.0

5.5

5.5

(1) 土建方打好垫层后,按图纸设计标高进行复查并在垫层上弹出地沟的中

心线,按规定间距安放支座及滑动支架。

支架间距按下表规定:

 

 

支架最大间距

(2)  通行地沟的管道应安装在地沟的一侧或两侧,支架应采用型钢,支架安装

要平直牢固。

(3) 将钢管先放到沟内,分段进行对口焊接,连接好的管道放在支架上时,找

好坡度,坡度 0.003,坡向泄水阀,泄水阀安装在阀门井内。

安装在滑动支架上时,

要将补偿器拉伸并调正位置后才能焊接。

(4) 找正钢管,使管子与管沟壁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管之间的距离能保证管子

可以横向移动。

在同一条管道两个固定支架间的中心线应成直线,每 10m 偏差不应

超过 5mm,整个管段在水平方向的偏差不应超过 50mm,垂直方向的偏差不应超过

10mm,管道位置调整好后,立即将各固定支架焊死,管道与支架间不应有空隙。

(5) 同一地沟内有几层管道时,安装顺序应从最下面一层开始,依次向上,

为便于焊接,焊接连接口要选在便于操作的位置,焊口也不允许焊在支架部位。

(6) 供热管道的供水管,如设计无规定时,应敷设在载热介质前进方向的右

侧或上方。

(7) 地沟内的管道安装位置,其净距(保温层外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沟壁:

100-150mm

与沟底:

100-200mm

与沟顶:

不通行地沟 50-100mm

半通行和通行地沟 200-300mm。

3.4 架空管道安装

3.4.1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保温

层外表面计算):

人行地区,不小于 2.5m

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 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m

3.4.2 按设计要求管道安装的位置、坐标,量出支架上的支座位置,安装支座。

支座安装牢固后,进行架设管道安装,管道和管件应在地面组装,长度以便于吊装

为宜。

3.4.3 管道吊装,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起吊,绳索绑管子的位置要尽可能使管子不受

弯曲或少弯曲。

已吊装尚未安装的管段,要用绳索把它牢固地绑在支架上,避免管

子从支架上滚下来发生事故。

3.4.4 管道应全部吊装完毕后再焊接,焊缝不允许在托架和支座上,管道间的连接

焊缝与支架间的距离应大于 150-200mm。

3.4.5 按设计和施工确定的位置,分别安装阀门、集气罐、补偿器等附属设备并与

管道连接好。

3.4.6 管道安装完毕,要用水平尺在每段管上进行一次复核,找正调直,使管道在

一条直线上。

3.4.7 安装坡度:

热水采暖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和凝结水管道,坡度一般为

0.003,但不得小于 0.002。

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得小于 0.005,以有

利于系统排水和放气。

3.4.8 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气和放水装置,如设计无要求,应放置在管网中的高位点。

一般排气阀门直径为 15-25mm,在管网的低点设置放水装置,放水阀门的直径一般

为管道直径的 1/10 左右,但最小不应小于 DN20mm。

3.5 埋地管道安装

3.5.1 管沟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用经纬仪引出在管道改变方向部位的几个座标桩,再用水

平仪在管道变坡点栽上水平桩,根据管沟中心线与沟宽,在桩点处标出挖沟的深度,

放线开挖管沟,挖沟时要按规定在管沟边坡加支撑。

3.5.2 沟底处理

如果沟底是松土层或是砾石,必须夯实处理,以防止管子受力不均匀下沉。

于砾石底则要挖出较大的砾石,用好土回填夯实或用黄砂铺平。

3.5.3 管道安装

(1) 管道下沟前应检查沟底标高、沟宽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管应检查

保温层是否有损伤,如局部有损伤时,应将损伤部位放在上面,并做好标记,便于

统一修理。

(2) 钢管可先在沟边进行分段焊接,每段长度一般在 25-35m 范围内,这样可

以减少沟内固定焊口的焊接数量。

下管时,应使用绳索将绳的一端拴固在地锚上,

并用套箍住管段拉住另一头,用撬杠把管段移至沟边,在沟边利用滑木杆将管段滑

至沟底。

如管段过重,人力拉绳有困难,可将绳的另一端在地锚上绕几圈,依靠绳

与桩的摩擦力可较省力。

为避免管子弯曲,拉绳不得少于两根。

下管时,沟底不准

站人,保证操作安全。

公称直径

DN(mm)

最短试验持续时间(s)

严密性试验

强度试验

金属密封

非金属密封

<50

15

15

15

65-200

30

15

60

250-450

60

30

180

门试压的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少于下表:

(3) 在地沟内连接管段时,必须找正找直管线,固定口的焊接点要挖成可容一

个焊工的操作坑,其大小要方便焊接操作。

(4) 阀门、配件、补偿器支架等都应在施工前要求预先放在沟边沿线,并在试

水前安装完毕。

(5) 管道敷设时,会遇到不同角度和高差的变向,如配件受限制,安装时要对

变向的任意角测定后才可预制出合适的管件,可先在厚纸板上画出样板后进行加工。

 

(6) 回填土时要先在保温管四周填 100mm 细砂,再填 300mm 素土,用人工分层

夯实。

管道穿越马路处埋深少于 800mm 时,应做简易管沟,加盖混凝土盖板,沟内

填砂处理。

3.6 阀门安装

3.6.1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核对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是否符合设计。

3.6.2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

规格)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少于一个。

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

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6.3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阀瓣密封面无渗漏,阀

3.7 伸缩器安装

3.7.1 方形伸缩器安装:

(1) 方形伸缩器的类型和尺寸由设计确定,尺寸较小的可用一根管煨成,大尺

寸的可用两根或三根管子煨制后焊成。

但焊口不得留在顶部宽边平行臂上,只能在

垂直臂中点设置焊缝。

(2) 组对时应在地上连接,四个弯曲角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弯曲角必须是

90°。

(3) 在横管上方形安装伸缩器,应呈水平安装,两侧的第一个导向支架宜设在

距伸缩器弯头的弯曲起点 0.5m—1m 处,在靠近弯管处设置的阀门、法兰等连接件

的两侧,也应设置导向支架。

(4) 安装前应对伸缩器预拉伸:

一种是用千斤顶拉开,一种是常用的拉管器法。

在拉伸前,先将两端的固定支架焊牢,伸缩器两端的直管与连接的管道之间应预留

一定的空隙,然后用拉管器安装在两个待焊的接口上,收紧拉管器螺栓,拉开伸缩

器直到管子接口对齐,并点焊好。

3.7.2 套管伸缩器

(1) 安装前要求伸缩器中心线和直管段中心线一致,不得偏斜,并在靠近伸缩

器两侧各设置一个导向支架。

(2) 套管式伸缩器在安装时,也应进行预拉伸,其预拉后的安装长度,应根据

管段受热后的最大伸缩量来确定。

3.7.3 波纹伸缩器

(1) 安装前,先在其两端接好法兰短管,然后用拉管器拉伸(或压缩)到预定

值,再整体放到管道上焊接。

(2) 预拉时,其偏差值不大于 5mm ,作用力分 2-3 次,逐次加大,尽量使每

个波节的四周受力均匀,当拉伸(或压缩)达到要求的数值时立即安装固定。

3.8 除污器安装

热介质应从管板孔的网格进入。

除污器一般用法兰与干管连接,以便于拆装检

修。

安装时应设专用支架,但所设支架不能妨碍排污,同时需注意水流方向与除污

器要求方向相同,不得装反。

系统试压与清洗后,应清扫除污器。

3.9 管道试压

3.9.1 试压人员必须由施工方会同工地监理方一起参加。

3.9.2 系统充水:

充水前将管段上的阀门全部打开,同时打开放气阀,当放气阀不

间断出水时,关闭放气阀和进水阀,检查管段有无漏水现象。

3.9.3 升压及强度试验:

管道充满水且无漏水后,通过加压泵加压,压力要逐渐升

高,当加压到一定数值时,应停下来对管道进行检查,无问题后再继续加压,分两

三次升至试验压力,停止升压。

3.9.4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超过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

查,管道不渗不漏为合格。

3.9.5 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将管道中的水排净。

试压时应注意试验管段与非试验管

段连接处要隔断。

3.10 管道冲洗

热水管路的冲洗分粗洗和精洗两个步骤。

粗洗可以利用一般给水管道的压力进

行,冲洗过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当排出的水呈现洁净时为合格。

精洗一般采用流

速为 1-1.5m/s 以上的循环水进行清洗,冲洗直到循环水的水色完全呈现透明。

3.11 防腐

3.11.1 人工除锈:

用刮刀、锉刀将管道、支架及设备表面的氧化皮、铸砂除掉,再用钢丝刷将其

表面的浮锈除去,然后用砂纸磨光,最后用棉丝将其擦净。

3.11.2 机械除锈:

先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表面的氧化皮、铸砂去掉,然后一人在除锈机前,一人

在除锈机后,将管道放在除锈机内反复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为止。

在刷油前,

用棉丝擦一遍,将其表面的浮灰等去掉。

一定要除锈干净,以防管材表面脱皮、返

锈。

3.11.3 刷油:

(1) 如设计未要求时,明装管道、支架及设备必须先刷一道防锈漆,待交工前

再刷两道面漆,如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的应刷两道防锈漆;暗装管道一般刷成品沥

青漆两道。

(2) 手工涂刷:

手工涂刷应分层涂刷,每层应往复进行,纵横交错,并保持涂

层均匀,不得漏涂或流坠。

(3) 机械喷涂:

喷涂时喷射的漆流应和喷漆面垂直,喷漆面为平面时,喷嘴与

喷漆表面应相距 250-350mm,喷漆面如为圆弧面,喷嘴与喷漆面的距离应为 400mm

左右,喷漆时,喷嘴的移动应均匀,速度宜保持在 10-18m/min,喷漆使用的压缩

空气压力为 0.2-0.4MPa。

3.12 管道及设备保温

3.12.1 瓦块保温

(1) 安装保温瓦块时,应将瓦块内侧抹 5-10mm 的石棉灰泥,作为填充料,瓦

块的纵缝搭接应错开。

(2) 预制瓦块根据直径大小选用 18-20#镀锌钢丝进行绑扎、固定,绑扎不宜

过长,并将拉头插入瓦块内。

(3) 预制瓦块绑扎后,应用石棉灰泥将缝隙处填充,勾缝抹平。

(4) 在保温层直线管段上每隔 5-7m 应留 一条间隙为 5mm 的膨胀缝,在弯管处

管径小于或等于 300mm 的应留一条间隙为 20-30mm 膨胀缝,支架处也应留膨胀伸缩

缝,膨胀缝用石棉绳或玻璃棉填塞。

(5) 外抹石棉水泥保护壳,按设计要求规定厚度抹平压光,设计无规定时,其

厚度为 10-15mm。

3.12.2 涂抹式保温

(1) 将涂抹材料调成浆后,分层进行涂抹,涂抹厚度按设计要求,前一层干燥

后,再涂抹后一层,直到达到所要求的保温厚度为止。

(2) 立管管道保温时,应先在管道上焊接支承环,然后再涂抹保温材料,所有

管道转弯处保温应有伸缩缝。

(3) 为保证保温管完成后圆滑美观,应做相应大小的的管模,边抹保温材料边

用管模拉光拉圆。

3.12.3 成品保温

发泡保温的直埋管道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在现场发泡时,接头处厚度应

与管道保温层厚度一致,接头处保护层必须与管道保护层一体,符合防潮防水要求。

 

3.12.4 保护层安装

(1) 将玻璃丝布剪成宽度为保温层外圆的周长加 50-60mm 长条,然后以纵横搭

接长度约 50mm 的方式包在保温层上。

(2) 保护层表面应缠绕紧密,不得有松动、脱落、翻边、皱褶和鼓包等缺陷,

且应按设计要求涂刷乳胶漆等。

(3) 在保温瓦外面包扎油毡,再外包缠细纹玻璃布,此作法适用于室外地沟

内管道保温。

如外包镀锌铁皮则适用于室外架空管道,但接缝处应在管子的两侧面,

且缝口朝下,防止雨水灌入。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平衡阀及调节阀型号、规格及公称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后应根据系统

要求进行调试,并作出标志。

检验方法:

对照设计图纸及产品合格证,并现场观察调试结果。

4.1.2 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伸长及三通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前应注意检

查保温层外壳及接口的完好性。

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检验方法:

回填前现场验核和观察。

4.1.3 补偿器的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进行预拉伸。

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对照图纸,并查验预拉伸记录。

4.1.4 检查井室、用户入口处管道布置应便于操作及维修,支、吊、托架稳固,并

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对照图纸,观察检查。

4.1.5 直埋管道的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在现场发泡时,接头处厚度应与管道

保温层厚度一致,接头处保护层必须与管道保护层成一体,符合防潮防水要求。

检验方法:

对照图纸,观察检查。

4.2 一般项目

4.2.1 水平敷设坡度

合格:

坡度的正负偏差不超过设计要求坡度值的 1/3。

优良:

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2.2 除污器构造、安装位置、方向

合格:

型号、规格、耐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位置、进出口

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

优良:

在合格的基础上,表面洁净,阀门启闭灵活。

4.2.3 管道及管件焊缝表面质量

合格:

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焊口表面无烧穿、裂纹

和明显的结瘤、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优良:

在合格的基础上,焊波均匀一致,焊缝表面无结瘤、夹渣和气孔。

4.2.4 管道支托架

合格:

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

优良:

在合格的基础上,排列整齐,支架与管子接触紧密。

4.2.5 防锈漆的厚度,管道除锈及涂漆

合格:

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

 

优良:

在合格的基础上,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

染现象。

4.3 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

坐标(mm)

敷设在沟槽内及架空

20

用水准仪(水平尺)、

直尺、拉线

埋地

50

2

标高(mm)

敷设在沟槽内及架空

±10

尺量检查

埋地

±15

3

水平管道

纵、横方

向弯曲

(mm)

每 1m

管径≤100mm

1

用水准仪(水平尺)、

直尺、拉线和尺量检

管径>100mm

1.5

全长

(25m 以

上)

管径≤100mm

≯13

管径>100mm

≯25

4

弯管

椭圆率

Dmax-Dmin

Dmax

管径≤100mm

8%

用外卡钳和尺量检查

管径>100mm

5%

折皱不平

度(mm)

管径≤100mm

4

管径 125-200mm

5

管径 250-400mm

7

 

5.成品保护

5.1 中断施工时,管口必须作临时性封闭,再继续施工时,仍要检查管内有无工具

及其它物品等才能继续施工。

5.2 敷设在地沟内的管道施工前,应清理干净地沟内的渣土及污物,已保温后的管

道不允许踩蹬,并及时盖好盖板。

5.3 搬运阀门时,不允许随手抛掷,吊装时,绳索应拴在阀体盖上的法兰连接处,

不得拴在手轮上或阀杆上。

6.安全保护措施

6.1 在管架上操作要有严密的防护措施,下面配合及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

6.2 管沟开挖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要求放边坡的要严格控制尺度,需要加支

撑的必须加设支撑。

6.3 电动工具分别由各自的闸刀控制,严禁几台电动工具同时接在一个开关上,使

用前要检查开关是否好用,使用手砂轮、砂轮切割机严禁面对砂轮转动线面,应站

在侧面操作。

6.4 使用机电设备前,应检查机械设备各部分的紧固螺栓、螺丝是否松动,有无漏

电现象。

使用完毕应拉闸断电,开关箱应锁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