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211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0讲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专题卷

2018届二轮:

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0讲 世界现代史前期(1917-1945年)专题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C [C项正确:

列宁在1917年4月发表的《四月提纲》中,还设想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但同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的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列宁认识到和平夺权已不可能,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A项错误: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但当时起义条件并不成熟。

B项错误:

题干所述论断是由列宁提出的,列宁的有些看法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还有分歧。

D项错误: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和平取得政权已不可能。

]

2.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

“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

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

”布克斯顿的描写(  )

A.贬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

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

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

D [材料只是表明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没有涉及材料作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故A项错误;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他不可能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帝国主义就开始干涉苏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

]

3.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

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D.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国家垄断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的主要思想,故D项错误。

]

4.苏联“二五”计划规定:

“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是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

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D [由材料信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见“二五”计划要实现重、轻工业的比重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计划,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将轻工业由13.2%提高到18.5%,不能体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意图,故C项错误;由“轻工业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见其主要目的是实现重轻工业的平衡,故D项正确。

]

5.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

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B [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减少税收和工业品支出,体现了维护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化积累资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村的阶级分化,故D项错误。

]

6.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D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美国1927~1930年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后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了,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

7.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

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B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这实则只是西方国家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冲击的无奈之举,故C项正确;“(苏联)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D项错误。

]

8.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

这一观点(  )

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

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

D.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

D [根据材料“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说明胡佛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并非“自由放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故B项错误;C项同样在材料中无体现;根据材料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说明,材料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不仅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使危机进一步深化,故D项正确。

]

9.1933~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

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

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  )

A.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

C.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D.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

A [根据材料“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可知,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来扩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部经济转型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政府弥补私人资本的缺位,故D项错误。

]

10.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

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

“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

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贸易,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

11.下面是高德步、王珏主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

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第十七章 垄断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第一节 大危机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 国际商战

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D [材料中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故A项错误;苏俄的战时经济否定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二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而非单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说明(  )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爵士乐并没有提高黑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B项正确;美国长期以来有种族歧视,故C项错误;爵士乐没有体现反种族歧视的内容,故D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元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

“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

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方面并对其进行评价。

(13分)

【解析】 第

(1)问中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可得灾害救助;据材料一“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可得贫病救治;据材料一“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可得老弱保障;军人抚恤;弃婴养育。

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朝廷下旨”“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

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可得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保障制度涉及的内容:

老弱保障、贫病救治、灾害救助、军人抚恤、弃婴养育可得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据材料一“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老疾孤穷丐者”可得强调对弱者的特殊保护;据材料一“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可得通过法令鼓励民间自助。

(2)问中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可得就业保险;据材料二“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可得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

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答案】 

(1)内容:

老弱保障、贫病救治、灾害救助、军人抚恤、弃婴养育。

(写出四点即可)

特点:

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强调对弱者的特殊保护;通过法令鼓励民间自助。

(2)内容:

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

评价:

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晚年概括总结十月革命时说:

“遇到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挺身起来斗争”,“这种斗争至少会使他们有一些机会为进一步发展文明争得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基本条件”。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

……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中“挺身起来斗争”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其历史意义。

(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租让制”的含义,据材料归纳苏俄采取这一举措的目的。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3分)

【解析】 第

(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遇到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可以判断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面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国内战争爆发),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可以得出增强了工农的力量,根据“……进一步发展文明争得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可以得出发展社会主义文明。

(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可以得出租让或租赁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可以得出改善工人生活,根据“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得出学习外国技术。

第(3)问,根据材料三“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可以得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表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从而从反面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从而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第(4)问,材料一表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增强了工农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二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保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向西方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材料三中苏联利用西方的经济危机为本国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条件,最终完成了国家工业化,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善,必须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

【答案】 

(1)斗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历史意义:

增强了工农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明。

(2)含义:

租让或租赁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

目的:

改善工人生活;学习外国技术。

(3)条件:

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

(4)启示: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必须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