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502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神经系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神经系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神经系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神经系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1.docx

《神经系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系统1.docx

神经系统1

 

第五篇、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

第一章、总论

神经系统:

即人体中把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的一套调节机构

一、区分、E:

\图库\神经系模式图.tif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中枢NS脊髓

神经系脑N(12对)

周围NS脊N(31对)交感N

内脏N内脏运动N副交感N

内脏感觉N

二、组成

(一)、神经元E:

\图库\神经元模式图.tif

(二)、神经胶质

三、常用术语

1、灰质和皮质

2、白质和髓质

3、神经核和神经节

4、纤维束和神经

5、网状结构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

第一节、脊髓spinalcord

一、外形E:

\图库\脊髓的外形,被膜,横断面.tif

椎管内下端L1下缘,儿童则L3

C5-6颈膨大,T12腰膨大,L1脊髓圆锥终丝

表面:

前:

正中裂,后:

正中沟E:

\图库\脊髓圆锥和马尾.tif

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脊神经节。

二、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E:

\图库\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tif

C1-4同序数椎骨。

C5-8T1-4高于同序数椎骨一个椎体

T5-8高于同序数椎骨2个椎体

T9-12高于同序数椎骨3个椎体

L1-5平T10-11高度

S1-5Co平T12、L1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E:

\图库\颈髓横端面.tif

前角、后角、侧角(T1-L3),灰质连合,前索、后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一〉、灰质(据Rexed法)E:

\图库\脊髓的细胞构筑.tif

1、后角Ⅰ层缘层后角边缘核

Ⅱ层胶状质

Ⅲ层

Ⅳ层后角固有核

Ⅴ层外侧部与白质形成网状结构

(内侧部交叉脊髓丘脑)

Ⅵ层(与深部结构的感觉有关)

Ⅶ层中间外侧核(交感核团)、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

关)、胸核。

2、外侧Ⅷ层内侧群支配躯干部的骨骼肌

3、前角Ⅸ层外侧群支配四肢肌

Ⅹ层围绕中央管

〈二〉、白质

组成传导束:

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固有束。

1、上行纤维束E:

\图库\颈髓横端面.tif

(1)、薄束T5以下的后根(损伤则闭目站立不稳)意识性本体感

楔束T4以上的后根(损伤则闭目指鼻失误)觉、精细触觉。

(2)、脊髓小脑后束控制下肢随意肌(下肢本体感觉、皮肤触压觉)

 

(3)、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入小脑皮质,反馈下肢及躯干下部

的活动。

(4)、脊髓小脑侧吻束反馈上肢活动。

E:

\图库\颈髓横端面.tif

(5)、脊髓丘脑束前束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侧束传导痛、温、触压觉

后索具有传导辨别性触觉

2、下行纤维束E:

\图库\颈髓横端面.tif

(1)皮质脊髓束延髓锥体交叉前束(小部)止白质前连合

后束(大部)止同侧前角C

功能:

传导意识性运动冲动前角C

损伤时:

出现病理性反射,如:

Babinski征阳性

(2)红核脊髓束

中脑红核交叉外侧索止于前角C

功能:

兴奋同侧屈肌运动N元

(3)前庭脊髓束起于:

同侧延髓前庭外侧核

止于:

灰质Ⅷ层部分Ⅶ层

功能:

兴奋同侧躯干肌及肢体伸肌

(4)网状脊髓束起于:

网状结构

止于:

灰质Ⅶ、Ⅷ层

功能:

控制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运动。

 

(5)其他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第二节、脑brain

位于颅腔内,包括:

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延髓。

E:

\图库\脑底面观.tif

端脑和间脑合称前脑,后脑与延髓合称菱脑,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一、脑干brainstem

〈一〉、外形E:

\图库\脑干的外形.tif副N

下1、延髓前:

锥体锥体交叉外(橄榄)舌下N

medullaoblongata薄束结节舌咽N

后:

楔束结节

脑桥延髓沟(内展、面、前庭窝N外)

2、脑桥:

小脑中脚

pons三叉神经

上3、中脑:

大脑脚(脚间窝穿出动眼N)后穿质

背面:

上丘、下丘,上下丘臂。

4、菱形窝:

rhomboidfossa蓝斑

第四脑室底:

正中沟界沟前庭区(听结节)

内侧隆起(面神经丘)

迷走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三角

5、第四脑室:

fourthventricleE:

\图库\脑干的外形.tif

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丛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1、脑神经核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特点:

⑴灰质不再连贯成细胞柱,而变成断续的核团

⑵很多纤维束在脑干内交叉传导,打乱了原来灰白质之分

⑶延髓上部中央管向后敞开为第四脑室的底:

菱形窝。

⑷脑干中央区出现较大的范围的网状结构。

内①躯体运动柱(支配头部骨骼肌)

②一般内脏运动柱(支配头颈胸腹部的平滑肌和腺体)

③特殊内脏运动柱(支配由腮弓演化而来的咀嚼肌、表情肌、

胸锁乳突肌、喉肌、斜方肌。

功能柱④一般内脏感觉柱(接受心血管、脏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⑤特殊内脏感觉柱(接受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

⑥一般躯体感觉柱(接受头面部皮肤与口、鼻腔粘膜的初

级感觉纤维)

外⑦特殊躯体感觉柱(接受内耳听和平衡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1)、躯体运动柱:

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动眼神经核oculomotornucleus

2滑车神经核trochlearnucleus

3展神经核abducensnucleus

4舌下神经核hypoglossalnucleus

(2)特殊内脏运动柱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nucleusoftrigeminalnerve

2面神经核facialnucleus

3疑核nucleusambiguus

4副神经核spinalaccessorynucleus

(3)一般内脏运动柱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动眼神经副核accessoryoculomotornucleus

2上泌涎核superiorsalivatorynucleus

3下泌涎核inferiorsalivatorynucleus

4迷走神经背核dorsalnucleusofvagusnerve

(4)内脏感觉柱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孤束核nucleusofsolitarytract

(5)一般躯体感觉柱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nucleusoftrigeminalnerve

2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nucleusoftrigeminalnerve

3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nucleusoftrigeminalnerve

 

(6)特殊躯体感觉柱E:

\图库\脑神经核模式图.tif

1蜗腹侧核

2蜗背侧核

3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nucleus

2、非脑神经核

(1)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楔束核E:

\图库\延髓横断面(下).tif

2下橄榄核接受皮质、脊髓、中脑红核等的纤维经小脑下脚

入小脑对运动有控制、学习、记忆有重要功能。

③楔副核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传递同侧躯体上肢本体

感觉及精细触觉。

E:

\图库\延髓横断面(上).tif

(2)脑桥的非脑神经核E:

\图库\脑桥横断面.tif

1上橄榄核接受双侧蜗N核的上行纤维入听传导即外侧丘系

2脑桥核传导由大脑皮质向小脑发送信息的重要中继站。

(3)中脑的非脑N核E:

\图库\中脑横断面.tif

1上丘接受经上丘臂来自视束和皮质视区的纤维,发出纤维

被盖背侧交叉顶盖脊髓束止于动眼、滑车、展N核

另发纤维入上丘发纤维动眼滑车展N核及顶盖脊髓束

完成听、转头、转眼。

外侧丘系的纤维入此核发纤维经下丘臂达间脑内侧膝状体。

2下丘E:

\图库\中脑横断面.tif

3顶盖前区

4红核平上丘,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红核脊髓束被盖前交叉

支配同侧屈肌

5黑质

6腹侧被盖区

2、上下行纤维束

(1)长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mediallemniscusE:

\图库\延髓横断面(上).tif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tract和脊髓丘系spinothalamicststem

3脊髓小脑前、后束ventralanddorsalspinocerebellartracat

4外侧丘系laterallemniscusE:

\图库\中脑横断面.tif

5内侧纵束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6三叉丘系trigeminallemniscus

(2)长下行纤维束E:

\图库\脑桥横断面.tif

①皮质脊髓束锥体束pyramidaltractE:

\图库\锥体束.tif

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tract

2红核脊髓束

3顶盖脊髓束

3、脑干网状结构E:

\图库\中脑横断面.tif

 

〈三〉脑干各代表性横切面

 

二、小脑cerebellum

分部:

蚓半球E:

\图库\小脑.tif

内构:

外小脑皮质

内髓质:

内有小脑核(即中央核:

顶核、中间核,〈球状核、

栓状核〉,齿状核。

一分叶及分区E:

\图库\小脑.tif

分三叶前叶

后叶合称小脑体分若干小叶小脑扁桃体

绒球小结叶

分区:

前庭小脑原小脑

脊髓小脑旧小脑

大脑小脑新小脑

二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E:

\图库\小脑皮质构筑.tif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E:

\图库\小脑脚及齿状核.tifE:

\图库\小脑脚及外侧丘系.tif

1前庭小脑:

 

前庭核或前庭节小脑下脚前庭小脑前庭核(同侧)

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的平衡。

2脊髓小脑E:

\图库\锥体外系.tif

脊髓小脑束(前后,吻侧,楔)脊髓小脑

顶核前庭核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脊髓前角运动N元

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

控制运动中的躯干肌,肢体近端

肌的张力和协调。

中间核小脑中脚对侧红核对侧腹后外侧核对侧皮质运动区

3大脑小脑:

E:

\图库\锥体外系.tif

皮质脑桥束对侧脑桥小脑中脚大脑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脚

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脊髓前角

功能:

控制神经元的活动。

三间脑diencephalon

分为:

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中间夹:

第三脑室

 

一、背侧丘脑dorsalthalamusE:

\图库\背侧丘脑.tif

前丘脑前结节

后丘脑枕中间借丘脑间粘合连接

“Y”形内髓板分三群

前核

内侧核背群腹后内侧核

外侧核腹群:

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腹后外侧核

核团: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正中核、板内核

2、联络性核团

3、特异性中继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

联络:

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部感觉的纤维投射。

腹后外侧核传导上肢,躯干,下肢感觉的纤维

大脑皮质腹中间核腹前核小脑,纹状体,黑质

二、后丘脑metathalamusE:

\图库\背侧丘脑.tif

内侧膝状体听

外侧膝状体视

三、上丘脑epithalamusE:

\图库\前庭核,面神经.tif

松果体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四、底丘脑subthalamus

丘脑底

黑质

红核

五、下丘脑hypothalamus

E:

\图库\下丘脑核团.tif

上:

下丘脑沟

视交叉、终板:

前后:

中脑被盖

下:

灰结节、漏斗、乳突体

主要核团:

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视交叉上核、乳头体核。

纤维联系:

传入纤维:

①来自端脑的边缘系

②来自脑干,脊髓的躯体和内脏信息经网状结构中继

达下脑。

传出纤维:

①乳头体丘脑束、乳头被盖束。

②下丘脑脑干脊髓径路

③下丘脑垂体束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结节垂体束

 

功能: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融为一体,

是皮质下植物性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内分泌

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四端脑telencephalon

是脑的高级中枢,由两侧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E:

\图库\大脑半球.tif

分原皮质

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

新皮质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

〈一〉外性及分叶

大脑纵裂:

分隔两半球大脑横裂:

分隔小脑

三个恒定的沟:

1、外侧沟

2、中央沟

3、顶枕沟

五叶:

1、额叶

2、颞叶

3、枕叶

4、顶叶

5、岛叶E:

\图库\脑岛.tif

 

1背外侧面E:

\图库\大脑皮质细胞构筑分区.tif

中央前沟,额上、下沟中央前回,额上、中、下回

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顶上、下小叶,缘上

回,角回。

颞上、下沟颞上、下回,颞横回。

2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舌回、胼胝体沟、海马沟、

扣带沟、边缘支、扣带回。

3底面

嗅束、嗅球、嗅三角、前穿质、枕颞沟、侧副沟、海马

旁回、海马沟、齿状回、海马。

E:

\图库\海马和穹隆.tif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1侧脑室E:

\图库\脑室.tif

每侧半球深面的腔隙,“C”形内含脑脊液。

分:

前角、后角、下角、中央部,两侧借室间孔与

第三脑室相通。

2基底核

大脑半球髓质内四个灰质团E:

\图库\基底核.tif

 

(1)纹状体尾状核“C”形

豆状核壳新纹状体

苍白球:

旧纹状体

(2)屏状核

(3)杏仁体

黑质

大脑额叶、顶叶、黑质纤维苍白球内囊脚大脑脚背侧丘脑

中脑的网状结构

3大脑皮质E:

\图库\大脑半球.tif

(1)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2)大脑皮质的分区分52区E:

\图库\大脑皮质细胞构筑分区.tif

(3)皮质柱

(4)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联络区:

E:

\图库\大脑半球.tif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

a、左右交叉

b、身体各部投影与身体大小无关而功能的重要性复杂度相关

c、身体各代表区呈上下颠倒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a、上下颠倒

b、左右交叉

c、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与形体大小无关,而

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3视区:

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E:

\图库\大脑半球.tif

4听区颞横回上接受双侧耳听觉冲动

5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头面部代表区附近

6味觉区中央后回下岛盖部

7嗅觉区海马旁回的钩附近

8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9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10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E:

\图库\大脑半球.tif

⒒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

(5)优势半球

4大脑半球的髓质

(1)连合系

1胼胝体E:

\图库\脑的正中矢状断.tifE:

\图库\胼胝体.tif

2前连合E:

\图库\脑的冠状切面.tif

③穹隆穹隆连合E:

\图库\海马和穹隆.tif

 

(2)联络系E:

\图库\大脑内联络纤维.tif

短:

弓状纤维

长:

①沟束

②上纵束

③下纵束

④扣带

(3)投射系E:

\图库\脑的冠状切面.tif

内囊“V形

前肢:

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后肢:

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上辐射、

顶枕额桥束、视辐射、听辐射。

膝:

皮质核束

〈三〉边缘系统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E:

\图库\本体感觉传导路.tif

 

冲动来自肌腱、关节肌的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皮肤的精细触觉。

薄束T5下

第Ⅰ级神经元:

感受器后根脊N节后索上升

第Ⅱ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T4上

中央灰质腹侧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核

第Ⅲ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

损伤:

则肢体本体感受和精细触觉减退或丧失,闭目易倾倒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E:

\图库\本体感觉传导路.tif

第Ⅰ级神经元:

感受器后根脊N节脊髓胸核(或腰骶Ⅴ-Ⅶ层)

第Ⅱ级神经元: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腰骶膨大Ⅴ-Ⅶ层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E:

\图库\浅感觉传导路.tif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Ⅰ级神经元:

皮肤感受器脊N节后根脊髓灰质后角ⅠⅣⅤ层

Ⅱ级神经元:

缘层、后角固有核上升1-2节段白质前连合脊髓

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

一侧受损:

对侧平面1-2节段以下痛、温、粗触觉消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触觉传导通路E:

\图库\浅感觉传导路.tif

Ⅰ级神经元:

感受器三叉N脑桥核(触)、脊束核(痛、温)

Ⅱ级神经元:

三叉N脑桥核、脊束核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侧核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中央后回下1/3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

1、视觉传导通路

E:

\图库\视觉传导路.tif

Ⅰ级神经元:

双极细胞

Ⅱ级神经元:

节细胞视N交叉视束大脑外侧膝状体

Ⅲ级神经元: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大脑中央后回下1/3

2、瞳孔对光反射

视束部分纤维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

动眼N副核动眼N睫状神经节结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四〉听觉传导通路E:

\图库\听觉传导路.tif

Ⅰ级神经元:

Corti器蜗N节蜗N蜗神经前核、后核

Ⅱ级神经元:

蜗N前、后核经斜方体交叉外侧丘系下丘

Ⅲ级神经元:

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

Ⅵ级神经元:

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听区(颞横回)

听觉冲动传导是双侧的,一侧通路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受明显影象。

听觉反射:

下丘N元纤维上丘顶盖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E:

\图库\平衡觉传导路.tif

Ⅰ级神经元:

壶腹脊、球囊斑、椭圆囊斑前庭神经前庭N核

上升动眼、滑车、展N核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内侧纵束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C副N,颈丛

前庭脊髓束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

纤维小脑下脚小脑平衡调节

Ⅱ级神经元:

前庭核丘脑腹后核大脑皮质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1、一般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Ⅰ级神经元:

迷走、舌咽N孤束核

Ⅱ级神经元:

孤束核纤维臂旁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岛叶

2、内脏痛觉传导通路

快痛传导:

Ⅰ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Ⅱ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灰质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慢痛传导:

Ⅰ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固有束

Ⅱ级神经元: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

3、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

 

嗅Ⅰ级神经元:

嗅细胞(双极N元)嗅丝嗅球

Ⅱ级神经元:

嗅球嗅束嗅三角外侧嗅丝

海马旁回E:

\图库\嗅觉传导路.tif

味Ⅰ级神经元:

面N膝N节,舌咽N节

Ⅱ级神经元:

孤束核E:

\图库\味器及其神经分布.tif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

Ⅰ级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

Ⅱ级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1、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tractE:

\图库\锥体系.tif

内囊膝部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止于三叉N运动核、面N核、疑核、舌下N核

除面N核下半、舌下N核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外,其余

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

2、皮质脊髓束corticospnaltractE:

\图库\锥体系.tif

皮质脊髓前束白质前连合交叉对侧

内囊后肢锥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C

支配肢体、躯干的肌肉

 

〈二〉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E:

\图库\锥体外系.tif

支配除锥体系以外的骨骼肌的活动,即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动作。

1、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尾状核、壳黑质尾状核、壳

2、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脑额顶叶皮质纹状体纤维新纹状体纹状体苍白球苍白球

皮质4、6区内囊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苍白球丘脑纤维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额枕颞叶皮质脑桥纤维脑桥核脑桥臂交叉小脑皮质

皮质4、6区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结合臂交叉齿状核

脊髓前角C红核脊髓束交叉红核

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一〉胆碱能通路

〈二〉胺能通路

①儿茶酚胺②5-羟色胺③组胺

〈三〉氨基酸能通路

〈四〉肽能通路

 

第四节、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从外内:

硬膜、蛛网膜、软膜

〈一〉脊髓膜E:

\图库\脊髓的血管及被膜.tif

1、硬脊膜spinalduramater上:

枕骨大孔下:

Co2水平

硬脊膜外隙(连硬外麻时注药部)

2、脊髓蛛网膜spinalarachnoidmater

硬脊膜内一层透明结缔组织薄膜上连:

脑蛛网膜

下连:

Co2水平

3、软脊膜spinalpiamater

内有两条齿状lig,与蛛网膜间有蛛网膜下腔,充

满脑脊液,马尾周围扩大为终池。

〈二〉脑膜

1、硬脑膜cerebralduramater颅骨内膜硬膜

向内褶折形成结构E:

\图库\硬脑膜及硬脑膜窦.tif

(1)大脑镰矢状垂直

(2)小脑幕小脑幕切迹

一些部位分两层,内含硬脑膜窦:

(1)上矢状窦

(2)下矢状窦

(3)直窦

(4)横窦、乙状窦

(5)海绵窦

2、脑蛛网膜cerebralarachnoidmater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

蛛网膜粒脑脊液入血处

3、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E:

\图库\脑脊液循环模式图.tif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E:

\图库\大脑半球的动脉.tif

1、颈内Ainternalcarotidartery

1大脑前A

2大脑中A

3后交通A

4脉络丛前A

5眼A

2、椎动脉vertebralarteryE:

\图库\脑底的动脉.tif

基底A分支①脊髓前、后A

②小脑下后A

3小脑下前A

4迷路A

5脑桥A

6小脑上A

7大脑后A

 

3、大脑底动脉环Willis环E:

\图库\脑底的动脉.tif

组成:

前交通A,大脑前A,颈内A,后交通A,大脑后A。

〈二〉脑的静脉E:

\图库\大脑的V.tif

1、浅静脉

2、深静脉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