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616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docx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讲课稿)

一、西方人口理论

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

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

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

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

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

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

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

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

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

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

色诺芬认为:

“对于战争来说除了人口众多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更为有利呢?

第三,主张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境外移民。

第四,把人口增加或减少作为奖罚,外迁和任免地方官吏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为扩大人口容量,需要促进工(矿)商业发展。

第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色诺芬认识到劳动人口与物的要素之间需要形成适当的比例配置。

第七,色诺芬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为扩大国库收入来源,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奴隶而再出租给私营经济实体。

B、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论》中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人口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现代人口问题的研究,对缓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之间业已存在尖锐矛盾不乏启迪意义。

第一,将人口划分为三个等级和阶层。

柏拉图认为按照必要的社会分工原则,人口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和阶层:

第一等级是执政者(政治家)和哲学家;第二等级是卫国者(或称护卫者)和武士;第三等级是营养供应者和民间艺人(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自由民)。

从方法论上看,他概括的人口等级(阶级)和阶层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这种方法对于透视诸多社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都是有益的。

第二,提出婚姻要以确保有素质良好的后代为目的。

“女人应该在20岁到24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

他认为,男女婚配选择不能以婚姻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必须服从于城邦国家的最高利益,“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量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男人与最坏的女人要尽量少结合在一起。

第三,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优育的主张。

即对生下来就有缺陷的孩子,要坚决予以处理。

第四,人口发展要有适度规模。

C、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御医。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在其《政治学》、《雅典政制》、《伦理学》等著作中,较充分地论述了独具匠心的人口思想。

第一,提出了城邦国家“二体系七业务”人口职业结构的思想框架。

他认为,城邦的人口,应按国家必须的经济配备体系和国家赖以运行的军政体系来进行七种业务分工。

第三,他提出人类两性结合,不能以单纯的生殖和种的繁衍为目的,更主要的是人类为了人生各种目的而同居。

第三,主张人口要有适度规模。

他认为,“一个城邦国家最适当的人口限度,是观察所能周遍而又是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的数额”。

另外,亚里士多德关于提高人口素质,财产分配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不仅有历史的学术价值,而且时至今日也仍富有实践意义。

②古罗马法典中的人口思想

通观古罗马的法典、法案,其人口观点与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结婚及其年龄要求。

帝国早期的《结婚法》明确规定:

“男子25-60岁,女子20-50岁必须结婚。

如不结婚,无权授予财产”。

第二,关于防止人口减少与激励人口增加的规定。

《人口奖励法》载明:

“对于结婚的人要给予奖金;生儿育女后要给予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补助金。

”“无子女者只有权利将财产的一半传给继承者”。

第三,关于男子与女子平等和取消男性偏好的条款。

《帕波法》规定:

“无论市民妇女还是已解放的奴隶妇女生一女孩,此女孩将与男孩在法律地位等方面平等”。

③早期基督教人口思想

早期基督教对禁欲的宣传多少对当时的结婚率产生过影响,从而间接地作用于生育和人口增长。

但是,越到后来这种影响变得越来越弱。

教会关于禁止离婚和堕胎及反对避孕的主张,客观上最终得到了促进人口增长的效果。

2、中世纪欧洲的人口思想

欧洲中世纪(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用以表达从5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历史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都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当时,人口问题通常是被视为宗教问题来进行考察和研究的。

这一时期的主流人口思想是:

①早期的禁欲主义和贞操观念

依旧从教义出发,继续宣扬禁欲主义与贞操观念,还故意贬低婚姻和家庭生活。

②中期的“自然权利理论”

教义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客观要求相融合,产生了折衷主义的“自然权利理论”,指出男女两性结合与生儿育女是出自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合乎自然的,理应受到尊重和理解。

③晚期的反独身主义

男子结婚不得超过20岁,女子在15-18岁之间则必须出嫁。

3、近代人口理论

17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世界人口在经过绵亘300万年的极缓慢增长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

人口高增长和频繁变动,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严重失调,派生出各种人口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推动了近代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多学科研究人口的繁荣景象。

①人口经济理论

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口问题。

A、古典经济学人口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人口理论。

该理论首次把人口经济问题从流通领域引入生产领域,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口增长是与财富增长相一致,比较客观地揭示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主张增加生产性人口,减缩非生产性人口,人口增殖应由收入来调节等等。

B、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该理论是英国的马尔萨斯创立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人口经济理论。

即“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两种抑制、一个法则”。

马尔萨斯从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和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这两个前提出发,断言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前者的速度大大超过后者,因而造成人口绝对过剩,他提出了“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的观点。

马尔萨斯认为贫困、罪恶、战争、瘟疫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的,而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这一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产生的。

②人口社会理论

人口社会理论以社会学为视角,探讨各种社会因素同人口变动过程之间的关系。

观点繁多,内容庞杂。

最有影响的有:

A、法国杜蒙的“社会毛细管”原理

该理论旨在解释人类生育率大降的原因。

杜蒙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社会等级中向上攀升的要求。

随着文明的进步、个人向上发展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导致家庭规模缩小,生育率下降。

B、英国斯宾塞的“社会人口有机体论”

该理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出发点,认为人类社会象动物肌体一样服从生物学规律,人口分为阶级是一种自然现象,认为个体发展的能力同种族延续的能力成反比关系,优胜劣汰是人口发展的固有规律。

C、意大利基尼的“人口循环上升和下降”学说

他主张,一个国家的消长同人口盛衰与“人口循环上升和下降”有关。

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初期文化落后、生育率高、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压力也增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达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下降,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原有的素质也会衰退。

而这种生育率下降的运动首先出现在“上等阶级”,然后逐渐普及到“下等阶级”。

这种差别生育率下降的运动,将会使一些过时的家庭天然地被淘汰。

③人口统计理论

人口统计理论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人口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借以揭示人口变动规律的理论。

这种理论建立的定量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对近现代人口学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当代西方人口理论

20世纪后半叶是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的时期,其特点是:

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和人口倍增的时间不断缩短,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人口剧增的主角。

世界人口数量在1927年突破第二个10亿以后,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

每增加一个10亿的时间由100年缩短到30年、15年和12年。

世界每年净增人口9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

人口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195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从50%提高到75%以上,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乃至9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则从20%上升到40%,并显现进一步提高的强劲势头。

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由不到30%上升到46%。

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和城市化的进展加速,使世界各国面临许多复杂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口问题。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遇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日趋严峻的人口形势,成为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也推动了当代人口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1、适度人口论

该理论最早由英国的坎南、威克赛尔和桑德斯提出,他们主要研究“经济适度人口”,认为适度人口是能够保证人类最大幸福的人口。

50年代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索维。

适度人口论是针对“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的交替出现,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种种不利影响的现象提出来的,认为人类应该在人口数量问题上追求理想目标。

2、凯恩斯人口经济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口增长减缓是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认为,当时发达国家面临的已经不是马尔萨斯所说的“过剩人口的魔鬼”,而是更可怕的“失业的魔鬼”。

大量失业人口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因此,为了发展经济,人口增长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是刺激资本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

3、宏观人口经济理论

该理论是“二战”后形成的一种关于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为考察对象,阐发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

它主要探讨人口增长长波与经济增长长波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等等。

例如美国的刘易斯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开辟了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4、微观人口经济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的莱宾斯坦创立。

他以个人或家庭的生育行为和生育子女数量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家庭规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提出了“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5、现代马尔萨斯主义

亦称马尔萨斯主义,由19世纪的马尔萨斯主义演变而来。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念仍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和罪恶归咎于人口的增长,坚持“人口决定论”,该理论主要讨论人口迅速增长给食物生产、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认为发展中国家人民贫穷的根源在于人口的迅猛增长,主张用节制生育手段来解决各种经济矛盾和问题。

认为世界面临“人口危机”,人口如果照此增长下去,势必造成粮食短缺,资源枯竭,世界末日来临,人类将走向毁灭。

6、零值增长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的麦多斯创立的。

他提出世界的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这五种因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

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耗费率不变的话,由于世界的粮食短缺、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将可能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以实现“增长为零”的“全球性均衡”。

7、人口转变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人口发展过程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人口转变的前提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与变化,人口转变主要通过出生率(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来实现,是一个含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发展过程。

人类再生产类型转变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高、高、低”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高、低、高”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低、低、低”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8、人口与发展理论

该理论是研究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以挪威的布伦特兰为代表,该理论经历了如下阶段:

最初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来扩展到对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后深入到对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资源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且在时间上由当代延伸到后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人口理论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人口研究的新热点。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必须在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框架内解决人口问题,不能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比我们生活得更好的权利为条件,这就要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以人口全面发展为中心。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并由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的人口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正确认识各种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行人口控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批判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发展过程和实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使人口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关于人口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是在他们大量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的人口思想。

2、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和斯大林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他们根据当时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考察俄国和国际资本主义发展,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阐述了帝国主义时代和原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大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实际,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邓小平在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一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也对中国人口问题有过论述。

特别是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发展

江泽民号召全党和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人口理想,始终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形态人口经济活动的深入考察,科学地阐明了人口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口经济变动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论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

1、人口具有两重属性,是一个有许多规定性的关系的总体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既具有生物群体属性,又具有社会群体属性。

从其本质上说,人口是社会群体。

第一,人类的生存条件是通过劳动取得的;

第二,人口再生产是通过婚姻家庭实现的;

第三,人是有思维活动的群体,人们的思想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第四,人口的生物属性,只有通过社会属性才能实现。

因此,虽然人口也具有生物属性,但由于它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所以,人口的本质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是社会群体。

人口不但具有两重属性,而且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

人口是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者的统一。

人口数量,即人口总量的规定性,主要反映人口规模。

人口数量是最基本的人口现象,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组织社会生产和安排消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以及人口再生产都离不开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主要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相辅相成,是辩证的统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人口质量,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构成的规定性。

它分为三大类:

人口自然结构,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是进行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地域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行政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等,是掌握人口分布与迁移变动的基础;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教育结构、职业行业结构及婚姻家庭结构。

正确认识人口的两重属性,有助于人们在研究人口时,不仅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变动,而且要重视人口的社会经济变动。

考虑到人口是一个丰富的总体,在制定人口政策时,既要包括控制人口数量,又要包括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的内容等等。

2、人口状况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表现在:

第一,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离开了人口,离开了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人类历史活动。

第二,一定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社会分工的必要条件。

第三,一定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构成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第四,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有重要影响。

第五,劳动人口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口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风尚、社会心理状况对社会的安定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的存在和发展以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人口具有阶级性。

如果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性去谈人口问题,人口就是一个抽象概念。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人口规律。

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人口规律是人口相对过剩。

第三,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第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形式和生育观念。

4、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资资料生产的关系

社会生产之所以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资资料生产,首先因为它们都是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其次,两种生产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人类自身生产同物资资料生产都是同一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下进行的。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统一于社会生产中,成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在这个对立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人类自身生产处于次要方面,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两种生产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其涵义是指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这一各社会共有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资资料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中,两种生产的原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规律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指导和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武器。

因此,两种生产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

5、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既不能把人单纯看成消费者,片面强调“人口”,而看不到人是生产者,看不到人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积极作用,简单地得出人口越多、消费越多的悲观结论,也不能只看到人是生产者,片面强调“人手”而看不到人的一生始终是消费者,片面地认为人口越多生产得越多,积累也越多,导致忽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创立,是人口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科学性。

只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把人口置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下予以分析,才第一次把人口理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使人口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真正揭示了人口发展规律。

第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人口理论总是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总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实践性。

恩格斯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有计划调节人口问题时指出:

“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会自己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

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我和您笨”。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

1、是指导中国人口发展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人口的发展既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又同资源利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人口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2、是中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核心和基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当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是批判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一切社会问题的性质又是由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一切资产阶级人口理论都把人口问题说成是自然现象,把一切社会问题都说成是由人口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