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184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前言,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手术室及参与手术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才能更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暴发2005年宿州“眼球事件”2001年上海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染上海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典型手术部位感染事件,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表现: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共手术292例,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

潜伏期为2030天。

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成窦道,有线头挟出。

清创换药后创面清洁但不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并有淋巴结炎倾向调查:

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

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

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测浓度为0.137%。

结论:

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多万,2005年12月11日,宿州,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

下午开始出现感染,宿州眼球事件,前言,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情况,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浸泡法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操作过程中污染;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例,2001年上海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染上海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前言,其他感染事例,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9名新生儿死亡。

2008年,某妇幼保健院陆续发生新生儿疑似感染肺炎克雷柏杆菌事件,其中死亡的1名患儿与治愈出院的1名患儿均检出肺炎克雷柏杆菌,5名在院新生儿有疑似感染症状。

2009年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5例患儿死亡。

2009年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47名血透患者中20名患者感染丙肝。

2009年安徽霍山县医院58名血透患者中28名患者感染丙肝。

2009年,甘肃、江苏、安徽的安庆和寿县、广东、云南、吉林相继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

前言,美国每年有2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每年有9万人死于医院内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医疗性相关感染中,SSI居第二位,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17%。

在3000万例手术中,有2.6%的病人发生SSI。

2010.1-12北京收集了91所医院的21618例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类切口10213例,手术部位感染46例,感染率为0.45%;类切口11077例,手术部位感染60例,感染率为0.54%;和类切口274例,手术部位感染20例,感染率为7.3%。

感染来源,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致病菌,可来源于医护人员、医院环境和病人。

引起清洁伤口感染大部分是外源性污染,可来自于工作人员和环境;清洁伤口以外的感染,多来源于肠胃道、呼吸道等部位。

感染来源,一、医护人员

(一)手部皮肤手术室各类成员的手是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来源,通过卫生洗手,有效的刷手,穿戴手术衣和手套,可对病原微生物形成有效地屏障。

(二)鼻咽部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会因讲话、咳嗽、打喷嚏而播散至周围环境,经直接接触传染给患者。

(三)皮肤和毛发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均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其皮肤、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充满微生物菌落,以头颈部、腋窝、会阴和手足最多,平均每分钟每个人的皮肤会掉落400010000个微生物,最常造成感染的是金葡菌,其感染程度与皮肤、毛发的清洁和头发的长短有关。

感染来源,二、环境

(一)空气和尘埃中携带有微生物:

可以来自上呼吸道,人员走动时的散布;带菌的微粒可能会直接落入手术切口,或先落到器械物品上而后污染手术切口;由于重力的作用,微生物容易聚集在地面上新鲜空气在室内流通,能降低微粒的密度;

(二)手术器械、医疗用品误用未灭菌或使用包装不符合要求、灭菌不合格、过期包、潮湿的器械包和敷料包等实施手术造成严重的手术切口感染。

(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1、温度,大部分微生物会在20-37繁殖最快;2、湿度,细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3、酸碱值,大多数细菌喜欢在中性或偏碱的环境中生长,环境PH值一旦发生改变,会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感染来源,三、患者自身感染

(一)人体应对感染的三种防御机制皮肤和粘膜:

皮脂腺分泌的物质可抑制细菌的滋生;汗水可冲刷掉细菌;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粘膜也有清理细菌的作用,皮肤破损时,会导致该防御机制出现故障。

炎症反应:

当病原体等抗原侵入人体时,相应部位血流会增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会先后进入该部位吞噬、溶解病原体。

死亡的白细胞导致脓的产生。

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分别由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手术和麻醉用药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自身感染病人自身的菌群是重要的手术切口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别危险因素病人年龄、营养状况、疾病影响、过度肥胖、远处感染灶、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反应改变、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手术室布局与环境、手术类型、手术人员外出、刷手时间长短、皮肤消毒、术前备皮、抗菌剂洗涤、手术时间长短、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手术技术,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人自身因素1、年龄: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易造成术后感染。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不利于伤口愈合,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考虑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感染率。

3、疾病的影响:

基础疾病严重,如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术后易发生感染。

疾病造成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4、过度肥胖:

体壁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组织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较肌层减少,因而肥胖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5、远处感染灶:

患者本身存在感染灶,即使感染灶与手术区域很远,但其术后伤口感染率要大大高于非感染灶患者。

因此,术前治愈原有的感染灶,对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意义。

6、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

手术切口感染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病原菌。

最近的研究表明,内源性金葡菌感染的危险性在增加。

消除鼻腔携带金葡菌,理论上可减少手术伤口感染率。

7、免疫反应改变:

患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疗、化疗,均增加术后感染几率。

8、术前住院时间:

由于术前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的耐药菌株在患者体内定植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有关因素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手术室在设计中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清,洁污通道不分,容易造成交互污染,引发交叉感染。

2、手术类型:

手术类型不同,感染率也不尽相同。

资料显示矫形外科手术感染率为0.8%,而心脏外科为2.5%,乳腺活检、肿块切除和乳房切除的手术感染率分别为3.3%、6.6%和19.0%3、手术人员外出:

有研究表明,未穿外出衣的人员污染明显,洗手衣细菌菌落数高于穿外出衣人员2.2-2.43倍。

4、刷手时间长短:

据调查统计显示:

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

5、皮肤消毒:

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要足够,方法要正确,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皮肤消毒剂,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保护手术切口,大大减少术后感染。

6、术前备皮:

手术前一天备皮刀剃除毛发可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术后感染率比手术当天备皮显著升高。

7、抗菌剂洗涤:

抗菌剂洗涤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但必须在术前短期内。

手术有关因素8、手术时间长短: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导致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的暴露干燥、牵拉损伤组织;出血、麻醉时间的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技术操作,在理论上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9、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药物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但是必须在术前短期内给药,使术中和术后4小时抗菌药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

10、器械灭菌不完全:

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

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最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严格,不按程序清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患者残留的体液、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11、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

体内有植入物的手术(如人工瓣膜的置换、人工器官的植入等),较普通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要高,这是由于微生物通过吸引、粘附并定植于植入物表面引起感染。

12、手术技术:

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创伤等因手术技术造成的感染。

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皮肤准备,备皮和手术间隔越长,感染率越高;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最好是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术前皮肤准备,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剃刀剃毛,易导致皮肤有划痕,有助于细菌聚集,从而增加感染率),只有毛发确实影响手术时才去除毛发。

必须去除毛发时,只需去除切口及其周围的毛发,应在术前即刻选用剪毛、脱毛剂或使用备皮器去除毛发。

温度(0C)控制SSI感染率(%)处理组(积极加温)3666对照组(常规术中护理)34718200名结肠直肠手术患者不同温度下SSI的感染情况,温度与手术部位感染,术中给患者保温,使用电热毯或加温器术前30分钟的预热和术中给患者加温,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适当加温静脉液体给病人输液;使用热冲洗液,如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手术部位。

感染控制的目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概念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是对来自环境、共同媒介物(医疗用品,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部和身体)以及患者自身的感染源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环节的控制。

感染控制的目的

(一)降低感染率,进而杜绝医院感染、传染病的传播,预防发生社会性流行;

(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和病床周转率;(三)减低罹患率、死亡率;减轻患者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四)改善医疗品质,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感染控制的措施,无菌物品管理,外科刷手及手消毒,医务人员的管理,无菌技术,健全感染控制制度,环境的管理,感染手术处理,感染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感染控制制度1、树立手术室人员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2、制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连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外来器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等感染控制制度,健全感染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3、科内设专人负责手术感染监控工作,促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4、组织成立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感染管理会议并记录。

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进行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组织感染知识培训,并对自查情况分析总结,对培训效果实行评价并记录,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5、护理人员定期轮岗,训练与提高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和技能;,感染控制的措施,

(二)环境的清洁1、随时保持手术部各处地面清洁,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器具表面、物面和地面,应及时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2、术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

3、手术室温度应在22C25C;相对湿度为40%60%;4、手术间墙体表面、地面、设备、设施等表面应在每日开始手术前30min、手术结束后和全天手术完毕后均应进行湿式擦拭方法清洁。

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5、坚持每周清洁卫生制度。

6、备齐手术用物,必须手术物品要齐全,与手术无关物品移出室外。

手术间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

7、空气洁净设备规范使用。

感染控制的措施,(三)医务人员的管理1、所有进入手术部的人员应严格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