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逛大连跟着老建筑踏上与众不同的大连之旅.docx
《002逛大连跟着老建筑踏上与众不同的大连之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2逛大连跟着老建筑踏上与众不同的大连之旅.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2逛大连跟着老建筑踏上与众不同的大连之旅
【逛大连】跟着老建筑,踏上与众不同的大连之旅
目录
1、中山广场及其周边1
朝鲜银行大连支店2
大连民政署3
英国领事馆旧址3
大和旅馆4
大连市役所5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5
大清银行大连支行6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6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7
大连递信局8
中山广场周边8
基督教长老会堂8
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9
大连汽船株式会社10
大连中国税关11
大连重要物产取引所12
满铁大连埠头局12
2、胜利桥北13
萨哈罗夫官邸13
3、南山周边14
孙传芳故宅16
欧阳钦故居17
张作霖官邸17
河本大作旧宅19
4、解放路—葵英街—文化街19
婉容楼20
毛岸青疗养楼22
元帅楼23
徐海东楼24
散落在大连大街小巷的历史建筑,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而是经过风雨的洗礼后,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
这些老建筑,不知道还能够留多久。
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另一方面,也希望各位自由行的朋友,能够把它们记录在你的记忆里,留在你的相机里。
因为那是些关于大连的最本真最朴实的东西。
1、中山广场及其周边
中山广场是大连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能够证明大连的历史发展,这里有众多历史名人故居。
这里是大连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文脉,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
而且在建筑特色上都是最经典和最独到的。
朝鲜银行大连支店
中山广场1号。
朝鲜银行大连支店旧址,建于1918年,建筑面积4925平方米,由日本中村与资平事务所设计。
建筑立面采用圆形科林斯柱式,风格严谨而神秘,庄重而高贵,可以看出明治时代日本人对西雨洋风的崇拜和模仿。
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大连朝鲜银行支店的营业楼。
1945年12月8日由大连市政府接管,改为大连中国工业银行办公楼。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中山广场支行。
大连民政署
中山广场2号。
她的建筑风格属于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淡红色的墙面、白色的脚线,视觉上也特别的动感。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它是作为大连民政署衙署。
可以说,它是中山广场欧式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了,也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和国家近代优秀建筑了。
英国领事馆旧址
中山广场3号。
建于1914年,解放后为大连市妇联幼儿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拆毁,并在原址建一大楼,现为大连金融大厦,是浦发银行和广发银行营业楼。
大和旅馆
中山广场4号。
它属于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的巴洛克式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正门入口的地方,有绿色的拱式雨棚,让人感觉不仅端庄稳重,又浪漫体贴。
当年,苏军驻大连警备司令部就在这里,后来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陪同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来大连、旅顺参观访问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现在是大连宾馆,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
大连市役所
中山广场5号。
建于1920年。
建筑面积9870平方米,和风欧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大连市役所(市政府)。
1947年12月,关东公署自旅顺迁至大连原关东州厅舍,大连市政府迁出,搬至该楼。
1949年12月18日,旅大行政公署决定将大连市政府改称为大连市人民政府。
1950年12月1日,旅大行政公署改为旅大市人民政府后,大连市人民政府并入旅大市人民政府。
这里是旅大市政府各局办公楼。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
中山广场6号。
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
主要从事不动产和企业金融业务,兼营果园开发、畜产事业、棉花栽培、水田开垦、盐田开拓等业务,是一个与正金银行、朝鲜银行鼎足而立的日本在东三省的中枢金融机构。
1951年至1957年,中共旅大市委由中山区同兴街25号迁至该楼办公。
市委迁到南山路108号后,这里改为旅大市人民政府部分局、委、办的办公楼。
现为交通银行大连市分行。
大清银行大连支行
中山广场7号。
建于1910年,建筑面积1762平方米。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它是清朝在大连开办的官方银行,资本金400万两,初称大清银行大连支行,本店设在上海。
1908年增资1000万元,改名大清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改名中国银行大连分行。
大连解放后,作为大连市教育局办公楼。
现为中信银行大连市分行中山广场支行。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中山广场8号。
它的建筑风格属于欧洲现代主义风格。
在这里还接待了周总理率慰问驻旅顺口区苏军代表团,举行联欢大会。
现在,每逢有大型的音乐会或者是大型的话剧,仍会在这里举行。
可以说,人民文化俱乐部是大连人民的精神寄托。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
中山广场9号。
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的营业大楼,最有特色的就是在建筑的中间和两边的屋顶上的绿色圆形穹窿,窗楣也做成断裂的山花行车,很别致典雅。
现在是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
大连递信局
中山广场10号。
建于1918年,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
上个世纪40年代,改称大连中央电报局、大连中央电话局。
1945年8月22日,苏军进驻大连,将该楼与大连宾馆一起作为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由苏军对大连邮政、电报、电话部门实行军事管制。
1946年3月,新成立不久的大连市政府委派辽宁邮政管理局局长沈绪率接收人员接收了原“关东递信官署递信局”及其所属的大连中央邮便局。
1955年5月苏军撤离后,该楼一直为大连邮电局。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连邮电局分为大连邮政局和大连电信局。
现为大连市邮政局办公楼。
中山广场周边
基督教长老会堂
友好广场8号。
始建于1907年,与不远处的圣公会礼拜堂(今玉光街礼拜堂)不同,这里是面向定居大连的日本长老会信徒。
解放后,这里成为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经常举办展览、笔会。
之后改变建筑外墙以及内部框架,成为威廉士堡快餐厅。
现为肯德基友好广场店。
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
位于中山区玉光街2号(中山广场西南)。
建于1928年,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由于日英同盟的关系,英国领事馆(现在大连金融大厦的位置)被建在大连市黄金地段的大广场(现在的中山广场),圣公会教会也被建在了那个区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建筑物全部被中国接收,宗教关系的建筑物也被用于其他目的。
但由于大连圣公会归二战的一半战胜国英国所属,作为教会被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被改名为玉光街礼拜堂而延续至今。
1966年~197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遭到迫害,教会也失去其机能,教会窗的彩色玻璃等也遭毁坏,成了孩子们的学习的场所。
上世纪80年代教会礼拜再度开始,是大连市最受欢迎的教会之一。
大连汽船株式会社
位于人民路102号。
1915年2月,“满铁”出资兴建。
主楼建筑面积8787平方米,附楼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总计9873平方米。
大连汽船株式会社,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军需品和资金,它是日本侵占大连的罪证。
现为大连市房产局办公楼和辽宁省外经贸医院门诊部。
大连中国税关
位于人民路86号。
1915年建成,建筑面积2433平方米,哥特风格的欧式建筑。
日本侵占时期为大连中国税关。
1937年,日本侵略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海关税则,强行接收了大连中国税关。
大连解放后,航运公司、辽宁省外贸轻工公司等在此办公。
现为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重要物产取引所
港湾广场1号。
1913年建成,建筑面积9744平方米,属于和风欧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在日本统治时期,这里是日本大连重要物产取引所,也就是交易所。
该交易所为日本官营交易机构,资本金300万日元,下设钱钞取引所、粮食取引所和五品取引所等3个交易市场。
它其实是日本殖民当局为打击中国商户,控制市场,扩大经济侵略而建立的统治性商业机构,对大连地区交易的东北特产大豆、豆饼、豆油等实行全面控制。
1939年10月31日停办。
大连解放后,大连水上公安局、辽宁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曾在此楼办公。
现为大连银行第一中心支行。
满铁大连埠头局
港湾广场东北部的三角区。
它的建筑风格属于美国鲁尼桑斯式建筑风格的,在日本统治时期是作为大连埠头局事务所的,在苏军进入大连后,也顺便接管了埠头局。
在1951年的时候,中国才正式地收回了大连港。
2、胜利桥北
1905年时,大连初步形成了以中山广场为中心的城市雏形和框架,形成典型的巴洛克欧洲风格城市格局。
中山广场以北的胜利桥,是大连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起点,这里的建筑大多是1902年以前建成的百年老建筑。
萨哈罗夫官邸
位于西岗区团结街1号,建于1900年,是一座充满浓郁俄式风格的建筑。
建筑在1904年俄国撤离时,曾被烧毁,后经日本人改建保存至今。
原建筑在两侧的楼体上还各有一个大大的盔顶,两个盔顶大小不一,产生了一种不对称的美感。
日本人改建后的屋顶少了两侧楼体的两个盔顶。
整个建筑少了些俄罗斯的韵味。
“达里尼”是大连的俄语称谓音译。
达里尼市第一任市长,也是唯一一任市长就是萨哈罗夫。
萨哈罗夫在这里只住了几年的时间,就带着遗憾或是愤懑离开了这座他苦心经营的城市。
在日占时期,这座建筑成为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兼关东都督府顾问后藤新平的住宅。
1954年,由中苏造船公司技工学校使用,学校后来更名为大连船舶技术学校。
3、南山周边
大连南山,作为日本人占领大连时规划的高尚住宅区,无论从街区规划、市政设施到建筑艺术形态都融入了建筑师们的心血与智慧。
南山的建筑是欧美外形、日本小住宅形式与大连现实的自然状况相结合的凝聚体。
日本木结构的房子通风好,夏天防热,但冬天不御寒,这样的建筑在大连自然不实用。
于是,为了适应大连的气候,日本建筑师开创了外墙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这也是南山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价值之所在。
孙传芳故宅
位于中山区南山街10号。
建于1925年前后。
1929年,军阀孙传芳曾在此隐居。
1940年5月,日本“陆军奉天特务机关大连出张所”在此驻扎,直至日本投降。
现为共青团大连市委办公楼。
欧阳钦故居
位于南山路125号。
建于1920年前后。
日本侵占时期先后为日人会馆、大连税关长官官邸。
1948年,大连地委书记欧阳钦在此居住,市委书记处亦在此办公。
现大连市政协办公楼。
张作霖官邸
望海街32号,当年张作霖的府邸,现为官邸主题餐厅。
河本大作旧宅
位于中山区枫林街56号,南山宾馆内的一座老宅,建于1938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河本大作是1928年“皇姑屯事件”和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
4、解放路—葵英街—文化街
这里拥有重要的近现代名人故居(徐海东楼、婉容楼、阎锡山楼、姊妹楼),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重要的实物见证。
同时那里也是日本关东军高级将领居住区,是日本对大连侵略殖民历史的见证,而且那里的建筑保存完整,道路曲折蜿蜒,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是大连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婉容楼
据记载,八七疗养院里的“婉容楼”,是因为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而得名的,1931年1月,日本人把溥仪控制在旅顺,婉容从天津赶到大连想和溥仪团聚,但受到日本人的阻拦,就在清末进士王季烈的这座别墅住了一个多月,期间王季烈虽然对婉容毕恭毕敬,但这时的婉容已经不再有享受当年后宫生活的心情,而是天天哭闹,天天大喊,终于逼得日本人没办法,让她去旅顺见了溥仪。
毛岸青疗养楼
在八七疗养院稍微偏远的一个角落,静静矗立着一座红色的哥特式建筑。
因为近几年修缮过,这座小楼看上去颇为精致典雅。
在建筑的外侧,有个圆形铭牌,上面写着“23、1927、298”三组数字。
这表示它是院内的23号楼,始建于1927年,建筑面积298平方米。
50多年前,一位身材瘦高的年轻人曾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踱步休闲,享受这里清新的空气,这位年轻人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
元帅楼
位于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的元帅楼,原为日本关东军高级将领住宅,作为我军疗养院后,彭德怀元帅及它高级将领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此居住过。
徐海东楼
被称为徐海东楼的建筑是在文化街75号,建于1925年左右。
1947年9月徐海东大将在这里疗养,居住多年。
1951年5月,周恩来专程到这里看望徐海东。
姊妹楼
位于文化街103号,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宋庆龄、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此。
徐海东、粟裕、谭政、张爱萍等多位将军在此疗养。
阎锡山楼
位于中山区白云街18号。
建于1930年,建筑面积405平方米。
据说,是日本侵略大连期间,为拉拢阎锡山,实现侵占山西的罪恶目的,按照阎家老宅的建筑风格,专为阎锡山修建的。
5、东关街
1905年9月~11月,日本殖民者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为借口,将居住在南山附近的中国人强行迁到小岗子。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带是华商集中之地,以大龙街、新开大街(今新开路)、小岗子市场(今西岗市场)为中心,西至日新街、久寿街、北京街,东至西岗街、宏济街、东关街,成为西岗地区繁华地段。
这里是老大连人最早的一块生活聚居区,是大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里也是老大连人,特别是海南丢闯关东的重要遗迹。
西岗市场
民族商业基地,建于1909年。
1917年时,直鲁大灾,西岗华商公议会又带领大家一起捐款捐物赈灾,据载捐款过万。
益记笔店
红色遗迹,益记笔店是当时大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6、高尔基路、凤鸣街区
这里是国际建筑风格与日式建筑结合的一个特殊区域,是大连城市建设从东向西发展的重要见证。
这是一条独特的街道,法国梧桐矗立在道路两边,极具古韵。
这里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基地和民族精英聚居区。
韩光旧居
凤鸣街133号。
韩光1912年出生。
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区党委、旅大市委第一副书记。
1985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常务书记。
沈其震旧居
高尔基路189号。
沈其震1927年留学日本,获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历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
曾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
安娜及刘长春居所
在高尔基路和拥警街交会处的193号和195号,是一栋并立式二层小楼,这里居住过一个创造历史的男人和一个安守爱情的女人。
这个男人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刘长春住小楼西侧,东侧则住着郭安娜,她是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她和长子郭和夫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
7、黑石礁
张宗昌别墅
位于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157号,这里曾经是奉系军阀张宗昌的别墅,其建于1925年前后,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
1930年4月,以蒋介石为一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为一方的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6个月的“中原大战”。
后来,由于奉系张学良公开站在蒋介石一边,阎锡山一方彻底失败。
被逼无奈之下,阎锡山决定移居大连以避风头。
1930年12月24日凌晨,阎锡山与家眷30多人搭乘日本客轮武昌丸驶进大连港,随后住进了张宗昌的别墅,而且一住就是七八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