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162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_精品文档.doc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

两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

因此,实施《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我校地处县城东门开发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693人,镇外学生565人,镇内学生1128人,其中非农户口为712人,农村户口981人,全校经商家庭有453人,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89人。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

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开发区内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

所谓城乡结合学校是指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具有城市和农村学校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城乡结合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情复杂,通常表现为:

人际关系淡漠,村民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这一些不利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行为和意识。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

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

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

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

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

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

垫江县桂阳小学1至6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2007年1月——2008年9月)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中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

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他指出:

“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

”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

为此,我们成立了六支队伍,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

两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4、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5、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人手一份评估表,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6、社会监督小组。

外聘的校外辅导员任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校外辅导员深入社会调查监督,包括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桂阳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三管九不”行为准则》、《桂阳小学行为习惯养成五字歌》、《学生学校文明行为常规》、《学生社会生活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分段训练要求》、《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年级训练要求》、《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

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

”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专职老师组织校乒乓球、合唱、绘画、舞蹈、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