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446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docx

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基础模块文言知识总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异乎三子者之撰

加之以师旅为国以礼

2、宾语前置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

比及,到

5、且知方也:

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

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8、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何妨

9、咏而归:

咏,唱歌10、吾与点也:

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

动词,因为

(3)则何以哉:

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

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3)如其礼乐:

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

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

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

(2)且知方也:

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6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7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有通“又”。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3、非利足也----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重点虚词(课后第一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乃前曰(前,走上前)

⑤于是相如前进缻(前:

走上前  

⑥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

苦笑声)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

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上:

向上)

⑤卒廷见相如(廷:

在朝廷上)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③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④归璧与赵(归:

使……归)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

以……为羞耻)

5.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

敬,尊重)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

坚守、恪守)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6.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不辱于诸侯三

3、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5、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庭故燕王欲结于君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设九宾于廷会于西河外渑池

四、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①拜书送于庭(国书)  

②秦御史前书曰(写)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师说文言知识总结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0)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1)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

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

两个词。

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

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3.一词多义

(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促织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手裁举通“才”

(2)昂其直/而高其直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4)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5)自名“蟹壳青”命名

(三)使动用法。

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四)形容词作动词

(1)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五)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三、一词多义。

进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动词,责令

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动词,索取

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靡靡计不施无,没有

虫尽靡败退

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顾徘徊四顾看,环视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窃发盆打开

发探石发穴掏

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售操童子业,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亦无售者买

岁征民间每年

岁成有子九岁年龄

不终岁年

故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令令以责之里正县令

急解令休止使,让

上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上于盆而养之动词,放置

益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成益愕副词,更加

掷帘内掷一纸出动词,抛,扔

虫跃掷径出动词,腾跃

异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过裘马过世家超过

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强乃强起扶杖勉强

少年固强之迫使

中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中绘殿阁当中

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逼:

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物故非西产

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介词结构后置:

掭以尖草 问者爇香于鼎 既而得其尸于井覆之以掌

5、固定句式: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耶?

莫非···吗?

五、文中的成语。

1、向隅而泣:

向:

对着;隅:

角落;泣:

小声地哭。

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

比喻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地哭泣。

2、东曦既驾: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

3、抢呼欲绝(qiānghūyùjué):

用头撞地,拼命呼喊着,形容极度悲痛伤心.

4、蠢若木鸡:

形容神貌呆笨。

同义词:

呆若木鸡。

5、顿足失色:

顿足:

跺脚。

失色:

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形容十分惊慌。

6、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

多含讽刺意。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过秦论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

3、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⑤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⑦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四、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

政论文:

《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

《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

指崤山以东。

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

特指黄河。

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

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亦作“合从”。

连横:

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亦作“连衡”。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坐─座:

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9.具—俱:

具告以事。

10.倍—背:

不敢倍德也

11.桮—杯:

沛公不胜桮杓

12.参—骖: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古今异义

1.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省份名。

2.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省份名。

4.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省份名。

5.婚姻古:

儿女亲家今:

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6.细说古:

小人的谗言。

今:

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

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

表顺承

三、重点实虚词(课后第一题)

1.谢谢罪道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

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

故听之

特意: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

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

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

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

脱身独去。

6.然形容词词尾:

沛公默然

句首表转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这样:

不然,籍何以至此

7.因就、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8.为任,做:

使子婴为相。

替,给:

为击破沛公军!

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制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处理对付:

为之奈何

作为:

军中无以为乐。

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

何辞为?

9.之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

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10.且将: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尚且: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3.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他做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3.状语后置:

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4.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5.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六、固定结构

无所:

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奈何:

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

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谁更……)?

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

“……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

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

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

表反问。

如“何辞为?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

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

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

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

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寡人之于国文言知识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