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468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x

历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生活中有很多对成语的曲解现象,如“度日如年”就是指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过年一样;“语重心长”就是指别人说的话重了,心中很长时间不愉快。

请你也写两个类似的成语,要求曲解它的意思(6分)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病句错在何处(6分)

  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如你初妆。

三、写对联:

请根据上联,写一下联(8分)

上联:

博雅塔前人博雅(注: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景物)

下联:

四、翻译下段文言文(20分)

吴人之归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五.阅读(20分)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问题:

 

求乞者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

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

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

发声,用怎样声调?

装哑,用怎样手势?

……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求乞者》选自鲁迅《野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高墙”、“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分别象征什么?

体现了鲁迅怎样的生活经历?

2、“布施”有何含义?

“布施”与“求乞”体现了人与人的什么关系?

3、鲁迅为何不愿做个“受施者”与“布施者”?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世界观与思想命题?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六.作文(40分) 

  有腐败分子认为:

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

  请你写一篇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要求:

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成语曲解

首当其冲:

首先应当冲在前面

屡试不爽:

屡次尝试都不成功,心里觉得不爽

弄假成真:

这是造假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开门见山:

这是交通不便的一种具体描述

惟利是图:

这是某图片社的经营宗旨

一泻千里:

肚子拉到这种程度,怕是用泻停封也不管用了

一鸣惊人:

会打鸣的母鸡,母鸡里的战斗机!

小题大做:

孩子作业多,家长就得帮着做!

小人得志:

自古英雄出少年

知书达礼:

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送到家;

杯水车薪:

每天办公室捧着杯子喝茶,月底可以拿到的工资可以买车;

知足常乐:

知道有人请自己洗脚,心里就常常感到很快乐

见异思迁:

看见漂亮的异性就想搬到她那里去住;

语重心长:

别人话讲得重了,心里怀恨很长时间;

有机可乘:

出门远游有飞机可以乘坐;

夫唱妇随:

丈夫进了歌厅,妻子跟随钉梢

朝三暮四:

上夜班挣的比白天多

习以为常:

姓习的同志已经成为政治局常委;

得心应手:

要得到MM的心,就要下手.

同流合污:

同样的河流,被好几个工厂共同污染了.

夸父逐日:

父亲是抗日英雄,值得夸赞。

贪生怕死:

贪才能生,怕了死去吧。

喜出望外:

喜欢出国看望老外

一本万利:

读一本书,就可以产生万元利润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病句错在何处

  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此句出现歧义,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个人各自都有各自的一个家,也可理解为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一个家。

应该将都字删去,为强调该语句意思,可改为: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素胚不能勾勒,只能被勾勒;

笔锋没有浓淡之分,只有强劲和柔缓之分;

瓶身不能描绘,只能被描绘。

三、写对联

上联:

博雅塔前人博雅

下联举例:

1未名湖畔柳未名

注:

未名湖为北大校园内的人工湖

2自清亭外水自清

注:

自清亭是清华风景

3奇珍斋内物奇珍

博雅宅、奇珍斋,都来自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恰好对上,而且名字高雅深远,体现了书中人物的文化底蕴与专业功底。

4涟漪湖旁水涟漪

这一类对联主要注意前后的各两个字对应,并且还要通顺,而且读起来也要朗朗上口。

5望江楼上人望江

四、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解读】

这篇不足200字(不计标点)的短文,文章原题是《书杜袭喻繁钦语后》,意思是写在杜袭告诫繁钦的话后,相当于作者读了《三国志》有关章节后的感想。

作者是清末文学家林纾,文章出自《林纾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又收入《续古文观止》(清末民初王文濡编)。

文中提到的杜袭和繁秋是三国时善藏待时的才士,作者没有直接议论他们的事,却从一个比喻说起,论证在天下大乱时,炫耀才能必招杀身之祸,目的是告诫人们不要以才能被贪利嗜杀者所利用。

最后才点到题目上,短篇之中,亦有波澜。

原题没有标点,也没有断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但全文没有很生僻的词语,也没有特殊的修辞手段,句式也都是常见的,只是词语活用比较灵活,如果略有注释,基础较好的高三学生应当可以把大意翻译出来。

主要是要把握文章的比喻说理的方法,所引用的吴人之妇的故事有寓言的意味,与作者所要讲的道理互为表里,最后一句是关键,也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原题的文言文无标点,现将原文附上,供参考】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1]·(清)林纾

吴人之归,有绮其衣者[2],衣数十袭[3],届时而易之。

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4],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5],盗遂杀而取之。

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

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6],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

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7],此其所以死耳。

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

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8],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

杜袭喻繁钦曰:

“子若见能不已[9],非吾徒也。

”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10]。

呜呼!

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

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注】杜袭:

字子绪,汉末战乱时曾投奔荆州牧刘表,认为刘表不值得辅佐,离去。

后仕魏,官至大中大夫。

繁钦:

字休伯,以文章才辩得名,和杜袭同依附刘表,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才能,杜袭告诫他说:

“我们来到荆州,为的是藏身待时,如果你不停地表现自己,我就要和你绝交了。

”繁钦听从了他的劝告,也离开了荆州。

事见《三国志·魏志》。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个妇人,喜欢穿花衣服,缝制了几十套花衣服,到时候就换一件衣服。

只是她住在盗贼出没的地区,盗贼贪图她的漂亮的衣服,可是妇人却没有觉察,还是每天在盗贼窝里炫耀她的衣服,盗贼于是杀了她而掠夺了她的衣服。

盗贼的行为可以不去管它,我只是奇怪这个妇人只知道炫耀她的衣服却不知道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假使是依附官宦之家,有健壮的武士把守大门,严密地封锁门闩,住在深深的宅院里,盗贼哪里可以得到她的东西?

正因为她临近盗贼的居所却又炫耀自己的服装,这就是她死于非命的原因。

天下那些有才干的士人,不正像吴国妇人缝花衣裳一样么?

如果不和好人相处,就会和盗贼相邻,盗贼贪图钱财又喜欢杀人。

所以在乱世中炫耀自己才能的,没有能够全身的。

杜袭告诫繁钦说:

“你若是不断地展露自己才能,就不是我的徒弟。

”繁钦最终因为他说的话,避免了刘表之祸。

唉!

杜袭可以说是善于藏身的,繁钦也可以说是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然,我不见得他们的结局就不会像吴国妇人那样悲惨。

五.阅读理解

1、“高墙”、“灰土”、“各自走路”的人,既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街巷中的实景,又有象征性。

“高墙”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之间冷漠,人们充满戒心,难以相融相知。

“灰土”象征社会污浊,也象征作者灰暗迷惘的心态。

全文反映出作者不愿成为权贵、强者,也不愿成为奴才、弱者的两难境况,揭示作者在犹豫、彷徨、苦闷中孤独前行的情感经历。

2、“布施”是主子、强者对弱者的施与。

“布施”与“求乞”是人之间存在隔阂、缺乏真诚的主与奴、强与弱的关系。

文中两个求乞的孩子,其实是作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的铺垫,是作者内心求乞的演示,作者亦是求乞者。

作者由已及人,推想自己求乞的结果,得出不去求乞,也不施与的结论。

3、鲁迅在文中前一部分以两个小孩为例,写了“受施者”必会以牺牲自尊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磕头、哀呼,实不悲戚却又装作悲戚。

而鲁迅“厌恶他这声调、态度”,所以不愿作“受施者”,也不愿做使对方失去自身尊严的“布施者”。

这体现了鲁迅反对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坚守人格独立、思想尊严的世界观,与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思想命题。

4、本文对景的描绘是写实的,然而塑造的形象却又是象征性的。

如求乞者的形象,是个在两难中艰难选择,最终以“无所为和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文人形象。

文章将景、情、意交融为一体,在尘土弥漫的氛围中表达了自己对扑朔迷离人生前景的焦虑与苦闷。

2010年北大自主招生试题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考试。

本试卷侧重考察你的真实语文

能力,希望你突破日常训练的局限,发挥出实际的语文潜力。

祝你成功!

一、选择正确的或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

1.只要你不再做坏事,我们就____。

A.既往不咎B.继往不究C.既往不究

1.A(“既往不咎”:

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自《论语·八佾》“子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

“对于那些已经成了既成事实的事情就不必再去探讨论述,对于那引起已经有了最终结局的事情也不必再加分析评论,对于我现在吞下了我往昔种下的苦果,你们也不必再来责备和处分我了。

”)

2.地震引发的瘟疫正在____。

A.曼延B.漫延C.蔓延

2.C(“蔓延”:

是形容像那种生命力很顽强的杂草一样向外扩展;强调的是那种很难根除的东西,如不良风气。

“漫延”:

是形容像水溢出来一样的向外散开,漫延一般比较偏中性的词语。

“曼延”一词《辞海》解释为:

“亦作‘曼衍’。

连绵不断。

”)

3.享受美好的事物,____其中的趣味。

A.领略B.领会C.领悟

3.A(“领会”:

着重指理解、体会。

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精神、意思、意义、意图、意味、道理、知识等。

“领略”:

着重指体验、欣赏、认识或尝试。

对象常是具体事物,如风光、风味、滋味等。

“领悟”:

着重指理解,弄明白。

对象常是含义、道理等抽象事物。

4.豆腐作为营养保健食品____受推崇。

A.备B.倍C.辈

4.A(“备”表示“完全、全面”,“倍”则表示相对某一数量的变化如“数量的递增。

“备受关注“我们可以单独使用,指某个事物非常受重视,如XX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

“倍受关注”则有一定的“递进”因素,使用它往往需要前提,就是说在“备受关注”的程度上还有越演越烈的倾向;如:

XX作品A月好评不断,B月更是“倍受关注”。

5.公元6年,罗马帝国____犹太傀儡王,犹太国从此灭亡。

A.废除B.废黜C.废出

5.B(“废除”:

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

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6.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战略设计与选择、政策_____、指导战略实施等重要阶段。

A.制定B.制订C.制作

6.A(“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订”和“定”:

“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而“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7.他们对出线信心很足,却____无一点懈怠和轻视对手的思想。

A.诀B.决C.绝

7.B(“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

“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

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

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8.两人观点____,难以协调。

A.方纳圆凿B.方枘蚓凿C.圆凿方汭

8.A(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9.动物性蛋白含有人体____的氨基酸。

A.必需B.必须C.须要

9.A(“须”:

是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人的意愿。

“需”常作动词用,有时也作名词用,表示需求、需要的意思。

如:

需要知识,需要粮食。

必须”则侧重于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

如学习必须刻苦,工作必须认真,待人必须有礼貌等等,必须后面通常跟动词或形容词。

有时,必须也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如:

明天你必须来。

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必须的反义词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必需”:

侧重于表示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后面紧跟名词。

10.其震动____这一个国家,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A.不仅局限于B.不限于C.不仅限于

10.C(不仅限于:

就是还能有更多的,不止是这些。

不仅局限于:

不只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语言运用题(10分)

最近网上流行一首80后歌曲,其中有一段绕口令式的歌词是:

历史长河向前淌

岸上睡着一只羊

河里漂着一条狼

狼要拿羊当口粮

羊要认狼当爹娘

羊要救狼,狼要吃羊

不知是那羊救狼

还是狼吃羊

请仔细阅读这段歌词后,完成下列二题:

1.找出所有押韵的字,用其中至少4个字写成一个单句。

(4)

【简答】狼心狗肺的儿子用他娘唯一的羊皮坎肩换成了自己的口粮。

狼他娘以羊为粮

2找出所有的动词,并用其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字,写一句适合大学校园的宣传用标语。

(6分)

【注】其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字是“认”和“吃”

三.将下段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0分)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选自《淮南子》

【注】:

原文无标点

译文如下:

法律,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准绳。

制定法律的条文,是要惩罚那些违法的人;设立奖赏的条例,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法律确定之后,遵纪守法的给予奖赏,破坏法规的人要杀死。

尊贵的人不使他的处罚减轻,而卑贱的人不能加重他的刑罚。

触犯法律的人,即使是贤德之人也要杀掉;符合法规的,即使不肖之人,也没有罪过。

因此,正道顺畅而邪道被阻塞了。

古代设立有司之官,是管理老百姓的,不要让他们随心所欲。

拥立国君,是用来控制司官,使他们不要专断。

法典礼仪是用来控制国君的行为,使他不要擅自决断。

人们不能够放肆,那么正道便能胜利;正道胜利了,那么公理便通达,因此可以返回到无为的境界中去了。

四、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20分)

刹那永恒

朱良志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

“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派淘沙》词:

“把酒祝东风,且共

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

明年如何?

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

后一句引东

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

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

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拘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

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靳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

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云:

“古人无复洛城东,令

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

一些影象的思考。

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

“令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

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旱,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浯谈,与未来商兑。

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

“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

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

”(《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

“万古江山在目前”,大

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园月。

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

“道眼大小同,

乾坤一摞寄:

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

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

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松尾蕉的诗写得清新雅净,意味幽永.他的一首俳句道:

“蛙跃古池中,静潴传清响。

芭蕉自言其“‘古池’句系我风之滥觞,以此作为辞世可也”。

诗人笔下的池子,是亘古如斯

的静静古池、青蛙的一跃,打破了千年的宁静,这一跃,就是一个顿悟,一个此在此顷的顿

悟。

在短暂的片刻撕破俗世的时间之网,进入绝对的无时间的永恒中。

这一跃中的惊悟,是

活泼的,在涟漪的荡漾中,将现在的鲜活揉入到过去的幽深中去了。

那布满青苔的古池,就

是万古之长空,那清新的蛙跃声,就是一朝之风月。

我尝模仿汉译芭蕉诗:

“当我细细看,呵,一棵荠花,开在篱墙边”,将陶渊明的“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戏改为:

“在东篱下采菊,悠然无意间,呵,我见到了南山。

”陶渊明

这句诗其实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惊悟,在时间突围成功之后的惊悟。

宋代临济僧人道灿将其改

为: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无限的时间都凝聚于当下重九的片刻,浩浩的宇宙都归于

此在的东篱。

无限和永恒在此消失了,这也是芭蕉的思路,、

——(取材自来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如何理解第三段开头闻一多所谓的“泄露了天机”?

(2分)

文章说“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

作者引用刘希夷、张若虚、李白、沈同的诗说明这一点。

这就是”天机“。

(2)结尾一段中的“时间突围成功”指的是什么?

(2分)

2.阅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为什么作者觉得沧浪亭廊柱上对联的格调似过于“冷峻”?

(6分,字数请控制在50字左右)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

冷峻,冷酷严峻;沉着而严肃。

文章引用了欧阳修的词,认为对联的前句与欧阳修的词中“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意境相同,这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

后一句是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

作者认为,两句有密切的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副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这里含有中国人的刹那永恒的思考。

3.文章倒数第三段结尾作者说:

“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有人认为,这种关于“我”的见解有可能导致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论”。

请就这一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0分,字数请控制在200字左右)

五、作文(40分)

今年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和诗人林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北京大学师生评价林庚先生是“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请你从这四个词组中,任选一个为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于诗情画意中隐含哲理,600-800字。

【提示】 如何写好散文,季羡林先生有篇文章是讲如何写散文,那是1980年为《天竺心影》一书写的序。

他说他学习写散文,已经有50年的历史。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两字也可分开来讲:

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

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

他反对散文是“散”。

 写一篇散文,不同于写一篇政论文章。

政论文章需要逻辑性,不能持之无故,言之不成理。

散文也要逻辑性,但仅仅这个还不够,他还要有艺术性。

古人说: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又说:

“不学诗,无以言。

”写散文决不能平铺直叙,像记一篇流水帐,枯燥单调。

枯燥单调是艺术的大敌,更是散文的大敌。

 季先生认为,写好散文首先要注意选词造句,要像写诗那样写散文。

接着,他强调要炼篇,他觉得,光是炼字、炼句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还要练篇。

 炼篇,就是要在整篇的结构上着眼。

炼篇包括的内容恨广泛。

首先是怎样开头。

写过点文章的人都知道:

文章开头难。

要学习中国的古文和古诗歌,细心揣摩,可以读到不少开头好的诗文。

 开头好,不等于整篇文章读好,炼篇的工作才只是开始。

在以下的整篇文章的结构上,还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

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文章中心部分写完了,还要注意结尾。

结尾比开头更难,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要写好散文,要学会观察,要细致地观察一切人,观察一切事物,深入体会一切。

他还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