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勤说课稿.docx
《王敏勤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敏勤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敏勤说课稿
走进小说世界,感悟社会人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故乡》“说课标说教材”展示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
下面我按照“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顺序进行解说。
一、说课标,明方向。
1、正确的认识课标、理解课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准确地把握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七至九年级属于课标中的第四学段,各年级的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总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规定:
(1)知识与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
2、九年级上册在本学段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
课程标准从五大板块上确定了本册具体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新认汉字200左右,会写150个左右。
熟记音、形、义。
在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写作:
继续学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内容具体;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能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自改互评,做到文从字顺。
(4)口语交际:
能注意对象和场合,自信表达,文明得体。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5)综合性学习:
能自主组织活动,在调查搜集资料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就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主题,制定计划,能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3、本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共计21个,能辨别易错词语:
如愕然、嗤笑、瑟缩、恣睢、歇斯底里、拮据、出风头等,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作家生平、成就概况;
(2)、依据小说三要素,分析小说,把握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掌握一定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揣摩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和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朗读品味、比较鉴赏的方法阅读作品,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品读文章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良好阅读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人生,了解和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主动思考成长中的艰难经历,珍惜美好生活,审视西方社会中金钱对于人性的改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故乡》一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理解、积累“萧索、无端、如许、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词语;把握故事情节,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探究本文主题;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诵读讨论法:
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表格让学生对比小说中的人物二十年前后在外貌、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和“换词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魅力,感受语言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要开拓进取才能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不怕困难,要勇敢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和新生活。
二、说教材,知结构。
总的来说,本套教材改革了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构建新的语文能力体系。
六册书35个单元,前四册(七上、七下、八上、八下)按主题单元兼顾文体训练的方式来编排。
后两册(九上、九下)主要以读书方法为主题来进行编排。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编排特点及结构呈现两种情况:
一是按内容散见于各专题性的单元中;二是按文体构建完整的小说单元。
七年级12篇记叙文,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八年级5篇记叙文,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精辟、含蓄的语句;
九年级两个单元小说,要了解基本情节、环境,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思想。
1、九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体例及编排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阅读板块、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附录。
本册课本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
小说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第三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一个是第五单元。
以古典名著为主题。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分为精读与略读两类课文。
名著导读分别是《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主要目的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古诗词选取10首优秀古诗词,旨在积累优秀诗文,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附录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四项介绍语法,提高语法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板块本册教材由25篇课文编排成六个主题单元,依次是:
感悟自然单元、思想风采单元、少年成长单元、读书求知单元、古典文学单元、史传文学单元,各单元
内部自成系统。
2、本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体例及编排意图:
本单元是以“少年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小说,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例前设有“单元导语”,点出本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例分别是: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其中《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为精读课文,《孤独之旅》、《心声》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青春随想”为主题开展活动,包括青春的心愿、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颂歌。
每篇课例包括导读、正文、课下注释、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5部分。
课文导读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下注释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理解重要字词。
课文后安排了三至四道“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
课后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每篇课文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帮助学生识记积累生字词,同时帮助学生学写规范的楷书。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
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同时,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下面,我就以《故乡》为例简要分析课例编排及意图。
《故乡》这篇课例包括课文导读、正文、课下注释、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5部分。
课文导读中把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做了对比,同时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下注释点出选自《呐喊》(因为学生对鲁迅及作品有一定程度了解),详细注释了一些重要词句的读音、意思,扫除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研讨与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故乡人物变化,思考什么是后障壁及形成的原因、“我”、闰土、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体会鲁迅关于“路”的哲理句的含义。
读一读,写一写采用正楷书写,帮助学生助学生学写规范汉字。
3、本单元编写特点:
(1)围绕主题,精心组合教材。
本单元教材围绕“少年生活”主题精心组合教材,课文精选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涵盖中外,文化多元。
单元活动引导学生在步入青春花季时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巩固、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
(2)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围绕青春主题而展开的四项活动:
青春的心愿、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颂歌和参考资料,给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教材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四篇课文,从板块结构上分为精读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自读课文(《孤独之旅》、《心声》)、综合性学习;从区域上分,三篇中国作品(《故乡》、《孤独之旅》、《心声》)),一篇外国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五首抒情诗,单元学习活动“雨的诉说”,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第二单元是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的同时,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单元活动是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
开展演讲活动,写演讲稿。
第三单元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
第四单元是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单元活动是“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经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单元活动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
第六单元是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题的史传文学单元,前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
第五课将五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集中学习,便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
单元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众多的英雄人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每个单元活动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三篇名著导读《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和课文紧密联系,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10首课外古诗词增加学生诗词积累。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选自鲁迅《呐喊》的《故乡》,抒发作者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情节包括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主要人物闰土、杨二嫂,写法上主要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本文展示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如何战胜孤独而成熟坚强,情节包括杜小康家道中落去放鸭、撑船赶鸭到芦荡、芦荡遇雨经考验、与鸭共成长,写法上主要体会景物烘托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选自莫泊桑《羊脂球》的《我的叔叔于勒》,本文表现世态的炎凉,展现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情节包括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写法上主要体会于曲折的情节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选自《儿童时代》的黄蓓佳《心声》,本文揭示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情节包括李京京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重点体会成功的心理描写和双线交织的写法。
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
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2)纵向整合:
七八九年级三个学年的六本教材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的特点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下面我从三方面进行整合说明。
a、单元与单元的整合:
本单元可以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着眼于记叙文六要素和精彩的人物描写;可以和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都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历程和足迹,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生命的礼赞,教育学生思考人生珍爱生命;可以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典白话小说、和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包括刻画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四部分)。
b、课与课的整合:
《故乡》可以和七年级下册《社戏》进行整合,两篇文章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故乡》可以和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整合点在于都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人技巧,都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经历;可以和本单元《孤独之旅》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c、课内外的整合:
本单元和电视节目《汉字英雄》整合,以激发学生识记汉字兴趣;可以和莫泊桑文章《项链》小说集《羊脂球》比较阅读;可以拓展阅读曹文轩小说《草房子》,可以和《万卡》比较阅读,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及性格。
学习《故乡》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体会鲁迅对社
会人生的思考和对黑暗的抗争,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三、说建议,重实施。
1、小说(记叙文)考查要点:
小说(记叙文)考查特点表现为:
1、选文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2、考查要点注重对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造能力的考查,淡化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3、考查题目注重主观性试题,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领悟以及表述阅读心得的题逐渐增多。
小说(记叙文)考点包括:
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材料安排、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修辞、关键词的作用)、拓展延伸(补白、仿写、续写、谈感悟、作评价等)
2、本单元教学建议:
(1)识字与写字建议:
应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建议利用语文课外活动举行“校园汉字英雄”竞赛,设立校园汉字英雄榜。
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
本单元各课“读一读写一写”共计33个生字,全部采用硬笔楷书书写,提倡学生在临摹中识记。
(2)阅读教学建议:
《课标》要求: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情读、美读、疑读、析读等),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听读、范读、默读、速读、齐读、男女对读等),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实施包括:
学案导学,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赏析文本,重点研读——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3)写作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
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在教学完《孤独之旅》之后,依据课后第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很乐于表达;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结合课后第四题,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同时结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和课本102页参考资料进行写作。
(4)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本单元的活动,接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5)综合性学习建议: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建议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任选一项。
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准备。
本单元四项活动,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小组活动,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准备过程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形成的过程。
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提倡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依据考查特点,制定《故乡》一课教学建议:
识字与写字应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建议利用语文课外活动举行“校园汉字英雄”竞赛,设立校园汉字英雄榜。
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
本课课下注释及“读一读写一写”共计8个生字,全部采用硬笔楷书书写,提倡学生在临摹中识记。
阅读教学建议:
《课标》要求: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情读、美读、疑读、析读等),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听读、范读、默读、速读、齐读、男女对读等),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课具体实施包括:
学案导学,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赏析文本,重点研读——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写作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
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社会和人生,以“路”为话题写一段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进行创作,相信学生很乐于表达。
(1)、打破常规,重新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留出时间。
对本文的人物分析,要重点抓住“变”字,考察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包括20年前后故乡环境的变化,人物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
(2)、留出空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
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闰土的麻木迟钝、杨二嫂的尖酸刻薄);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精彩的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如《故乡》中的“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3)、提倡理解的多样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
如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表现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表现中国愚昧、贫穷、落后的轮回?
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4)、读中品、品中悟,课内外结合。
a、诵读精彩片段,加强语言积累。
b、品味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三处故乡景物描写)。
c、读人物语言,品心理变化(闰土见到我时的语言)。
d、课内外结合,阅读《呐喊》,体会鲁迅思想(对生活、社会的思考与抗争)。
e、品人物辛酸,获得人生感悟(闰土的麻木、杨二嫂的可怜可笑)。
(5)、解读文本,走近生活。
从历史、社会演变等方面进行点拨指导,体会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
如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当时的社会现状„„
引导学生把视点扩展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家乡人和事的变化,分析家乡的发展情况。
以《故乡》为例,说考点落实:
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三个辛苦: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概括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人物形象:
“我”、杨二嫂、闰土各代表哪种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材料安排、表现手法:
最后展现美好画面的用意;景物描写:
三处景物描写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修辞:
“高墙、后障壁”)、拓展延伸(补白、仿写、续写、谈感悟、作评价等)
链接中考:
《向生命鞠躬》
2、评价建议:
(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评价工作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注意听、说、读、写、创,五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是否提升语文素养。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以利用堂清试题进行课堂评价,利用日清试题做当天评价,也可以一课一评,还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课堂表现积分表,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创办班级书法作品集、读书卡片、手抄报、多种作业形式。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自我反思。
根据需要联系家长,依据家长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
对《故乡》一课的评价建议(见ppt)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
a、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如:
课文导语、课下注释、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其他年级有关鲁迅的课文,附录上面的名著导读等。
b、充分展示教师资源。
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c、有效挖掘学生资源。
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闪烁的思维火花,及时加以挖掘和鼓励。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a、学校资源。
学校的校园文化(如校园鲁迅简介)、图书馆有关鲁迅的挂图、藏书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外资源。
b、多媒体资源。
网络、电视和影视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
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鲁迅的生平、经历、思想、著作等资料;观看中央电视台《汉字英雄》激起学生识记汉字兴趣。
c、社会资源。
家乡的风土人情、时事政治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广阔空间。
王敏勤教授曾说:
“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
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实实在在地在课改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相信,在“说课标说教材”这种新的说课模式的带领下,我们定会走进一片课改新天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