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176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粒二象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波粒二象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波粒二象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波粒二象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波粒二象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波粒二象性.docx

《波粒二象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粒二象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粒二象性.docx

波粒二象性

一.物理新纪元:

能量量子化

1.热辐射:

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黑体:

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实际上黑体是不存在的。

但可以用某种装置近似地代替黑体。

如图所示是一个带有小孔的空腔,并且小孔对于空腔足够小,不会妨碍空腔内的平衡。

通过小孔射入空腔的所有频率的电磁波经腔内壁多次反射后,几乎全部被吸收,再从小孔射出的电磁波极少。

所以,可以将空腔上的小孔近似地看成黑体。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物体在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的视觉。

黑体在700K以下时看起来是黑色的,因为在700K之下的黑体所放出来的幅射能量很小且幅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之外。

若黑体的温度高过700K的话,黑体则不会再是黑色的了,它会开始变成红色,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分别有橘色、黄色、白色等颜色出现。

4.能量子:

普朗克做出大胆假设:

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

例如,可能是ε或2ε,3ε······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

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ε=hν

5.黑体辐射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二.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存在着饱和电流: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也就是说,电流较小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电流增大到一定值之后,即使电压再增大,电流也不会增大了。

说明:

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存在这遏止电压:

当所加电压U为零时,电流I并不为零。

只有施加反向电压,也就是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级间形成使电子减速的电场,电流才有可能为零。

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称为遏止电压。

遏止电压存在意味着光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

光的频率ν改变时,遏止电压也会改变。

说明: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存在截至频率:

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时,即使不施加反向电压也没有光电流,这表明已经没有光电子了。

3.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至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4.不同金属的截至频率不同。

5.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6.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量子化观点,认为电磁波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不连续的,而且电磁波本身就是不连续的,并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h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称为光子。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

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即

hν=E+W

E=hν-W(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8.光电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咋爱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λ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3.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三.粒子的波动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ε=hν

p=

h/λ

它们是描述光的性质的基本关系式。

能量ε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

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ν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h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2.粒子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提出假设: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长相联系,而且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也像光子跟光波一样,遵从如下关系

ν=ε/h

λ=h/p

3.德布罗意波:

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

4.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00nm,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大小比可见光的波长大得多,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所以我们才说光沿直线传播。

5.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也是一种波。

如果把电子加速,使它的动量很大,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会很短,衍射现象的影响就小多了。

这样就有可能大大提高分辨能力。

这种使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叫做电子显微镜。

由于电压越高电子最终获得的动量越大,它的波长越短,分辨本领也越强,所以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大小常用它的加速电压来表示。

四.概率波

1.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经典的粒子:

任意时刻的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时空中确定的轨道,是经典物理学中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经典的波:

经典的波是在空中弥散开来的,其特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也就是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

2.概率波: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从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双缝S和S后在屏幕上形成明暗条纹。

按照光的波动理论,条纹的明暗表示到达屏幕上的光的强度的不同。

按照光子模型,每个同频光子都带有相同的一份能量,所以条纹明暗的分布应该是到达屏幕的光子数目多少的分布。

在一束光中,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表现出波动性,还是光子本身就具有波动性呢?

为此,我们使光源S非常弱,以至它在前一个光子到达屏幕之后才发射第二个光子,这样就排除了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单个光子的落点不可预知,但长时间曝光之后仍然得到明暗条纹。

可见,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性质。

虽然不能肯定某个光子落在哪一点,但由屏上各处明暗不同这个事实可以推知,光子落在各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即光子落在明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小。

这就是说,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确定。

所以,从光子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

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例如衍射条纹的分布等。

五.不确定性关系

1.单个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它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却可通过波动规律确定。

2.不确定关系:

利用数学方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以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那么

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简称不确定关系。

不确定性关系的公式是多不确定性描述的定量表示,对公式的来龙去脉和相关计算都不作要求。

人们在研究微观物理时,恰恰以不确定关系为基础原理,通过逻辑关系得出很多结论。

这里所说的基本原理就像平面几何中的公理,是不需要证明也无法证明的,它的正确性在由于它得到的所有推论都与事实相符。

 

北京近年高考光学部分试题2005——2011

(北京2005,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北京2006,16)水的折射率为n,距水面深h处有一个点光源,岸上的人看到水面被该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

A.2htan(arcsin

)B.2htan(arcsinn)

C.2htan(arccos

)D.2hcot(arccosn)

(北京2007,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响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B、10-6s

C、10-9sD、10-12s

 

(北京2008,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B.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

C.光导纤维舆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北京2010,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北京2011,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像,可以()

A.增大与的间距

B.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答案:

CABA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