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62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

[模拟]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118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展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其潜能,使其获得最大的发展。

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育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识发展的顺序和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2题:

当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A

专断型领导方式的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学生的一切都由教师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从题干看出,该领导类型属于专断型。

第3题:

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教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

C

给他不想要的刺激(做十遍),降低反应(做错题)发生的概率,属于惩罚。

第4题: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参考答案:

A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

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由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受到某种奖励等因素激发。

故本题应选A。

第5题: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

A.满足需求,促进健康

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

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D.促进健康,学会适应

参考答案:

C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第6题: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参考答案:

A

 

第7题:

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A.组织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示范者

参考答案:

C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第8题: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参考答案:

A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第9题:

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

这一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参考答案:

D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世纪—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

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第10题:

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如画板报、挂插图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

C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故本题应选C。

第11题:

组织教学的意义是()。

A.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B.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C.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D.A、B、C三项

参考答案:

D

组织教学的意义包括: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12题:

造成个体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B.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C.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参考答案:

A

个体在认知过程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第13题:

常老师在讲授《三角形的外角》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的相关知识,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常老师使用的导入方法是()。

A.练习导入

B.复习导入

C.问题导入

D.情境导入

参考答案:

B

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如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题干描述的方法属于复习导入。

第14题:

一些教师针对学生做错了习题而给予他们惩罚,这种做法违背了惩罚的()原则。

A.尊重性

B.伦理性

C.确定性

D.灵活性

参考答案:

B

惩罚的伦理性原则是说由于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行为规范所具有的道德权威性,所以惩罚学生必须针对的是学生在道德方面出现的不良行为。

这就意味着,只有当学生出现了道德不良行为时,教师才能对其进行惩罚以规范学生行为,而对于学生非道德方面的错误(比如做错作业,认知领域).教师不得进行惩罚,否则就违背了惩罚的伦理性原则。

惩罚的尊重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惩罚的确定性是指教师在惩罚学生时只能依据学生是否违背了已经被确定的规范行为原则,而不能凭空滥罚;惩罚的灵活性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已经出现的违背规范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在惩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上采取灵活的态度。

第15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称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为()。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参考答案:

A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

如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数学或语文的学习中。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如将弹跳中的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运用到空翻中。

根据迁移的方向,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

第16题: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参考答案:

A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发散思维的核心是联想和多个方向。

这与题干的描述是一致的。

第17题: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参考答案:

C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i种途径是学习、讨论和创新。

首先是自己研究和反思;其次是和其他老师讨论研究;最后在前两个基础上研究新思路和想法。

第18题:

教师制作课件时字号不能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

A.差异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参考答案:

C

 

第19题: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进行整合思考。

这种反思属于()。

A.自我反思

B.集体反思

C.纵向反思

D.横向反思

参考答案:

C

纵向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为对象,反思自己与之前的教学成果的比较;而横向反思是与其他老师进行横向的对比反思,吸取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第20题:

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成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D

班级目标管理,是要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_______

 

参考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

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2)教育的全民化。

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埘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

_______

 

参考答案:

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小步呈现;积极呈现;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该思想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其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思路。

详细解答:

第23题:

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_______

 

参考答案:

(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24题:

材料A

师:

小明,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生:

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我推车跑到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

师:

你能推车跑步来上学,说明你有纪律观念,这点是值得表扬的。

希望你以后能早一点出发,有什么意外也有时间处理,好吧?

生:

好的,老师。

材料B

师:

小明,你为什么迟到,真不像话!

生:

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

师:

我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反正你不能迟到,迟到就应该受罚!

问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_______

 

参考答案:

材料A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可取的,材料B中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纪律保证。

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需要排除外界环境和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干扰,纠正学生各种背离教学过程的不良行为。

在管理课堂秩序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所用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应采用暗示的方式,如“好像有个别同学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或用行动纠正,如走到“开小差”的学生身旁以手势或眼神示意。

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应与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启发性与趣味性,都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

(2)教师要尊承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坚持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相结和;(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来管理自己、管理班级;(4)教师应善于运用奖惩机制,对良好的纪律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辅以惩罚,使学生感受到遵守纪律的优越性,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5)教师应一视同仁,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6)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相处良好、和谐的氛围将有助于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

详细解答:

第25题: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该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家长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

”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

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_______

 

参考答案:

该班主任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这种做法属于严重的精神虐待,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因势利导,而非批评指责。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

让学生引以为戒,想借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详细解答:

教学设计题

第26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

(1)找出本诗的诗眼,分析其用法及其效果。

(2)试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3)针对诗歌讲授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诗的诗眼是“绿”字,作者采用了使动用法,将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意,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手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3)针对诗歌讲授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①初读古诗,自解诗意a.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让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b.指名读诗,重点指导其中6个多音字的读法。

c.回顾过去学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②细读古诗,理解诗意a.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理清瓜洲、长江与京口、钟山等地的位置关系,明确钟山是诗人的第二故乡。

b.结合诗意思考:

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

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

c.从学生的辩论中,引导他们逐步了解诗人的思乡心切。

d.教师结合资料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的地方……e.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f.学生交流从后两句诗中读懂的内容。

g.引导学生抓住诗眼“绿”字,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绿”字一箭三雕的妙用。

h.透过最后两句诗,想象江南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

文字本是有情物,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i.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

 ③精读全诗,入诗境,悟诗情a.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b.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c.教师配乐创设意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详细解答:

第27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试分析小数乘法的算法法则。

(2)如果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

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数乘法的算法法则为: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类似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样是用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关于运算的法则包括分数、整数、负数、有理数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据高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与口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过程,启发学生应用转化的意识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与之后的教学设计相符合)(3)复习铺垫,联系实际生活导入课题 教师: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口算抢答比赛好不好?

(好) 课件呈现一些算式:

15×615×825×625×8(学生抢答) 教师:

同学们算得真好,又快又准确,那大家再看看,这些算式中的因数都是什么数啊?

(整数) 引导学生得出这些都是整数乘整数的式子。

 接着课件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

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

 教师:

小明是学校的宣传委员,老师让他负责宣传栏的布置,可是小明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怎样给宣传栏配玻璃。

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棒,现在你们能帮到小明解决这个难题吗?

需要一块多大的玻璃呢,谁能把式子列出来?

 请同学回答,并板书:

1.2×0.8 提问学生这两个因数是什么,这个乘法是什么的乘法,引出本节课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 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因此,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本环节以学生口算比赛的形式开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可谓一举多得。

 (导入环节设置没有同定方法,大家可以选择多种导入方法,只要符合学生特点与认知情况即可,但要注意导入不仅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环节自然引出教学课题,因此明确学习目的,切忌只“导”不“入”)

详细解答:

第28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指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如果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_______

 

参考答案:

 

详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