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83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u-64S-32Pb-207K-39Au-19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包括21个小题,其中有10道题为选做题,即每位考生只要求答16道题,将选做题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12、13、14、15、16处,注意将选做物质结构的A或有机化学的B涂黑。

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学会健康生活。

下列对有关现象及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主要原因

A

热纯碱溶液比冷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好

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

B

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

空气中O3含量增加、尘埃减少

C

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

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

D

铜合金水龙头使用长了会生成铜绿

发生了析氢腐蚀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分析:

A.水解是吸热的,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B.部分氧气在雷达作用下转化成臭氧;C.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能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D.铜绿的生成是由于发生了吸氧腐蚀。

详解:

A.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因此热纯碱溶液比冷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好,A正确;B.雷雨过后空气中O3含量增加、尘埃减少,所以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B正确;C.使用含氟牙膏,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能防止龋齿,C正确;D.铜合金水龙头使用长了会生成铜绿,是由于发生了吸氧腐蚀,D错误;答案选D.

点睛:

较强的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弱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更普遍。

2.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往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时加入几滴CuSO4溶液

C.高炉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

D.向铁片和稀盐酸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H3COONa晶体

【答案】D

【解析】分析:

增大反应速率,可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压强、增大固体表面积或加入催化剂等,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二氧化锰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B.锌粒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铜,锌与铜能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C.高炉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能增大固体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D.CH3COONa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降低氢离子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减慢,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反应装置

实验现象

试管中生石灰和水混合后,A处红色水柱下降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分析:

A.A处红色水柱下降,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B.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C.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详解:

A.A处红色水柱下降,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

4.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O2(g)+SO2(g)

SO3(g)+NO(g)。

投入NO2和S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

c(NO2)/(mol·L-1)

0.10

0.20

0.20

c(SO2)/(mol·L-1)

0.10

0.10

0.20

 

A.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min的平均速率v(NO)=0.05mol·L-1·min-1

B.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mol·L-1NO2和0.20mol·L-1SO2,达到平时c(NO)与原平衡相同

C.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SO3的体积分数是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的2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N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丙中NO2的转化率相同

【答案】B

【解析】分析:

甲经2min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其平衡浓度为0.05mol/L, 

  NO2(g)+SO2(g)⇌SO3(g)+NO(g)

开始(mol/L):

0.1   0.1     0         0

转化(mol/L):

0.05  0.05      0.05   0.05

平衡(mol/L):

0.05  0.05      0.05    0.0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各容器内温度相同,平衡常数均相同。

A.根据v=

计算;B.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式推断;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容器丙中SO3的体积分数和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相等;D.单纯的增大某一种物质的浓度,这种物质的转化率一定降低,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N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丙中NO2的转化率.

详解:

A.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 min,NO的平均速率v(NO)=

=0.025mol·L-1·min-1,故A错误;B.令平衡时NO的浓度为ymol/L,

NO2(g)+SO2(g)⇌SO3(g)+NO(g).

开始(mol/L):

0.1   0.2  0     0

转化(mol/L):

y y  y     y

平衡(mol/L):

0.1-y 0.2-y y  y

则   

,只要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别是0.1mol/L和0.2mol/L,平衡时NO的浓度就相同,故B正确;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压强不变的反应,容器丙的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是容器甲的2倍,平衡不移动,因此容器丙中SO3的体积分数和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相等,故C错误;D.起始浓度容器乙中的NO2是器甲的2倍,而SO2的起始浓度一样,单纯的增大某一种物质的浓度,这种物质的转化率一定降低,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N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丙中NO2的转化率,故D错误;答案选B.

5.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甲醇。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CO(g)+2H2(g)

CH3OH(g),下图表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过程。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B.工业生产中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甲醇的合成

C.500℃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v(H2)=

mol/(L·min)

D.300℃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2VL,c(H2)减小

【答案】D

【解析】分析:

A.依据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甲醇物质的量减小,说明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B、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C、甲醇和氢气速率之比等于1:

2,依据速率概念计算;D、扩大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进行,但体积增大平衡后氢气浓度减小.

详解:

A、由图象分析,温度越高,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A错误;B.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小,不利于甲醇的合成,故B错误;C.500℃反应达到平衡时,甲醇和氢气速率之比等于1:

2,用氢气物质的量浓度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v(H2)=2×

mol/(L•min),故C错误;D、300℃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2VL,平衡左移,但体积增大平衡后氢气浓度减小,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呈弱碱性:

HCO3-+H2O

CO32-+H3O+

B.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

NH3·H2O

NH4++OH-

C.pH=5的硫酸稀释1000倍,pH约等于7:

H2O

H++OH-

D.用Na2CO3处理水垢中CaSO4:

CaSO4(s)+CO32-(aq)

SO42-(aq)+CaCO3(s)

【答案】A

【解析】分析:

A.小苏打水解呈弱碱性;B.NH3·H2O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C.pH=5的硫酸稀释1000倍,接近中性,因此pH约等于7;D.CaCO3沉淀比CaSO4沉淀容易除去。

详解:

A.小苏打溶液呈弱碱性,离子方程式:

HCO3-+H2O

HCO3-+OH-,故A错误;B.NH3·H2O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NH3·H2O

NH4++OH-,故B正确;C.pH=5的硫酸稀释1000倍,接近中性,因此pH约等于7,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2O

H++OH-,故C正确;D.水垢中含有CaSO4,用Na2CO3转化为CaCO3沉淀,CaCO3沉淀易被酸所溶解,便于水垢的除去,离子方程式:

CaSO4(s)+CO32-(aq)

SO42-(aq)+CaCO3(s),故D正确;答案选A.

点睛:

酸或碱过度稀释会接近于中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为1×10-13mol·L-1

B.25℃时,pH=3的H2SO4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消耗酸和碱的体积比为1:

10

C.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盐酸消耗的锌比较多

D.常温下,向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液导电能力不变

【答案】B

【解析】分析:

A.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算水电离的c(H+);B.两溶液恰好中和,则n(H+)=n(OH-),所以Vac(H+)=Vbc(OH-),据此计算;C.醋酸和盐酸都为一元酸,同浓度同体积,则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消耗的锌一样多;D.向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导电能力减弱。

详解:

A.25℃时,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未知,因此由水电离的c(H+)无法计算,A错误;B.pH=3的H2SO4溶液中c(H+)=10-3mol/L,pH=10的NaOH溶液中c(OH-)=10-4mol/L,两溶液恰好中和,则n(H+)=n(OH-),所以Vac(H+)=Vbc(OH-),所以Va:

Vb=c(OH-):

c(H+)=10-4mol/L:

10-3mol/L=1:

10,B正确;C.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消耗的锌一样多,C错误;D.常温下,向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质变为氯化铵氨,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小,导电性越弱。

8.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Cu+Ag2O=Cu2O+2Ag。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Ag2O-2e-+2H2O=2Ag+2OH-

B.2molCu与1molAg2O的总能量低于1mlCu2O与2molAg的总能量

C.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

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

【答案】D

【解析】分析:

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B.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C.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而引起电动势改变.

详解:

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故A错误;B. 因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2molCu与1molAg2O的总能量大于1molCu2O与2molAg具有的总能量,故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OH-向Cu电极移动,故C错误。

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溶剂的量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一定移向正极,而阴离子移向负极。

9.工业上运用电化学方法降解含NO3-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Pt电极上产生O2和Pt-A电极上产生N2的体积比为5:

2

B.通电时电子的流向:

b电极→导线→Pt-Ag电极→溶液→Pt电极→导线→a极

C.Pt-Ag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2NO3-+12H++10e-=N2+6H2O

D.通电时,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答案】B

【解析】分析:

该电池中,右侧NO3-得电子与H+反应生成N2和H2O,电极反应式:

2NO3-+12H++10e-=N2+6H2O,故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左侧H2O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

2H2O-4e-=O2

+4H+,据此回答。

详解:

A.由电极反应式阳极:

2H2O-4e-=O2

+4H+阴极:

2NO3-+12H++10e-=N2+6H2O可知,当通过1mole-电子时,阳极产生0.25molO2,阴极产生0.1molO2,因此产生O2和产生N2的体积比为5:

2,A正确;B.通电时,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B错误;C.Pt-Ag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NO3-+12H++10e-=N2+6H2O,C正确;D.通电时,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

+4H+,因此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D正确;答案选B.

10.室温下,下列关于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0.1mol·L-1HCl溶液与0.2mol·L-1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pH>7:

c(NH3·H2O)>c(Cl-)>c(NH4+)>c(OH-)

B.pH=8的NaClO2溶液中:

c(Na+)>c(ClO2-)>c(OH-)>c(H+)

C.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

不断减小

D.CH3COOH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当醋酸过量时,溶液中可能存在:

c(CH3COO-)>c(Na+)>c(H+)>c(OH-)

【答案】A

【解析】分析:

A.等浓度的一水合氨和氯化铵混合溶液中PH>7,一水合氨电离大于铵根离子水解;B.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

=

,随CO2的增多,c(NH4+)增大;D.醋酸钠和醋酸等量时,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

详解:

A.0.1mol•L-1HCl溶液与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的一水合氨和氯化铵混合溶液,溶液PH>7说明一水合氨电离大于铵根离子水解,c(NH4+)>c(Cl-)>c(NH3•H2O)>c(OH-),故A错误;B.NaClO2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Na+)>c(ClO2-)>c(OH-)>c(H+),故B正确;C.

=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c(NH4+)不断增大,

不断减小,C正确;D.若醋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钠和醋酸,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并由化学式可知,c(CH3COO-)>c(Na+)>c(H+)>c(OH-),D正确;答案选A.

11.某科研小组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如下电解实验,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池中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

CH3OH-6e-+8OH-=CO32-+6H2O

B.甲池中消耗560mLO2(标准状况下),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3.2g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丙池右侧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Mg2++2H2O+2e-=Mg(OH)2↓+H2↑

【答案】C

【解析】分析:

A.在燃料电池中,负极上CH3OH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CO32-和H2O;B.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Cu离子放电,减小的Cu离子是0.05mol,所以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0.05molCu的质量;C.电解池中,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遵循:

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D.丙池右侧Pt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

详解:

A.在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故A正确;B.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

O2+2H2O+4e−=4OH−,所以消耗560mL(标准状况下0.025mol)O2,则转移电子0.1mol,根据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Cu离子放电,减小的Cu离子是0.05mol,所以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0.05×64g/mol=3.2g固体,故B正确;C.电解池乙池中,电解硫酸铜和水,生成硫酸、铜和氧气,要想复原,要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铜,故C错误;D.丙池右侧Pt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Mg2++2H2O+2e-=Mg(OH)2↓++H2↑,故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以下10个小题为选做题,其中A部分为物质结构,B部分为有机化学。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只选择物质结构题或者有机化学题作答。

A:

【物质结构】

12.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B.钠原子由1s22s22p63p1→ls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因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氮元素的大,故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的大

D.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答案】D

【解析】分析:

A.电子云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B.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需要吸收能量;C.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D.Fe为26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2和SO2都是非极性分子B.NH4+和[Cu(NH3)4]2+都存在配位键

C.Be和Al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D.H2O和NH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都是sp3

【答案】A

【解析】分析:

A.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若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B.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是配位键;C.根据对角线原则分析;D.H2O和NH3中心原子分别为O和N,都为sp3杂化.

详解:

A.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二氧化硫中的键角是为119.5°,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故A错误;B.NH3有一对孤对电子,而H+没有电子只有轨道,这样N提供孤对电子给H+,就形成了配位键,就形成NH4+,因此NH4+中有配位键;[Cu(NH3)4]2+中Cu2+和NH3间存在配位键,故B正确;C.根据对角线原则,Be和Al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故C正确;D.H2O中含有2个δ键,有2个孤电子对,为sP3杂化,NH3中含有3个δ键,有1个孤电子对,为sP3杂化,故D正确;答案选A.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特点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表述1

表述2

A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形成难溶物,继而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数目不变

B

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高

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

C

SO32-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结构

SO32-的中心原子S原子为sp3杂化

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A.AB.BC.CD.D

【答案】C

【解析】分析:

A.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

点睛:

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15.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晶体在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上常常表现出各向异性

B.硅酸盐玻璃能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具有自范性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周围都紧邻12个CO2

D.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不被破坏

【答案】B

【解析】分析:

A.许多物理性质在晶体的不同方向上测定时,是各不相同的;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C.干冰是分子晶体,CO2分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据此回答;D.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分子晶体中有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详解:

A.许多物理性质,如光学性质、导电性、热膨胀系数和机械强度等在晶体的不同方向上测定时,是各不相同的,常常表现出各向异性,A正确;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硅酸盐玻璃能加工成一定的形状,但是玻璃仍然不是晶体,属于玻璃态物质,不具有自范性,B错误;C.干冰是分子晶体,CO2分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以顶点上的CO2分子为例,与它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分布在与该顶点相连的12个面的面心上,因此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周围都紧邻12个CO2,C正确;D.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答案选B.

点睛:

玻璃不属于晶体,属于玻璃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6.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由于哑铃形的C22-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下列关于CaC2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aC2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

B.C22-与N2互为等电子体

C.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22-数目为6

D.1个CaC2晶体的晶胞平均含有1个Ca2+和1个C22-

【答案】B

【解析】分析:

A.CaC2晶体中含有C22-,C22-原子之间为共价键;B.C22-含电子数为2×6+2=14,N2的电子数为14;C.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22-应位于同一平面,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