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072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柳林隧道进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精品文档.doc

柳林隧道进洞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施工调查报告

6、本单位的施工技术能力,机械装备情况

7、业主的施工进度要求

二、工程概况

柳林隧道工程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柳林村境内,是一座上下行合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双跨连拱隧道,起讫里程K39+232-K39+485,全长253m,进洞口标高为1327.107m,出洞口标高为1333.831m;隧道最大埋深70.5m。

隧道进口洞门为端墙式,出口洞门为偏压端墙式。

隧道平面位于直线(正常段2%)上,纵面位于2.7%的单上坡。

隧道每跨两车道,单向行车,中隔墙及侧墙为曲墙,单跨为承载能力较好的设单侧检修道的三心圆曲墙式衬砌断面,洞身分别穿过Ⅴ级-Ⅳ级-Ⅴ级围岩。

隧道出口位于崩塌体上,地形较陡,岩石风化强烈,节理发育,较破碎。

在内外地质应力作用下,沿节理面产生崩塌。

崩塌体物质以碎块石为主,无分选性。

土石杂乱,结构疏松,稳定性差。

对隧道影响大,洞门边坡不稳定。

三、进洞总体方案

柳林隧道从地形条件较好的出口端进洞,边仰坡开挖防护完成后,中导洞首先进洞。

中导洞进洞前做好洞口的场地布置,相关作业设施空压机房、发电机、搅拌站等合理布置,满足正常作业的需要。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见附件一

中导洞进洞后,合理安排下道工序,进行洞口长管棚及偏压段地表处治。

中导洞贯通后,进行中隔墙混凝土的浇筑,待中隔墙砼达到设计强度及中隔墙两侧支护后,再从出口端进行主洞开挖。

隧道进口处于石质斜坡上,裸露岩性为强风化灰岩。

地面自然坡度较大,附近有村民房屋。

为确保附近村民住宅安全,中导洞贯通后再进行明洞及仰坡的开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调整进口端的施工。

隧道进洞总体施工工序为:

四、施工顺序

㈠边仰坡及明洞开挖

1、隧道口刷边仰坡前,先在刷坡范围5m外挖截水沟,使地表水不冲刷洞门。

2、用全站仪放出边仰坡刷坡边线,在边线上撒上白石灰作出醒目标志。

刷坡采用挖掘机从上向下进行,目的是将崩塌体表面的巨大松动块石刷下,使洞口边仰坡稳定。

洞口边仰坡刷坡坡度采用1:

0.5。

人工配合用风钻打眼爆破将块石解小。

刷下的土石方用侧卸装载机装至自卸汽车上运至弃碴场。

㈡、洞口坡面防护

洞口仰坡及明洞边坡采用锚、喷、网防护,先在仰坡上打设砂浆锚杆,彻底清除仰坡岩石表面上的砂土和杂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然后挂钢筋网,喷射砼。

锚杆采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50×150cm,梅花型布置。

挂网钢筋采用φ6.5,网格间距20×20cm,喷C20混凝土,厚度8cm。

施工顺序采用由上向下,边开挖仰坡,边打设锚杆,并挂网喷砼。

㈢、中导洞施工

中导洞采用全断面开挖法。

施工过程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成环”的施工原则。

中导洞的开挖顺序为:

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中导洞开挖——初期支护(安装钢支撑——安装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1、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4.5m的热轧无缝钢管,在钢管下端3.7m范围外钻φ8mm压浆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15cm。

超前小导管沿拱部布置,钢管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控制在小于10度,尾端支撑于钢架上,每排小导管纵向需搭接不小于1.0m。

导管前端封闭并制成尖状,以便顺利插入已钻好的孔内。

钻孔采用YT-28风钻开孔。

开孔直径为50mm,并用吹管将碎渣吹出。

然后用带冲击的YT-28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中,或直接用锤击插入钢管。

最后用塑胶泥封堵导管周围及孔口,同时封堵工作面上的裂缝。

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液,水泥浆水灰比1:

1,小导管注浆终端压力0.5-1.0MPa,稳压时间10min。

设计每延米注浆量约0.035m3,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10分钟后,进浆量仍达不到设计注浆量时,也可结束注浆。

注浆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1.0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

每根导管内注浆量由计算确定,若压力上升,流量减少,虽然注浆量未达到计算值,但孔口压力已达到1.0MPa也结束注浆。

注浆结束后及时清洗泵、阀门和管路,保证机具完好,管路畅通。

每环注浆完成,钻2~3个孔检查注浆效果,未达预期效果时采用小导管压注同配合比浆液补注。

注浆完毕养护4~6h后进行开挖作业。

2、中导洞开挖

中导洞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每循环开挖进尺控制在2米以内,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对于石质围岩断面开挖,采用微动爆破或松动爆破。

3、安装钢支撑

钢架在现场工作台上加工,采用冷弯根据断面的轮廓放样弯曲成型,加工焊接而成。

钢架加工好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的轮廓尺寸是否合格。

严格控制节点板的钻孔尺寸。

钢架加工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不大于3cm,平面翘曲小于±2cm。

接头连接同类可互换。

结构试验时,在工作台上将钢架拼装成环,外侧使用油顶、仪表,按设计荷载进行加压,使用钢筋应力计及收敛仪器,检测钢架内力和变形情况。

钢架各单元明确标注类型及单元号,分类堆放在干燥处并进行苫盖。

钢架在初喷后安装,钢拱架与岩面之间尽量接近,在安装过程中当钢架和围岩有较大空隙时,设垫块。

定位锚杆一端与钢架点焊在一起,另一端打入围岩中。

钢拱架之间用纵向联结筋联接。

拱脚放在特制的基础或原状土上。

拱架平行于隧道法线,上下左右偏差小于±5cm,倾斜度小于±2°。

拱脚标高不准时不用土回填,设置钢垫板调整,使拱脚线位于设计标高上。

钢拱架在开挖后两小时内安装完成。

4、砂浆锚杆

锚杆采用φ22mm螺纹钢筋。

施工前先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钻孔采用风钻,孔眼间距、深度和布置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其方向垂直于岩层层面。

砂浆质量是确保粘结力和锚固力的核心,严格控制在初凝前使用完。

施工中要确保灌浆饱满,粘结牢固。

为了检验锚杆安装质量,对锚杆进行抗拔检验,安装拉力计时,其作用线与锚杆同心,并固定牢靠。

加载匀速、缓慢,拉拔至设计吨位即停止,不做破坏试验。

5、钢筋网安装

钢筋网在监理工程师对锚杆检验合格后按设计安装,与锚杆连接采用焊接。

钢筋网与锚杆焊接牢固,尽可能多点连接。

根据被支护围岩面上的实际起伏形状铺设。

钢筋网与岩面的间隙不小于3-5cm,钢筋网保护层不小于3cm,有水部位不于4cm。

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钢筋网双层铺设时,间距为20cm。

6、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

原材料选定:

水泥-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砂用中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水用清洁的饮用水;速凝剂选用符合质量,并对人体危害小的外加剂。

掺外加剂前,做与水泥的可上相溶性试验及水泥净浆速凝效果试验,初凝不应大于5分钟,终凝不大于10分钟。

掺外加剂后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配合比及拌合料:

根据配合比试验报告,湿喷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水泥∶砂:

碎石:

水:

外加剂=1:

1.98:

1.97:

0.41:

0.04,水灰比w/c=0.41,减水剂4%,。

拌合料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湿喷机前,通过湿喷机再加速凝剂,喷至受喷面上。

喷射前准备工作:

检查受喷面尺寸,保证开挖面符合设计要求。

拆除障碍物,清除受喷面松动岩石及浮渣,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铺设钢筋网时先清除污锈。

钢筋网与锚杆联结牢固,接头稳定。

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志,用在石缝处打铁钉或用快硬水泥安设钢筋头,并记录其外露长度,以便控制喷层厚度。

作业区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喷射作业前,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转。

作业区段地面上铺设薄铁板收集回弹物。

喷射作业:

喷射时,先喷两侧,由下而上,后喷拱顶,以螺旋状沿横向一圈压半圈往复移动,螺旋半径约为20-30cm,依次喷射。

喷头与受喷面保持0.6~1.0m的垂直距离。

喷射时控制好混凝土表面平整。

复喷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喷射时就分段长度不超过6米,分块大小为2×2m。

一次喷射不能太厚或太薄,根据喷射混凝土层与受喷面之间的粘结力和受喷部位等有关,并且根据喷射效率、回弹损失率等确定。

一次喷射厚度拱部为5-6cm,墙部为7-10cm。

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一般要求在初喷混凝土终凝以后再进行复喷。

当复喷时间较长时,复喷前必须将初喷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

复喷时将凹陷处进一步找平。

减少粉尘和回弹量的措施:

严格控制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合理选择配合比,掌握好喷头处的用水量,提高喷射作业施作熟练水平和喷射施工技术。

喷射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先停料,再停风。

喷射机供料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射机工作风压满足喷头处的压力。

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混凝土养护:

喷射混凝土终凝1-2h后,洒水养护,养护日期不少于7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为宜。

㈣、中隔墙混凝土浇筑

中隔墙混凝土施工前应检测地基承载力,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500kpa,实际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处理。

中隔墙采用模筑混凝土、泵送入模的施工工艺,模板采用定性钢模板。

施工时,必须确保中隔墙混凝土与中导洞拱部密贴,不得留有缝隙。

为确保施工质量,中隔墙模板在顶部可制作为可调式,施工时边安装模板边浇筑混凝土,依次推进。

中隔墙混凝土浇筑时注意预埋连接主洞拱架的钢板。

㈤、洞口偏压段处治及洞口长管棚

中导洞进洞后,合理安排下道工序。

及时进行洞口长管棚和出口偏压段地表处治,为主洞的安全进洞做准备。

1、洞口长管棚

在洞门边仰坡刷到位置后,在明洞轮廓线以外开挖套拱位置,套拱厚度为60cm,宽2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套拱混凝土浇筑时,预埋φ127×5mm导向管,使钢管中心距衬砌外轮廓线大于30cm,孔口管按仰角1°,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钢管偏离设计位置的施工误差不大于20cm。

模板拆除后及时洒水养生,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可进行管棚施工。

长管棚设计参数

①钢管规格:

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6mm,节长3m,6m。

②管距:

环间距40cm。

③倾角:

仰角1°(不包括线路纵坡),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

④钢管施工误差:

径向不大于20cm。

⑤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m。

长管棚提前现场加工,管棚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安装时使钢管接头错开,保证钢管接头在同一断面不大于50%。

钢管尾部2.5m处至尖部均钻φ12mm的注浆孔且使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钢管最前端做成椎状。

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地质钻机定位时,采用全站仪控制。

地质钻安设在平整的地面上,并固定牢固。

固定时用全站仪检查钻机与孔口管是否成一条直线,仰角是否正确;水准仪检查钻机是否水平。

钻机安装定位后开始钻进,钻进时先钻编号为奇数的孔,且每施工完一个孔均及时清孔,清孔后进行管棚安装并及时注浆。

待编号为奇数的孔施工完成后再施工编号为偶数的孔,防止由于距离过近产生坍孔。

钻孔过程中,应用随时检查钢管钻进的倾斜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清孔时,用钻杆来回清扫孔内碎渣,并用高压风管伸入孔底,清除孔内浮渣。

清孔完成后,及时安装管棚。

钢管安装时用钻机顶进,钢管连接时应牢固,钢管尾部露出套拱不小于20cm。

长管棚注浆按固结管棚周围内土体设计,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采用分段注浆。

①注浆机械:

注浆泵2台。

②浇筑浆液:

纯水泥浆液。

③注浆参数:

水泥浆水灰比1:

1

注浆压力:

终压2.5-3.0Mpa

④注浆前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注浆参数应通过现场试验按实际情况而定,以利施工。

⑤注浆结束后及时清除管内浆液,并用M30水泥砂浆紧密充填,增强管棚的强度和刚度。

2、出口端偏压段地表处治

柳林隧道出口端(K39+468-K39+475)右侧为浅埋偏压,主洞进洞前需完成偏压位置地表处治。

首先施作外侧浆砌片石挡墙,待浆砌片石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C15片石混凝土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