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47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docx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

  [摘要]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反映。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与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与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紧密相关。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现代化建设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及现代化建设所要坚持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回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汉族外,还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的64%;我国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绝大多数市、县都有两个以上民族共居。

  中国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边疆的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带以及邻省交界的山区,总体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除极少数少数民族有文字传授文化知识外,绝大多数还是用口手传承。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书馆来保存文献,很多民间秘传、技能、美艺、文学等都因此失传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本文将通过建国前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变化情况的对比,回顾其所走路程,为今后发展总结经验,是有必要的。

以下分三大部分论述。

  1 建国前的民族地区图书馆概况

  图书馆具有保存和应用两大功能。

中国古代因为没有普遍利用图书馆来保存文献,所以丧失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

就是有了图书馆前身的藏书楼,保存了不少文献,也没有在应用方面惠及广大群众,而且是任其自生自灭。

  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从旧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演变的重要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图书馆,直至1947年民族地区(县级以上)图书馆发展到了10多个(见下表)。

  由此可见,建国前,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步伐极为缓慢。

  2 建国后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概况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建国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可分为开创阶段,发展新阶段和现代化阶段。

  1 开创阶段(1949-1980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创阶段,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图书馆事业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过几十年全国图书馆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已把一个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布局欠科学的图书馆事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

虽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停滞不前,进入8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开始了探索改革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0年全国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包括民族地区图书馆)已达到1732个,总藏书量达到19904万册(件),预算拨款达5467万元。

  2 发展新阶段(1981—1998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了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1984年中国文化部、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做好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

(1)提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识,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这是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各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办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

要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和扩充图书馆馆舍的要求。

(2)改善馆舍条件,购书费一般不低于全年经费的40%,藏书要具有民族特色,不断扩大图书流通面。

(3)采取通过在高等院校办图书馆专业民族班、图书馆专业院校适当扩大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办长期的专业班和短训班等多种途径,加速少数民族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

(4)实行对口支援、智力支边,有关部门向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援,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这一意见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地区积极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努力争取社会上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援助,自身不断深化改革,艰苦奋斗,使图书馆事业逐步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具体表现在:

  首先,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空前兴盛的时期,一批图书馆学专家学者的专着、教材和研究论文相继问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图书馆管理学领域共编译、出版各类专着和教材40种(1981-1998年)。

正式发表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共有2524篇(1980-1998年)。

发表的图书馆管理研究论文共计3533篇(1981-1996年)。

发表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8859篇(1980-1997年)。

这些论文、论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大多数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其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规模扩大,办馆条件不断改善,以内蒙古、西藏、广西三个自治区为例。

  内蒙古自治区:

1997年7月,内蒙古图书馆新馆在呼和浩特市落成。

1998年5月28日新馆正式开放。

该馆根据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专设了蒙文经卷特藏库、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等服务设施,是当时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

到1998年,共有公共图书馆108个,其中,自治区图书馆1个、盟(市)图书馆12个、旗(县、区)图书馆93个、少儿图书馆2个。

  西藏自治区:

西藏图书馆1993年10月落成,1996年7月1日正式开放。

到1998年底,共有各类图书馆(室、站)约130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广西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

到1997年,全区建立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6个,其中,区级馆3个,地市级馆10个,县市级馆113个。

工作人员1529人,藏书总量达1253万多册,购书费235万多元。

  再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重视。

自1981年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全国和地方的图书馆工作会议。

仅召开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而言,从1983年到2006年就召开了9次。

这些全国和地方图书馆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繁荣学术研究,促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施图书馆现代化阶段(1999年至今)

  要缩短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的距离,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就要跨越式发展,就要实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化事业是全党全民的事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

”所以民族图书馆图书馆事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

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为此,我国各民族图书馆界的同仁们艰苦创业,奋力使这一目标尽快地变为现实。

 落实于行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

民族地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计算机技术在民族地区图书馆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使民族地区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

民族地区图书馆现都已初步走上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轨道。

 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数字化。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工程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全文数据库初步建成,玉林市、贵港市、南丹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临桂县、永福县等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工作正在实施。

近几年来,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在南宁市、桂林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钦州市等地的分中心正式挂牌,这都标志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在广西民族地区的普及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

 馆际协作,共谋繁荣发展。

根据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与广东省相关图书馆以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联合开展“知识导航一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为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化文献资源提供新的模式,丰富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

2006年12月8日至9日,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召开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研讨会暨共享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共谋繁荣发展之路。

  从上述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贯彻实施,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3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应注意坚持的几个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灵魂,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性、实用性。

  1 方向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已开始进入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化时代,更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条令以及宣传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应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外,特别要注意确立发展中大国的科学发展观、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科学发展观、按图书馆科学发展规律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保存与实用协同发展观、坚持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超越发展观。

  2 科学性——观念化、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

  新世纪新阶段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科学是在信息论、电子论和自动化技术多方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边缘学科。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现代化、科学化建设。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要求每一个图书馆员提高现代化意识,认识到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和挑战性。

更新传统观念,树立信息观念、资源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率效益观念等。

 加速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化。

加速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加速二者的建设和应用这既是图书馆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

 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在信息社会,人们视信息为宝贵财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科学研究的食粮,信息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尺度,民族地区图书馆求建设求发展,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加强队伍建设,注意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现代化离不开人才现代化,同样,现代化图书馆和信息社会更离不开人才。

经济和科研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但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和引进的。

历史的经验说明,人才是巨大的资源财富。

列宁曾经说过:

“我们得出结论,目前关键在于人,在于挑选人才。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

”实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大量人才。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任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时,要着眼于专业素质的水平进行考核、任用、培训和奖励。

  3 实用性一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民族地区在配备图书馆领导干部和馆员时,注意在推进“第一要务”的时间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和馆员,着眼于推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把那些熟悉业务、科技、金融、外经贸和图书馆管理,具有先进思想和经营理念,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和馆员,选拔进图书馆各级领导班子和关键性岗位,以提高图书馆为人民服务的整体水平。

  为人民服务表现在广泛参与信息服务的影响。

图书馆信息是图书馆和图书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它普遍存在于各类民族地区图书馆和民族文献中,信息时代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机构转变,图书馆根据社会要求,按照自身条件,利用网络提供信息服务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方向,在信息服务中,文献服务的重点将由电子信息的存贮、检索、咨询、浏览、复制、开发等数据库服务各方面,图书馆将参与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既是信息的服务者,又是信息的开发者。

  4 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与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与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紧密相关。

今后,我们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加大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再次迎来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